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练习: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0750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练习: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练习: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练习: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练习: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年高二历史课堂练习: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1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的巨大潮流是()A民主共和B民主科学C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解析:结合“五四运动后”这一时间,A、B两项时间上不符合,C、D两项只有D项与这一时间吻合。答案:D2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在于注意时间。

2、1920年,这时期A、D两项内容还没有成为现实,而中国无产阶级在1919年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答案:B3(2011徐州期末)毛泽东曾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较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是()A康有为、梁启超 B梁启超、朱执信C朱执信、孙中山 D孙中山、胡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梁启超和朱执信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答案:B4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要不要()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C谈论一些理想的主义D用理想的主义根本问题解决解析:问题与主义论争的的主要分歧在于“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

3、故选D。答案:D5(2011镇江学业水平测试)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这种“潮流”是指()A民族解放运动 B新文化运动C民主和科学 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李大钊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他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庶民的胜利是他最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之一。故选D。答案:D6下列人物哪一位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由所学可知,李大钊是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答案:B7五四运动前后,各色各样的“主义”纷纷

4、涌入中国,世界各地的知名学者频繁登陆中国,中国各种身份的文化人也通过不同途径传递着各自的信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种情况不能表明()A当时的中国出现了观念革命B当时的中国出现了思想较为自由的氛围C当时的中国出现了多元化的救国方案D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解析:马克思主义只是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多思想之一。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使其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更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答案:D8下列组织属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创立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新潮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A BC D解析:本题主要

5、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比较问题的能力。新潮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是新文化运动中青年学生创办的一些社团。答案:B9以下是19171922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解析:结合统计数据可知,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答案:A10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办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A反对北洋政府 B追

6、求民主自由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解析:注意题干的要求“理解全面的是”。“排斥强权”体现了反帝要求,“改良社会”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C项符合题意。A、B、D项只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理解并不全面。答案:C11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五四运动的爆发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认识变化是由认为社会主义应在发达国家建立,转变为物质文明不高,也可进

7、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正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答案:A12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地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地进化的。”这反映了当时在中国传播的思潮中的()A马克思主义 B实用主义C基尔特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解析:胡适主张对的社会改造应该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呼吁人们多研究具体的问题,不要空谈各种各样的主义。实质上是实用主义。答案:B13阅读下列材料:五四时期是各种新思潮广泛传播的时期,也是各种思潮竞相争鸣的一个时期。在与其他各种思潮互相辩难和论战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请回答:(1)五四时期出现了哪些新思潮?(2)

8、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进行了哪些论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本题围绕新思潮的竞起选择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思潮的识记能力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论战的理解能力,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答案:(1)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等。(2)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开始分裂。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对基尔特社会主义的批判,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各种思潮的主流。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现在奉劝现在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

9、”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材料2: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地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共产党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1、2中的引文各出自哪篇文章。(2分)其作者分别是谁?(2分)(2)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4分)根本分歧是什么?(4分)(3)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4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以胡适与李大钊为代表的问题与主义之间的争论,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对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态度。做题时需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内容回答。答案:(1)材料1: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2: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2)胡适主张改良,李大钊主张革命。根本分歧在于要不要传播马克思主义,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3)实质: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争。启示:马克思主义传播不会一帆风顺。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