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517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51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岳麓版历史必修1课件:0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情景激趣引航图为历史上“杯酒释兵权”故事插图,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但他总是担心部下也仿效他的办法夺取皇位。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军队的控制,他便借请有功将领宴饮之际,以安逸生活利诱的办法,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起来学习本节内容。新知识预习探究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学习要点(1)识记汉武帝、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识记丞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和军机处设立的史实。(3)分析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皇权强化的

2、历史趋势。新知预习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1汉代(1)背景西汉初年,刘邦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公元前154年,爆发“七国之乱”。(2)措施汉景帝武力平叛。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强干弱枝,监察地方。问题探究1 有人认为,“推恩令”是通过剥夺王国封地的办法加强中央集权。这种认识正确吗?提示:与汉景帝削夺王国封地的办法不同,汉武帝是通过分割削弱王国的封地从而削弱地方势力来加强中央集权。2宋代(1)背景“安史之乱”之后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唐朝灭亡之后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2)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评价积极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

3、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消极影响: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问题探究2 与前代相比,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分权。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造成了官僚机构膨胀。二、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代废除丞相(1)原因明初,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2)经过: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3)影响: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明代设立内阁(1)原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皇帝不可能一一亲自裁决。(2)设立:明太

4、祖设立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3)职责:明太祖时,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时期,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又有“票拟”之权。3清代设立军机处(1)原因清承袭明制,设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2)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3)影响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问题探究3 有人评价明朝内阁

5、阁员和清朝军机大臣的地位时说“虽有宰相之责,却无宰相之权”。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均没有决策权,二者官员只是参与机要政务,决策权在皇帝手中。思维导图新课堂互动探究主题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史料应用材料一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材料二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赵普对曰:“此非他故,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请分析:1据材料一分析:西汉时期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有哪些?2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到汉武帝时是怎样解决的?3据材料二分析:赵普认为

6、唐末五代以来出现藩镇割据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北宋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1吸取废除分封制导致秦朝灭亡的教训。2社会问题:不仅没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反而出现了严重的王国问题,危及中央集权。解决:颁布“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3原因:节度使权力太大,“君弱臣强”。作用:改变了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重点聚焦要点1 秦汉以来中央对地方的管理(1)解决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2)趋势:中央权力逐步扩大,地方权力逐渐缩小。(3)演变: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郡、县两级。西汉:初期推行郡国并行制;景帝采纳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王的

7、封地,后来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唐朝:唐末在地方设立节度使,以致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北宋:削弱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元: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对边远少数民族设宣政院进行管理。要点2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特点及评价(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不利的一面在于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2)分割地方权力,中央高度集权。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另一方面导致行政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

8、下。(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导致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要点3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2)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4)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层行政组织长期稳定。(5)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皇帝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典例精析例1“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

9、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解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阅读材料,提取题干关键信息:北宋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明确命题意图考查该措施的作用逐一分析选项。A过分削弱地方权力,反而降低效率B题干所述措施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削弱地方权力,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削弱地方权力,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答案】A规律总结宋初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分化事权,相互牵制;重文轻武,加强监督。跟踪练习 1 公元 127 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

10、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解析】从法令的内容“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可知,这是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其结果导致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削弱,无力与中央相抗衡,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选 D。【答案】D跟踪练习 2 以下从上图到下图的变化所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封建皇权逐步走向强化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解析】题干中上图反映了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而下图反映的是元朝

11、的行省制。由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逐渐得以加强。【答案】C主题二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史料应用材料一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请分析:1据材料一归纳明朝皇帝对丞相的总体态度,并简述依据。最终明太祖做出了怎样的决定?2根据材料二,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

12、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3明清时期,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有时也被称为宰相,这种称号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答案】1.总体态度:贬低丞相。依据: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丞相的擅权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决定:废除丞相制度,并规定以后不许再立丞相。2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3没有实质意义。原因:(1)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2)军机处是皇帝谕旨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重点聚焦要点 明清君主专制

13、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1)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防止分裂割据,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有利于维护国家政局稳定,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有利于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1)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政治上:君主专制下,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盛

14、行;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妨碍社会进步等。(3)思想文化上,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典例精析例2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发展演变的评述,正确的是()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 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A B C D【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可用筛选法解答。解题思路如下:符合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符合内阁制形成的史实 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很难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答案】A误区警示明朝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15、,也不是中央决策机关,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跟踪练习3 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B中朝 内阁 军机处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解析】中朝出现于汉武帝时,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构成,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则形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相权削弱,君权加强。内阁正式设立于明成祖时期,后来权势和地位逐步提高,权压众臣,六部百司实际上被架

