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一历史练习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618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一历史练习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高一历史练习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高一历史练习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年高一历史练习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时训练【学习目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内容解析】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至此形成。“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很大的帮助,但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践踏。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生产效益低下,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全盘农业集体化给苏联农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2、苏联长期面临粮食和农产品短缺的严峻局面;民主受到破坏;思想上专制、个人迷信盛行。各种矛盾逐步积累、激化,导致斯大林逝世后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并最终导致社会主义苏联的崩溃和解体。“斯大林模式”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是照搬斯大林模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造成社会主义在东欧的失败。我国在建国初期搞社会主义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许多做法,结果走了很长一段弯路。 【学习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斯大林执掌政权后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目的是( )A确保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促进苏联市场

3、经济的形成与发展C提高农业生产水平D改善国民生活2新经济政策被终止于( )A1924年 B1925年 C1928年 D1933年3斯大林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包括( )由国家直接管理经济,组织和调节全国的产品生产、分配和流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轻重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发展的要求以单纯的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变为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进行管理A B C D4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 )A19251929年 B19281932年C19331937年 D19381942年5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是在(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二五计划完成时C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6苏

4、联第三个五年计划中断的原因是( )A卫国战争爆发 B苏联调整经济政策C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 D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任务提前完成7苏联农业政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的直接原因是( )A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B以农业促工业,进一步加速工业化进程C随着工业化发展,苏联出现粮食供应困难D农民的强烈愿望8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瘟疫席卷苏联农村B随着工业化发展,粮食供应出现困难C“全盘集体化”政策引起农民强烈不满,农民大量屠宰牲畜D集体农庄经营不善9斯大林模式

5、形成的标志是( )A“全盘集体化”政策的实行 B1936年新宪法颁布C国营农场播种面积达全国总面积100% D三个五年计划成功完成10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评价错误的是( )A使苏联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B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C有利于苏联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D高度集权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高度专权二、非选择题1列宁逝世后,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统计表来源:学科网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7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数(单位:百万户)0.

6、021.06.015.718.5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0.13.923.671.493.0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4.933.687.499.1苏维埃政权二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4年版材料二 最近几个月来,集体化运动又向前迈进了新的一步,参加的不仅有成批的个体农户,而且有整个区、整个民族区,甚至州和边疆区。这个运动的基础是贫农和中农的生产资料的集体化。材料三 这样,我们就拥有使集体农庄大生产来代替富农大生产、使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向前迈进的物质基础,至于国营农场就更不用说了,它们的增长部分是大大超过了一切预定计划。这一情况对于整个苏联国民经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使党有充分

7、根据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把限制富农剥削趋向的政策过渡到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的决议 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原因。(2)依据材料三指出苏共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农业集体化运动进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消极影响。 第2课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C 4B 5B 6A 7C8C 9B 10C二、非选择题1变化:新经济政策被终止,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工业方面,苏联领导人认为,为了确保重工业优先发展,必须采取高度集中

8、的计划经济体制,轻工业和农业必须适应重工业的发展,为重工业提供资金;农业方面,1926年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林认为摆脱困难的出路,就是尽快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呈集体农庄,在全盘集体化的基础上消灭富农。2(1)特点:速度快、规模大。原因:30年代初,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整个区、整个民族区,甚至州和边疆区参加了农业集体化。(2)为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向前迈进提供物质基础;把限制富农剥削的政策过渡到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3)问题:会出现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损害农民利益的过火做法,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房、牲畜和菜园等都强行收归农庄所有,一些原来的富农和新富裕起来的农民被镇压、关入集中营或驱赶到边远地区。消极影响: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