收藏 分享(赏)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88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钦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的 葡萄球菌、青霉菌、破伤风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硝化细菌、酵母菌、蓝藻、绿藻都含有核糖体和DNA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将得到4种物质 有些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A. 1项B. 2项C. 3项D. 4项【答案】A【解析】【分析】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

2、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详解】青霉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错误;硝化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绿藻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和DNA,正确;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4种含氮碱基、磷酸和核糖,因此将得到6种物质,错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只有。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与病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识记某些常考生物的类别,在平时考试中灵活应用。2. 下列关于元素及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N是脂肪、ATP、DNA等不可缺少

3、的成分B. 人体内环境中的Na、Cl有维持渗透压的功能C. 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C元素占人体细胞的百分比最高D. 糖分子中贮存大量能量,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的无机盐离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A、脂肪只含有C、H、O,不含N元素,A错误;B、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的Na+、Cl-,B正确;C、O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高,C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C错误;D、ATP是细

4、胞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糖类等有机物需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转变为ATP中的能量,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B。3. 下列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麦芽糖等,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是半乳糖、乳糖、糖

5、原。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详解】A、核糖、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乳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細胞特有的多糖,A正确;B、果糖和葡萄糖均为单糖且都是还原糖,蔗糖属于二糖,但不是还原糖,B错误;C、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C错误;D、淀粉和纤维素均为生物大分子,固醇为小分子物质,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糖类、脂质的分类、分布的识记,并利用集合图形归纳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叶肉细胞中

6、碱基、核苷酸、五碳糖种类分别是5种、8种和2种B. 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碱基A、T、G、C的核苷酸共4种C.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 DNA与RNA的不同点只在于碱基的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生物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病毒中由于只含有DNA或RNA,故含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详解】A、叶肉细胞中含有DNA和RNA2种核酸,因此含有5种含氮碱基、2种五碳糖和8种核苷酸,A正确;B、大肠杆菌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含有碱基A、T、G、C的核苷酸共2+1+2+2=7种,B错误;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7、是核苷酸,包括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C错误;D、DNA与RNA的不同点主要在五碳糖,碱基也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A。5.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组成每种蛋白质的A都有20种B. 多肽中B的数目多于A的数目C.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D. 高温、低温、强酸、强碱等都会使蛋白质永久失活【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其中A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B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CO-NH-)据此答题【详解】人体内的每种蛋白质最多含有20种氨基酸,A错误;A是氨基酸,B是肽键,

8、环状多肽中A氨基酸的数目等于B肽键数,而链状多肽中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正确;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结构,因此不会使酶失去活性,只能使酶的活性降低,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考查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识记蛋白质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和RNA的必须成分B. 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 无机盐与神

9、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无关D. 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要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答案】C【解析】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和RNA的必需成分,如磷酸,A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反应脱去1分子水,因此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B正确;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也有关,C错误;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要水的参与,而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产生水,D正确。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7. 下列对生物膜结构的叙述中,最科学的是A. 电镜下观察到生物膜为暗亮

10、暗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B. 若用丙酮从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小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C.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表现为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但蛋白质不可以运动D. 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答案】D【解析】【分析】(1)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若是如此,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就连细

11、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这样的现象都不好解释。(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细胞器膜。(3)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详解】A、电镜下观察到生物膜为暗亮暗三层结构构成,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若是如此,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A错误;B、若用丙酮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B错

12、误;C、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表现为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大多数蛋白质也可以运动,C错误;D、生物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故选D。8. 如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表示细胞器,a、b、c表示某些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 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C. 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D. a、b、c过程分泌蛋白穿过3层膜【答案】D【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

13、基酸形成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在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不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据图分析,图中、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A正确;B、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能够相互融合,线粒体提供能量,该过程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c表示蛋白质的加工及运输过程,C正确

14、;D、a、b、c过程分泌蛋白穿过0层膜,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其分泌的详细过程,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细胞器名称以及各个字母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9. 下列甲、乙、丙、丁四图是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 以上细胞或细胞结构中都具有DNA、RNA和蛋白质B. 甲、乙、丁中都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 从结构上看,甲、乙、丙都具有双层膜D. 在植物细胞中一定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的不同结构,其中甲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乙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

15、的场所,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丙是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丁是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详解】A、线粒体、叶绿体以及细胞核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原核细胞中也含有DNA、RNA和蛋白质,A正确;B、线粒体、叶绿体和和细菌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都能够合成蛋白质,B正确;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C正确;D、植物细胞中一般都存在线粒体和细胞核,但是不一定存在叶绿体,如根细胞,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中不同的细胞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以及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能够准确判断图示各个

16、结构的名称,结合各自的结构、功能和选项要求分析答题。10.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主要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关B. 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C. 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D. 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有些脂质可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液泡的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2、生物膜可以为酶提供附着位点。3、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够将已分化的细胞培育成植株。4、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类化学本质分类功能储藏脂类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

