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599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专题七 氮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氨气训练(含解析)苏教版必修第二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课时氨气知识点1氨及氨水1.下列有关氨气(NH3)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刺激性气味 B可用于工业制硝酸C难溶于水 D可用于工业制氮肥2氨是一种重要的制冷剂,原因是()A氨易溶于水B液氨气化时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使之温度降低C它在常温下是气体D氨气是共价化合物3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产生白雾 B产生白烟C产生黄绿色气体 D无明显现象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氨遇硫酸冒白烟B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C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且易液化的气体D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5检验NH3的方法或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

2、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闻溶液的气味D尝溶液的味道6将氨气通过灼热的CuO后,发现固体变红色,此外还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这种气体估计应是()AO2 BH2CNO DN27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A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B氨水极易挥发出氨C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小部分电离成NH和OHD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以NH3分子形式存在8(双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混合物,液氨是纯净物B氨水显碱性,溶液中既有OH,也有HC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色烟雾D在反应NH3H=NH中,NH3失去电子被氧化知识点2喷泉实验9.下列与引发HCl喷泉实验的原因无关的是()

3、A烧瓶内HCl气体的体积分数B烧瓶容积的大小C烧瓶内外气体的压强D胶头滴管中挤出的少量水10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有碱性C氨水很稳定,将烧瓶中的红色溶液加热,颜色不会发生变化D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11依据氨气在右图所示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理,在该装置的烧瓶中充满指定气体,胶头滴管中吸入指定液体,以下各组物质不能形成喷泉现象的是()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B一氧化氮和水C二氧化硫和水D氯化氢和水12(双选)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在烧

4、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液体。下列组合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与水 BCl2与饱和氯化钠溶液CSO2与NaOH溶液 DCO2与水13用一充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按标准状况下计算)()A0.045 molL1 B1 molL1C0.029 molL1 D不能确定14(双选)如图所示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蓝色喷泉DH2S(CuSO4溶液)

5、,黑色喷泉15如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2已知NH3和HCl都能用来做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两个相同容积的烧瓶各收集满NH3和HCl气体,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

6、验,则实验停止后,下列对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质的扩散)()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3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中的液体占,假设溶质不外溢,瓶内氨水的浓度为(标准状况下)()A0.04 mol/L B0.045 mol/LC0.45 mol/L D1 mol/L4如图喷泉实验的现象与下列性质无关的是()A氨易溶于水 B氨能与水反应C氨水显碱性 D氨易液化5如图,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NH3、NO2,进行喷泉实验。经充

7、分反应后,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不考虑瓶内溶液向烧杯中扩散)()A BC D不能确定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6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氨是氮肥工业及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C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氧化7某同学受喷泉实验原理的启发,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烟”实验。下列对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由于NH3的密度比HCl小,实验中二者的位置不能调换B“白烟”是由于生成

8、NH4Cl固体小颗粒的缘故C若用HBr代替HCl进行相同的操作,可得到相同的现象D实验时,打开活塞并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即可看到白烟8工业上常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其反应为:3Cl28NH3=6NH4ClN2。利用该反应中产生白烟这一现象来判断管道是否漏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化剂是Cl2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C每生成1 mol N2转移3 mol电子D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NH3物质的量之比为139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通过下列实验验证Cl2与NH3的反应,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KMnO4和浓盐酸制备Cl2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B反应后,装置C中黄

9、绿色变浅,并有白烟产生,白烟的成分为NH4ClCA装置制备Cl2,E装置制备NH3D尾气中的NH3可被F装置吸收三、非选择题10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 反应,探究NH3 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 A,还可制取的有色气体是_(填字母代号)。ACl2BO2 CCO2DNO2(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 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 NH3具有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4)装置E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

10、素养题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氨的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H3 , 其水溶液呈碱性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C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732D生成物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2(素养题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3(双选)(素养题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

11、两种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以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H4、SO2、NO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X是NH3,Y是HCl BX是Cl2,Y是NH3CX是SO2,Y是O2 DX是NO,Y是O24(素养题科学探究)某学生设计氨催化氧化实验,并将制得的NO进一步氧化为NO2,用水吸收NO2,并检验HNO3的生成。可供选择的固体药品有:NH4Cl、Ca(OH)2、KClO3、MnO2、CaO。可供选择的液体药品有:H2O2、

