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374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5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2题,88分)1周代大封同姓,“周大封同姓,而益展其疆域,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而后世郡县一王,亦缘此以渐统壹于大同,然后风教日趋于画一,而生民之困亦以少衰”。据此可知,周代分封()A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认同 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C为秦汉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 D促进了郡县制的产生2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

2、苛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3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史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的刺史制度分为十三部州,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对朝廷在地方上的命官仅限于郡国二千石。这一变化体现出()A有效地加强了君主专制 B王国问题依然客观存在C地方命官完全受控于刺史 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4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告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

3、()A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 B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C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现因素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5“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及,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依据材料最符合作者意图的是A认为王国制、郡县制各有利弊 B反对过分消弱地方权力 C猛烈抨击君主专制高度集权 D主张地方适当分权自主6

4、清朝军机处最初设置了三位大臣,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最多时达十一人。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办理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这反映了清朝()A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B分化事权以获集权C大力构建权力制衡机制D封建制度由盛转衰7(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表1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8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

5、,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9据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明代中后期,松江地区一年上交政府的赋税总额比南宋时期增加10多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明代松江地区()A农业发展迅速 B非农产业发展较为迅猛C对外贸易兴盛 D民众的赋税率大为增加10.右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市场交易发展繁荣 B农产品大量商品化C专业市场开始形成 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11据记载,宋神宗时,(

6、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A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B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市场上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12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13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7、,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这种状况表明中国()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C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 D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1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15.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

8、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16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B明代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改嫁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17顾炎武给黄宗羲写信自述为学感受,说“炎武自中年以前,而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渐有所

9、窥。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由此可见他的治学风格是()A经世致用 B开拓创新 C旁征博引 D严肃负责18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19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

10、”他所说的文学体裁()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D辞藻华丽、手法夸张20(2017福建宁德一模26)龙门二十品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如下图所示。其字体的基本特征是() A 因形立意,体正势圆B扁方严整,朴拙雄浑C状似连珠,绝而不离D轻转重按,笔断意连2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

11、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2.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皇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旨意 B.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 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二、非选择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

12、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高补历史第5次限时训练参考答案

13、1A【解析】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推动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材料中“割天下之半而归之姬氏之子孙,则渐有合一之势”相符,故A项正确;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与材料中“周代分封”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诸侯战争不断,与材料中“后世郡县一王”不符,故C项错误;分封制和郡县制差异巨大,故D项错误。2C【解析】秦始皇时期就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僚体系,此后并未发生变革,且材料也并未体现三公九卿制,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官吏的任命到行使职权都有严格的程序遵循,并没有突出选官的方法和标准,故B项错误;材料的关键信

14、息出“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突出的是官吏的任命到行使职权都有严格的程序遵循,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官吏的任命并未强调考核,故D项错误。3 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汉代监察制度,王国问题在题干中并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刺史只是负责监察地方长官,并且监察对象还有限制“仅限于郡国二千石”,所以地方长官并不完全受控于刺史,故C项错误;从秦“察无专区、责任不明”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这种变化,说明汉代的监察体系日趋完善,故D项正确。4C【解析】材料中“关于李渊起兵反隋”的说法两者相反,历史事实难

15、以准确呈现,故A项错误;与材料中“关于李渊起兵反隋”的说法两者相反,历史真相难还原,故B项错误;材料中“李渊起兵反隋”具体细节说法不同,反映了主观因素,故C项正确;并非因年代久远就必然模糊不清,故D项错误。5.D【解析】此题考察热点中央与地方关系,答案D。必须从这个材料整体阅读,选项A/C都是正确的,但都是部分材料的反映。本材料主题是批判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过分集权造成地方无权,主张加强地方权力以利民生。选项B是作者观点,依然落脚到作者意图选项D。6B【解析】材料仅体现出了军机处人员的增多,无法体现中枢机构职责不断健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朝军机处人员增多,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办理

16、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体现了皇帝分化事权以获集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各机构之间的相对独立,无法体现其制衡机制,故C项错误;材料与封建制度由盛转衰无关,故D项错误。7A【解析】题中表格数据表明,唐代后期敦煌某地拥有一定土地的农户所占比例很大,由此可见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答案A正确;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少地农户所占比例小,占有较多土地的户数少且所占田亩比例也不是非常大,因此土地集中现象并不突出,故排除答案B;少地农户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只能说明均田制遭到了破坏,但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且土地集中现象也不是十分突出,所以不能说明均田制遭到了严重破坏,因而排除答案C;表格反映不出农业生产效率问题,直接排除答

17、案D。8D【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9.B【解析】松江地区发展以手工业为代表,故A项错误;明代中后期,以松江地区的手工业中的纺织业为代表,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与材料中“赋税总额比南宋时期增加10多倍”相符,故B项正确;明代实行“海禁”政策,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赋税总额”不符,没有涉及赋税率,故D项错误。10. A【解析】根

