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年春季学期高二历史第十一周周测试卷一选择题1王安石周公论载:“立善法于天下者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者则一国兴。”据此王安石变法中“善法”的出发点是()A推动社会转型B加强中央集权C整顿官僚机构D实现富国强兵2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梁启超则认为王安石变法“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这两种观点()A司马光的评价可信度更高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C因主观性太强而均不可信D体现时代对历史评价的影响3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苗法规定:“愿请领青苗钱者,十户为一保,约钱数多少,量人户物力,其愿请者必须有偿还能
2、力,不得亏损官本。”由此可见,青苗法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救济广大流民B增加政府收入C消弭战争威胁D恢复募兵制度4王安石变法既有宋神宗的大力支持,但也引起了司马光等官僚地主的强烈反对。下列最令官僚集团等守旧势力不满的措施是()A改革科举制度B按土地多少征税C实行“将兵法“D向农民提供贷款5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经济上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是()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保甲法ABCD6王安石认为财政困难的症结不在于官吏之多和俸禄之厚,理财应“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以此为指导,他在改革中()A大幅缩减官员俸禄B集中力量整顿吏治C拨款从事商业经营D废除原有的募兵制7
3、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以下属于其“理财”措施的是()A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B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C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D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8梁启超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他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尊奉,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其主要依据可能是王安石变法()A已经触及封建私有制B实质上打击了地主官僚利益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众利益9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
4、是()A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城市经济的发展C政府经济政策调整D贫富差距的扩大10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某法令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数。该法令是()A均输法B免役法C青苗法D市易法11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雷厉风行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强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A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B变法得到广大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C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D通过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的募兵制12据史料记载,神宗去世的元丰八年(108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达到8249.
5、63万贯石,比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6513.8万贯石多出1700多万贯石。这说明()A宋代冗官问题被解决B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不复存在C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D北宋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3宋会要记载,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规定,“每方差大甲头二人,以本方上户充”,与官吏同清丈山地。这反映出方田均税法()A利于地主与官员的制衡B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C不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遭到顽固势力反对14宋初,朝廷向一定级别的官员或官衙支赐专门钱物以供宴饮招待,这些钱物主要是公使钱、公使酒。王安石变法中将公使钱由原来的中央拨付改为中央和地方杂收应付。这一变化有利于()A整饬官场的贪腐之风B减轻
6、中央财政压力C缩小地方财赋自主权D强化公使钱的管理15王安石于熙宁五年颁行市易法,商贩可以金银产业为抵押向政府设置的市易机构赊购货物贩卖,加息一分或二分。这项措施有利于()A开辟政府财源B提高商人的地位C保障农民生活D增强军队战斗力二材料题16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留下悠长回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
7、,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材料作者用什么史实来支撑“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一观点?(2)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长期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依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司马光这一态度的认识。17材料 王安石变法之前,北宋上三等户要按户等轮流到政府履行名目繁多而轻重不一的职役。但当时的官吏豪强可以通过免役特权逃避差役,城镇居民、僧尼、女户和单丁户等也都有免役权因此,各种差役负担极
8、重,很多人家往往因此倾家荡产。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开始推行免役法。熙宁九年(1076年),各地上缴司农寺的免役钱多达10414553贯硕匹两,而总支出为6487688贯硕匹两,剩余3926865贯硕匹两,这些成为国库的重要收入。免役法实行后,各色农户都要出钱,据记载,乡间下户一般每年纳役钱几百文到一两千文不等,还要征收二分“免役宽剩钱”,而实际征收却超过二分,这些无疑加重了贫苦农民的负担。免役法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一些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武功弱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9、析王安石推行免役法的影响。18保甲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在王安石当政以前,北宋政府所募养的军队人数已达340万,他认为,施行募兵制度而雇佣来的兵丁“大抵皆偷惰顽猾不能自振之人”。为此,王安石提出了以保甲法为起点的军事改革的设想:先用受过教练的民兵逐渐代替雇佣兵执行驻防或出征任务,最终恢复古代民兵不分离的征兵制度以取代募兵制度。但是,支持保甲法的宋神宗只是要求把居民丁壮组织起来防御盗贼,并借此减少一定数量的雇佣兵。在王安石罢相之后,保甲法虽还在继续推行,但王安石所寄予保甲法的最大目标,却已经全被阉割掉了。摘编自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
10、所学知识,概述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内容。(2)据材料,比较王安石与宋神宗实行保甲法的不同意图,简析保甲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三解答题19探究活动找一本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书来读,然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20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3B4B5B6C7D8D9C10C11A12C13C14B15A。二材料题16(1)主要目的:富国强兵。史实支撑:与西夏的开战以失败告终。(2)态度:反对(批评)。认识1:司马光态度错误。变法是在北宋统治面临极大危机的背景下发生的;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司马光属于变法反对派。认识2:司马光态度有道理。王安石变法的一
11、些措施加重了人民负担;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强兵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上下不得安宁。17(1)背景: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原来的役法给役不均,徭役繁重,且官吏豪强经常逃避差役;社会矛盾激化,原有的役法影响生产。(2)影响: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农民的依附关系,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统治;但是造成了官吏贪污受贿情况,变法措施成为了官吏压榨人民的手段,使变法成效微小。18(1)原因:募兵制下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军费开支巨大;北宋面临辽和西夏的军事威胁。内容:将农民编为保甲平时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2)意图:王安石:提高军队战斗力:用征兵制取代募兵制。宋神宗:加
12、强社会治安;节省政府开支。原因:改革阵营内部存在分歧。三解答题19王安石变法是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次变革,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对封建统治进行局部调整。其初衷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政策。他试图使皇帝相信改革既可以让民间富足,也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既得利益者非法渔利的行为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由于变法在推行过程中存在措施不当、执行不力、落实变样,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百姓利益的损害并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改革的结果便是扰乱了民间经济,遭到了几乎整个社会的抵制。王安石的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之后的历次变革,都能找到王安石改革的影子,其中关于银行管理、国家调控以及货币化劳役等观念至今仍在使用。20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