12、浓盐酸、水。可供选择的仪器有:另有铁架台、铁夹、铁圈、乳胶管若干,可供选择。设计实验时,A和B两个制气装置均允许使用两次,其余装置只能使用一次。(1)氨氧化制NO的化学反应应在装置_中进行。(2)为快速制取O2的装置最好选择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3)各仪器按气流方向连接的正确顺序为(按装置先后排列顺序补充完整):A、BG_F _H。(4)装置C的作用是_。(5)如果实验前需收集一试管的氨气,如何采用一种简易方法检验试管中氨气是否集满(简述操作、现象和结论)?_。(6)装置H中溶液显红色,其原因是_。第二单元重要的含氮化工原料第1课时氨气必备知识基础练1答案:C解析:A.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

13、气体,A正确;B.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可以用于工业制硝酸,B正确;C.氨气极易溶于水,C错误;D.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是常用的铵态氮肥,D正确;故答案为:C。2答案:B解析:氨气的沸点较低,易液化,液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目的,所以可作制冷剂,故选B。3答案:B解析:浓氨水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且两者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氯化铵,故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和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时,会产生大量的白烟,B项正确;答案选B。4答案:A解析:A.硫酸难挥发,与氨反应无明显现象,A项错误;B.氨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

14、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B项正确;C.氨气容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C项正确;D.氨溶于水的水溶液生成的一水合氨会部分电离成NH和OH,故氨水显弱碱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色,D项正确;答案选A。5答案:B解析:A.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但氨气不能电离,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没有水,故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遇NH3不变蓝,选项A错误;B.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有水,NH3H2O=NH3H2ONHOH,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选项B正确;C.氨气易挥发,闻溶液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一定是氨气,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也一样,选项C错误;D.尝溶液的味道

15、,实验室化学药品,无论是否有毒,都不能尝,选项D错误。答案选B。6答案:D解析: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氨气中只有氮元素化合价能升高,生成氮气,氢元素结合氧元素生成水,故选D。7答案:C解析:氨水的碱性较弱,其原因是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小部分电离成NH和OH,选C。8答案:AB解析:A、液氨由气态的氨气液化得到,属于纯净物,而氨水是NH3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氨气溶于水发生NH3H2ONH3H2ONHOH,溶液显碱性,但水能电离出OH和H,氨水中有极少量的H,故B正确;C、NH3与HCl气体

16、相遇产生白烟,没有雾生成,故C错误;D、NH3H=NH,没有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AB。9答案:B解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由烧瓶内外压强差引起的。A.若装置内HCl的含量低,试验时瓶内的压强变化小,大气压不能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内,则无法形成喷泉实验,所以HCl的体积分数与是否形成喷泉有关,A描述正确,故A不符题意;B.烧瓶容积大小与是否形成喷泉无必然联系,B描述错误,故B符合题意;C.喷泉实验的实验原理为烧瓶内外形成压强差,C描述正确,故C不符题意;D.胶头滴管挤出少量水溶解部分HCl从而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水压入烧瓶中从而形成喷泉,D描

17、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10答案:C解析:A选项,挤压胶头滴管,滴有酚酞的水能形成喷泉实验,说明烧瓶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从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选项,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酚酞遇见碱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有碱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选项,将烧瓶中的红色溶液加热,溶液颜色变浅,说明氨水不稳定,易分解,故C错误,符合题意;D选项,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从而形成“喷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C。11答案:B解析:氨气形成喷泉的原理是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将胶头滴管内液体挤出,氨气溶于水而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从而形成喷泉,

18、依据氨气形成喷泉的原理,如要形成喷泉,烧瓶内气体溶于水或与胶头滴管内液体反应而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内液体压入到烧瓶内,从而形成喷泉。A.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选项A不选;B.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且和水不反应,不能使烧瓶内压强减小,不能形成喷泉,选项B选;C.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选项C不选;D.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选项D不选。答案选B。12答案:AC解析:A.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因此可以形成喷泉,A项正确;B.饱和食盐水不吸收氯气,因此无法形成喷泉,B项错误;C.二氧化硫是酸性气

