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讲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时训练知能提升 限时式检测 梯级式提升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筛选菌株的原理、方法1,2,5,6(中),7(中)2.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要求33.实验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2013乐山模拟)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A)A.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水B.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琼脂、水C.KH2PO4、Na2HPO4、MgSO47H2O、尿素、琼脂、水D.KH2PO4、
2、Na2HPO4、MgSO47H2O、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解析: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必须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B、D项不符合,而C项没有碳源,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不能生长。2.(2013江苏生物)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解析: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A错误。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再进行划线,B正确。接种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不需要光照,C错误。培养过程中一般要隔天观察一
3、次,D错误。3.某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34,那么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是(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1 mL)(B)A.2.34108B.2.34109C.234 D.23.4解析:每克样品中细菌的数目是(CV)M=2340.1106=2.34109 ,其中C表示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表示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M表示稀释倍数。4.(2014福建莆田质检)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D)A.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B.
4、对照组和实验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C.所用培养基成分及pH大小完全与实验组一致D.培养基的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解析: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设置对照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所要验证的条件不一样之外,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本实验中培养基的量都是在倒平板时目测估计的,所以其含量不是绝对的相等。一般来说固体培养基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影响菌落的数目。5.(2013四川绵阳三诊)如图为从污水处理池中筛选能够高效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菌种的实验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初选过程中大多数不能利用有机污染物A的微生
5、物不能形成菌落B.过程应选择有机污染物A含量最低的培养瓶中的微生物进一步接种C.接种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和纯化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菌种D.过程重复多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菌种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能力解析:初选过程使用的是以有机污染物A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其中大多数不能利用有机污染物A的微生物不能形成菌落。过程是培养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的接种,有机污染物A含量低说明里面的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能力强,所以,应选择有机污染物A含量最低的培养瓶中的微生物进一步接种。接种过程接种的是选择培养基中的菌落,接种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和纯化能够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菌种。过程重复多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筛选、分离和纯化能
6、够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菌种,并不能提高菌种分解有机污染物A的能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6.(2014山东烟台质检)(25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下列是从土壤中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有关问题,请分析回答:(1)如图是利用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2)如果要对培养的菌落进行纯化,在培养基上划线操作中,操作的第一步及以后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目的是对接种环进行。(3)下表是一种培养基配方:成分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含量1.4 g
7、2.1 g0.2 g10.0 g1.0 g15.0 g(多选题)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A.液体B.固体C.鉴定D.选择E.天然使用该培养基的目的是 。在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4)(多选题)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A.由于土样不同B.由于培养基污染C.由于操作失误D.没有设置对照解析:(1)图中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该方法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多,线上的细菌密度逐渐减小,最后成为单个分布的细菌。(2)操作的第一步和以后每次划线之前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
8、灭菌,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细菌。(3)从成分上看,该培养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所以属于选择培养基,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因为含有琼脂,所以该培养基又属于固体培养基。(4)该同学的培养基中菌落的数目明显多于其他同学,可能的原因是培养基被污染,采用的土样中细菌较多,或者操作有误(如接种时没有将菌液摇匀等)。答案:(1)平板划线稀释(2)灭菌(3)BD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酚红(4)ABC7.(25分)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实验基本步骤如下: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X培养观察请回答:(1)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
9、尿素和酚红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 ,它能以尿素作为氮源;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色环带。(2)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灭菌。A.高压蒸汽 B.紫外灯照射C.70%酒精浸泡D.过滤(3)步骤X表示。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时,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到培养基平面上。菌液稀释的目的是为了获得 菌落。(4)在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中。若不倒置培养,将导致。(5)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Hp能将14C标记的分解为NH3 和14CO2。解析:此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知识。(1)幽门螺杆菌 (Hp)含有脲酶,能以尿素为氮源,并将其降解为碱性的NH3,在加入尿素和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中培养Hp,NH3 能使培养基中的酚红指示剂变成红色,故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2)由于尿素加热会分解,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最好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3)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步骤是: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接种培养。为获得单菌落,接种操作前应先将菌液稀释,然后将菌液涂布到培养基平面上即可。(4)微生物培养时需将培养皿倒置并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若不倒置培养,则无法形成单菌落。(5)幽门螺杆菌能将14C标记的尿素分解为NH3 和14CO2,故临床上常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的存在。答案:(1)脲酶红(2)D(3)接种涂布单(4)恒温培养箱无法形成单菌落(5)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