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663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 王位世袭B. 宗法瓦解C. 诸侯分封D. 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 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些现象都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与材料主旨没有关系。2.下表中言论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言论人物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孔子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韩非D人之

2、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者。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何异矣。董仲舒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法家的思想,排除。C项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排除;D项是宋明理学的内容,排除。3.美国当代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该学者评论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时间正好是中国的秦朝,

3、现代国家的结构与秦朝的郡县制相符合,故B项正确;ACD三项所处的时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4.西汉惠帝“复弛商贾之律”,鼓励盐铁民间生产。东汉和帝下诏“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终东汉之世,一直允许私人生产和销售盐铁。这些措施A. 完全放弃了“抑商”政策B. 彻底转变了商人的地位C. 结束了汉初的“无为而治”D. 有利于汉代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盐铁官营政策有所松动,有利于民间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汉代没有放弃“抑商”政策,排除A项;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江武帝时期已经结束无为而治,排除C项。5.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4、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注重农时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男耕女织A. B. C. D. 【答案】A【解析】从材料“二十四节气”中可以分析出中国古代农业比较重视农时,故正确;材料“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故正确;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故排除。所以答案选A。6.与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不同问题是A. 反对派的阻挠B. 君主权力受到威胁C. 民族关系复杂D. 地方割据势力严重【答案】C【解析】【详解】北魏政权是少数

5、民族政权,因此孝文帝改革所面临的问题还涉及到民族关系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7.(南北朝)裴侠将自己的清廉归功于“祖宗功业”。有学者指出,“这种攀附祖先、将自己的优秀基因归功于家族遗传的逻辑,是和当时盛行的士族血统论一脉相承的。”当时“士族血统论”的盛行是由于实行了A. 郡国并行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九品中正制考查的是门弟出身,导致士家大族垄断的官场,故C项符合材料主旨;ABD三项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8.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

6、归。”行使“涂归”权力的机构是A. 门下省B. 中书省C. 尚书省D. 枢密院【答案】A【解析】【详解】“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体现的是在三省中门下省的审核驳回职能,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没有这一职能,排除。9.唐朝在政治上官僚制度趋于完善,文化上诗歌蓬勃发展,经济上A. 土地私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B. 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C.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开通D. 商品经济发展,柜坊飞钱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商品经济发展,柜坊飞钱出现是唐朝时期的经济特征和表现,为官僚政治的完善与诗歌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故D项正确;A项是春秋时期。B项是宋朝。C项是南

7、宋。排除ABC。10.下图是唐代越窑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盘内底的大鱼化龙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大鱼作翻腾状,口大张,鼻上卷。以下解读最准确的是A. 唐代手工业全面发展B. 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明显C. 唐代的对外贸易繁荣D. 唐代文化呈现中外融合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对外交往的对外政策,因此瓷器中融合了西域的风格,故D正确;ABC三项都与材料中瓷器中的西域风格无关,排除。11.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宋朝改为让三司使脱

8、离宰相控制,总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扩大三司使的权力B. 分割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C. 解决宋朝财政困难D. 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宋朝的三司把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12.南宋时,明州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 海上丝路贸易兴盛D. 民间长途贩运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城外千帆海舶风”“船舶往来,物货丰衍”“ 江淮闽浙处处有之”可得出南宋

9、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路贸易兴盛,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没有涉及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什么。材料体现的是海外贸易的内容,而不是民间长途贸易。故排除ABD三项。13.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朱熹主张A.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B. 格物致知,勤勉治学C. 心外无物,知行合一D. 反省内心,发明本心【答案】B【解析】【详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的是朱熹的治学方法,主张格物致知,勤勉治学,故B正确;A项与理学无关,排除;CD属于心学的内容,排除。14.下表所列信息,按朝

10、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政事堂、“南青北白”、夜市、“士大夫画”行省、木活字、北曲、“赵体”象郡、“直道”、灵渠、小篆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唐朝是元朝秦朝.故A正确,排除BCD.15.明朝嘉靖皇帝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明人说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图迴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这是由于A. 明朝社会秩序稳定B. 君权与相权矛盾缓和C. 选用得力大臣相助D. 内阁阁臣为皇帝服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明代的内阁制度。题干中没有反映明朝社会秩序稳定和嘉靖皇帝选用

11、得力大臣的内容,故排除A、C项;明初废除了丞相,不在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明朝废除了丞相,建立了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所以虽然嘉靖皇帝20多年不上朝,但始终大权在握,故选D。16.下图是国家邮政部门发行的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纪念邮票上的这一瓷器品种盛行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两宋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粉彩瓷出现于明清时期,故D项正确;排除ABC。17.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

12、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 日本商人自古以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B. 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D. 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是有必要的,也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本商人也不全是由海盗组成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对外政策是海禁政策,是不会加剧倭患的严重性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并不完全在政府也在于商人和海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海禁政策,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

