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771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选择题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鬼子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一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A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华北日益殖民地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描述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过程,由此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发生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D项出现在1933年以后。21935年12月5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声称“中国任何部分得非常发展,应当而且必须的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美国政府因此正密

2、切地注视着该地区内发生的事情”。与此声明的发表有直接关系的是(A)A日本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活动B红军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C西安事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D英、美在华侵略矛盾的加剧解析:材料“1935年12月5日”“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表明,1935年12月日本侵华不断扩大,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发表声明,故A项正确;1936年10月长征胜利完成,故B项错误;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故C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3有学者认为,“自日本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息过。日军的侵略无论是局部还是全面,中国人民对它的抗击活动

3、也就相应地局部或全面展开。中国政府抗战是八年,而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与传统的八年抗战观点相比,上述观点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B)A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B中国抗日战争全过程C人民在抗战中的作用 D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解析:日本自九一八事变后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人民从那时开始便展开抗日斗争,因此“中国人民的抗战是十四年”的说法更能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全程。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41937年3月,毛泽东发表谈话指出,阶级斗争应该以照顾大局为原则,采取协商办法,这种改良是革命的,土地革命现在不是主导地位。这次谈话的背景是(D)A土地革命遭遇重大挫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

4、工农武装割据难以为继 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解析:材料“1937年3月”“阶级斗争应该以照顾大局为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以来,随着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1937年毛泽东提出阶级利益要服从于民族利益,故D项正确;土地革命和工农武装割据都得到发展,故A、C项排除;B项是1937年9月,排除。51937年8月,国民党邀请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时开展两党进一步的谈判,谈判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进展比较顺利。这次谈判(D)A消除了国共双方的分歧B推动了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C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材料中国共两党在事关

5、抗日战争的协商中比较顺利,这有利于国共合作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故选D;国共双方阶级立场不同,两党分歧不可能真正消除,排除A;1937年8月,全民族抗战才刚刚开始,排除C;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总体来看没有取得重大胜利,排除B。6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战相持阶段到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

6、成;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蒋介石表示要抵抗日寇侵略;在此背景下国共实现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故答案为C项。十四年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排除A项;武汉会战结束后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排除B项;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是在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排除D项。7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D)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解析:本题是史学新方法题之哲学思辨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表面

7、上是1936年底美国对中国和日本局势都很重视,本质上是担心中日战争的爆发会危害美国在华利益,故正确答案是D项。8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萧功秦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面对的仍然是北伐战争以前的那个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中国,中国将会是怎样一种局势?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是(C)A说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选择的时机不对B指出北伐战争结束了中国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局面C强调国家统一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的进行D担忧当时中国的前途命运解析:材料强调了如果四分五裂是不利于抗战的,反过来就是强调国家统一有利于全民族抗战,选项C符合题意,正确;选项A并不是提出这个问题的意图,也不是材料

8、所要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北伐战争并未结束中国南北对峙、四分五裂的局面,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对当时中国的前途命运充满希望而非忧心忡忡,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91937年,国民政府中央经济行政机构编制由3 684人减至1 561人,精简率达58%。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属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后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这一调整旨在(A)A适应全面抗战的需要 B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C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D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解析:“原来分属于政府和军队的经济机构,基本上归属在经济部、交通部和财政部之下,最后又受国防最高委员会领导”适应了全面抗战的需要,标志着国民政

9、府战时经济领导体制的形成,为战时统制经济的实行提供了制度保证,故A项正确;国民党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优化政府机构的职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表明国民党实行战时统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错误;国民党调整中央经济行政机构主要目的是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规范经济管理的模式”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101936年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指示:“一、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二、用一切方法联合南京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立场”这一指示(B)A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是和平解决

10、西安事变的方针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使中共放松了对国民党应有的警惕解析:根据材料“1936年”“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指示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故答案为B项。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基础的是遵义会议,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C项。中共并没有放松对国民党的警惕,排除D项。111937年12月7日,新任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在南京前线听取中岛今朝吾关于日军“已攻破了南京城周围所有的环形防线,

11、约有30万的中国军队就要被包围,逃不出南京城”的报告后,立即签署了“机密,阅后销毁”的密令:“杀掉全部俘虏。”这说明南京大屠杀(A)A是日军有组织开展的B只针对南京城中的俘虏C激起国人的强烈愤慨D是日本长期预谋的结果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南京城被包围后,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授命“杀掉全部俘虏”,这说明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有组织开展的,故A项正确。南京大屠杀的对象包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人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而是强调日军有组织地开展南京大屠杀,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长期预谋”,而是强调日军有组织地开展南京大屠杀,排除D项。12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

12、月初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五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睹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该材料(C)A可以反映当时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B可以用于研究日本的“扫荡”政策C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D可以证实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抵抗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不难判断出:A、B两项的表述具有夸大性,题干材料意思不能直接反映出来,排除。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无关。日本侵华士兵的回忆录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实性,对于揭发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被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地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2年2月5日)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

14、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15、)(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及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1)反蒋抗日。原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3)拥(联)蒋抗日

16、。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解析:(1)在材料一中得出了中国共产党“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即反蒋抗日。原因从民族危机、蒋介石的态度和共产党的政策来分析。(2)材料二的时间是在1936年,结合中日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是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原因分析考虑日本侵华和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3)材料三中涉及的是西安事变,在解决方法上最后的选择是将民族矛盾放在主要的地位,所以变为联蒋抗日。影响是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4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回顾历史,发人深思。阅读材料,回

17、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材料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驻留在南京的德国外交官向德国政府报告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材料一叙述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它与七七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分别占有怎样的地位?(2)说出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人数和被害者身份。依据材料二,揭示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实质。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

18、地位: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2)遇难者人数:30万人以上;被害者身份:普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实质: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解析:(1)事件:由材料一中的“1931年”“中国东北”“有预谋地炸毁南满铁路一小段铁轨”“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城”等信息可以得知,这指的是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地位:从整个抗日战争来看,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的开始,而七七事变由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所以它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2)遇难者人数: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人数应该是30万人以上;被害者身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都是普通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实质:题目要求“依据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日军大屠杀的暴行,绝非少数士兵违犯军纪而产生的偶然事件”“这不是个人的,而是整个陆军,即日本本身的残暴和犯罪行为”可以得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