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687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2 (专题提升)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频点2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福建漳州一模)秦国以法律的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国家的着眼点在于()A重视农业生产 B推行重农政策C发展小农经济 D保护农民利益解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指的是分户令,重视农业生产、推行重农政策不是着眼点,故A、B项错误;“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刺激小农户数量增加,发展了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秦国的措施主要是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不是保护农民利益,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天津一模)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

2、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是()A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B耕作面积不断扩大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D农用动力不断革新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经济政策,不能成为这些农业生产工具在唐宋时期得以产生或推广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图片有灌溉工具,插秧工具,不只是耕作工具,与耕作面积不断扩大无关,故B项错误;以上农业生产工具得以产生或推广主要在南方,这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有关,故C项正确;翻车动力是人力,筒车动力是水力,而秧马动力是人力,无法说明农用动力不断革新,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浙江宁波二模)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A铁犁牛耕庄

3、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B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C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D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解析“庄园经济”是汉朝时期的现象,“贵族政治体制”指世卿世禄,夏商周时期就有,不是新现象,故A项错误;“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出现的,故B项正确;“城市商业”最迟出现于商朝,随着商人的出现而出现,故C项错误;“分封制度体系”出现于西周,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北京东城二模)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凡粪田若撒枯浇泽(指给稻田施肥),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凡一耕之后

4、,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指肥分)释化也。天工开物节选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铁犁牛耕开始出现耕犁没有突破性的创新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 BC D解析根据题干中“谨视天时”可知其特征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故正确;天工开物成书于明代末期,而铁犁牛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故错误;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在明代人们使用的耕作技术依然是铁犁牛耕,说明耕犁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故正确;根据题干中“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可知其特征为精耕细作,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5(2015山东高密一模)沈氏农书中记载说:“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材料反映了

5、我国古代的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完成工作量与不完成都有一定的营利,说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户自己完成说明生产成本较低。答案D6(2015四川德阳二模)读图,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C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解析仅从一张合同不能说明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故A项错误;盐业契约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B项错误;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体现了近代的合同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营

6、企业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7(2015江苏盐城三模)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官商勾结的信息,故A项错误;封建国家官营商业不符合事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说明晋商发展与国家政策有关,故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一直推行,故D项错

7、误。答案C8(2015河南商丘二模)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解析注意关键信息“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说明政府调控市场失败,故A项正确;明中叶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官府限制民间贸易,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未遭到削弱,故D项错误。

8、答案A9(2015安徽合肥一模)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记载“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由此可知()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社会共识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正统地位 D明清时期商人地位远远高于儒生解析明清时期虽然商业有所发展,但农业仍是社会主导产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弃儒就贾”“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说明商业发展对社会结构变化有一定影响,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生在封建社会地位一直高于商人,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5河南郑州三模)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

9、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A统治利益 B商业生产能力C社会制度 D争霸需求解析题干译为“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业,就会不听从号令,不听从号令就不能守卫国土,不能与敌作战。百姓舍弃农业这个根本而致力于工商等末业,他们的财产就减少,百姓的财产少,就会轻易迁徙,轻易迁徙,那么国家有了灾难,他们就会存心避而远之,没有安居乐业之心”,可知材料观点的立足点是基于统治利益,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11(2015山东青岛二模)“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

10、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解析社会史观涉及人类生活的物质方面,即衣食住行,和习俗方面,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材料中的“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的说法错误,它夸大了食物短缺所带来的后果,故C项正确;据材料“这东西如果早

11、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可知历史不是不允许假设,而是该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广东揭阳一模)在明朝中后期通行的日用百科全书里收有雇工文约的一般格式:立雇约某都某人,今因生意无活,情愿托中雇到某都某名下,替身农工一年,议定工银若干,言约朝夕勤谨,照管田园,不敢懒惰,主家杂色器皿,不敢疏失,其银按季支取,不致欠少,如有疏失,照数扣算。风水不虞,此系天命,存照。对这一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说明了雇佣关系的货币化雇主和佣工有浓厚的人身依附关系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严重佣工在农业生产上已大量使用A B C D解析雇主用白银支付雇工工资可知雇佣关系货币化,故正确;雇主和佣工之间

12、通过合同契约在工作上建立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但是佣工有人格和身份上的独立性,人身依附关系不强,故错误;材料只表现了雇工文约的格式,无法得出土地兼并严重,故错误;从材料中把雇工文约形成了统一的格式,体现出雇工现象普遍,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13(2015河南六市一模)(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嘉靖太康县志:明期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明)范濂云间据目妙卷二:(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登出,岁多新事百煓。伦教荡然,纲常已矣。蒹葭党杂著

13、摘抄: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材料二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更为意大利开启了新的财路,为欧洲带来了一股东方的奢华风,东征不仅使欧洲的贵族了解了东方的豪华,也为意大利人开辟了东方贸易的道路。奢侈消费在当时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已经形成一股相当盛行的风气了。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的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

14、目。范广寅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奢侈消费(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中后期和十四、五世纪欧洲社会消费观的共同特点以及各自出现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消费观对中国和欧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共同不利影响。据此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二概括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背景,明朝中后期据材料一中可知统治集团生活腐朽,市民阶级产生,消费观念变化,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欧洲据材料二可知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人们追求虚荣,十字军东征和古代东方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第(2)问,第一小

15、问,据材料一可知加速了统治集团生活腐朽,据材料二中可知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造成了浪费,结合所学可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不利影响”的提示,结合所学,从有利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逾越社会限制,崇尚奢侈消费。背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集团生活腐朽。市民阶级的产生。消费观念的变化。十四五世纪的欧洲:发达的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产生。人文主义思潮对天主教会禁欲观的冲击。人们追求虚荣和展示经济实力的消费心理。十字军东征增加了财富积累。古代东方奢侈消费的影响。(2)共同:助长了社会奢侈不良风气的形成发展。畸形消费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萌

16、芽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对社会财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消费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14(2015安徽马鞍山一模)(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二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

17、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材料三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但外部世界却对中国兴趣甚浓。哥伦布航行的目标就是契丹(按:当时西人以此代称中国),麦哲伦旅行的主要结果是马尼拉这块中西殖民地的建立,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

18、“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至前清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这一时期制约我国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主要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当时世界形势,简述明朝对外政策及其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概括即得;第二小问,依据教材内容,从唐宋坊市制度的打破,以及明清时期市镇的兴起,归纳“城”与“市”关系的演变。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得出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二“机

19、户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几个角度分析,得出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缺乏创新。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可见明朝的对外政策从官方朝贡贸易走向海禁;第二小问,海禁扼杀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中国隔绝于世界大潮之外,逐渐落后于西方。答案(1)关系:“城”的分量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从属于“城”。演变:唐朝时,“城”与“市”(坊市)分开;宋朝时,“城”与“市”(坊市)界限打破;明清时,市镇兴起,进一步突破“城”与“市”(坊市)界限。(2)变化: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阻碍;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科技缺乏创新。(3)政策:由官方朝贡贸易到实行“海禁”。影响: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限制了中外交往,扼杀了内部新经济因素的成长;使中国失去了接触和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机遇;从而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的停滞与落后,在与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