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338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泰一中东校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常6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的位置填涂。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 大汶口文化后期墓葬中出现随葬品多寡不一

2、的现象,多者达四五十件,寡者一件都没有。在随葬器物中,男性多生产工具和手工工具,女性多生活用具。这反映了当时( )A. 生产资料私有制已经出现B. 出现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C 社会化分工达到较高水平D. 仍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2.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中国文化是自成一系的,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相互交错的网络系统,且有主有次。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是( )A. 多元一体 B. 传承有序 C. 连续发展 D. 一脉相承3.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

3、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 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 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 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4.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这一做法旨在( )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矛盾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5.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A. 禅让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

4、D. 中央集权制6.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C.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B. 铁犁牛耕的出现C. 国家走向统一D. 封建制度的确立8商鞅变法先是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倍其赋”;后又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据此推断,商鞅

5、变法( )A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B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C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管理体制D促成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9.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庄子 C. 墨子 D. 韩非子1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6、B. C. D. 11.“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宗法分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12. 大逆罪是源于秦朝的一种罪行,主要指涉毁坏皇家宗庙、山陵及宫阙等礼制性的建筑物的犯法行为,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秦律规定此类犯罪事实一旦确认,则不分首从一律处死,而亲属也会因此受到株连。大逆罪的这一立法精神( )A. 体现了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B. 表明了君主专制空前加强C. 诠释了轻罪重罚的法家思想D. 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权力观

7、13. 秦王朝建立后,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施行,特地铸造了一种厚重的权钱(又称法钱),面文左右两侧有“重四两”的小篆文字,穿孔上下有一定的数字符号,作为衡量的标准。权钱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权钱”的大量出土,反映了秦朝( )A. 颁布律令长治久安B. 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C. 修筑驰道沟通南北D. 统一货币的措施得力1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郡县制 D. 宗法制和郡县制15.汉武帝时期,改革地方监察制度

8、,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刺史要严格遵循“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针对豪强恶霸,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太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官员责任意识B. 强化对地方有效控制C. 削弱诸侯王的实力D.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16.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在历史上第一次与中原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地区的交通线路逐步开辟,形成了饮誉中外的丝绸之路”。它的开通( )A. 消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B. 延缓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C. 造成了西域地区的野蛮落后D.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17.汉书武帝本纪载,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浑邪王降,以其地

9、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置张掖、敦煌郡。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的由来。河西四郡的设置折射出( )A. 匈奴已经退出西域之地B. 汉朝对中外贸易的重视C. 铁犁牛耕在全国的普及D. 汉朝对匈奴取得军事优势18. 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实行“退功臣而进文吏”的政策,一方面解除功臣兵权,并“保其福禄”;另一方面,又重用文人儒士治理国家。上述举措( )A. 改变了藩镇割据状态B. 形成了君臣相安局面C. 消灭了豪强地主势力D. 反映了皇权专制无情19. 13世纪时,我国有一部官修史书,分为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

10、大的一部。该史书的编写体例发端于( )A.春秋B.战国策C.史记D.汉书20.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琅琊王氏控制了晋廷的军政大权,形成了“主弱臣强”的局面,东晋政治陷入一种“不平常和不正常的状态”之中。这说明东晋门阀政治( )A.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权C. 逐渐取代了皇权政治D. 是对皇权政治的有益补充21.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 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

11、.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C. 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 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22.秦汉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北方经济总体上仍强于南方;但北重南轻的局面得到很大改变。这一变化主要上得益于( )A.南北政权对峙与竞争B.丝绸之路的开辟C.南方丰富的人力资源D.江南经济的开发23马克思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事件,最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A曹丕定都洛阳 B司马炎代魏称帝C前秦统一北方 D北魏孝文帝改革24.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虽统一全国,但不久又陷入分裂,此后的东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

12、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25.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全长约1797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强了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 水路运输开始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交通形式C. 人工运河的修建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世界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26.唐太宗曾反复引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1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古语来警励自己。这反映出唐太宗( )A. 重视发展水利B. 注重虚心纳谏C. 扩充国学规模D. 强调以民为本27.如表是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如表可知唐朝( )时期民族/地区方式具体情况唐太宗东突厥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西域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唐玄宗回纥册封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栗末轶羯册封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A. 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B. 与周边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C.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具有灵活性D. 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28.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安史之乱以后,土地的所有权,连同经

