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研析把握考向真题再现1. 2014北京高考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注意题干中的“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故A项不符合题意;向西方学习代议制明显不符合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更与戊戌变法无关,排除C、D两项。海国图志仅仅是对西方政治体制有所涉及而已,故B项正确。答案:B2.
2、2014课标全国卷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制的相关问题。A项是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废八股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所以A项错误。梁启超等人也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故C项错误。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如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故D项错误。由题意
3、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大多数举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3. 2014江苏高考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类别命题者试题格致(自然科学)类龚照瑗泰西格致之学与近刻翻译诸书,详略得失,何者为最要论。教育类刘坤一中国一乡一邑,皆有书院,大率工文章以求科举。而泰西艺学,亦各有书院,中西书院不同,其为育才一也。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
4、思以广益,第中西之载籍极繁,一人之材力有限,果何道而使兼综条贯,各尽所长欤?试互证而详论之。治术类周馥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富以何者为先论。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 启发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请答题:(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5、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第(1)问,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据此可知符合这个意思的是“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另一方面坚持传统纲常礼教。第(2)问,“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主要指的是其向西方学习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即可。要注意符合逻辑,表述成文。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坚持纲常政教。(2)略。4. 2014四川高考(节选
6、)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事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运动新文化
7、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3)概括材料四中陈旭麓是如何评价“中体西用”的,指出这一评价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表格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解析:(3)问,从材料四中“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在传播西学方面的肯定,这一结论的得出建立在对当时特定历史背景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戊戌变法忽视了顽固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力量弱小的条件;辛亥革命忽视了民族危机的严重和清政府的腐朽;新文化运动忽视了当时北洋军阀混战、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和当时知识精英的追求。答案:(3)评价:当时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中
8、体西用”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原则: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师说高考仿真练习1. 2015江西六校联考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说过:“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后()A. 统治阶级上层对中外
9、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B. 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C. 中国近代社会和平繁荣D. 中国近代社会士大夫醉生梦死解析:由“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于目前”可知当时统治阶级上层对中外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故选A。答案:A2. 2014德州质检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 反对君主制度B. 介绍研究西学C. 宣传民主政治 D.传播社会主义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注意题中时间点“道咸(18211861年)以后”,可知“新”在介绍研究西学,B项包括A、C,社会主义传播是在清朝灭亡以后。答
10、案:B3. 2014北京朝阳区质检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在思想文化界出现一批已经不同于洋务运动理论家的早期改良派学者。他们主张 ()A.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B. “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C. “有议院,而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D.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早期维新派主张的理解能力。他们的主张是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A项是顽固派,B项是鸦片战争后的地主阶级抵抗派,D项是革命派。故选C。答案:C4. 2014河北模拟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清代三百年学
11、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意在表明()A. 复古是另一种形式的思想禁锢B. 清代学术思想因复古而停滞不前C. 对传统学术的整理和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D. 清代崇古思想盛行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复宋”“复汉唐”“复西汉”“复先秦”体现了对原先思想的反思。其他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5. 2015江西吉安段考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道:“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数典而忘祖,舍田
12、而耘,立见其败。”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A. 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B. 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C. 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D. 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解析:材料把中学与西学分别看作是“田”“耘”,认为中学为根,西学为辅,可见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答案:D6. 2014佛山质检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A. 全面吸收西方文化B. 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 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D. 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本质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及“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的原理可知中国近代解放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反对专制制度的上层建筑即法制和民主。故选C。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