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307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反复诵读课文,识记生字,掌握重点实词虚词。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内容要点。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苏轼见第二单元新城道中。2了解背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与可出任洋州知州,元丰元年(1078)十月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死于赴任途中。文与可曾以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元丰二年,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同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于是见物生情。他放下画卷,禁不住失声痛哭,回想起二人之间与画竹相关的许多往事,写下了这篇情真意挚、凄恻动人的杂记。(二)通读文本,疏

2、通字词1读准字音筼(yn)筜(dn)偃(yn)竹蜩(tio)腹蛇蚹(f)鹘(h)落缣(jin)素相蹑(ni)萃(cu)箨(tu)龙曝(p)书画2掌握通假少纵则逝矣(“少”通“稍”)3一词多义(一)虚词与(二)实词(1)(2)过(3)遗4词类活用(1)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动词作名词,芽)(2)初不自贵重(形容词作动词,看得贵重)(3)近语士大夫(名词作动词,告诉)(4)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形容词作动词,养老)5文言句式(1)庖丁,解牛者也。(判断句)(2)吾将以为袜。(省略句。“以”后省“之”)(3)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状语后置句)(4)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状语后置句)进入课堂

3、(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文与可的画竹绘画理论,概括起来有哪几点?_答:一是仔细观察,烂熟于心;二是注意把握事物的整体形象;三是重视创作灵感的捕捉;四是追求神似。2第段中,作者对文与可进行了怎样的介绍?写出了什么?_答:介绍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及子由和自己对这个理论的认识。写出了文与可画技的高妙、见解的独到,也写出了自己对文与可的敬仰之情。3第段主要写了哪几件往事?试概括出来。_答: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写文与可厌恶求画者持绢求画;第二件事写作者与文与可之间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之竹的趣谈;第三件事写二人互赠诗画。4读第段,分析文与可的形象。_答:文与可厌恶世俗之人求画,说明他脱俗淡泊;与作者探

4、讨有无万尺竹,说明他追求艺术至境;与作者诗画互赠,并在看到诗后喷饭满桌,说明他才情过人,无拘率真。(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疑难点析1第段借画竹阐发了哪两个创作思想?分别包含怎样的含意?第段借画竹阐发了两个创作思想:“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前者:“故画竹少纵则逝矣。”其含意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后者:“夫既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其含意是: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掌握技巧。2作者之前回忆的都是二人之间的趣事,让人读之轻松愉悦,但第段却写自己失声痛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是反意作笔,以喜表悲。作者愈写两人之间玩笑无忌,愈显两人之间友情的深厚,就愈能突出怀念的深切、哀悼的深沉。侧面写悲,有更好的艺术效果。结构图解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总结中心本文围绕一幅画,叙述作者和文与可交往的轶事,阐发了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两方面的创作思想,表现了作者与文与可的深厚情谊,抒发了对文与可的深切悼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