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专题九文化与生活考向一文化与社会高考试题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及社会作用1.(2013年天津文综,4,4分)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然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A.文化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相关知识。“
2、东方美人”茶的种植过程及用途的阐述,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英国女王品茶时的赞叹及喝茶时所获得香气馥郁、色若琥珀的感受表明人们在享用文化,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对社会实践的影响,故A、D不选。C说法错误,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2012年海南政治,19,2分)1920年,有人在一个狼群中发现了两个女童,立即把她们送到当地的孤儿院。她们怕水、火和光,白天躲藏,夜间活动,每晚都像狼一样引颈长嚎,吃肉时不用手而是用牙齿撕开吃,对他人不感兴趣、没有感情。“狼孩”现象佐证了() 人的感情交流方式取决于其有目的的意识活动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其生活方式和精神文
3、化生活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生活能力都是能改变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体力和情感A.B.C.D. 解析:C本题考查实践对文化的作用。“狼孩”的生存经历影响到了她们的生活方式等,体现了;不符合题意,且表述错误;材料强调了“后天条件”的改变,与材料无关。3.(2012年安徽文综,8,4分)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A.B.C.D.解析:B本题以城市
4、雕塑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的特点相关知识。正确,城市雕塑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错误,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未体现世界文化的所谓认同感归属感;正确,每一座城市雕塑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寓意;错误,城市雕塑不能决定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4.(2010年浙江文综,41(3),12分,节选)材料二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
5、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解析:本题属于评析类题目,旨在考查农村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首先要表明立场: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然后运用经济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分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答案:(3)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
6、,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考点二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2013年江苏政治,21,2分)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B.C.D
7、.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从韩国外交官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文化对经济的作用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生产力对经济有重大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错误;不符合题意要求。2.(2011年天津政治,4,4分)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加入文化元素后,商品受到热捧,说明文化与经济的交融,
8、A符合题意;B观点错误,颠倒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C观点错误,忽视了文化反作用的双重性;材料强调加入文化元素对商品销售的作用,而D强调经济对文化的作用,与题意不符。变式2-1“十二五”期末,我国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将实现增加值3 200亿元,年平均增长21.6%,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反映出文化产业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会逐年加大。这说明()A.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D.文化发展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及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体现了C;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且B表述
9、片面化。变式2-2甘肃省强调使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强大引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决定文化发展B.文化影响经济发展C.文化促进经济发展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材料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故A、D与材料无关;C观点片面。3.(2013年福建文综,39(3),9分,节选)材料二生态文明建设呼唤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理念。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消费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
10、节制消费。勤俭节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设问,本题实际上要求回答的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为什么是正确的,根据材料信息可以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关系等角度来分析。答案:(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勤俭节约
11、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4.(2010年福建文综,39(2),8分,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
12、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
13、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属于辨析类问题。答题时,既要指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又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民本思想的反作用不同来进行说明。答案:(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
14、上是为人民服务。5.(2009年山东文综,29(6),8分,节选)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解析:通过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体现了文化消费,即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体现了劳动者素质提高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答案:(6)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
15、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考点三 文化与综合国力1.(2010年北京文综,25,4分)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B.C.D.解析:B电影阿凡达的制作和上映是一
16、种文化现象,创造了巨额票房价值,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体现了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经济对文化决定作用的体现,不符合题意。2.(2010年新课标全国文综,39(2)(3),14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
17、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材料二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
18、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解析:第(2)问属于探究性的问题,回答该问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赞同或不赞同,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分析理由,不能把本题当作辨析题来回答。答案一:不赞同。上述观点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其他功能。回答第(3)问,首先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然后从哲学的角度,指出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案:(2)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
19、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了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3)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可以借鉴经验,但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模拟试题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及社会作用1.(2013合肥一模)各种网络流行用语,其简短的语词往往含义丰富,折射出当时的社会情绪与民众喜好,是我们了解社会的一面镜子。这表明
20、()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D.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流行语折射当时的社会情绪和民众喜好,体现了社会实践对文化的决定作用,A符合题意;网络流行用语不是消费对象,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文化对人们的影响,C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提及人们接受文化的过程,D与材料无关。2.(2012合肥模拟)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A.文
21、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依托古民居传承徽文化,体现了B;材料没有强调“人类特有”,排除A;C观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作用,排除D。3.(2012深圳模拟)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之所以强调要发挥市场对于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基础作用,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2、C.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性质的部分D.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的形式。题目的主要意思是说重视文化的经济效益,更应重视文化的社会效益,C符合题意,排除D;A与材料无关;B否认了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且不符合材料主旨。4.(2012汕头模拟)在“文化与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主题讨论会上,某同学提出:“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以下判断正确的是()该同学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作用该同学主张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文化不一定是世界的该同学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是一种文化决定论该同学强调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A.B.C.D.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该同学看到且夸
