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3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2年广东高三两校联考)1950年6月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总之,我们不要四面出击。我们决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面进攻。”“一方面有所让步”是指()A变土地革命为土地改革,向地主让步B渐缓实行农业集体化,向农民让步C合理调整工商业D对官僚资本和外资企业有区别的对待2(2012年广东六校高三联考)小明有一天在家里的书柜里发现了一张大公报的残片,如右图,上方出版时间仅剩月份和日期能看清楚,而年份则残缺,请你推断该报纸残片大概出版于那个
2、时间段()A20世纪五十年代初 B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C20世纪六十年代 D20世纪七十年代3(2012年广东茂名一模)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4(2013年北京朝阳区高三期末)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
3、9.9%C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8%D共有人民公社233 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0.4%5(2012年广东广州高三综合测试)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右图宣传画应创作于()A北伐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6(2014年广东深圳一模)下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模糊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A1952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7年7(2013年广东增城高三调研)右图所示的决议是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的。这一
4、决议()A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8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9(2013年广东中山高三期末)“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
5、,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经济建设中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10(2013年湖南六校联考)据中国档案材料,19501953年先后到中国帮助经济建设工作的苏联顾问或专家共计1093人。1958年8月赫鲁晓夫访华,中苏达成协议:在华苏联顾问或撤回,或改为专家,以后将根据中国的需要继续派遣专家。国务院通知“各部门聘请苏联专家必
6、须严格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苏联向中国派遣专家1957年有952人,1958年915人,1959年699人,1960年410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一五”计划的完成得到苏联的大力帮助B中国试图摆脱苏联发展模式C反映出中苏分歧越来越严重 D苏联撤走专家是中国“三年经济困难”的决定性因素11(2013年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
7、进行调整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12(2013年河北名校调研)邓小平曾说:“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邓小平所谓“唱反调”的含义是()A全面整顿触及“四人帮”的经济利益 B全面整顿与当时政治、思想路线相悖C推行拨乱反正,形成了正确组织路线 D直接挑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二、非选择题13物价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解放之初,由于长期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国民政府的搜刮、连年战争破坏,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
8、不畅,物资奇缺,国家财政基础薄弱。在国民党长期通货膨胀政策下培养出的大量投机资本,利用国家的经济困难,在市场上兴风作浪。从1949年4月至1950年2月,全国出现4次大规模上涨风。物价的大波动,给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都造成巨大困难。材料二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年份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2.45.11960年163.51.851.55材料三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上涨的原因和危害。(2)材料二中表格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格所反映的情况出现的原因。为扭转这种局面,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3)材料三中的票证反映了我国怎样的经济体制?分析改革开放前
9、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原因。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高中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整理的“人物访谈”素材访谈时间:2009年1月28日访谈地点:豫东某县某乡某村访谈对象:李根,男,78岁。一生在家务农,勤恳本分,对土地感情至深。访谈主题:农家春联折射的历史春联序号李根年龄春联内容内容注释120岁分地分房分农具迎春迎福迎新娘李根分到本村地主的6亩土地、两间房和一头耕牛,当年娶妻成家225岁互助合作力量大左邻右舍情谊长330岁无奈一年辛劳苦得尝两日饭菜香李根一家辛劳一年,从生产队分得微薄的口粮(1)材料中的三副春联所折射的重大历史事件使李根家的土地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2)依据
10、材料,说明三副春联分别反映了李根当年怎样的劳动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其劳动态度的时代原因。第24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一、选择题1(2012年浙江杭州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2(2012年广东中山高三期末)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
11、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3(2013年广东佛山一模)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合作化运动4(2012年广东广州
12、执信中学高三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D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2013年广东珠海一模)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查,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6(2013年北京西城高三期末)北京建国饭店初营业时,专为接待外
13、国友人。时值法国总统举办答谢宴会,不巧遇上天花板漏水,外方经理遂吩咐一位领班站在漏水处,引导往来宾客。据此推断,新中国成立饭店是()A尼克松访华时的驻地B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样板C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D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峰会的会场7(2014年广东广州一模)“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这一变化缘于()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8(2012年山东日照高三期末)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
14、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9(2013年河北保定高三摸底)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涌来的外资,以香港资金占最大比重,达80%。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在国际上没有良好外交环境 B新时期的经济政策对港商吸引力大C中国经济薄弱不能吸引外资 D香港经济发达,富商多10(2012年福建福州高三质检)201
15、2年,凤凰网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开设了专栏,其中标题有“九州生气恃风雷,鲲鹏南徙启帷幕”“打破玉龙飞彩凤,脱开金锁走蛟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1(2012年浙江杭州一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6、体制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220世纪5070年代,人们衣着朴素,食物比较单一,家具陈设简单,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服装的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百姓的餐桌也日益丰富起来。以上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A社会生活的变化与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B中国人越来越追求物资享受C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外来因素影响明显 D中国人的生活品味不断提高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很多中国人跳的是苏联式的华尔兹交谊舞,机关、部队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学会跳舞。苏联援华人员在中国的业余娱乐活动主要就是交谊舞会。但1957年后,交谊
17、舞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材料二忠字舞动作粗放、简单、夸张。主要动作设计有: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主席; 手指怒指地面表示彻底砸烂资产阶级;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跳舞时手里通常以毛主席语录或红绸巾作为道具。材料三1980年代,交谊舞在中国一些城市中重新流行起来,现在交谊舞则成为中老年人闲暇时社交、健身的重要方式。同时,新从西方传入的迪斯科舞则得到年轻人的喜爱,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风靡一时。进入21世纪,街舞成为青少年舞蹈的首选。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简析苏式交谊舞在中国流行及后来消失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忠字舞流行于哪个历史时期?忠字舞的流行反映
