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323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4-2015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检测: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一、美苏“冷战”1背景(1)二战后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3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4.表现美国的政策苏联的对策政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

2、划1949年,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成立1955年,苏联和波兰等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约组织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基本特征“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2主要史实(1)德国分裂: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二战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朝鲜。朝鲜分裂: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抗美援朝:1950年,

3、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打败了“联合国军”。(3)越南战争:二战后,越南人民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1961年美国发动对越南的侵略战争,1973年美军被迫撤出越南。(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1面对二战所导致的世界格局的变化,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反映了怎样的格局变化?二战彻底打破了数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促使世界历史从一个欧洲列强主宰的旧时

4、代,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格局的新时代。2两极格局可归纳为“一、二、三、四”(1)一个核心:“冷战”。(2)两大特征:以美苏对抗为标志;斗争形式以“冷战”为主,热战为辅。(3)三个领域:政治、经济和军事。(4)四大影响: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3下面漫画反映了“冷战”期间的哪一事件? 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各国。主题一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史料探究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

5、是唤起合理经济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马歇尔于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据材料一分析杜鲁门的立场及实质。(2)为“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重大举措的本质目的是什么?提示:(1)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实质:公开干预别国的内政,谋求世界霸权。(2)措施:马歇尔计划(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目的:通过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从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 拓展升华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

6、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各具特色。它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意图建立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手段。(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对点训练1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B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解析: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关系和实质的理解。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维护美国的自身利益,但杜鲁门主义主要是靠政治手段,而马歇尔计划主要是靠经济援助手段。故选B。主题二美苏“冷战”的形成史料探究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

8、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总结“冷战”阴影下国际关系的具体表现。提示:(1)美国之所以对苏联实行“冷战”,是由于苏联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2)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归纳总结美苏“冷战”的影响(1)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2)消极影响:政治上,严重

9、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对点训练2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的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解析:选D“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故选D。A项说法正确但与本题无关;B项说法错误,“冷战”期间

10、,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局部热战;C项说法错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冲突。考点一美苏“冷战”命题角度1.考查杜鲁门主义 2考查“冷战”的表现及目的典题例析 例1(福建文综)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冷战”的实质。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 答案D题组冲关 1.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

11、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选A本题考查美国冷战政策。B项错在“武装进攻”,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它并没有诉诸武力;C项错在因果关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新应用; D项的标志事件应是华约组织的建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旨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1947年3月)材料二美国应尽力协助

12、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材料三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冷战”政策的哪些内容?指出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 (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它意味着什么?解析:本题以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及其影响为主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信息迁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即可回答;“目的”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三的出处进行分析作答。答案:(1)内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目

13、的: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称霸世界。(2)措施:1955年苏联和东欧组成华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或意味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考点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命题角度1.考查对德国分裂的认识 2考查古巴导弹危机典题例析 例2(海南单科)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冷战”

14、阴影下的国际关系。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选项史论分析判断A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本项材料未体现错误B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错误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虽然正确,但不是冷战的基本特征错误D1948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这是冷战的基本特征正确答案D题组冲关3.对右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发生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境内与美国的“冷战”政策有关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制约体现了雅尔塔体系的特点A BC D解析:选D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向盟军投降,德国领土被分为四个占领区,分

15、别由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管制。1949年5月23日,美国、英国、法国占领区合并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称作东德。4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解析:选B“前倨后恭”指的是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核力量中的不利地位,在古巴建立了导弹基地,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最终苏联退让,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说明当时美苏争霸中优势战略在美国一方。故B项符合要

16、求。A、C、D三项说法错误。 课堂归纳网络构建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两极格局形成古巴导弹危机关键必背(1)二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盟友合作关系破裂。(2)美国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提出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采取了组建北约组织等措施。(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针锋相对,组建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组织以示对抗,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出现,两极格局形成。(4)“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他把世

17、界分成“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解析:选D材料中的“极权政体”是指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自由国家”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社会制度的性质。2(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A苏联 B德国 C美国 D法国解析:选A从“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可以排除B项;二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家追随美国,故排除C、D两项。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利益冲突,故选A。3

18、以下海报是荷兰政府于1949年刊印的,由此可知,荷兰政府() A揭露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荷兰的阴谋B宣传马歇尔计划对荷兰经济的重要性C成为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苏联D希望民众与政府齐心协力克服经济困难解析:选B考查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国家的经济援助。因此,从图片中的“你便没有面包可吃,而你的孩子也会挨饿”可知,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上的“冷战”政策,A、C、D三项题干没有反映。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成

19、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解析:选B题干关键信息“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国家渗透”,据此判断美国正在实施马歇尔计划。苏联的反击措施便是成立经互会,故选B。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解析:选B1955年华约成立,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6柏林墙修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A“柏林危机”的产物 B“冷战”时代的产物C两德

20、对峙的产物 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战后由于美苏的争夺,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因此柏林墙的修建是“冷战”时代的产物。7(福建文综)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析:选D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A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B、C两项都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故选D。8“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

21、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 A B C D解析:选B对抗与妥协,处于战争边缘而不爆发战争,这是“冷战”的基本特点,体现了这一特点。是热战而不是“冷战”;的建立体现不出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故排除。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也希望(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1949年4

22、月,为实行集体“防御”,美、加及欧洲十国成立军事组织。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材料一中的“新的极权主义”指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又指什么?从材料中可看出美国确立了怎样的外交目标?(6分)(2)据材料二指出,在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下,美国又实施了哪些相应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为此采取了哪些对抗性的措施?(6分)(3)在冷战下“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简要叙述冷战下国际关系的典型事例。(6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材料内容与“杜鲁门主义”有关,据此即可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等分析;苏联采取的“对抗性的措施”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答案:(1)“新的极权主义”:社会主义。“转折点”:杜鲁门主义。外交目标:遏制社会主义、称霸世界。 (2)措施: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苏联对抗性措施: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 (3)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