17、擦,保温作用结构脂类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调节脂类固醇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详解】A、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与物质交换有关,有的与生物催化作用有关,例如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酶,A错误;B、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B正确;C、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含有控制叶绿体合成的基因,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成植株,因此该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C正确;D、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有些脂质可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如性激

18、素,D正确。故选A。11. 研究发现某些致癌物质可能造成溶酶体膜的伤害,使其内部的酶游离出来,造成DNA分子的损伤,引起细胞癌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溶酶体释放的酶损伤DNA,可使原癌基因等发生突变B. 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得到溶酶体,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C. 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能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D. 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能合成水解酶执行其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

19、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3、结合题干信息“致癌物质可能造成溶酶体膜的伤害,使其内部的酶游离出来,造成DNA分子的损伤,引起细胞癌变”答题。【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溶酶体释放的酶损伤DNA,引起细胞癌变,而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由此可推知溶酶体释放的酶损伤DNA使原癌基因等发生突变,A正确;B、溶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B正确;C、溶酶体膜的选择透过性防止其中水解酶的异常释放,C正确;D、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在核糖体,D错误。故选D。12.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之一B. 细胞核

20、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 大分子可以自由通过核孔D. 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A、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B、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B正确;C、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1、的孔道,具有选择性,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但DNA分子不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C错误;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前期)和重新形成(末期)的现象,D正确。故选C。13.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是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ATPADP+Pi+能量、ADPAMP+Pi+能量。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ATP水解形成ADP时会释放出能量,直接用于生命活动B. AMP又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C. 真核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可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D. ATP能为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能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原因是其在细胞中含量

22、高【答案】D【解析】ATP水解时会形成ADP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生命活动直接利用,A正确;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会断裂,脱掉一分子磷酸后形成ADP,ADP再脱掉一分子磷酸后形成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B正确;真核细胞内形成ATP的过程有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所以合成场所可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正确;ATP能为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能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由于ATP与ADP之间相互转化快,其在细胞中含量不高,D错误。14. 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如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

23、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PPO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B. 相同温度时,pH 78的酶促反应产物比pH 84的少C. 制各麦芽酒过程中应将反应条件控制在温度80、pH 84D. 高于90,若PPO发生热变性,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变性越快【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

24、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详解】A、PPO是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类物质的生化反应,A正确;B、由图可知,PH为8.4时酶活性最强,催化效率最高,B正确;C、在温度为80、pH8.4的条件下,PPO的活性高,降低啤酒质量,C错误;D、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变性越快,D正确。故选C。15.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实验B. 实验C. 实验、实验都能D. 实验、实验都不能【答案】A【解析】【分析】蛋白质

25、可以被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详解】由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蛋白酶,实验的原理是若猪笼草分泌液中含有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由于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和蛋白质均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是否分解,即实验中的1号和2号装置对照不能达到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的目的;实验中的3号和4号装置对照可以通过的3号和4号装置中的蛋白块体积変化判断蛋白质是否水解,即实验能达到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的目的。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6. 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在晚间用大约550 nm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目的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以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据图可知,用白光中450 nm左右波长的光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在经过纸层析法分离出来的色素带上,胡萝卜素的印记在最上面土壤中缺乏镁时,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显著减少C3的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植物吸收绿光最少,晚上绿光照射目的是增加绿色景观,错。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白光中450 nm左右波长的光,但是也吸收其他波长的光,故白光更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错。胡

27、萝卜素在层析液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故在滤纸条最上端,正确。缺乏镁影响叶绿素合成,叶绿素主要吸收420470 nm和650670 nm波长的光,正确。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光反应增强,提供给暗反应的H和ATP增加,C3的还原加快,消耗较多,正确。故B正确。故选B【点睛】17. 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二氧化碳体积与吸收氧气体积之比为4:3,是因为( )A. 有l/4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B. 有l/2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C. 有1/3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D. 有2/3的葡萄糖通过无氧呼吸分解【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的

28、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计算即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综上所述,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葡萄糖之比为6:1,无氧呼吸时则为2:1。【详解】假设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得关系式:(6X+2Y):6X=4:3,解得X:Y=1:1。因此有1/2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1/2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29、。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详细过程和物质变化,明确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弄清楚两种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葡萄糖、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而列式进行相关计算。18.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都需要酶 都需要氧 都产生ATP 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细胞中基质): C6H12O62丙酮酸(C3H4O3)+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线粒体内

30、膜):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详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不同酶的催化,正确;无氧呼吸不需要消耗氧气,错误;有氧呼吸生存大量ATP,无氧呼吸生存少量ATP,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生存丙酮酸,正确。故选B。19.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