18、了怎样的社会状况。(3)材料三中,现在群众舞蹈有何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14(2012年广东清远高三调研)创新和调整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大国之谜,当然述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
19、帝国。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这三国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大国崛起请回答:(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从经济政策调整的角度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荷兰、英国、美国在经济体制创新方面的贡献。这些创新的共同特征、共同作用各是什么?(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人复兴,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
20、了哪些创新和调整。(4)概括说出以上内容对我国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第十一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23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C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50年”分析,此时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面临千疮百孔的局面,因此要联合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调整。地主、资产阶级是要消灭的对象,农民是要依靠和团结的对象,工商业中有小手工业者和民族资产阶级,因此都要区别对待。2A解析:根据图片中的提示“对斯大林新著及联共代表大会文化进行深入学习”可判断,当时苏联处于斯大林掌权时期,中苏关系比较友好。斯大林去世的时间是1953年,中苏两党开始出现大的分歧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综
21、合两者分析,本题选A项。3B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57年”,此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还未开始,排除C、D两项;从材料信息“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这不能反映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情况,反映的应该是“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情况。4C解析:A项反映的是土地改革;B项只能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其数值无法体现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项的数据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项反映的是人民公社。5B解析: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选项中最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时期。故选B项。6B解析
22、:抓住图中的关键信息“关于资本家排队分类问题”,可知当时还未完成三大改造,可排除C、D两项。三大改造的时间为19531956年,排除A项。故选B项。7C解析:人民公社化的实质是当时党中央急于在生产关系上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冒进性错误,它忽视了当时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社会现实。故选C项。8C解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第二个三十年指的是19511981年,1958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一方针指引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遭受重创。故选C项。9A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人民公社,排除B、C两项;材料中人民公社期间与旧中国对照,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并不能
23、说明中国经济建设中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排除D项。故选A项。10D解析:党的“左”倾错误下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决定性因素。11C解析:1960年冬天,国家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尤其是农轻重的比例。故选C项。12B解析: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对“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在实践中的否定,1975年拨乱反正首先在经济领域开始。结合当时背景,还不敢直接挑战“文革”的主张,排除D项;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13(1)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下降;国家财政基础薄弱;投机资本造成市场不稳。危害:造成
24、人民生活和各项工作的巨大困难。(2)情况:农副产品消费量减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努力: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3)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的影响;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产品短缺。14(1)土地改革使李家获得了土地个体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李家的土地个体所有权转归集体所有,生产经营权先后转归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掌握。(2)态度及原因:春联1、2反映的劳动态度是积极高涨的。因为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农业合作化改变了小农经济分
25、散落后的状态,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春联3反映的劳动态度是消极的。因为人民公社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过于集中,分配实行平均主义,不符合农村实际,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24讲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1D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实行了相同的措施。故选D项。2A解析: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是在1978年拉开的,故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可排除选项B、D两项。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项。3B
26、解析:中共十二大是在1982年,“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强调土地经营者的责任,而非所有权。故选B项。4C解析: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是1985年,此时农村改革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选择C项。5A解析:经济特区设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早于1992年南方谈话,选A项。6C解析:由“专为接待外国友人”“法国总统”“外方经理”可知饭店是中外合资企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见证。A、B、D三项无从反映。7C解析:由材料“不再是中央帝国革命者形象”“今日地球村里一个重要成员”可知,材料中中国所处的时代是多极化、全球化的时代,排除A、D两项;B项是客观原因;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威望提高,综合
27、国力增强,积极融入世界,故选C项。8A解析:新中国最初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A项。9B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来投资的外商给予较大优惠。香港地区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华侨数量大,两者的因素的结合,导致港资比例偏重。故选B项。10C解析:题干“南徙启帷幕”说明改革开放从南方拉开序幕,“脱开金锁走蛟龙”说明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轻舟已过万重山”说明历经了艰难取得一系列成就。故选C项。11C解析: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28、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故C项正确。12A解析:社会生活的变化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局的稳定。5070年代,落后的经济、动荡起伏的政局决定了当时相对落后的社会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故选A项。13(1)流行:中苏关系友好,苏联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影响巨大,中国实行学习苏联的政策。消失:中苏关系恶化直至破裂;中国“左”倾思想严重。(2)“文革”时期。个人崇拜思想严重;民众文化生活贫乏。(3)特点:舞蹈种类多;受西方影响大;参与群体广泛。原因: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思想更解放;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经济发展,人们更
29、注重生活质量;改革开放后,政治氛围更加宽松。14(1)同意: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闭关阻碍了中外交流,落后于世界。不同意:重农政策促进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荷兰: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推行自由贸易,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推行新政,政府大力干预经济。共同特征: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共同作用:建立起世界霸权,促进了人类文明演进。(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重视经济政策的调整;完善经济体制的创新;创新和调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