19、体,易溶于碱液,因此可以形成喷泉,C项正确;D.常温下二氧化碳与水11溶解,溶解度太低无法形成喷泉,D项错误;答案选AC。13答案:A解析: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其溶质为氨气。设烧瓶的容积为V L,则形成溶液的体积为V L,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mol,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45 molL1,故选A。14答案:AC解析:A.因NaCl溶液抑制Cl2的溶解,则挤压胶管的胶头,气压变化不明显,则不会形成喷泉,故A错误;B.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氨水溶液显碱性,遇酚酞变红色,故形成红色喷泉,故B正确;C.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石蕊遇

20、酸变红,可形成红色喷泉,故C错误;D.因H2S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铜黑色沉淀,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黑色喷泉,故D正确。故答案选AC。15答案:B解析:A.氯气可以溶于四氯化碳中,且氯气极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因此可以引发喷泉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B.氢气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不能造成负压,因此不能引发喷泉实验,故B符合题意;C.通过a鼓入空气,会将水压入烧瓶中,氨气溶于水后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D.加入浓硫酸放热,锥形瓶中压强增大,浓氨水被压入烧瓶,与氯化氢反应造成负压,能形成喷泉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关键能力综合

21、练1答案:C解析:A.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故A不合题意;B.使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B不合题意;C.氨气极易溶于水,玻璃管插入水中会产生倒吸,故C符合题意;D.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不合题意;故选C。2答案:A解析:设该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m,气体的体积为V,因气体极易溶于水,故溶液体积等于气体的体积,c,则不论NH3和HCl(N2不溶于水)是否充满,物质的量浓度都等于,因溶液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不同,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答案为A。3答案:B解析:氨的喷泉实验中,

22、烧瓶中的液体占,说明氨气中混有空气,溶解的氨气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相等,设烧瓶的体积为V,则溶解的氨气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V,则瓶内氨水的浓度为 mol/L0.045 mol/L,答案选B。4答案:D解析:之所以能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压强,水被压入烧瓶内,凡是能使烧瓶内气体减少,烧瓶内压强就能减小,就能形成喷泉,A、氨极易溶于水,B、氨能和水反应都能使气体减少,都能形成喷泉,故A、B正确。喷泉呈红色,是因为氨水显碱性,故C正确。此反应与氨是否易液化没有关系,故D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D。5答案:C解析:假设圆底烧瓶为V L,中NH3的物质的量为: mol,NH3溶于水后,溶液体积为V L

23、,则浓度为: mol/L;中NO2的物质的量为: mol,NO2溶于水后,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根据方程式可得,生成HNO3为: mol,生成NO为:V L,则溶液体积为:V LV LV L,则浓度为: mol/L,所以浓度。答案选C。6答案:CD解析:A.N2和H2合成氨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N2和H2不发生反应,故A错误;B.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NH3自身不能电离,因此NH3不是电解质,HNO3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C.浓硝酸易挥发,NH3与挥发的硝酸反应生成NH4NO3固体,现象为产生大量的

24、白烟,故C正确;D.用氨制备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至5价,被氧化,故D正确;故答案为:CD。7答案:A解析:A.氯化氢和氨气都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锥形瓶内压强减小,氯化氢和氨气相遇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出现白烟,二者的位置能调换,故A错误;B.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白烟”是由于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的缘故,故B正确;C.若用HBr代替HCl进行相同的操作,溴化氢也易溶于水,和氨气反应生成溴化铵固体小颗粒,可得到相同的现象,故C正确;D.打开活塞

25、把水挤入上方锥形瓶,气体溶于水压强减小,氨气和氯化氢相遇不断反应形成白烟,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A。8答案:BC解析:A项、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氯气是反应的氧化剂,故A正确;B项、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Cl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当有8 mol NH3参加反应,有2 mol被氧化,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B错误;C项、生成6 mol NH4Cl时,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6 mol(10)6 mol,故C错误;D项、反应中Cl2为氧化剂,NH3为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当有8 mol NH3参加反应,有2 mol被氧化,则被氧化与未

26、被氧化的NH3物质的量之比为2 mol6 mol13,故D正确;故选BC。9答案:C解析:氯化钙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络合物,所以A装置利用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制取氨气,B中可以放碱石灰做干燥剂,E装置利用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制取氯气,在C中相遇发生反应,尾气通入F装置进行收集,防止污染空气,由此分析:A.高锰酸钾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变为2价,氯气中的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n(KMnO4)n(Cl2)25,配平方程式为16HCl2KMnO4=2KCl2MnCl28H2O5Cl2,氧化剂为高锰酸钾,还原剂为氯化氢,16分子中有10分子氯化氢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氧化剂与