16、空,皇权进一步加强。军机处由亲信重臣组成,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此时,皇权达到顶峰。【答案】B跟踪练习4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 C汉 D秦【解析】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为各朝代所沿用。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除宰相,秦、汉以来实行1 600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置丞相。【答案】A新思维随堂自测1据汉书述评:“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上述材料表明汉高祖分封同姓王的基本想法是()A秦朝残余势力强大,应封王加以防范B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封王拱卫中央C继承者年幼,封王以帮助皇帝治天下D汉初社会动荡

17、,封王以发展各地农业生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制。在材料中,从“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归纳出目的是,认为孤立无援是秦亡教训,分封诸侯国,拱卫中央。故选B。【答案】B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解析】联系史实进行分析,明朝的内阁与清朝的军机处都不能领导六部,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对皇权没有约束力,清朝的军机处只是跪受笔录,没有任何的权力。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是兼职的,军机处并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自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后,再没有相权与君权之争。故此

18、题应选C项。【答案】C3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 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 B C D【解析】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但是并无决策大权,顾问机构;内阁的出现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并无实权,不能起到制约皇权的作用。因此错误。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形成,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选B。【答案】B4中国古代史上,从汉朝到明清,历朝统治者先后设置“中朝”、“内阁”、“军机处”这些机构。他们的共同目的是()A重用人才 B削弱相权C加强君权 D关注军事【解析】本题可以分析题干中的机构设立的时代背景。汉初,丞相位

19、高权重,严重制约皇权,故汉武帝设立中朝;明初,太祖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丞相与中书省,亲自处理政务。清代,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严重威胁,康熙帝设立南书房,使之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由此可知,设立这些机构之前,皇权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或是威胁。故他们的共同目的是选择C。削弱相权仅能在中朝上体现。关注军事是军机处的体现。均不能选。【答案】C5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述及明太祖所设的殿阁时说:“皇帝不能一一亲自动笔,便口授大学士写出,这即所谓传旨当笔。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材料中的“传旨当笔”反映明太祖的主要意图是()A减轻负担 B分化事权C加强皇权 D削弱相权【

2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明太祖所设的殿阁的职责是“传旨当笔,由皇帝吩咐下来,这事怎样办,那事怎样批,他们只照皇帝意见写下”,从中可以看出殿阁是没有决策权的,完全听从皇帝的旨意,有利于加强皇权。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材料。【答案】C6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9.月折将奏折复

21、本每月一编10.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A.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解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理解分析归纳的能力。由材料中的“章京”即可判断为清代,表格内容实际上阐述了大臣上交奏折后对奏折处理的详细过程,这一过程严密、规范,而这一过程中皇帝对奏折的批改是中心环节,对大臣奏折有绝对的决定权,而大臣只是笔录旨意,上传下达,体现了皇权的强化,由此分析可以判断材料是对军机大臣的职责的阐述,所以A符合题意;B与题干无关,C只反应了其中档案管理周密这一特点,而“文化日渐繁荣”与题干无

22、关;题干没有涉及宰相分工问题,D排除。故选A。【答案】A7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C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D监察权来源于皇权,代表君主个人的意志【解析】根据所学知识A、C、D完全正确,而“B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僚队伍的腐败”错在“杜绝”,只能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B项夸大了其作用。【答案】B8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

23、。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解析】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名义上是陪同皇帝读书写字、赋诗作画,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因此选择D。陪皇帝作诗写字,帮助皇帝理政并不是终极目的,排除AB。C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排除。【答案】D新视点名师讲座综合探究【探究问题】中国古代君

24、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探究素材】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存在着两对矛盾,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前者则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秦始皇起,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一直都重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到宋太祖时,在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君权开始占据主导,到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君权完全占据了上风。阅读下面材料: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根据材料,说明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理由是什么?明代对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学生答案】【参考答案】(1)理由:秦设丞相,导致秦朝短期而亡;丞相权势过重,会导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2)趋势:相权削弱,君权加强。【名师点评】(1)该生基本能够掌握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的趋势。(2)但是在从材料中最大程度地提炼有效信息,以及用历史的书面语言来归纳总结答案方面还不是很到位。歌诀记忆法西汉分封,刘邦失策。王国坐大,威胁中央。行推恩令,集权中央。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北宋建立,强化集权。消除割据,积贫积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