23、大了文化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符合题意;分析错误。5.(2011烟台模拟)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走向衰微。振兴中华需要有先进文化,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而不懈努力,如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成为近代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行者。这说明魏源等人认识到了()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从材料可以看出,“文化自救”的目的是振兴中华,体现了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考点二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6.(2013潍坊模拟)2013年1月,第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发布中国文化产业年
24、度发展报告(2013)。报告显示,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实现文化产业整体升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这表明()A.文化决定经济发展的方向B.科技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C.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D.科技是文化发展进步的源泉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夸大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材料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符合题意,排除B;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D错误。7.(2013诸暨模拟)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其速度快、影响大和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让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的普通大众拥有了“麦克风”,网络反腐迅速成长为反腐的“尖兵”。但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真正杜绝腐败现
25、象的出现,不仅需要“自下而上”的被动式的监督,更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来主动防腐,将反腐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发展道路,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把“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方针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加力提速”更是标志着党和国家对腐败行为的“零度”容忍。结合材料,说明网络反腐成为反腐前沿阵地的文化生活依据。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网络反腐会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二是影响网民的政治实践活动。所以,应首先概括回答文化的作
26、用,其次回答文化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后说明文化对个人活动的影响。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通过“自下而上”的网络监督既有利于激发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也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2)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相互交融。现代信息技术与大众传媒的发展,使网络反腐发挥出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的特点,为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渠道,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建设。(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与思维方式。公民意识与民主意识的增强,提升了人们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激发了人们监督意识与监督腐败的自觉行为。考点三 文化与综合
27、国力8.(2012湛江二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材料二2011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广东一举摘得34个奖项,在全国名列前茅。国家级荣誉的背后体现了广东的科技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就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文化这一块相对是短板,而且文化建设的过程比较漫长,不会“一夜成名”。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知识,谈谈广东省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强省的建设。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
28、。首先应从宏观上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影响社会发展;其次应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角度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科技研发,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保障文化安全,维护国家利益。(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广东省加快文化发展、加大科技研发,有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实力。考向二文
29、化对人的影响高考试题考点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2013年广东文综,31,4分)2013年3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在建设文化强市过程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B.C.D.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材料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说法错误;先进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但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说法错误。2.(2013年四川文综,9,4分)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
30、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A.B.C.D.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正确;手机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科技属于文化现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正确;实践是包括科技在内的文化发展的动力,错误;价值取向作为社会意识应该由社会存在决
31、定,错误。3.(2010年山东文综,22,4分)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解析:A公益性文化活动对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缩小了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传播的不仅仅是优秀传统文化,排除C项;D项中的“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不符合“诵读经典,爱我中华
32、”活动,“推动经典文化发展”不符合“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故也不能入选。4.(2009年天津文综,9,4分)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B.C.D.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人的表现。不同的文化对社会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排除;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文化知
33、识水平高,道德素养不一定高,表述太绝对;符合题意。5.(2013年重庆文综,14(2),12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铺张浪费是背离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落后文化现象,公务上的铺张浪费更是一种腐败行为,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2012年12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铺张浪费之风得到有效遏制,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崇廉尚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谈谈对待铺张浪费等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一是注意知识要求,不能走出知识范围;二是注意设问的解答方
34、向,对待落后文化现象的正确态度,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坚决反对”上,还需要从其文化和人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和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2)示例一:人创造了文化,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塑造人生。坚持和倡导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批判铺张浪费的落后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示例二:人创造文化,文化影响人。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勤俭节约和抵制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树立勤俭节约的先进文化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反对铺张浪费的文化氛围。考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
35、的特点1.(2013年江苏政治,22,2分)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题干强调精神家园里心灵的重要性,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化素养中的重要性,D正确。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错误。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2.(2012年江苏政治,29,2分)一方水土养一
36、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B. C.D.解析:A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读材料可知:只有离乡的人乡愁才更浓,说明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故乡牵挂着人的一生,说明家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正确;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未说明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故舍去。变式2-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37、”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上述歌词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是无形的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形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解析:C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主要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C符合题意。A、D两项表述有误;B项不合题意。变式2-2 在一些城市的草坪花丛中,人们常会看到“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让我们与蜜蜂和蝴蝶共舞”等非常人性化的语句,提醒人们不要踩踏采摘。材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
