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3500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1927年秋季,苏联发生了粮食收购危机。对危机产生的原因,斯大林认为:一是工业发展速度太慢,以致农村商品供应不足;二是个体小农生产率低,不能提供充足的商品粮;三是富农拒绝把粮食按规定价格卖给国家。但政治局委员布哈林认为危机之所以产生是由于粮价太低,农业赋税太重,致使谷物生产减少。这表明()A. 新经济政策在农村成效不大 B. 工业优先战略损害农业发展C. 农业相对落后影响经济发展 D.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分歧严重【答案】D【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19

2、27年,这一时期并未确立优先发展工业战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认为农业发展落后不利于经济发展,而布哈林并不认同,故C项错误;材料中斯大林和布哈林的不同的观点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分歧,故D项正确。2.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A. 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B. 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C. 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D. 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答案】C【解析】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等字眼意在说明殖民扩张是会给

3、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非自由劳动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就业机会而非海外市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工业生产有利于英国人民就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B. 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C. 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D. 强化了

4、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答案】A【解析】14年的抗战,用更加丰富的史实控诉日本侵华的罪行,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1年1937年局部抗战中,东北抗联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年抗战,对日本国内存在的否认侵华史实的右翼势力是有力的回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年抗战,主要是针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所做的回应,没有批判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点睛: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正确的选项,然后进行排除即可。4. “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

5、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 B. 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 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 D. 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答案】A【解析】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津浦通车,无法说明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电信事业发展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5.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

6、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长时间影响着世界局势,德国也因为战后美苏对峙而分裂为西德和东德。所谓“2+4”会谈即东德、西德同美国为首的美、法、英资本主义国家同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谈判,推动两德统一。这一会谈正是战后两极格局的体现。故A项正确。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而苏联于1991年解体,排除B。题

7、干中表述的会议正是推动两德合并的会议,故两德已完成合并的表述错误,排除C。全球化进程加快在冷战结束后,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6. 1945年7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英国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先后使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了国有化。这反映出英国A. 率先尝试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工人阶级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C. 公有制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D. 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答案】D7. 1979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大多数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

8、。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这些做法旨在()A. 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B. 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C. 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 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答案】C【解析】中国在新中国之初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邓小平接见“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不可能是为了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的信息,故D项错误;1979年,邓小平接见了大多数美国政府官员、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以及媒体人士,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中国不久前决定的改革开放政策

9、,故C项正确。8. “汇集着西方少有的联合行动的军队官兵、外交官和神甫们的见证录,叙述了维多利亚女王与拿破仑三世军队的丧心病狂和贪得无厌,斥责了傲慢的西方两大帝国对傲慢的东方天朝的横加侮辱。”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太平天国北伐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鸦片战争【答案】C 9. 19771979年间,中国领导人以及各类代表团的出访活动呈现迅速增长势头,该出访潮在殊历史时期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主要是()A. 服务于资金技术引进的需要 B. 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C.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开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视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

10、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根据题目中时间“1977-1979 年”这一时期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期,领导人积极出访其主要作用是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 B 项正确;这一时期的外交有利于引进技术和资金,这只是开展外交活动作用的一个方面,故 A 项错误;1972 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 C 项错误;D 项不是主要作用。10.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一书中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B. 以法律形式

11、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答案】C【解析】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故C项正确;此时是尝试改变土地国有制,故A错误;材料这并没有说明法律依据,故B错误;D中完全消失错误。【点睛】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掌握四个重点。一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二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突出成就;三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四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2)运用两种方法。一是联系的方法,了解古代中国经济情况需联系当时的政治发展情况;二是辩证的

12、方法,对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它蕴含的消极因素。11. 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A.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B.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当时中央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理,仍然坚持俄国式的城市中心论,故A项正确;当时毛泽东已经找到适合中国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B项错误

13、;材料只是思想路线之争,并不代表性质变化,故C项错误;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是20世纪30年代,故D项错误。12. 据张国焘我的回忆一书中记载:西安事变的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肯定西安亊变是日本阴谋所制造的,并说在张学良左右和他的军队里暗藏着日本间谍,利用了张的野心,制造了中国的混乱。对苏联的立场解释正确的是()A. 认为西安事变是日本间谍所为 B. 敦促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C. 主张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日重任 D. 苏联准备给张学良军事援助【答案】B【解析】材料苏联认为张学良发动的西安事变被日本利用,而非日本间谍制造西安事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并没有提出援助张学良,故D项错误