31、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PCNA经核糖体合成,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 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的复制C. 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D. 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可能较正常人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PCNA是蛋白质,其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成,PCNA浓度快速下降,说明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能促进DNA的复制。【详解】A、PCNA与DNA复制有关,PCNA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而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所以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A正确;B、PCNA浓度在DNA

32、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成,PCNA浓度快速下降,说明PCNA与DNA的复制有关,可能辅助DNA复制,B正确;C、根据B项分析,PCNA主要在间期发挥作用,而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发生在后期,C错误;D、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癌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周期短,DNA复制次数多,所以癌症患者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D正确。故选C。20. 如图1中,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d表示另一个细胞周期。图2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正确的是( )A. 图1中ab、bc、cd都可以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 图1中c段,图2中BA段均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

33、时期C. 纺锤体出现、核膜的消失可以出现在图1的d段或图2的AB段D. 利用药物阻止DNA的复制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发生在图1的b段或图2的BA段【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中,a和c段表示分裂间期,b和d段表示分裂期,其中a+b、c+d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分析图2:图2中,B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分裂期,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A、细胞周期是从分裂间期至分裂期,而bc先是经过分裂期后经过间期,所以不是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B、图1中c段和图2BA段的是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数目不变,B错误;C、纺锤体出现、核膜的消失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的前期,可以发生在图1的d段或图2的A

34、B段,C正确;D、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主要是通过药物阻止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图2的BA),而不是分裂期(图1的b),D错误。故选C。21.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 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D. 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

35、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A错误;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

36、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B正确;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C错误;D、老年斑是细胞衰老,导致细胞中的色素积累,D错误。故选B。22. 视网膜母细胞瘤为恶性肿瘤,其发病与RB基因有关。R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称为Rb蛋白,分布于核内,能抑制细胞增殖。正常人体细胞中含有一对RB基因,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上述RB基因发生的突变属于显性突变B. 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C. 突变蛋白的产生体现了细胞分化的实质D. 突变蛋白可以延长细胞周期【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的类型(1)显性突变:

37、如aA,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表现出相应性状;(2)隐性突变:如Aa,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由题意知,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才会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由此可见该突变属于隐性突变,A错误;B、RB基因存在时,编码RB蛋白,能抑制细胞增殖,因此RB基因为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癌变,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突变蛋白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错误;D、当两个RB基因同时突变产生突变蛋白时,会发生视

38、网膜母细胞瘤,而癌细胞的特点之一就是无限增殖,所以细胞周期变短,D错误。故选B。23. 下列有关实验或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绿叶中色素提取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越多,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深B. 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时间的长短C.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 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自变量可以是不同种类的酶或者不同底物【答案】A【解析】【分析】1、收集到的色素滤液绿色过浅,可能原因如下:未加二氧化硅,研磨不充分;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滤液中色素(叶绿素)太少,绿色过浅;一次加入大量的95%的乙醇,提取浓度

39、太低(正确做法:分次加入少量95%的乙醇提取色素);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导致色素分子被破坏。2、低温和秋水仙素一样,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分裂后期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细胞加大而不分裂,着丝点分裂后的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故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如果用低温处理根尖,则在根尖分生区内可以检测到大量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如:处理植物幼苗的芽,则可以得到染色体加倍的植株。3、酶的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详解】A、叶绿体中色素提取过程中加入无水乙醇越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绿色越浅,A错误;B、统计显微镜下各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期时间的

40、长短,B正确;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根尖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C正确;D、设计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不同种类或者不同底物,D正确。故选A。24. 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鉴定还原糖时,应依次向待测样液中滴加NaOH和CuS04溶液B. 单独使用甲基绿染液对细胞染色,可更好显示DNA的分布情况C.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应使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D. 温度和pH值都是验证酶的专一性以及高效性实验的无关变量【答案】D【解析】【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4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混合,可以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详解】A、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应将NaOH和CuS04溶液混合均匀后加入待测溶液,A项错误。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不能单独使用,B项错误。C、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 活性的影响,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必须保持恒温,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的过程必须要加热,这会破坏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导致实验失败,C项错误。D、验证酶专一性的实验自变量是酶的种类,验证酶高效性的实验

42、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两个实验中温度和PH都是无关变量,D项正确,故选D。【点睛】甲基绿吡罗红两者不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如单独使用,每种染色剂都能使两种核酸着色,也就是核和质都发生同样的颜色变化,不能得到DNA和RNA的主要分布区域所以不能分开单独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5. 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清晰

43、可见B. 菠菜叶片下表皮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C. 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D.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答案】A【解析】【分析】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颗粒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呈紫色,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正确;B、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B错误;C、花生子叶细胞需经苏丹染液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C错误;D、线粒体需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才可观察到,D错误。故选A。二、非选

