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岳麓版)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鸦片战争的失败,震惊了中国的知识界,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面对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要求。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普选制”,团结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
2、专制独裁。1949年9月21日,新政协召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宣告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学习本单元,一要从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设、人民群众的民主斗争三个方面整体把握民主政治斗争和建设的史实;二要运用比较的观点理解掌握中国各阶层关于民主观点的异同;三要理论分析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四要联系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和内容特点,比较分析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特点。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1(2013广东广州二模)“(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
3、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可知“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答案:B 2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解析:康有为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把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借此宣传维新思想。而梁启超则是利用进化论宣
4、传西方思想。答案:D3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解析:注意材料中的“1897年”这一信息,“最近三年”指甲午战争后的三年,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和发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答案:B4(2013广东揭阳二模)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驱除鞑虏,
5、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D“天下为公”解析:“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说明其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到平民利益。“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意思,故选择C项。答案:C5(2013安庆一模)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解析:“吾党所宗”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答案:C6(2014湖北宜昌调研)孙中山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提到“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
6、: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孙中山看到了国家大治的根本B孙中山看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C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D孙中山对清政府抱有政治幻想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背景以及 “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据此可以判断孙中山在探索强国之路,故选C项。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C7(2013宿州模拟)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解析:民权主义是指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答案:B8(2014福建漳州质检)阅读下列材
7、料:材料一何为民国?美国总统林肯氏有言曰:“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所谓民国也。何谓民权?即近来瑞士国所行之制: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必具有此四大民权,方得谓为纯粹之民国也。孙中山建国方略材料二人民要怎么样管理政府,就是实行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政府要怎么样替人民做工夫,就是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有了这九个权,彼此保持平衡,民权问题才算是真解决,政治才算是有轨道。孙中山全集第九卷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2)材料二孙中山对政府权力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
8、知识加以评述。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关于民主政治的认识。第(1)问,依据材料一可以概括出孙中山理解的政府原则和国民享有的“四大民权”。第(2)问,材料二中孙中山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说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与时俱进。答案:(1)政府坚持民有民治和民享原则;国民享有选举和罢免官吏、创制和复决法案权。(2)变化: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增加了考试权和监督权。评述:孙中山在总结民主革命经验教训的同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进行反思,并且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科举、监察等政治因素,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9(2014江西六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
9、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长素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材料三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
10、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请回答:(1)上述三则材料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不同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及孙中山的革命设想。第(1)问,依据材料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康有为、章太炎和孙中山对社会变革的认识。第(2)问,结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分析其进步性和局限性。答案:(1)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通过对列强革命后的弊端的分析,认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进行。(2)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