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潍坊期末)上面漫画中人物的装扮讽刺了()A顽固派的“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移花接木”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解析:首先,仔细观察漫画可知,该人物穿着西装,头戴清朝官帽并且留着辫子;然后,据此分析各个选项:“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的封建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A项错误;“中体西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B项符合题意;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D两项错误。答案:B2(2015廊坊期
2、末)陈旭麓指出:“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体西用”是救国良方B否定了维新派的主张C“中体西用”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D“中体西用”是权宜之计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可知,“中体西用”是将先进的西方文明引入封建色彩浓厚的中国的权宜之计,因此D项正确。答案:D3(2015湖北六校调考)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
3、流行用语,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宣传西学,挽救民族危亡B对传统文化持批判态度C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的挡箭牌D创办者多为留学归来者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创办。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甲午战争之后”。题干材料的大意为: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式学堂和学会在口号和教学内容上不一致。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兴办新式学堂和学会以挽救民族危亡是当时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A项不符合题意。由“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可知,当时爱国知识分子和
4、维新派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B项不符合题意。结合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特点可知,C项不符合题意。从题干材料无法看出新式学堂和学会的创办者的身份,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4(2015上饶一模)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我国欲安内攘外,亟宜练兵将,制船炮,备有形之战以治其标;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在这里,郑观应最想表达的观点是()A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B将发展工商业与增强军力相结合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应采取妥协政策D主张发展军事工业以维护封建制度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早期的维新思想。材料中郑观应把“练兵将,制船炮”当作“有形之战”,把“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
5、”当作“无形之战”,并强调两者相互结合,因而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三项与材料的主题不符,故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5(2015南宁、桂林一模)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该学者意在强调()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发生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D维新变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及其影响。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颠覆了儒家的经学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这也就宣告了封建专制统治的不合理,为革命思潮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这包括政治革命辛亥革命
6、、文化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维新派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思想,B项错误。C项显然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可以排除。清朝统治的阶级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当时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D项错误。答案:A6(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梁启超说:“共和政治的土台,全在国民。非国民经过一番大觉悟大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发生;非继续的觉悟努力,这种政治万万不会维持。”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然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解析:由材料分析可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思想觉悟程度对共和政治的影响很大,共和政治的建立和维持都需
7、要觉悟了的民众的支持。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答案:B7(2015山西质监)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说,“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了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 B北洋政府实行文化专制C儒家学说丧失社会价值 D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结合时间“1921年”以及梁漱溟的谈话内容,可知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打击,这与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反对儒家的伦理纲常有很大关系,答案为A。答案:A8(2015银川一中月考)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
8、,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B西学涌入致中西文化碰撞交融C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解析: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近代中国政局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故本题选择C项。答案:C9(2015衡阳期末)“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习西方以科技、政治制度为主;民国初期则由制度转向文化。由此可以得出()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影响C西学逐渐取代中学的文化主流地位D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思想的近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指的是西方的自然科学、思想文化等文明成果在中国的传播,不局限于思想层面,B项不完整,排除;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为A。答案:A10(2015大连一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就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B中国亟须改造社会的药方C人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教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积极传播包含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社会学说
10、,这表明当时还没有确定马克思主义是否符合中国国情,排除A项;C、D两项理解片面,排除。答案为B。答案:B11“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下列历史人物都曾经站在时代的前沿,为探索救国之路而奋斗。他们的共同特点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B都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C都对中国人的思想起到过解放作用D都主张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中国社会解析: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他们的历史活动都对中国人的思想起到过解放作用。答案:C12(2015贵州七校联考)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11、,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这段话是孙中山在临终前说的,当时中国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谈到“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实际上是强调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西安质检)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对中国文明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定孔教为国教,则尊之宜若何?今共和之国民,
12、以神明圣王之孔子配上帝,不犹愈乎!故宜复崇天坛,改祈年殿或太殿为明堂,于冬至祭天坛,上辛祭明堂,以孔子配上帝。凡入庙而礼天圣者,必行跪拜礼以致其极恭尽敬。康有为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1913年)材料二故灭国不足计,若灭教乎,则举其国数千年之圣哲豪杰、遗训往行尽来灭之,所祖述者,皆谓他人父也,是与灭种同其惨祸焉。何其今之人,不自爱国,乃并数千年之文明教化,与其无量数圣哲之心肝,豪杰之骨血,而先灭之欤?彼以孔教为可弃,岂知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若孔教可弃也,则一切文明随之而尽也,即一切种族随之而灭也。康有为孔教会序二(1913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与其早年思想相比
13、,康有为这一思想变化说明了什么?材料三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材料四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陈独秀是从哪
14、些方面来批判孔教的。(3)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联系实际,谈谈儒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1)主张尊孔;认为孔教是中国文明产生的根本,背弃孔教,文明就会丧失,中国将亡国灭种。说明他背离了早年的政治思想,向礼教方面倒退。(2)指出孔子之道是旧时代之道,不合乎现代社会,孔子之道关心的是君主、贵族的权利和名誉,与国民的幸福无关;孔教与共和不可并立,维护共和必须要打倒孔教。(3)答题要求:能够结合孔子思想,并联系现实谈儒家思想作用。14(2015银川高三统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
15、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材料二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1905年8月材料三“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耕田。他县里的人民都是农民。就在他早年还是贫农家里贫儿的时候,他变成为一个革命的人。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的农民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四“民
16、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但民主主义,在数十年前,已有人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 三民主义改造新国家 材料五“两年之中(18951897)所见所闻,殊多心得乃采取民生主义。”“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代所不能及的统计英国的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孙中山选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2)材料二表达了孙中山怎样的政治主
17、张?(3)根据材料二、三、四、五,分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形成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是如何在民族、民权、民生三个方面实践三民主义的。答案:(1)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2)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定宪法,主权在民。(3)孙中山民生主义形成的原因:孙中山出身于农民,了解农民的疾苦;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思想;基于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土地国有论。(答出任意3点即可)(4)民族主义:推翻满清政府;民权主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生主义:颁布鼓励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