18、据题目中的时间“东汉”、“北市门、南市门”可以看出,东汉时期的市场交易发展繁荣,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还并未形成专业的交易市场,故C项错误;根据题意,强调的是“市”,并未强调城市功能的变化,故D项错误。11D【解析】材料中说的是宋神宗时,(汴京)商业活动的状况,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不符合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的商业交易额比较大,但没有和其他古都市的比较,也就无法得出汴京的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宋神宗时,(汴京)商业活动的状况,而不是说市场上都出售什么商品,故C项错误;据材料“宋神宗时,(汴京

19、)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可知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故D项正确。12A【解析】“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可以看出跨区域间的商业贸易繁荣,故A项正确;“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不能体现其竞争“异常激烈”,故B项错误;“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其商业行为无法体现地缘意识,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

20、帮兴起”不能体现政府的重家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13A【解析】根据材料“粮、棉、茶等一般的民生用品在转运贸易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流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可知,在封建社会后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出现不断增强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农场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虽然是社会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力水平出现质的飞跃,故C项错误;农产品由农村流向城市是自古代城市产生以来就存在的经济现象,单单“流通量和流通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并不代表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故D项错误。14C【解析】儒家更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

21、项错误;道家更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故B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法家强调人和法和谐,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杂家强调人和国家的和谐,故C项正确;主张“礼”、“法”并用的是儒家,故D项错误。15B【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能体现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的儒学均未确立儒学的独尊性,故A项错误;陆贾与叔孙通的儒学中融入了阴阳家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贾谊的儒学则融入了道家思想,而后来董仲舒儒学正是吸收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因而汉初儒学奠定了汉代董氏儒学的发展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供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C项结论

22、,故C项错误;材料中陆贾、叔孙通、贾谊等人儒学吸收了阴阳家、道家思想,但无法体现开始融合,故D项错误。16A【解析】题中体现了宋明理学中的尊卑等级观念和重男轻女等观念,故A项正确;题中“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不能够体现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体现了明代政府不鼓励寡妇改嫁 ,故C项错误;题中没有反映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的信息,故D项错误。17D【解析】材料虽然涉及到了“生民根本之计”,但强调的重点确实“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与经世致用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与开拓创新无关,故B项错误

23、;材料与旁征博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但鄙著恒自改窜,未刻;其已刻八卷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体现了顾炎武的严肃负责,故D项正确。18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解析】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项目并不意味着被世界广泛认可,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重视实践材料未充分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可知现代科研人员从古代医学典籍汲取有益经验推进科学研究,故C项正确;古代中国科学技术重视经验总结而非实验总结,故D项错误。19A【解析】根据材料“今之北

24、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宋金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继入据中原,他们带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地区原有的音乐相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乐曲散曲,其特点是通俗易懂、豪放飘逸,故A项正确;重章叠句、四言为主是诗经的特点,故B项错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多平实浅近、句式工整的特点,如白居易卖炭翁等,故C项错误;辞藻华丽、手法夸张为汉赋的特点,故D项错误。20 B【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A项是篆书的特征,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魏碑书法的特点: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形成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朴拙雄浑的特点,故B项正确;C项是草书的特征,故C项错误;据材料体现的

25、是“欲横先竖,欲竖先横”的特点,D项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21解析:A 考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由关键信息“嫡”“宗法”“封建子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血缘姻亲关系与地域关系相结合,答案为A22解析:A考点: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依据信息“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其功甚巨”可知张廷玉获得雍正帝赞扬是因为其文笔严谨,主要是能完全秉承皇帝旨意,服务于皇权。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满官职权下降、军机处、监察百官等信息,B、C、D三项错误。故选A。23、解析 材料核心强调秦朝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观点提取可从制度产生的背景

26、、制度的演变趋势和制度的影响等角度提炼。以示例二为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过程中分朝代按“史实结论”的方式进行论述即可,最后总结。答案 示例一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子提出了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

27、果,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示例二观点: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论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内外朝制度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刺史制度的实施则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科举制度则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进一步分化相权,加强皇权。派文官担任地方最高长

28、官,把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适应了对辽阔疆域管辖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中央集权发展达到顶峰。示例三观点: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或答“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暴政和腐败”)。论述: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形成皇权专制,导致暴政现象,如秦末暴政,隋末暴政。权力过分集中,导致权力者身边的人欺下瞒上、贪污腐败,且极力扩充势力范围,成为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根源,如历史上的党争、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等。思想上,中央集权强调思想控制,钳制了人们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造力,如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导致人们思想僵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受到抑制,创新乏力。经济上,中央集权的高度加强导致地方自由度和主动性的丧失,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本地方的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补历史第5次限时训练答题卡考号:_班级:_姓名:_成绩:_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材料题(共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