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答案A解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他们重新展开瓜分世界的斗争。B项是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或措施,C、D两项是仅就欧洲而言的。故选A项。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C.美国积极
2、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前欧洲大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互相敌对的紧张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普法战争引起法德关系的改变。B、C两项本身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3.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全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A.俄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法国C.英国和德国 D.法国和俄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两个大国都希望把全世界商业收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激烈。故
3、选C项。4.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民族矛盾资源丰富大国干预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项符合题意,巴尔干半岛是战略地位重要的地区不是资源丰富的地区。5.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事件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许多国家要利用该事件大做文章采用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愤怒巴尔干地区的矛盾错综复杂,引人关注A. B.C. D.答案D解析刺杀斐迪南大公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重大行动,它不可能引起欧洲人民
4、的广泛愤怒,的叙述不正确,排除。6.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战重要战役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正确,是指索姆河战役。7.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答案C解析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
5、息。故选C项。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出发点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C.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答案A解析意大利本是三国同盟的重要成员,但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表面上看是意大利背信弃义,但实际上各国均是从维护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利益集团,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始终以本国利益为出发点。故选A项。9.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协约国集
6、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 B.C. D.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参加一战和俄国退出一战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符合题意。10.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强大攻势A. B.C. D.答案C解析注意题目要求:一战后期。是发生在一战前期,本身说法错误。因此C项正确。1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哪些机遇()扩大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插手欧洲事务的机会展示美国实力的机会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A. B.C.
7、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战对美国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符合题意。1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不论从欧洲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引人注目。”其“转折”表现为()由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欧洲中心地位动摇,大多数国家成了债务国新建立的国际组织有效地防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A. B.C. 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时期,正确;一战后形
8、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仍然是一个以欧洲为核心的国际格局体系,欧洲的中心地位没有改变,错误;一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组织,即国际联盟,其名义上宣布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有效地防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正确;随着一战的结束,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正确。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项目1870年1900年英国3218美国2331德国1316法国107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时间国家殖民地面积(万平方英里)殖民地人口(百万)1880年英国770267.9德国1899年英国930309德国10014.7材料三19世纪
9、70年代,俾斯麦的野心是彻底毁灭法国,称霸欧洲。1875年俾斯麦已准备侵法战争,但是由于俄国和英国的干涉,不得不暂时放弃进攻法国的企图。俾斯麦特别害怕在东西两线上同时作战,俄法“联盟的噩梦”经常使他忧虑。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来孤立法国,反对俄国,阻止法俄接近。材料四1888年威廉二世登位,1890年他迫使俾斯麦辞职。威廉二世公开宣扬他的对外政策的“新路线”,即大力扩张殖民地,积极扩建海军。1893年威廉从土耳其取得建筑巴格达铁路即“三B铁路”的租让权,企图以铁路线将柏林、伊斯坦布尔、巴格达联成一气,使整个土耳其和小亚细亚成为德国的投资场所和势力范围,同时威胁英国殖民地埃及和印度,直逼高加索。18
10、97年,又强占中国的胶州湾,参加对中国的瓜分。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和殖民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用尽一切计谋对付法俄的表现和后果。(3)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德国外交策略的变化及其原因。(4)根据材料,分析欧洲列强的基本矛盾。答案(1)变化:英国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工业地位下降,但海外殖民势力进一步扩大。(2)表现: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1882年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后果: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3)变化:重点由企图称霸欧洲到大力扩展殖民地。
11、原因:德国工业地位上升、经济迅速发展、实力增强。(4)基本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杀伤的现代化军事武器产生。早在一战爆发前,英德两国就利用科技竞相建造巨型铁甲战舰,军备竞赛日趋火热。战争爆发之后,科学技术更像一股魔幻般的力量把各方都投入到军备竞赛上来,各种军事发明层出不穷。开战之初出现于西线的“大白莎”巨炮和1918年出现的巴黎大炮,是科技与武器研制结合的典范之作。战争后期德国发明的铁路炮,适应了机动与火力的双重需要。作为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硝酸”,最初硝石法的制造工艺受硝石储量影响。但德国在1913年掌握了合成硝酸
12、技术后,扩军备战占得了先机,也使英法等国对战争进程作出了错误预判。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出现和飞机在战场的运用,改变了交战双方的战斗方式和作战理论。这么多的先进武器无论是掌握在谁的手里,都必然形成一种“开战即胜利”的暗示。摘编自余忠剑科学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期间的主要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学技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答案(1)主要科技成就:巨型铁甲战舰、巨型大炮、合成硝酸技术、坦克等。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各国扩军备战的需要。(2)影响:推动了各国扩军备战;增加了战争的规模和破坏性;延缓了战争的进程;
13、改变了传统的战斗方式和作战理论;刺激了各国的称霸野心。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欧洲战争开始时,美国仍然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位置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材料二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解,但豪斯在与英法和德国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以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材料三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银行提
14、供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则只有2 700万美元。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对欧洲采取怎样的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优势条件是什么?(2)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问题?结果如何?答案(1)政策:“中立”政策。优势条件: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2)正确。正是由于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因而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双方都不肯终止战争。(3)材料一宣称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而材料三则明显偏重于协约国。这种前后矛盾的表现说明美国统治集团不甘心置身事外,而是打着“中立”的旗号,积极参与战争,表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结果:在战争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双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情况下,美国于1917年迫不及待地参加对德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