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雅典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是 ()A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B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C雅典和梅加拉的矛盾 D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矛盾2、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他是在说明 ()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B德拉古法典的制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3、“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梭伦为此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就任执
2、政官C发展工商业 D改革政权机构4、梭伦改革后实际上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会议”C首席执政官 D公民陪审法庭5、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谈到梭伦改革的结果时说:“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愿望。”上述引文中省略的“他们的愿望”应包括 ( )重新分配土地 为担任公职的人发放津贴 将旧贵族流放到国外 实现公民权利的真正平等A B C D6、伯里克利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主要表现在 ( )A官职 向男性公民开放 B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C通过抽签组成五百人会
3、议 D保障低等7、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右图)。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 B公平公正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8、史学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A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9、“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 D社会动荡变革10、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
4、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11、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12、商鞅变法遭到了秦国贵族们的坚决抵制,他们千方百计破坏新法。下列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他们之口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C“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D“政必改革,礼岂因循”13、历史上商鞅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B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 D变法不符
5、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4、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15、北魏太武帝在一次攻城时曾给守城主将写信说:“我今所遣战士,尽非鲜卑人。你杀了他们等于替我清除内部隐患,对我们有利无害。”以上言论本质上反映了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政策 B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C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D太武帝在战斗中采取了迷惑敌人的手段16、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
6、略是 ()A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 B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C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 D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17、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 D迁都洛阳18、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揖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9、下表所涉及的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
7、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拔拔汉姓元穆陆贺刘长孙A. 使鲜卑贵族变为汉族地主 B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使鲜卑人转变为农业居民 D消灭了鲜卑族的陈规陋习20、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开篇就直接介绍了耕、耙、耱等农具,这表明 ()A北魏时期人们非常注重精耕细作B农业生产的工具有了革命性的变革C改进农具对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D鲜卑族与汉族的生产方式已无差异21、北魏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联姻 ()A笼络汉族地主 B稳定鲜卑社会C巩固北魏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22、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尊儒崇经 B学习汉族礼乐制度C模仿汉族制度 鲜卑人乐俑D学说汉话
8、23、(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保守势力反对迁都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 D改革面临层层阻力24、据史书记载,宋军“终日嬉游廛市间,以鬻技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习以成风,纵为骄情”。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宋朝治军注重兵员的素质 B宋朝军队的作风懒散C宋代存在严重的冗兵现象 D宋代军队战斗力低下25、“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
9、可纪极。”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A冗官问题 B冗费问题C冗兵问题 D边患问题26、范仲淹被收录进影响中国进程的100位名人一书中,关于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整顿吏治的改革,百姓赞誉B先天下之忧而忧展现了其崇高志趣C触及官僚贵族的利益是其新政失败的根源D宋神宗的支持是其改革的保障27、美国Williamson牧师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某一措施时说:“不但把农民从沉重的乘人之危的高利贷负担中解脱出来,而且在他们偶遇资金短缺时,不必中断农作。”他评价的是 A青苗法 B均输法 C保马法 D募役法28、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10、 ()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 C D29、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疏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 ()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30、“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这些言论实际上代表了 ()A农民利益 B贫民利益C士族利益 D大官僚大地主利益学校_ 班别姓名考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20132014学年
11、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二、材料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3)凡从事“
12、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个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对雅典和秦国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7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不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10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的认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