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4KB ,
资源ID:4323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32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请假条.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请假条.doc

1、请假条今天上午我给大一的学生上刑法学的时候,考察了一下同学们阅读课外法律书的情况,结果很不理想。阅读教材之外的法学著作的同学很少,这让我很郁闷。我多次强调阅读法学名著的重要意义,多次谈到局限于法学教材会导致的问题,但现在的学生爱学习的似乎不多。不知道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有问题,还是同学们有问题,反正中国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没有优良的法律教育,何来一个充满正义的法治国家?上课之初,坐在教室第一排的一个同学替他人交给我一张请假条。这是一张普通的请假条,上面是这样写的:请假条尊敬的老师:学生因家里有事,故请假两天回家。希望老师批准。请假人:2013.4.24辅导员:这样的请假条,老师们司空见惯。因为

2、我曾经强调请假条必须要辅导员签字,在这张请假条上还有辅导员的亲笔签名,似乎算比较规范的假条了。但我认为,这张假条是一张典型的“中国式假条”。该学生的请假行为隐含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和法治的精神是不相容的。因为今天考察同学们的课外读书情况,觉得很不满意,我就借这张请假条谈起了法治问题。我和同学们说:最近中国媒体在讨论“中国式过马路”,其实,何止过马路存在“中国式”,今天一位同学交给我的请假条就是一种“中国式假条”。一张短短的普通假条,里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我向同学们解释说,至少有四个问题。第一,假条里写“家里有事”,但是他不写明家里有什么事。难道家里不管有什么事都可以请假吗?这个同学

3、不写明具体是什么事,是为了不让老师知道他为什么请假,从而使老师无法否定他的请假理由,变相地扩张自己请假的权利。第二,请假条中有这样的话:“希望老师批准”。但在请假条转交给老师的时候,这位同学已经提前走了。而“批准”一词的含义是:老师有权不同意。可见这位同学虽然是法律专业的学生,但实际上并不尊重程序规则。请假前要报请老师批准,老师是可能不批准的,他就不能提前走。但他这么写,并不是真的要老师批准,而不过是把这句话当作一句套话,把老师的批准当成一个形式罢了。所谓的“希望老师批准”,不过是该学生把自己擅自旷课行为合法化的一个托词而已。第三,该同学的假条中有一句这样的表达:“请假两天”,但他没有表明到底

4、是哪两天。他请假条的落款日期是2013年4月24日,据我推测,请假的时间应该是4月25日和26日。因为4月24日他写了请假条,还让辅导员签了字,表明他还在学校,还没有回家。但这仅仅是我的推测,我刚才问了替他转交请假条的同学,他说该同学请假的时间是4月24日和25日,不包括26日。法律人在表达想法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语的明确性。刑法的明确性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法律规则的明确性则是法治的要求。我国最高法院对民法通则的解释文字比民法通则本身长很多,是法院判案的真正依据。有的法官在离婚案件的判决中不写明探视子女的具体时间,而写上“本案的被告有权利每月探视两次”等这样不明确的话,会为以后的纠纷埋下伏笔

5、。法律用语的明确就是对权力或权利滥用的限制,不是无聊的咬文嚼字游戏,同学们难道不懂得这一点吗?第四,该同学的请假条中体现了对权力的服从,而不是对规则的服从。该同学在请假的时候,从未思考过请假的行为规范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向老师请假是同学们的权利,还是同学们的义务?它应不应该有相应的法律依据或学校规章?我们国家和学校现在已经有了规范学生请假的法律和校规吗?不管怎么样,这样的思考似乎根本就没有进入同学们的头脑。而对权力的服从,不管这种权力来自何方,都只能是人治的意识,而不是法治的智慧。对权力的盲从,对规则的漠视,正是中国人的致命伤。法治的根基在于民众的智慧和勇气。法治,说到底是人民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对权力的高度警惕,也是人民自觉成长为公民的一个艰难历程。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