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508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65页
2021全国统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14-2-1 非连续性文本选择题考查角度及解法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研究近两年全国高考卷和各地预测卷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不难发现,无论是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概括能力,还是分析综合、推断能力,其命题的角度大致可以归为三类:命题角度考题示例选项特点 2018全国卷、第 8 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概括转述2019全国卷第 5 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此类选项是对文中相关信息的概括与转述,所表述的信息在原文中都有明显的相关表述。2018全国卷、第 7 题下列对材料二(图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图表分析 2019全国卷第 5 题 B 项如果将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

2、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 10 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此类选项是对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中图表的分析与评述,它通常是通过对图表中数据及其比值的分析得出某种结论。2018全国卷第 8 题 C 项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评析推断 2019全国卷第 4 题 A 项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此类选项一般是直接针对文中的陈述对象发表评析性的结论,或由某种前提推出某种评析性的论断。题型一 图表材料选择2019 年全

3、国新课标卷把对图表的考查放在第 5、6 题中呈现,2018 年全国新课标卷和卷都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图表分析选择题(第 7 题)。从命题的角度看,此类试题的选项是根据图表中相关的数据及其比值所体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或者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某个结论,然后要求根据图表的信息判断其正误。从这两年的图表题来看,如果信息足够丰富,命题中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设置多个选项。从答题的角度说,选项正误的判断依据的就是图表中的信息,选项的分析符合信息所反映的情况就是正确的,不符合的就是不正确的。因此,准确解读图表中的信息就是正确答题的关键。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问题。材料一 创新是引

4、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 2018 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 年 4月 20 日)材料二 201

5、12016 年遭遇专利侵权的比例(单位:%)(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2017 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 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 年修订的中华

6、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特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摘编自王廉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 年 9 月 29 日)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迅速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

7、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1 年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 13.4%,降幅较为明显,但 2014 年有微小回升,2015 年则回落至 8.4%。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 2016 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C2012 至 2016 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

8、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题目详解审题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正误作出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试题信息来源:A、B、C、D 四项均来自材料二的图表。试题呈现方式:对材料二图表的概括和分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答题分析:材料二的图表,根据标题“20112016 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和图例,我们可以判定这个图表反映的是 2011 年至 2016 年这 6 年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以及总体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情况。从坐标的纵轴上看

9、,6 年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比例在 30%(标题后面括号里注明图表中数字的单位是%)之内;从横轴上看,它对应的是标题中“20112016 年”6 年间六个时间单位的情况。图表中的主体部分,用柱状图(柱状图的顶端还标明具体数据)来标示 6 年间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以及总体五个方面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情况,并用一条斜线来标示 6 年间遭遇过专利侵权的情况,尽管个体有所差别,但总体呈下降的趋势。通过以上对标题、图例、数据和斜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A 项是对科研单位在三个时间段遭遇过专利侵权情况的分析。其中,第一个时间段的表述是“2011 到 2013 年,科研单位遭遇侵

10、权的比例由 25.3%下降到 13.4%,降幅较为明显”。从图表中看,科研单位 2011 年是 25.3%,2013 年是 13.4%,降幅达到将近一半,可见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第二个时间段的表述是“2014 年有微小回升”,从图表中看,科研单位 2014 年是 14.6%,高于 2013 年的13.4%,可见选项中“有微小回升”的分析是正确的。第三个时间段的表述是“2015 年则回落至 8.4%”,从图表中看,科研单位 2015年是 8.4%,比 2014 年少了大概 6 个百分点,可见选项中“回落”的分析是正确的。综上所述,A 项的表述符合图表的信息,分析正确。B 项是对 2015 年企业

11、和高校以及总体、2016 年各项以及总体遭遇过专利侵权情况的分析。第一个时间段表述为“2015 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5 年企业遭遇侵权的比例低于 2011年、2012 年但高于 2013 年、2014 年,而高校则是低于 2011 年、2012 年但比 2013 年、2014 年高,可见选项中“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的分析不准确。再看第二个时间段,选项中表述是“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 10.7%”。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除了 2015 年“企业”“总体”两项高于 2013 年、2014 年

12、,其他几年遭遇侵权比例逐年下降,2016 年“总体”遭遇侵权比例是 10.7%,可见“均呈下降态势”表述是正确的。由于这个选项对 2015 年企业和高校的情况分析错误,此项属于不正确的一项。C 项是对 2012 至 2016 年五年间五项数据的总体分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五年间,“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比例个别年份存在比往年增多的情况,可见选项的分析是正确的。D 项是对专利侵权总体比例下降的原因的分析。这是评析推断类的选项。图表以及其他材料中并无直接的对应信息可供比照,选项的评析推断是否正确,需要依据材料的相关信息和常理来判断。材料一提到

13、了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材料三阐述我国几所高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市场价值,这些信息表明,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但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与这些成效有多大关系呢?材料没有直接体现。但由于选项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我们可以判断选项的分析是成立的。至于“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的分析,第一,它与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冲突;第二,符合常理,“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的分析符合一般的认知;第三,选项中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只是一个推测。可见,这部分分析不存在问题。因此,D 项分析正确。答案:B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

