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40644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6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考题演练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题演练跟踪检测区【高考题组】高频点1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考情统计3年8考分封制(3)宗法制(4)古代政治思想(1)考题汇总2014全国T24,2013全国T24,2012浙江T132014广东T12,2013广东T12,2013海南T2,2013浙江T132013山东T9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利用现实社会的现象与文献记载、考古遗存或文学作品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特点、影响及内在联系。2.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考查古代政治思想。1.(2014广东文综T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B.铁制农具C.

2、祖先牌位D.皇帝宝座【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信息,宗字是一个会意字,“宗”的本义是指供奉祖先、举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宗庙,是屋宇之形,则表示祭祀之事,可能表示摆在宫室房间内的祖先牌位。A与题干无关;B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皇帝”名称出现于秦朝。故C最符合题意。2.(2013广东文综T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解析】选B。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题意。3.(2013山东

3、文综T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解析】选B。根据周礼考工记的记载可知,周代王城建造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前后设计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周代的礼制规范和秩序。由此判断B符合题意。4.(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卷T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

4、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选C。A错,井田制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而当时经济的发展反而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分封制的崩溃;B错,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体现的是世卿世禄制,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无法凸显君主集权;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虽然等级差别明显,但当时处于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解体,故D说法错误。5.(2013海南单科T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解析】选B。

5、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我国古代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高频点2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考情统计3年5考秦的统一及灭亡(2)中央官制(2)地方官制(1)考题汇总2013浙江T152012重庆T132014上海T372012海南T32013北京T12命题分析结合近三年的命题点,本高频点备考时注意: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及特点。2.秦朝的郡县制。1.(2013北京文综T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

6、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B.秦C.汉D.唐【解析】选B。据材料中“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始为县”等信息可以看出,题干描述的是战国时期分裂战乱、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等史实。A、C、D与题意不符。2.(2012海南单科T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解析】选C。秦王取名从“三皇”“五帝”中分别取“皇”和“帝”,表明功高“三皇”、盖过“五帝”,突出自我的功业。故答案选C。 (2014上海单科T37)传国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

7、御玺,分别刻着“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汉亡,传国玺为魏文帝所得。蜀汉和东吴亦想握有传国玺,遂自行刻之,并编造了传国玺神授的故事。唐兴,所获传国玺多达十余套。唐太宗明白了这一切,于是重新刻制了御玺,使其形制增大,并增“授命玺”一枚用于祭天仪式,表明君权神授。问题:(1)根据材料,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他所创立的国家体制有哪些特点?【解析】根据材料中六枚御玺的名称,可

8、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特点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如何运作的,即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答案: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中央集权体制其他答案:仅复述、摘抄材料中的信息或回答与史实不符不得分【模拟题组】1.(2015北京朝阳区模拟)“师尚父(即吕尚、姜尚)谋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9、。”该材料反映出姜尚()A.王族身份,守土封疆B.大兴礼乐,有序尊卑C.镇守疆土,藩屏王室D.尊王攘夷,称霸诸侯【解析】选C。姜尚因功而封于齐国,并非王族身份,故A项错误;B项与题干“因其俗,简其礼”的做法相矛盾,故B项错误;从“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镇守疆土,藩屏王室,故C项正确;尊王攘夷,称霸诸侯是在齐桓公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2015菏泽模拟)到湖南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必参观毛氏祠堂并观看毛氏族谱(如图),国人的这一情结源于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解析】选B。根据材料关键词“祠堂”和“族谱”推测

10、国人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这主要与我国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有关,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加固训练】(2014潍坊模拟)“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这说明“宗法”强调的是()A.政治隶属B.血缘等级C.尊奉服从D.分配继承【解析】选B。由“辨亲疏之法”可以看出,强调血缘,区分等级,故A错误,B正确;血缘等级虽然是尊奉服从的重要依据,但并不能直接推出强调尊奉服从,故C错误;同样,血缘等级是分配继承的重要依据,但并不能推出题干强调分配继承,故D错误。3.(2015长郡中学模拟)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11、。”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解析】选D。题干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问题,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均不符合题意,故A、B项错误;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不符,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反映了君主的“家天下”和官僚政治的“公天下”共存,故D项正确。4.(2015沈阳模拟)右图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以皇权为中心“三公”相互配合,彼此牵制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A.B.C.D.

12、【解析】选C。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秦朝中央官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皇权为中心,故说法正确;三公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故说法正确;对丞相的描述正确;中的“直接”说法是错误的,故C项正确。5.(2015济南模拟)“至秦,人主自亲事以操制臣下”,在中央专门设立御史大夫()A.总领百官,监督军旅B.典正法度,以正纲纪C.检查户口,征收租赋D.审查诏令,签署章奏【解析】选B。总领百官,监督军旅属于丞相的职责,故A错误;秦朝御史大夫主要负责监察百官,故B正确;检查户口,征收租赋是基层官员的职责,故C错误;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是唐代门下省职责,故D错误。6.(2015保定联考)历史记载,

1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解析】选C。封禅是政权易姓合法化的仪式,因此秦始皇封禅是从维护一家一姓的专制统治需要出发的,C符合题意。7.(2014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14、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1)据材料

15、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这一中心问题,考查学生对与其相关的制度、背景、特征、评价等方面的准确认知。第(1)题根据“周之制度”及“封建子弟”等信息,不难判断出该制度的名称。至于该制度的特征,可根据关键词句“封建子弟”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从血缘关系和内部等级两方面组织答案。第(2)题,需要紧扣“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文、武之道尽矣”“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等史料分析原因。结合秦统一及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回答第二问。答案:(1)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