27、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A正确;B.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白烟的反应式为:3Cl28NH3=6NH4ClN2,氯气被消耗,生成的氯化铵为固体,有白烟生成,故B正确;C.D中的干燥剂为氯化钙,氯化钙会与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干燥氨气,E装置不能用来制取氨气,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小,F装置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氨气进入有机层会上升,到有机和无机层交界时被水吸收,故D正确;答案选C。10答案:(1)NaOH或CaO或碱石灰(2)AD(3)还原3CuO2NH33Cu3H2ON2(4)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解析:浓氨水在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碱石灰等作用下可放

28、出大量的氨气,B中碱石灰用于干燥氨气,加热条件下,氨气与Cu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铜,D中碱石灰用于吸收水蒸气,E用于吸收未反应的氨气,F用于测量生成氮气的体积,据此分析解答:(1)根据装置图,仪器b中利用分液漏斗中滴入的氨水使锥形瓶中的固体溶解放热促进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因此b中的试剂可以为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碱石灰固体等,故答案为:NaOH 或CaO或碱石灰;(2)装置A可制取的有色气体需要满足固体与液体不加热的条件;A.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可以通过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固体不加热制取,故A正确;B.氧气为无色气体,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C.CO2为无色气体,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D

29、.NO2是红棕色气体,可以用铜与浓硝酸不加热制取,故D正确;故答案为:AD;(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氮气与水,氨气被氧化铜氧化,氨气表现了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故答案为:还原;3CuO2NH33Cu3H2ON2;(4)依据流程分析,浓硫酸是吸收过量的氨气,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影响实验结果,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学科素养升级练1答案:A解析: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示可知

30、,甲是氨气,其水溶液是氨水,呈碱性,A正确;B.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该反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174)(325)1740,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2答案:C解析:A、左边实验表现了NH3易溶于水和水溶液呈碱性,右边体现氨气的挥发性、是碱性气体,故A错误;B、左边实验表现了NH3易溶于水,而不是挥发性,故B错误;C、左边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滴加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右边发烟实验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遇到氯化氢发生反

31、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所以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故C正确;D、两个实验中都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无氧化性和还原性的体现,故D错误;故选C。3答案:AB解析: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以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X与Y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最终甲中溶液的碱性减弱。AX是NH3,Y是HCl,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然后打开止水夹,氨气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可观察到白烟,生成的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水,溶液的碱性减弱,溶

32、液的颜色变浅,故A正确;B.X是Cl2,Y是NH3,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溶液颜色褪去,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氯化氢可以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可以观察到白烟,故B正确;C.X是SO2,Y是O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颜色变浅,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需要催化剂、加热,常温下不反应,没有白烟生成,故C错误;D.X是NO,Y是O2,NO不溶于水,也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打开止水夹,二者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故D错误;故选AB。4答案:(1)F(2)A2H2O22H2OO2(3)DCE(4)除去过量的NH3和生成的H2O(5)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

33、上靠近试管口处,如果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收集满了(6)二氧化氮溶于水中生成了硝酸,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解析:(1)氨气催化氧化制取一氧化氮,应在硬质试管内加热,所以应选择装置F,故答案为F;(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反应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为固体与液体不加热,应选择装置A,故答案为A;2H2O2 2H2OO2 ;(3)制取的NH3和O2含有水蒸气,所以需要干燥,用碱石灰进行干燥,然后进入F发生成催化氧化,剩余的氨气需要用浓硫酸吸收,同时还要干燥NO,最后检验硝酸的生成,所以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BGDFCEH,故答案为:A、BGDFCEH;(4)装置C中装有浓硫酸用来吸收过量的氨气和生成水蒸气,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NH3和生成的H2O;(5)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离子出OH离子,溶液呈碱性,检验时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了,故答案为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处,如果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收集满了;(6)二氧化氮溶于水中生成了硝酸,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所以装置H中溶液显红色,故答案为二氧化氮溶于水中生成了硝酸,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