44、择题 26. 图甲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图乙是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则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_;此时细胞液浓度_外界溶液浓度。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_。(2)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不直接消耗ATP,而是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_性。 据图乙中的信息分析,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_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3)为了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

45、式吸收葡萄糖,请设计实验探究。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第二歩: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细胞_,其他条件与甲组相同。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的吸收速率。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若_,则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是主动运输。【答案】 (1). 外界溶液 (2). 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3). 该细胞是死细胞,或者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或者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4). 专一性 (5). 逆 (6). 抑制细胞呼吸(或加入呼吸抑制剂等) (7). 乙组细胞吸收速率小于甲组细胞吸收速率【解析】【分析】(1

4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被选择吸收的物质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若要证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为主动运输,则自变量为是否有能量供给,因变量为相应物质的吸收速率。【详解】(1) 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图甲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外界溶液。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也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或是已经达到渗透平衡,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或小于或

47、等于外界溶液浓度。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或死亡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KNO3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因此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后能够自动复原。综上分析可推知: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没有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可能的原因有该细胞是死细胞,或者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或者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2) 图乙显示: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达高浓度一侧,借助相同载体上Na+顺浓度梯度运输时产生的电化学势能,说明葡萄糖

48、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运输。该载体只能转运葡萄糖和Na+,体现了载体的专一性。(3) 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自变量是能量的有无,而能量是由细胞呼吸提供的,因此可通过抑制实验组细胞的细胞呼吸、对照组细胞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加以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是葡萄糖的吸收速率。据此,依据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推知:在第二步中,对乙组细胞的处理是抑制细胞呼吸,其他条件都与甲组细胞相同。(4) 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若乙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小于甲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表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进而说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否则不

49、是主动运输。【点睛】解答此题,要明确: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从物质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几方面考虑);设计对照实验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27. 玉米和花生是最常见的两种农作物,二者光合作用的途径有所不同。下图甲为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0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0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02

50、泵”,而花生缺乏类似的“C02泵”;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过程的进行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等物质的参与。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0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呈_(填“上升”或“下降”)趋势。(2)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玉米每小时能固定_mL的C02。(3)研究发现晴朗的夏季11:00时,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原料C02供应减少,通过影响暗反应的_过程,最终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原因是_。【答案】 (1). )H、

51、ATP (2). 上升 (3). 200 (4). CO2的固定 (5). 玉米叶肉细胞内有“CO2泵”,仍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CO2浓度,此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增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图解的能力,考生需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解决相关问题。分析图解:图甲中可以看出,玉米的叶肉细胞可以在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泵固定二氧化碳,然后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利用。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中读取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考生可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1)图甲中,过程表示光合作用暗反

52、应中C3的还原,该过程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ATP等物质的参与;当注入抑制剂后,“C02泵”的活性降低,维管束鞘细胞中CO2含量降低,导致CO2的固定受阻,消耗的C5减少,而C3的还原生成C5仍正常进行,所以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2)据图乙可知,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玉米净光合速率为150mLCO2/h,而呼吸速率为50 mLCO2/h,则玉米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050200 mLCO2/h,所以玉米每小时能固定200 mL的C02。(3)C02直接参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当叶片气孔开度下降,原料C02供应减少时,可通过影响暗反应的CO2的

53、固定过程,最终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原因是玉米叶肉细胞内有“CO2泵”,仍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CO2浓度,此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增加。28. 如图1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图解,图2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后吸入酵母菌和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并置于适宜温度的环境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_。(2)图1中能产生ATP的阶段是_(用图中的数字表示)。图2实验装置中的气体对应于图1中的物质_(填图1中字母),产生于酵母菌细胞的_(具体部位)。(3)若

54、取图2装置注射器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则可证明其呼吸产物中还存在_。图2实验装置烧杯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_。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如何设置对照组?_。【答案】 (1). 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 (3). Y (4). 细胞质基质 (5). 酒精 (6). 营造适宜的温度环境 (7). 加入灭活的酵母菌,其他条件同图2【解析】【分析】分析图:图1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过程,为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过程。X为O2,Y为CO2。图2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产生的气体为CO2,加入煮沸冷却的葡萄糖的目的是除去溶

55、液中的空气并杀死微生物,冷却是防止高温使酵母菌死亡(失活)【详解】(1)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转移到ATP中,故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酵母菌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都能产生ATP。据分析可知图1中能产生ATP的阶段是。图1中X表示O2,Y表示CO2。图2 装置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气体是CO2,对应于图1 中的物质Y,CO2的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3)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反应呈灰绿色。若取图2装置注射器中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则可证明其呼吸产物中还存在酒精。图2中加水的目的是营造适宜的温度环境。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实验误差,应该排除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应该加入已死亡的酵母菌,其他条件同图2。【点睛】1、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常用酵母菌来探究细胞呼吸方式。2、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3、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产生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