38、化的特点人们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A.B.C.D.解析:D各种人性化的提醒创造了一种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也使人们享受着文化,均符合题意;中的“深远持久”与材料无关。3.(2010年福建文综,25,4分)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解析:A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39、潜移默化的,C“深远持久”则没有体现;题干未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们在文化的感染下力量的增强,故B、D两项与题意无关。4.(2013年天津文综,1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然而,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每年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3年初,为响应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召,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发起了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人民日报微博随即响应,并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和转载,使之急速升温。这一活动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广泛认同。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光盘
40、行动”引起社会共鸣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作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用。“一粥一饭物力维艰”的训诫说明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媒体对“光盘行动”的关注体现了大众传媒的作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导向作用。答案:(1)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2)中华传统美德对人们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3)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导向作用。5.(2011年江苏政治,37(1),6分,节选)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
41、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关注养老困境同学们了解到,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养老院费用相对较高,多数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但大多数子女因忙于工作使老人得不到妥善照顾,所以空巢老人逐渐增多。政府为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的目标,一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养老事业,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1)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企业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老服务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和影响消费的因素。设问的三点规定是:知识范围: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事件是企业对具有广阔
42、市场前景的养老服务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切入角度是“为什么”。从文化生活角度讲,要抓住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一信息,从而考虑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从经济生活角度讲,要明确,养老也是一种消费,从而考虑影响消费的因素,如收入水平、物价、消费心理等。答案:(1)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养老观念制约了养老市场消费需求的扩大。居民消费受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制约,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制约了养老消费需求的形成。考点三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1.(2013年福建文综,30,4分)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
43、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A.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B.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C.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D.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解析:B本题考查优秀文化的作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像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属于优秀的文化。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答案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的本质,A 项不选,C 、D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2.(2012年北京文综,24,4分)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
44、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A.B.C.D.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作为文化产品的城市雕塑,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起到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故入选;活跃文化市场是其经济价值,与题干不符;城市雕塑与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无直接关系,应排除。3.(2010年江苏政治,18,2分)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的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
45、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A.B.C.D.解析:D本题考查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宗教团体积极参与救灾体现了;僧侣们为地震中的死难者超度祈祷属文化活动范畴,由此“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体现了。违背我国宗教政策。“物质”力量表述错误。4.(2011年新课标全国文综,39(1),10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
46、业不断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 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文化对人的影响
47、角度,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文化的凝聚力问题。首先,从文化对人的影响塑造角度回答文化自身的作用;其次回答文化及文化交流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答案:(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模拟试题考点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2012安徽六校模拟)“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通行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48、 A.B.C. D.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是因为健康的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符合题意;错把“影响”看作“决定”;观点错误。2.(2012漳州模拟)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积极倡导平等思想,孙中山为此签发临时大总统令,要求官员之间禁止称呼“大人”“老爷”,改用官职或“先生”“君”相称。这体现()A.文化影响人际交往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C.文化决定政治措施D.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在平等思想影响下,人们改变称呼,体现了A;B中“深远持久”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C观点错误;D仅仅看到“促进”的情形,过
49、于片面。考点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3.(2013黄山一模)“元芳,你怎么看?”这原本是影视剧中的一句台词,但经过网络的传播,成了2012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与此同时,更多的网络语言也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网络文化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网络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B. C. D.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影视台词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说明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人们的交往行为,符合题意;中的“深远持久”与材料无关;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主动的,错误。4.(2013宁波
50、期末)“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喜闻乐见的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材料强调了文化活动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B符合题意;文化性质不同,对人成长的作用亦不同,A、D错误;C与材料无关。5.(2013蚌埠一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说明()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A.B.C.D.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对人
51、的影响。材料强调文化环境自然而然对人产生影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文化影响人的时限问题,与材料无关;夸大了文化环境的作用。考点三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6.(2013广元一诊)电视剧川军团血战到底表现出川军将士以生命和鲜血践行了报效国家投身民族解放的神圣誓言:不把鬼子赶出中国,誓不回川!此剧不仅故事好看,在电视艺术方面的追求也令人印象深刻,深深感染了电视机前的观众。这反映出优秀文化()总以高尚的精神影响人总以高雅的形式陶冶人强制人们接受文化熏陶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A.B.C.D.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电视剧川军团血战到底感染观众,说明了;优秀文化未必是高雅的,错误;文化对
52、人的影响往往不是强制的,排除。7.(2012广州模拟)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形的A.B.C.D.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表明文化能够影响人,符合题意;中的“深远持久”与材料无关;观点错误。8.(2011烟台模拟)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素质。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
53、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这启示我们 ()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B.对幸福的理解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C.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D.应从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析:D本题考查人的全面发展。材料主要强调“身”“心”发展,体现了D项;A项中的“社会的进步”、B项中的“幸福”、C项中的“中外文化交流”与材料无关。专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人们常说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文化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就像水,有时我们感觉不到它,但它却对
