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8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2)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3)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2进程(1)经济一体化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成欧洲共同体。(2)政治一体化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立法:1975年欧共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3影响(1)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2)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3)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联合的特点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且程度不断加深;由一个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变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原因(1)经济政策: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外交政策: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3)科学教育:政府加强投资发展教育,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2表现:20世纪60年代末,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3影响:试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
3、束缚,追求成为“政治大国”。(三)中国的振兴1发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2地位(1)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抗。(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希望保持和平中立。2标志: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主张(1)始终奉行独
4、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别了,雅尔塔”1东欧剧变: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东欧剧变、新政权向西方靠拢。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2苏联解体(1)原因:根源于苏联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直接原因)。(2)过程: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苏联完全解体。(3)影响: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1)美
5、国:唯一的超级大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先后对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发动战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2)欧盟: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4)俄罗斯:继承苏联政治遗产,加强改革,逐渐走出低谷。(5)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已成为政治大国;先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又相继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特点:目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美国不同意多极化格局理
6、论,它坚持单极格局判断。因为它以综合国力标准评判其他“极点”力量,认为除自己外,谁都难符合这一标准。如何看待当今的国际格局?提示:在国际关系的任何一个领域,美国实际上已不得不与其他国家进行协商,多极化进程已启动,美国的单极世界预想难以实现。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自己的方案。一方面,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
7、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已率先身体力行,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具体措施,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1区域一体化的特点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国家之间建构起超国家的地区合作机制,需要国家将某些主权让渡给超国家的地区机制,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这是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新趋势。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思维激活随
8、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主权部分让渡成为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问题。2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左右各国外交的最重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民族主义的高涨。如何处理民族国家追求本民族富强而导致的相互碰撞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思维激活民族主义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协调各国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成为当前国际关系面临的重要内容。探究一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及特点史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
9、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史料二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1)史料一中“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说明欧洲的联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该史料反映出欧洲有走向联合的内心渴望。(2)史料二反映了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的
10、过程、合作的领域及欧盟合作方式的变化。(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2)根据史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有何显著特点。提示(1)欧洲统一的历史渊源;法国与德国的和解;战后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美苏争霸的威胁。(2)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成员国数量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全面认识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特点和影响1原因(1)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2)二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3)欧洲处
11、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2特点(1)合作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2)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3)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4)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5)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3影响(1)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2)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国际关系上: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探究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史料一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2、。”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展开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1983年7月28日)史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时代(1)史料一信息“跟着美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3、与展开“多边自主外交”反映了日本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揭示出日本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成为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2)史料二解读时抓住“原因有二”,从“美国的盟国”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冲击以及“约束战争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美日关系发展的特征。(2)根据史料二,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提示(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依然存在,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致。(2)西欧
14、国家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关系出现新矛盾和新冲突,削弱美国霸权;国际恐怖主义多发,严重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核扩散问题;等等。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4)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15、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是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
16、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15世纪至19世纪,西方的崛起推动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论证:15世纪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西方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纷纷确立;新航路开辟、
17、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方的崛起。随着西方的崛起,欧美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倾销商品,拓展世界市场,20世纪初确立起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示例二: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20世纪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衰落和美苏的崛起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论证:从19世纪末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迅速发展、制度渐趋完善,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控制联合国,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传统的力量中心西欧衰落;苏联通过计划经济体制快速实现工业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迅速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大
18、国。在这种局面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示例三: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以及经济实力的多极化推动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论证: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削弱,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第三世界等力量的崛起,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其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
19、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3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该遵循平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考法示例】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2018全国卷)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
20、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知情境:本题以图示的形式创新学习情境,要求从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变化的情况,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立意:从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抓关键:变化最大的是非洲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平台。理思路:本题材料直观,以饼状图的形式展示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同时材料跨越了1945年、1955年、1965年、1975年四个时间段,解题时要注意四个时期饼状图的变化以及联合国成员国分布区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许多国家赢得独立,它们纷
21、纷加入联合国,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故选A项。【真题体验】练点: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2017全国卷)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A从材料信息可知,在七国集团发展为二十国集团过程中,增加了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这一变化反映了两极格局瓦解后新兴经济体国家实
22、力上升;从七国集团合作到二十国集团合作解决世界经济问题,说明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1(2020合肥一模)从1958年9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首次会晤到1963年10月阿登纳去职,双方会晤达15次之多,会谈时间达100多小时,书信往来40余件。法德意在()A摆脱美苏控制 B谋求共同发展C缓和冷战形势 D走向联合争霸B法德领导人密切会晤意在加强两国关系,谋求共同发展,而非联合争霸,故选B项,排除D项;法德两国皆没有被苏联控制,排除A项;法国和联邦德国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国领导人密切会晤与缓和冷战形势无关,排除C项。2(2020贵阳二模)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
23、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 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A欧洲摆脱了美苏的控制B全球化冲击下的西欧C法国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D世界都步入多极化C“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须有重大的变化。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 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了法国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之下欧洲没有摆脱美苏的控制,排除A项;“西欧”与材料“苏联”“中法建交”不符
24、,排除B项;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至今尚未形成,排除D项。3美国伊恩布雷默指出,在这个充满不测事件的世界中,由谁来主导就很重要。世界正处在“零国集团”(Gzero)时代:在这个时代,谁也没有能力使棋盘上形成力量平衡的格局。材料旨在强调()A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经济全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C美国已丧失对世界的控制权D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零国集团”指的就是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担当起领导世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选D项;政治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现在还没有形成多极化格局,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全
25、球化发展趋势,排除B项;冷战结束以后,美国虽然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没有控制世界,“丧失”一说无从谈起,排除C项。4(2020张家口一模)某学者总结了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尤其是“七十七国集团”,以联合国讲坛为政治斗争的舞台,利用联合起来的集体力量,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等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以上三者的共同作用在于()A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B扩大了社会主义的影响C阻碍了多极格局的形成D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分化A根据材料“某学者总结了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可知,第三世界的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
26、视的力量,故选A项。5(2020运城一模)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日本的经济力量比苏联的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安全有威胁”,部分日本人把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存在形容为“看家狗简直变成了疯狗”。美日民众的观点反映了()A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B日本挑战美国国际地位C日美同盟失去存在基础D经济竞争影响国民感情D题干反映了美日民众相互之间的敌意,根据材料时间“20世纪80年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美日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引起民众感情的对立,故选D项;这一时期依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未发生转移,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日本对美国的挑战,排除B项;在冷战背景下,日美
27、同盟依然有存在基础,排除C项。6(2020赣州模拟)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首次对“人的安全”进行了具有重大意义的界定:“人的安全可以说是涵盖了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能够避免诸如来自饥饿、疾病、心理压抑等的长期性威胁;二是保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于突如其来的伤害性的灾难。”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人的安全”逐渐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议题。据此分析合理的是()A国际社会关注的安全从国家转移到人类自身B国际社会已将人的安全上升到首要价值C多极化形势下国际政治研究议题发生重大改变D新形势下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突出D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除面临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外,非传统安全问题如国际恐怖主义也呈泛滥之势,对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故选D项;从“人的安全”的定义可知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人们重视,但并不意味着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发生转移,排除A项;“首要价值”说法欠妥,排除B项;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