14、文字,完成 13 题。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

15、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材料二 以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 15、35 和湿度 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

16、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1)去酸方案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2)修复方案纸

17、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1下列

18、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体现了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涉及关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价值观念。A 项,不属于修复方法,而是治理技术。答案:A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B如果将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 10 时

19、,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 18 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解析:C 项,“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错误,根据材料三修复方案中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可知修复纸张的酸性应采用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答案:C3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答: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

20、理解的学科素养,树立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财富的价值观念。首先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本题答题区间在材料三,可以从毛里求斯的气候、档案文件形成时间、文件纸张的柔韧性、纸张酸化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答案:档案文件形成的年代久远;档案文件的纸张严重酸化;毛里求斯的气候湿热多雨,不利于档案文件的保存。题型二 文字材料选择文字材料选择题相对图表分析题来说显得复杂些,难度偏高。其选项在文本中的分布面更广。2018、2019 年全国新课标卷、卷、卷的选择题大都采用文字材料的形式。这是区分度明显的一种题型。解题示例2018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

21、”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

22、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 年 8 月 10 日)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

23、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 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 年 12 月)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 月 2 日报道:中国实验

24、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 23 亿元人民币,3 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 JPARC 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 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 2017 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

25、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 年 5 月 7 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

26、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题目详解审题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正误作出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试题信息来源:A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B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二,C、D 两项内容来自材料三。试题呈现方式:通过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理解进行设题,选项内容在原文中都有明显的相关表述。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答题分析:A 项是对通信安全的理解。选项根据材料一所引用的潘建伟的话语进行转述。把人物的话语转化为选项的客观陈述,正确与否主要是看人物话

27、语是否具有权威性与客观性。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潘建伟教授是世界量子通信研究的领军人物,且材料一第3 段的客观陈述印证了潘建伟教授的话语。可见,此项是正确的。B 项是对潘建伟团队未来五年计划的理解。这个选项是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转述,选项中“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这些重要信息均出现在材料二的第 1 段。可见,此项是正确的。C 项是对日本科学家齐藤直人一番话的理解。选项中“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是对材料三原文的引述,“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是对齐藤直人原话的转述,而“有

28、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判断选项正误的关键。齐藤直人的这番话,尤其是“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这句话,即表明了日本科学家对中国的发展感到压力,并由此产生危机感。可见,此项是正确的。D 项是对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耗费巨额资金的理解。选项认为“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尚未涉足”理解有误,因为材料三说“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这就说明日本并非没有“涉足这些领域”。可见,此项是不正确的。答案: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

29、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题目详解审题要求: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的正误作出判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试题信息来源:A、B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C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一和材料三,D

30、 选项内容来自材料二和材料三。试题呈现方式:通过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理解概括转述,发表评析性的结论进行设题。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答题分析:A 项是对我国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行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的概括和分析。研究的内容,材料一第 3段“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一句已经阐明;而研究的意义,材料一第 2 段“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一句也已经表明,可见 A项是正确项。B 项是对量子密钥分发原理的概括和分析。选项的概括和转述符合材料一第 3 段“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

31、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和“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两个重要信息的意思,可见 B 项是正确项。C 项是对投资人造卫星实验的概括和分析。选项认为“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欧洲投入巨额资金”的表述不准确,材料三相关信息为世界上只有美、英、日、中四国拥有同样设施,且欧洲和日本在投入巨资方面还在犹豫不决;“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的表述于文无据,各国研究此项技术的首要目的应是材料一中的“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可见 C 项属于不正确的项。D 项是对国外媒体关于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相关情况报道的概括和

32、分析。选项的概括和转述符合材料二中“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材料三中“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等报道,可见 D 项是正确项。答案:C跟踪快练一、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材料一 武汉长江大桥的兴建,开辟了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新历史。中国工程人员数十年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作过许多努力,有过很多成绩,钱塘江铁桥就是中国工程人员自己设计的。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过一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五十年前的黄河铁桥是由比利时包工的,其后的钱塘江铁桥的主要结构部分也是由德国、英国、丹麦三个“洋行”分别承包的。这就不可能使我们系统地积累

33、自己的桥梁建设经验,没有能组成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中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也就长期停滞不前。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将改变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面貌。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既考虑了最经济地建设桥梁,又考虑了航运等有关部门对利用长江的要求,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完成了这个伟大工程的初步设计。同时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工程还将用自己的材料由我国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摘自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人民日报1954 年 2月 6 日)材料二

34、 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对于这座目前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而言,每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一组组沉甸甸数据的支撑。全长 55 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 5.6 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处距海平面 46 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 8 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 31 项、创新软件 13 项、创新装备 31项、创新产品 3 项,申请专利 454 项,7 项创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在这一大国重器的背后,不