54、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这句话说明() A.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材料体现了生活处处有文化、时时有文化,也就是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故A正确。B、C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是对材料简单地重复,排除。2.随着数码照相的流行,传统胶卷需求量大幅减少,曾经的胶卷行业霸主柯达公司提出破产保护申请。柯达公司的兴衰启示我国企业应()A.提高国家文化的竞争实力B.立足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C.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发挥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
55、的产生。柯达没有适应市场变化导致濒临破产,体现了B;A外延扩大化;C中的“先进文化”、D中的“科学技术”与题意无关。3.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的差异性。材料谈的文化的差异,没有涉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所以A与材料无关;B是个动态的过程,而材料是个横向比较;材料没谈到文化的作用,所以C与材料无关;而D很好地说明了中西文化的差异。4.在一个文化厚
56、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解析:B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文化对人各方面的影响,选B;A是文化的内涵;C说明的是文化影响人的方式;D与材料不符。5.二战后,德国对法西斯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崇尚民主平等和睦的文化,从此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而日本虽然在战后也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对法西斯
57、文化的清算不彻底,否认侵略历史,给东亚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制造了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以上材料说明()A.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B.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C.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D.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国家对待法西斯文化的不同态度对国家产生了不同影响,这表明文化影响国家的发展道路。B、C、D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6.“天空没有星星照耀,她会黯然无光;人间没有温情搀扶,她会萧萧落木。爱老人和小孩吧,像爱自己一样!”“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公益广告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8、。这说明()文化可以转化为重要的物质力量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B.C.D.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不符合题意。表述不准确,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影响不同。7.“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研究组成员、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研究员莫建伟说,政府需要投入更大力度改革文化体制及相关体制、减少不必要的限制、确立公民的文化权利、鼓励多元的创作文化。这说明 ()A.政治促进文化发展 B.政治影响文化发展C.政治与文化相互促进D.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解析:B材料主要申明了政府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B说明了这一点;A观点错误,忽视
59、了政治对文化影响的双重性;C中文化对政治的作用与材料无关,“促进”表述也片面,否认了“阻碍”的一面;D与材料无关。8.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实际上是经济体制改革向深水区的进一步延伸,有利于文化生产力突破制度性束缚,爆发出应有的活力,从而使文化更好地发挥新的经济驱动力作用。这表明()A.文化和经济密不可分,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作用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经济发展并非完全同步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D.经济实力增强,意味着文化也必然先进解析:A本题考查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材料主要说明了经济与文化的密切关系,B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有先进和落
60、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经济实力强并不意味着文化先进。9.安徽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早春”消融了经济的寒冬。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0亿元,连续4年保持30%以上增幅,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这表明()A.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由经济所决定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C.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并推动实践发展D.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题干说的是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因此B的说法正确;A的说法与题干逻辑不一致;C、D的说法与题干无关。10.“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
61、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文化生产力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A. B.C.D.解析:B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材料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符合题意;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不符合题意;观点错误。11.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对中国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谦虚”而丢掉了饭碗。这表明()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
62、践活动 D.思维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解析:C本题考查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材料主要说明的是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选C;A涉及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与题意不符;B、D错在“完全不同”,忽视了不同文化的共性。12.中国人上到泰山顶上,想到的可能是杜甫的诗;德国人上到泰山顶上,想到的可能是贝多芬的交响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思维方式不同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会影响人的认知活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A.B.C.D.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人,受不同文化背景影响,对同一事物产生了不同的心理体会,说明了;观点错误,
63、否认了不同文化也具有共性;只符合部分题意。13.右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德国人与中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A.B. C.D.解析:D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漫画显示了不同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的差异,说明了文化差异的原因,没有涉及文化差异对人表达观点的影响;中的“相互交融”与材料无关;分别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和特点角度说明了中德两国文化的差异是导致表达个人观点不同的原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共
64、48分)14.广东的岭南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原创性,曾与京派、海派文化并行。但目前有论调说岭南文化呈现没落的痕迹,没能与现代接轨而缺乏生机。广东有很多可以代表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而很多民俗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广东传统的民间文化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丰富多样,然而其中绝大多数基本上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有广东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战略重组,营造主旋律与多元化统一的创新环境,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广东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时代精品不断涌现。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广
65、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24分)解析:本题知识范围限定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要求分析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主要应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角度入手。答案:(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6分)(2)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6分)(3)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创造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6、(6分)(4)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向心力、生命力和创造力。(6分)15.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当前,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每年3月5日在全社会集中组织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每年3月举办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加强雷锋纪念馆建设,大力宣传雷锋事迹、雷锋精神和雷锋式模范人物,组织创作一批
67、弘扬雷锋精神的歌曲、影视剧和文学作品。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依据及新形势下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意义。(24分)解析:本题以学雷锋为背景材料,考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意义。回答依据时,从文化的载体,文化对人影响的方式、特点等方面组织答案即可。回答意义时,要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角度入手。答案:(1)依据: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4分)(2)意义: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4分)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社会道德水平;(4分)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雷锋精神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4分)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