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别康桥优质课一等奖师:上学的第一天,我们离开了家。那时,我们就感受到离别,后来,我们经历了更多、更令人伤怀的别离。南北朝的江淹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幻灯片配音乐阳关三叠)意思是说,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走的人也许是背井离乡,乃至生死难卜;送的人则觉得日头漫漫,以致衣带渐宽了。由“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多少动人的诗歌!下面请同学回忆一下,初中时候学过的关于别离的诗歌。学生思考,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幻灯片:关于“别”的诗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
2、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学生齐读 。师:这些离别,送别对象不同,风格也不同。有的儿女情长,有的慷慨悲壮,有的则乐观旷达。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将是一种什么样的风格呢?是谁别谁?生一齐答:徐志摩别康桥师:那么,本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与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桥与徐志摩。出示幻灯片一:康桥简介 康桥,今通译剑桥,靠近康河(剑河),著名的剑桥大学的所在地是英国学术、文化的中心。这里有自由、民主的学术殿堂,还有旖旎的自然风光。诗中的潭,就是
3、拜伦(拜伦,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潭,相传拜伦当年在剑桥大学读书时,常在此游玩。出示幻灯片二:徐志摩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18年留美国,1920年离开美国赴英国,志摩去英国本想追随罗素,而罗素却去了中国,志摩扑了一场空。他在伦敦时认识了狄更生,并在他的介绍下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当旁听生学习政治。 1922年离开英国返回中国,写有诗康桥,再会罢1923年与胡适等人成立文学社团“新月社”,1924年做印度诗人泰戈尔的翻译并随之游历欧洲。再别康桥写于诗人第三次旅欧归国途中,海上。徐志摩(1896-1931)(得名:志在摩诘:王维。其父:徐申如是金
4、庸的舅舅。)。其人生理想:是爱,是自由,是美。是我国新诗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那么,提到了新诗,同学们就要记住三部重要的诗集:第一部是胡适的尝试集,这也是新诗中的第一部诗集,一部是郭沫若的女神,这是新诗的奠基之作,还有一部就是志摩的诗。讲到新诗就不得不讲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新月派。徐志摩就是这个流派的重要代表人。在诗人的众多作品中我们要提到的是康桥,再会吧和我所知道的康桥,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再别康桥。除了我们共同看到的康桥的优雅宁静的美景,让人留恋往返之外,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诗人如此对康桥情有独钟,创作出跟康桥有关的三篇著名作品呢?为同一个地方创作这么多作品这是很难见到的。师:下面,就让我们就回
5、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走进康桥,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吧!(出示幻灯片听范读,然后谈谈你对这首诗的印象。放录音再别康桥)学生甲:这篇文章很感人。学生乙:很抒情。学生丙:有一种忧伤的美。师:刚才同学的发言说到了美,现在老师就准备谈这点,美。它到底美在哪里呢?(出示幻灯片:叠词、押韵:音乐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回环呼应:建筑美色彩流丽,画面流动:绘画美)体会本诗的美。从刚才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朗朗上口,音节和谐,节奏感很强。全诗一共有7节,每节有2句,每节压韵,逐节换韵。请同学们找出每一节的韵脚,哪位同学来回答?刚才这位同学说了第一节是“来”和“彩”字,压“ai ”韵。第二节是“娘”和“
6、漾”,压“ang”韵。第三节是“摇”和“草”,压“ao”韵。第四节是“虹”和“梦”第五节没有压韵,这对吗?这里就涉及到古汉语知识了。“溯”和“歌”的韵脚在古代汉语中是同属于同一个韵脚的,只是由于语言在经历这么长时间的变化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读出古音了。我们前面有提到诗人是浙江人,浙江和福建都是古音保留比较完整的方言区,所以诗人选用这两个字还是属于同一个韵脚的。这首诗从形式上,字数很整齐,基本是6、7、8字句。值得注意的是,在单行和双行之间是错开一格排列,这个空格是诗人精心安排的。那么这个空格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讨论讨论。我们暂时可理解为第一点是外观上造成错落有致的形式美感,
7、其次,在朗读上可以提示人们在停顿,语气上的把握。明确:(1)、音节和谐,节奏感很强-音乐美(2)、字数很整齐-建筑美(3)、选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云彩、金柳等)-绘画美师:这么美的文章不好好读,就可惜了。下面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二、全班诵读师:临别之际,诗人向康桥的哪些对象一一做了道别?生:云彩、金柳、青荇、潭水、长篙、星辉等等。重点:针对诗中的任意一个你喜欢的意象,利用现代诗歌的形式进行描写。学生分组创作交流并做好讲评示例:云彩多少个黄昏你总是缓缓步入,履约一般让我每日的期待都结出一枚甜润的夕阳。你说,你就要离开?瞬间,我只想化作雨泪,沾湿你轻轻挥起的衣袖,随你四处云游;可又不忍,沉重了
8、你离别的步伐四、全班诵读第二部分一、意象情感分析学生一起读2-5节。教师:要把诗歌读好,我们要读好一些关键的字。是哪一些字呢?现在,我们以第二节为例来分析。 (幻灯片 写康桥的柳:作者为什么要写柳来表现他心目中的康桥?他是怎样刻画的?用了哪些关键词?表现了诗人对康桥怎样的印象和感情?)一学生:柳树在古代与离别有关。师: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为什么柳与离别有关呢?生默然。师:在汉代,在长安,有一个地方叫灞桥,送行的人在这儿折下柳树枝条给离开的人。因为“柳”与“留”谐音。于是,后来折柳枝送别就成了习惯。诗仙李白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清”。同学们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柳呢?是谁留谁呢?一学生:因为本