13、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的理解,进而把握材料的主旨。18.密折是指专受皇帝指令的官员单独向皇帝密报的文书。创建于康熙年间,雍正时期进一步发展,使用密折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地方的总督、提督等军政负责人。这反映了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 密折制度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C. 地方官员的权力正逐渐扩大D. 行政程序繁杂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清代的密折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B项中有效一说错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密折制提升了效率,排除D项。19.某同学参加主题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负责的任务是“明清时期中

14、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他应采用的论据包括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形成了全国性商品市场城镇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其主要表现可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繁荣等方面考虑,符合主题内容,可作论据,选A。官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会阻碍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故不能成为论据,排除,排除BCD。20.明清之际,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是A. 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B. 儒家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C. 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要求D. 提出反对封建制度改造社会的

15、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王夫之的思想是明清时期思想活跃局面的体现,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当时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并没有提出改造社会的主张,排除D项。21.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史实结论A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董仲舒提出“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C明内阁“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明内阁没有决策权D清“海禁令”

16、规定“片帆不得下海”中外贸易断绝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专制主义”,排除A。董仲舒提出“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可知宣扬“天人感应”思想,并不是“君权神授”,排除B。明内阁“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可知内阁并无实权,故明内阁没有决策权,C项正确。清“海禁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是严禁海外贸易,当时广州十三行是中外贸易的场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22.中国古代经济曾经有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下列图片所示成就,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是A. B.

17、C. D.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水排出现于东汉,司母戊大方鼎出现于商代,定窑白瓷孩儿枕出现于北宋,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答案选C。23.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郭守敬主持测定了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B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巨大进步C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D明清通俗文学蓬勃发展明清时期市民阶层兴起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蔡侯纸”, 是书写材料的巨大进步,故B正确;全面领先世界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活字印刷并没有取代雕版

18、印刷,排除C项;明清时期市民阶层兴起,才会有通俗文学蓬勃发展,故逻辑关系错误,排除D项。2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负责交涉条约的人如伊里布、黄恩彤诸人)觉得也是最方便省事的办法是每种货物应该缴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却争执所以他们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条约”指的是天津条约B. “办法”维护了中国关税主权C. “他们”深谙近代外交之道D. “办法”有利于列强商品输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每种货物应该缴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可以得出,这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故D正确;条约指的是南京条约,排除A项;办法是破坏了中国的

19、关税主权,B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官员并不懂近代的外交,排除C。25.晚清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渝:“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清廷)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对立双方分别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B. 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C. 双方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D. 两份檄文都旨在反抗外来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奉天讨胡檄布四方渝是太平天国发布的,故对立的双方是清政府与太平天国,故A正确;BCD与材料主旨不符合。26.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

20、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 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 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 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D. 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知,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通过著书立说介绍西方,故D正确;A项直接表述有误,扼;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迫切要求表述有误,排除D。27.洋务派以“西学中源”来反对顽固派,认为“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这表明洋务派A. 否定魏源“

21、师夷长技”的主张B. 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C. 论证学习西方科技合理性D.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及洋务派用“西学中源”说来反对顽固派。实质上是为开展洋务运动寻求理论的依据,C正确;洋务派是发展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A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洋务派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并没有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B错误;洋务派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不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错误。28.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最初十年成就的图片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故A项正确;BC项是属于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企业,排除;D

22、项是188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29.下列漫画中能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的寓意与材料主旨相符;AB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0.下列是18951913年中国近现代企业的构成表类别厂矿数资本额(千元)占总资本的()商办4639079276.3官办和官督商办862949623.7合计549120288100据此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A.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 民营企业活力得到激发C. 官办企业已经难以为继D. 官僚资本主义逐渐膨胀【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战后,清政府暂时

23、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营企业活力得到激发,故B正确;A是一战时期,排除;C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是1927年后,排除。31.梁启超在1896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收录了300多种讲求西学的书。他说:“诸书分为三类:上卷为西学诸书,其目曰算学,曰重学;中卷为西政诸书,其目曰史志,曰官制,曰学制;下卷为杂类之书,其目曰游记,曰报章。”这表明当时A. 洋务思想遭到彻底摒弃B. 维新活动局限于思想启蒙C. 全盘西化思潮较为盛行D. 学习西方较之以往有拓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所涉及到的学习西方的内容有算术、历史、政治等,可见当时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范围有所扩展,故D正确;从材料来看,中体西用

24、的思想仍然存在,排除A;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也没符合史实,排除;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32.“在改革过程中特别需要在现存体制不发生根本性变动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团结大多数人群使改革过程的权力与利益再分配所引起的震动减少到最低程度。”百日维新中与上述原则相抵触的措施有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裁汰旧军,建立新式陆军设农工商总局,奖励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裁汰旧军和废除八股,是对现存体制的根本性变动,导致权力与利益分配机制产生极大的震动。与材料中的原则抵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设农工商总局,奖励发明,与材料中

25、的原则比较接近,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的A、C、D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代私营手工业主要集中于盐铁业。唐代以前,私营手工业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

26、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的民窑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摘编自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李龙潜明清经济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到清代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变化。材料二 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

