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高一历史单元检测: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必修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D.工商
2、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3.右边的老照片,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中国的一项重大历史事件。它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公布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城乡手工业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开展人民公社和经济大跃进运动4.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其中引起1949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C.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5.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
3、6年 D.1976年6.据永泰县志记载,1958年,福州市永泰县用所谓“大跃进”的精神,“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农村出现了大砍森林烧木炭,披星戴月炼钢铁,打锅砸铁作贡献,并户并村办食堂,放开肚皮吃饱饭。并取消自留地,否定集市贸易的等价交换,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这则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冒进7.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A.顺利发展 B.严重倒退 C.停滞不前 D.曲折前进8.“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
4、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百年纪事”新闻史料全国巡展活动于2009年6月至10月举行,展览的第五部分为“开国十年”。在这一展览中不可能展出的是( )A.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B.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D.“文化大革命”爆发,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据此回答1
5、014题。10.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1980年,我国仅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当时的特区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B.中央直接管辖的特殊地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点D.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12.人民日报发布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之一对全国十八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报告显示这十八个地区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 )首次正确分析我国社
6、会的主要矛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设置经济特区,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对外开放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A. B. C. D.14.下列关于市场经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推动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促使我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B.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C.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D.我国正朝着小康水平的新目标迈进15.
7、长期以来深圳市都实行“一市两制”。目前深圳市正酝酿着将其实行范围由目前的四区扩大到包括宝安、龙岗在内的六区。届时,宝安、龙岗两区将享受( )A.高度的自治权 B.特殊的社会制度C.部分政治主权 D.特殊的经济政策16.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中国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浦东开发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B.浦东成为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C.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D.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17.“多层次、全方位”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之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8、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上海浦东A. B.C. D.18.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19.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C.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D.都是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20.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
9、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21.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史实与当时时代不符的有(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B.中西部地区新建了钢铁、煤炭等工业设施C.农村正进行土地改革D.城市公私合营掀起高潮22.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中国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23.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
10、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 D.公私合营24.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25.国家主席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眉
11、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2)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没有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不会得到深化。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材料一 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材料二 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
12、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9。材料三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8分)27.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3年。这30多年的辉煌改革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识读“中国近代重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并回答问题:(1)有研究者指出,中国近代重要城市的分布成弓箭状。观察上图,指出图中“弓”上的城市哪些是改革开放时的经济特区,
13、哪些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10分)(2)重庆是弓箭的“箭尾”,20世纪末,党中央为促进重庆发展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4分)(3)30多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如离弦之箭,异常迅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剑桥中国史材料二 人的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唯一的最佳标志,它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平均寿命多15岁。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比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
14、量增加。随着国家几乎完成了一亿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了。私人消费总支出以不变价格计算也大有增加。工资实际上增加了几乎1/3,农民收入增加了1/5。材料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作者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结果作出怎样的评价?(可用材料中原话回答)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依据(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三,从“一五”到“二五”期间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内容的理解能力。“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2.【解析】选A。本题考
15、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这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以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时间限制19491957年,这期间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及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所有制经历了地主所有农民个体所有集体所有的变化。A项发生在1958年,B、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C。5.【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内容及时间。题干中所述主要矛盾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提出的。
16、6.【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当时炼钢、办食堂脱离实际,“左”倾错误发展严重。7.【解析】选D。本题考查概括分析能力。在这十年里,中共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探索中的失误,概括起来就是在曲折中前进,A、B、C三项说法均不全面。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综合平衡”“1962年”等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9.【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开国十年”展出的史料范围在19491959年之内,A项是1949年,B项是“一五”计划期间的成就,C项是1956年的史实,D项在1966年开始。10.【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
17、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及“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材料是“文革”结束后,他深刻地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时说的一番话。1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特殊渠道。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中央直接管辖的特殊地区,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12.【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出现于1956年的八大,出现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符,排除。都是改革开放的内容,
18、故选A项。1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是对外开放的内容,是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所有制方面的改革。14.【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目前,中国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15.【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经济特区含义的理解。特区的“特”是指在经济领域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A、B、D三项都不是“根本问题”。17.【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等。1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农民申请加入合作
19、社,是把农民的个人土地私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A、B两项不直接关系到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而D并没有使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三大改造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谈不上自我完善和发展,两种经济政策的本质都是社会主义经济,三大改造的时候还没出现“左”倾错误,故其他选项可以排除。20.【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判断能力。题干强调的是改革分水岭,可排除D,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20、选B。A应是1978年,C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2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史实的掌握。“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而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因此C项与“一五”计划的史实不符。2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据图表中数字变化情况分析,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将农民私有土地改造成土地国有。故选B。2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完成改造。2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题干中时间限制是“1956年”。中共八大在
21、1956年召开,提出并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A、C、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2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主要是对粮食产量的估计过高,超过了实际水平。这是“大跃进”在农业上的反映。这是受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精神的影响。故排除。都是“大跃进”的“左”倾错误的表现。26.答案:(1)从群众自发到中央肯定、推动;从试点到推广;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3)经济迅速增长;综
22、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政治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27.答案:(1)经济特区:汕头。开放城市:天津、烟台、青岛、南通、上海、宁波、福州、广州。(2)设重庆为直辖市。(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功。28.答案:(1)评价: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依据: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如答“国民收入、工农业产量增长、人的寿命延长、入学人数增加”等亦可)(2)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下降。原因: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严重“左”倾错误,采取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