35、光有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汗水,更有不少为其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的团队。如今,中国的桥梁和高铁一样,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这张名片一同递出的,是我们身为国人的自信心。(摘编自王忠耀等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科技支撑,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24 日)材料三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

36、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解析:本题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内容的梳理能力,体现发展逻辑思维的学科素养,引导树立正确方法论的观念。关于数

37、据层,原文说“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由此可知,D 项中实现“数据融合”错误,应为“有效存储和共享”。答案:D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的社论沉雄庄重,激发读者奋发向上的爱国热情;材料二的报道用确凿事实和翔实数据凸显我国科技实力,唤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B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虽然有苏联专家援助,但在建桥伊始就计划全部工程使用我国自己的材料和人力,从而培养锻炼新中国自己的桥梁建设队伍。C港珠澳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总体跨度和海底隧道、进海最深的沉管隧道、最重的隧道对接沉管,以及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和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D综

38、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大型桥梁工程建设摆脱了以往的落后面貌,数十年来的中国桥梁建设史,也反映了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激发爱国主义情怀。C 项列举了港珠澳大桥一系列之最,其中“首创的智能建造平台”原文没有体现;另外,应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而不是“最长的海底隧道”。故 C 项错误。答案:C3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桥梁已经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_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体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培养良好思维品质。依据题干,筛选、概括三则材料中的

39、有关信息。材料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体现出中国桥梁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体现出建设者们的创新精神和我国的科技实力;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信息化水平先进。从材料一中用我国材料由我国人力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到材料二中建成世界上综合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可以看出我国科技的发展。综上,港珠澳大桥领先的建设水平和我国科技的发展,成为体现国人自信心的一张名片。答案:港珠澳大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外媒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证明当今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武汉长江大桥到港

40、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科技实力的增强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材料一 2019 年 2 月 5 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以满足三个产业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动向,是在城乡一体格局下,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摘自现代农业科技)材料二 自从田园综合体这个

41、词进入国家高层文件以来,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在本质上,田园综合体是在乡村发展起来的新范式,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还原了农业的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在此基础上,田园综合体开启了以乡村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开发新模式。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所以,田园综合体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文化环境和地理环境。对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来说,田园综合体树立了逆城市化的成功范式。(摘编自楚天都市报)材料三 田园

42、综合体的建设中面临着文化重塑的过程,任何一个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者,所面对的风景是田园风景,但是所面对的当地居民可能是被异化的中间人(失去了乡民原本的淳朴,失去了民俗文化的传承,“中间人”既不是纯粹的乡下人,也不是纯粹的城里人)。让中间人重拾自己的民俗文化传承,重新找回田园心性,这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中产阶级的新田园文化和农民的旧田园文化之间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机制。这种平衡机制的建立不依赖于管理运营者,也不依赖于任何商业模式,而是依赖于一种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未来,基于田园综合体,一定会生成一种全新的乡贤文化形态。(摘编自“搜狐网”)材料四“留住绿水青山,守住淡淡乡愁。”长久在钢筋水

43、泥中生活的都市人大多有一个田园梦,秀美的风光、传统农耕场景,蕴藏着从古至今的乡村美好意蓝。浙江省绍兴市漓渚镇素有“国兰祖地、春兰故乡”的美誉,如今正在进行“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试点,其中的棠棣村是千亩花海的核心区块。“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2019 年,棠棣村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首批 3A 级景区村庄。漓渚利用兰花经济、美丽乡村、乡村治理等优势条件,创建生态经营示范项目,“花香漓渚”田园综合体即将美丽绽放。田园综合体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业态,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改变着当地及周边乡村的发展格局,一幅推动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摘编

44、自钱江晚报“田园综合体”载起乡村未来)4下列关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新型产业综合发展模式,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B田园综合体是旧乡民、新乡民、新乡贤共同营造的现代田园理想,其本质还是乡村社区,不过是以新范式来呈现。C田园综合体的内核是乡土经济逻辑,与城市经济逻辑不同,追求的是“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的利益最大化。D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是被异化的“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找回田园心性,这样才能进行真正的文化重塑。解析:“中间人”重拾民俗文化传承是“田园综合体能够具备灵魂的关键”,而非“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

45、键”,两者内涵不同。答案: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我国乡村正大力发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花香漓渚”项目就是一个例子。B田园综合体不仅文化旅游价值较高,同时也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提供了载体,因此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股建设浪潮。C具有生态循环之美、文化创意之美、休闲体验之美的田园综合体还原了农业的本质,更加符合中国农耕社会的特点。D材料二指出了田园综合体的本质,材料三关注建设中的文化重塑,材料四则用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解析:强加因果,从原文看,“田园综合体不仅成了文化旅游资本的宠儿,也成为中产阶级安放乡愁的载体”是陈述对象,并非“建设浪潮正在席卷全国”的原因。答案:B6请根据材料二、三,概括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怎样做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答:_ 答案:示例:重构现代田园理想,留住乡愁。激励“中间人”传承民俗文化,找回田园心性。创设自由和谐的文化开放机制,生成全新乡贤文化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