14、营、管理、分配的权力,全部落入地方长官的手里,出现了“将士无战守之劳,有耕市之利”的状况。这些变化( )A. 标志着唐王朝由盛转衰B. 表明唐朝均田制走向瓦解C. 为藩镇割据奠定物质基础D. 说明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29. 唐朝定制是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封驳,尚书省承旨执行。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政见不一,相互掣肘,造成扯皮拖拉,于是在门下省内设政事堂,三省长官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 )A. 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B. 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C. 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 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30.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

1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以下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C.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D. “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卷二、非选择题:(40分)31. 认真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20分)材料一 汉初,匈奴越过阴山,夺取河套等地,迫使汉界退至陕北、陇东一线,统治者不得不以防御姿态应对西北边疆。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实力增强,地方王侯势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匈奴的不断侵扰,崇尚积极有为的汉武帝实施了有力的回击,重新占据了对北方和西北的统治权,并进行有效的经营。摘编自汉武帝对西北地区的经营及其影响材料二 通过三次大规模

16、战争,汉武帝先后收复了河南地、河西走廊等地区,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长期威胁。西汉加强了边塞建设,构建了多层次性的防御体系。朝廷还组织屯田和徙民实边,调发数万人至西北挖渠引水,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设置使者、校尉等官职保护商旅往来和为过往使节提供食宿,由此架起了西北地区对内对外的桥梁,西汉经营西北的方针为以后历代政权开发边疆提供了基本模式。摘编自论汉武帝时期的西北开发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经略西北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开发西北的措施及影响。(14分)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汉武帝时,只叫地方长官每年要选举些孝子

17、廉吏,但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之阻塞了,于是大家都争要为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仅成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嘉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从此以后,无论选举或考试,都是分区定额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照人口比例来考选。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唐代科举制度尚属形成时期,许多制度尚未完善。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子杨喧举试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洵本不欲录取,但终图不敢得罪杨国忠而将杨喧取在高等。”唐德宗时,宰相李实向礼部侍郎知贡举

18、的权德舆推荐私人,要求录取,权德舆未能满足,李实乃开列名单责令录取,否则就要贬官。唐肃宗时,礼部侍郎杨绾甚至要求停罢进士、明经诸科,理由是经科举所选之士,“幼能进学,皆颂当代之诗,长能博文,不越诸家之集。遂相党与,用致虚声”。唐时对科举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考生自幼专心读书应举,而所学之内容却无益于事,“所习菲所用,所用非所习”。摘编自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材料三 唐代科举中,举子在考试前的请托宣传和达官闻人的荐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并且形成了特有的“行卷”风气。据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载,“唐之举人以所业投献主司。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主司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唐代著名人物

19、如韩愈、杜牧、皮日休等人都有“行卷”的经历,有些还成为科场和文坛佳话。如南部新书卷中就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唐代的项斯一开始并不出名,于是就将自己的作品投献给了江西的杨敬之。杨敬之十分欣赏项斯的才华,还赠诗云:“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没过多久,项斯开始在长安声名远扬,第二年登进士第。摘编自胡可先“座主”与“门生”唐代科举与官场裙带关系(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选官制依据和方式前后有何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科举制度的影响。(10分)新泰一中东校20

20、22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AABABCBACA11121314151617181920AADCBDDBCB21222324252627282930BDDDADCCBC二、非选择题31.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地方诸侯势力的削弱(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匈奴对西汉的严重威胁;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等。(答出3点即得6分) (2)措施:构建军事防御体系;(2分)组织移民和屯田开发;(2分)设官加强地方管理。(2分)影响:巩固西北边防,维护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推动边疆各族发展和民族交融;(2分)加强了中外联系与交流

21、;(2分)为后世边疆开发治理提供了模式。(2分)32. (1)变化:从单纯地方官举孝廉到孝廉仅成为参政入仕的资格;增加考试环节;选举或考试都分区定额,按地区人口比例推选。(答对任意两点即得4分) (2)特点:制度不够完善;考试和录取过程存在营私舞弊的空间;(2分)考试内容偏好诗赋;(2分)考试形式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武举等多种类型。(2分) (3)影响:积极性: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确立以才学为标准的考试选官制度;推动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为后世沿用并发展。(任意3点即得6分)局限性: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容易形成师生、同窗间的裙带关系,破坏政治风气;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任意2点即得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