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练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739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练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练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第32讲 练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二第32讲1(2014湖南师大附中)“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列作品与白居易的作品风格相似的是()诗经国风楚辞离骚杜甫石壕吏李白将进酒ABCD答案B解析白居易的诗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注,属于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与之类似的是诗经国风和杜甫的石壕吏,而楚辞离骚和李白的将进酒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2(2014济南一中)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B“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2、”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答案C解析 “诗圣”是指唐朝诗人杜甫;A是指司马迁著作史记;B是悼念宋教任;D是指李白;C是对应杜甫,符合题意。3(2014吉林)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会经常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宋词、唐诗、楚辞C汉赋、唐诗、元曲D宋词、唐诗、汉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成就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按照顺区

3、排列,第一句来自北宋的苏轼的词;第二句来自唐朝的李白的诗;第三句是来自战国屈原的楚辞。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4(2014贵州)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关汉卿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答案D解析题干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朝的作品,A、B、C三项时期不可能出现,故排除,因此答案为D项。5(2014襄阳)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

4、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科考功名的需要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国家政策的影响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元曲兴盛的“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而废除科举制度是元朝的国家政策的一个重大的调整,所以,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受“国家政策”的影响。6(2014广东)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市民阶层独特的文化品位。下列文化成果能较好地反映宋代市民阶层文化品位的有()ABCD答案C解析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时间上必须是宋代,不在宋代,所以凡是含均是错误的;二是在品位上必须是市民阶层文化品位,而并不属于市民阶层文化品位,所以

5、凡是含均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答案选C。7(2015双鸭山)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答案D解析 “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明清小说”经过世俗化的图解说的都是“明清小说”这个文学题材的自身本来就有较强的适应性,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另外,材料说的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包容性,而是明清小说的包容性。8(2014福建

6、六校联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D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日益出现平民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适应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要。因此B正确。A不对,这是在近代中国;C不对,这到后来不利于文化的发展;D不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9(2014长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玉阶空竚立, 宿鸟

7、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材料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材料三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采用的什么文学体裁?它们分别在什么时期最兴盛?这两种体裁是什么关系? (2)据材料三,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分别是词;曲。词在宋朝;曲在元朝最兴盛。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特点:宋朝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原因: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解析(1)问,有关于材料一、材料二分别采用的什么文学体裁的问题,只需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即可。菩萨蛮明显是词牌,所以材料一的是词,天净沙秋思是元曲的曲牌。有关于它们分别在什么时期最兴盛,词是在宋代,曲是元代。有关这两种体裁是什么关系的问题,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问,有关于分析宋代书法的特点的问题,依据材料中苏轼与黄庭坚的主张即可得出结论。有关于分析其成因的问题,它考查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问题,宋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这种社会环境造就了市民阶层的崛起,所以文化也相应的出现了世俗与平民化的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