27、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末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答案】(1)主要领域的扩大,主要由盐铁到纺织、制瓷、矿冶等领域;生产方式的进步,由家庭和作坊式生产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棉纺织技术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由家庭作坊式到手工工场;地位不断提高,由从属于官营手工业到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2)甲午战败,清政府财政危机加剧;列强加剧经济侵略,清政府力图维护经济利益,调整经济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解析】【详解】(1)根据“唐宋以后,除纺织品外,城乡所需的日常用具及用品也主要出自

28、民营手工业。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可得出主要领域的扩大,主要由盐铁到纺织、制瓷、矿冶等领域;根据“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得出生产方式的进步,由家庭和作坊式生产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根据“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得出规模不断扩大,由家庭作坊式到手工工场;根据“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得出地位不断提高,由从属于官营手工业到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2)结合所学可从甲午战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29、料一 下表为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都城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咸阳长安洛阳长安长安开封杭州北京北京初为南京,后移北京北京(1)依据上表内容,围绕“定都”这一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材料二 下表为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侵华重大事件时间重大事件18401842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夏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1874年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

30、部地区18831885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18881889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19世纪90年代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19001901年英、美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问题:为何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解释:其一,历史传承。秦朝继承秦国都城,西汉长安与秦朝咸阳隔渭河

31、相望,东汉洛阳的都城史可追溯至东周,唐朝继承隋朝旧都,明清继承元朝旧都。其二,经济因素。宋代以前,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定都北方的经济条件充足。其三,国防因素。古代王朝的主要威胁,前期主要来自于西北边疆,后期主要来自于东北边疆,定都北方有利于巩固国防。其四,政治根据地。秦汉以关中取天下,隋唐以关陇集团得天下,元朝兴于蒙古高原,明朝朱棣以燕王身份“靖难”而夺得政权,清朝兴起于东北,定都时一定程度上顾及了自己的政治根据地。综上,中国古代王朝多定都于北方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特点: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的多样性。影响: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

32、;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详解】(1)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得出定都的规律,大多数是集中在北方。分析时,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注意史实结合。(2)特点:结合近代中国遭到列强入侵的史实可从侵略的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的多样性等方面回答。影响:结合所学从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主权、冲击清王朝的统治、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角度概括。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

33、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舒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将封建统治思想

34、发展到新的阶段。摘编自成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材料二 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

35、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融合思想的背景。材料三 我本人就在内心深深的相信,汉字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它简洁、高效、生动,是最先进的文字语言。汉字究竟是什么,汉字是时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悠久的文明传承至今。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它让我们口音各异,但是却可以看着同一封家书,落泪伤心。汉字是情感的纽带,它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我们,包容、团结延续至今。汉字是我们的审美,横平竖直,告诉我们中正平和才是至美。汉字是我们的精神,颜筋柳骨告诉我

36、们,字如其人乃是修行。汉字是我们的哲学,止戈为武告诉我们,大国重器,只为和平。摘编自王磊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3)从材料三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准确全面。)【答案】(1)特点:多种思想融合碰撞(或既有儒、法、道等诸子学说间的融合,也有与道、佛等宗教思想的融合);顺应时代需求(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儒学为主导,儒、法融合为主体;贯穿了统治者的理政意志。(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

37、导的洋务运动破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3)信息:汉字是时间纽带历史现象: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发展评析: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可以作为研究商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有力证据;商周时期的金文,反映了商周青铜文化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反映了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特征。秦朝推行“书同文”,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便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后来出现隶书、楷书等字体,更有利于书写和交流,有利于中华文明的连绵不绝。汉字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播交流,既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进步的表现,又促进中华文明不断延续、传承和发

38、展。汉字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能任意列举3个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史论结合论证即可。)示例2:信息:汉字形美如画 历史现象:汉字作为基本要素,构成了独特的东方书法艺术 评析: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秦小篆和汉隶具有书法的美感如泰山刻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为自觉阶段,如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有“颠张醉素”的草书,有“颜筋柳骨”的楷书等;宋朝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随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

39、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艺术。(能任意列举3个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史论结合论证即可。)示例3:信息:汉字是空间的纽带历史现象:汉字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重要工具评析: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它的出现有利于王畿与周边的联系交流,华夏族的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对汉字任意减省笔画、紊乱偏旁,造成异体杂出、一字多形等混乱状况,不利于民族交流和社会的进步;秦朝推行“书同文”,统一全国文字,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汉字使用是其内容之一;宋朝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多种文字并

40、存,但是汉字仍然起到沟通各民族的主流作用,有力地链接了各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交融,为元朝统一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尽管口音各异,但是各族能够使用统一的汉字进行交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重要纽带。(能任意列举3个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史论结合论证即可。)【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得出多种思想融合碰撞(或既有儒、法、道等诸子学说间的融合,也有与道、佛等宗教思想的融合);根据“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得出顺应时代需求(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儒学为主导,儒、法融合为主体;根据“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得出贯穿了统治者的理政意志。(2)背景:结合所学可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民族资产阶级的情况、西方思想的传播等角度回答。(3)根据材料“汉字就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文字,汉字形美如画,音美如歌,意美如诗。”结合材料的主旨,可从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与历史发展的关系、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角度概括出主题。论述时结合所学,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