9、文也有送别。师:谁送谁?谁留谁?生:康桥送诗人。康桥留诗人。师:说得好。将要离别的诗人是怎么刻画“柳”的?生一起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师:用了哪些关键词?“金”换成“绿”,好不?新娘换成“少女”好不?生:金色是辉煌的、浪漫的,写出了康桥的美好。师:这美好是谁心中的?在别人眼睛里平常的柳树,诗人觉得她无比的美丽,我们有一句俗话,怎么说的?(生笑)生一齐:情人眼里出西施!师:为什么说是“新娘”?不说是“少女”或者干脆说是“美女”?生甲:因为新娘更美。生乙:因为新娘才和诗人有关系。师:都说得好。用“金柳”“新娘”,写出了诗人在康桥曾经有过的幸福,那么,诗人
10、在离开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感觉?生甲:依依不舍。生乙:缠绵的。师:好,就用“缠绵的”“依依不舍”的情绪读第二节。生齐读师: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的学法。我们思考的方向是,看他写了什么,写柳,为什么写?因为“柳”与“留”与“离别”有关,怎么写?“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表现了诗人对曾经经历的幸福的康桥时光的缅怀,离别时的难舍难分。把康桥比作新娘,用了拟人的手法。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35节用老师教的方法。学生讨论,作答。(在学生讲解“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时,教师给学生放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里的片段“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的身上”)师:刚
11、才的发言很精彩。最后的一个同学分析的那一节,船、星辉是康河的实景吗?怎样理解驾着船去漫溯?生:是虚景。师:为什么说“漫溯”,什么不说“漫流”?生:因为“漫溯”是指逆流而上。而漫流则是顺流而下。师:这里为什么要用费力的逆流而上呢?生沉默。师:这里诗人说了他“寻梦”。生:寻梦需要追求,需要努力。师:很好。想到战国时的诗人屈原说的一句话是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对。以前我们在初中也学了一首诗,写青年诗人划船寻梦的。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想。师笑:李清照写的。一生:如梦令。师:对,就是如梦令。出示幻灯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师:
12、星辉下沉醉,星辉下寻梦,多美好啊。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师:想当年,年轻的诗人在康桥做梦,寻梦。诗人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诗人怀着梦来到康桥,想一想,诗人在康桥做着什么梦呢?(出示幻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中国。青年徐志摩远渡重洋,到英国,在剑桥大学寻梦,他做着求知梦、诗人梦、自由梦、强国梦他一生追求爱、自由、美。)师:在那个时代,诗人的梦能够都实现吗?生齐:不能!师:因为,康桥再美,也不过是一个美丽的梦而已,徐志摩也不过是康桥的一个过客。(出示幻灯片)所以,诗人尽管有千言万语、无限惆怅,他还是要离开康桥,离开时,他没有高歌,他选择的是生齐:轻轻的离开师:对啊,无限的心事,万
13、千的不舍,都在轻轻的|、悄悄的别离中了。让我们怀着和志摩一样的情绪,读这一部分吧。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最后两节。生齐读。二、通过这首诗请你描绘康河美丽的图景。意境营造那么谁来为我们描绘一下康河的美景呢?(学生动手写,讨论交流)生:(略)师:是呀,弯弯曲曲清澈见底的康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一棵棵垂柳斜依在桥的两端,矗立在岸边的是庄严秀丽的剑桥学院建筑群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清晨或者晚上,我们的诗人在草地上或看书,或俯身观看康河水,或仰望天上的流云、星空,有时撑一支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时而在夕阳中散步,面对如次美景,任凭思绪的翱翔大家说,这样的康桥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4、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我们又会有什么感受?生:(齐答)师:对,康桥是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美,她的平静闲适会让人们有一种逍遥自在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定很舒心。在这样的环境中恋爱就更美,在这样的环境中和一个美女恋爱就美上加美,这种美是无与伦比的美。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徐志摩和哪一个美女恋爱呢?生:林徽音(一个哲学家金岳霖终身不娶)补充徐、林交往:(1)、1920.10相见于伦敦。徐24岁、林17岁,徐与其父林长民关系相当好(2)、1921,林随父回国,1928年嫁与梁思成。三、本诗主题思想:独自重温甜蜜的旧梦,理解他所谓的康桥情节了吧四、诵读课文, 总结:在这首诗中,诗人选择了富有个性的
15、意象,展现了康桥的生命、性灵,让读者体会了康桥带给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以及双方间的情感融合:热烈而有分寸,淡淡的开始,淡淡的结束。加上复杂情绪的变化,丰富的联想,让人回味无穷。在别离诗中,继承传统古典的意象,但又注入现代人对母校的深情,超越一般眷恋的人情的感叹,更具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淡淡的象征意蕴。在这首诗中,诗人淡化了对离别之情的宣泄,着重对康桥自然景色的描绘,将爱与眷恋同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融为一炉。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别情,表现的更深更美,是情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扩充鉴赏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课外阅读:读本P231233梦中曲和夜雨作业:完成课后练习,背诵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