14、;材料中苏联不愿意看到西安事变后中国出现混乱局面,但没有提出中共领导抗日重任,故C项错误;苏联认为中国一旦内乱,日本就会长驱直入,进而威胁苏联的安全,出于此战略意图的考虑,苏联要中共力促事变和平解决,故B项正确。二综合题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

15、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材料二 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

16、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

17、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答案】(1)中国银本位制度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扩大;巨额贸易顺差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赋役制度改革,推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英国金本位制度 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商套换中国黄金获利;政府机构推动与立法保障(2)共同因素:经济危机的冲击;战争的影响;美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力扩大。 新变化: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18、推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1)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等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英国商人

19、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等信息概括得出。(2)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等信息概括得出。联系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点睛:本大题主要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如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

20、因、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均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得出。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距今时间重要史实250万年非洲的人属开始演化。出现最早的石器。200万年人类由非洲传播到欧亚大陆。4.5万年智人抵达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巨型动物绝种。1.6万年智人抵达美洲。美洲巨型动物绝种。1.2万年农业革命。驯化动植物。出现永久聚落。2500年印度佛教:普世的真理(让所有人类解脱痛苦)2000年中国

21、汉帝国。地中海罗马帝国。基督教。1400年伊斯兰教。500年科学革命。欧洲人开始征服美洲和各大洋。整个地球形成单一历史场域。资本主义兴起。200年工业革命。家庭和社群被国家和市场取代。动植物大规模绝种。现在人类脱离了地球的疆域。核武器威胁人类的生存。生物开始越来越由智慧设计形塑,而非自然选择。据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人类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产物,大约250万年前在东非出现了最早的人类。45万年前智人抵达澳大利亚、16万年前智人

22、抵达美洲,使两地的巨型动物相继绝种。12万年前农业领域发生革命,人类掌握了驯化动植物的方法,出现永久聚落。200年前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人类改造甚至破坏自然的能力,动植物大规模绝种。21世纪人类利用生物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则。总之,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但又逐步控制自然,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解析】评分说明1、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3分);阐述史实符合材料且正确(6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分)。小结(1分,但简单重复论题不给分)。一等(12-10分)所拟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所拟论题接近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逻辑较严密,表述较为清楚。三等(4-0分

23、)所拟论题偏离题意,阐述史实欠正确,表述不清楚。2、可以从“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征服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技术进步影响人类发展”等角度进行阐述首先,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可以从“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征服和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人类的联系日益密切”“技术进步影响人类发展”等角度进行阐述。其次,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论述,阐述须史论结合。15.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德国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程度严重,同时容克责族势力过于强盛,这些极具侵略扩张性的权势集团责助了纳粹

24、分子,促成了希特勒上台执政并在战争中给予纳粹政权不建余力的支持。西方盟国占领西部德国后,他们拆除德国具有军事潜力的工业设施,这仍然是传统的消极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打破德国纳粹时期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使德国经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来,与前者相比,这显然是较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手段;废除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在这一方面,西方盟国甚至在重工业领域还进行了社会化和职工参与共决的有益尝试;鼓励和帮助西占区建立独主工会,希望工会成为一支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稳定的独立力量,抑制权势集团,摘编自张沛凤凰涅架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西方盟国改革德国经济的特点。(2)根

2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答案】(1)特点:既注重传统手段的使用,又采用建设性手段;在某些领域中进行相关尝试;注重对权势集团进行限制。(2)积极影响:有利于消除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维护战后欧洲和平和世界和平;有利于德国融入世界经济,推动战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有利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稳定。【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这仍然是传统的消极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这显然是较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手段;废除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抑制权势集团”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既注重传统手段又采用建设性手段;在某些领域中进行相关尝试;注重对权势集团进行限制等方面指出西方盟国改革德国经济的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消除德国发动战争的物质基础、维护战后欧洲和平和世界和平、德国融入世界经济、推动战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德国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分析德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