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236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4页
《原创》2012高考名师预测语文试题:知识点13 小说阅读.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年高考猜题】+小说阅读第1套洗 碑许辉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那时季候出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

2、什么。第二日他再来,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

3、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顿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罗永才第三次去山王。才五六

4、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起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那山也正是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

5、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起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刹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

6、的坟前栽了。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明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注洗碑:刻碑。1根据小说第至第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5分)【解析】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三是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四是注意文本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答案】技艺高超,讲究信誉,

7、为人朴实,心地善良,从容淡定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解析】环境描写类试题,应捕捉环境描写的“闲笔”用意。小说中有些环境描写看似闲笔或赘笔,可有可无,但其实都是作者的高明匠心独用,精心设置和安排的,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不能随意取代。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

8、发展。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解析】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赏析作品内涵的能力 。拟定小说的标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分析。比如从小说的故事情节方面考虑,标题能够概括作品的主要情节;可以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去认识,标题就是作品的主要人物或者能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能够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也可以抓住小说的结构线索和主题思想来拟定,包括一些有象征意义的特定内涵的事物等。小说写罗永才要为亡妻洗一块“碑”,数次去了山王庄。情节包括订碑看碑运碑立碑,重要情节和小说线索可以使用“碑”或“洗碑”概括。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拟题,取“洗碑人”有一语双关之妙。小说的主题传达的东西是

9、多方面的,也可以从主题角度考虑,如生活总是伴随着痛苦,生活与生命的本真,也许就是去感受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感受生命的顽强与承继等。【答案】示例(1)碑 理由:“碑”是贯穿情节诗中的线索;“碑”“洗碑”暗示罗永才的心理极其转化(由“悲”到“洗悲”)过程。(2)王石匠 理由:小说主要人物之一;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3)转变 理由: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以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8分)【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

10、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F。探究题是阅读能力考查的深入和发展,探究的方向大体有两类,一类侧重于指向文本,对文本做深度追问;一类侧重于指向现实,对文本作广度诠释。两类探究均以阅读主体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为基础,以阅读主体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为动力,以阅读主体的感受为内容,以发展想象、思辨、批判能力为目的。在小说中,墓碑既是一件实物又是一种意象,是曾经鲜活生命的标志,是生者对死者的永久怀念;洗碑与立碑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敬重。作品深沉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玄妙的哲思,在看似平静的叙述间,在看似平淡的情节中,在看似平和的人物身上,若隐若现,让人很难从小说

11、营造的氛围里跳将出来。小说很纯粹,艺术感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好的小说中都蕴涵着不确定性,可以从多种角度来解读,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意义。示例二: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总之,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人物描写,小说都在用朴素的语言含蓄的暗示我们:生活中总免不了痛苦灾难,我们应该淡然的对待这些痛苦和灾难,乐观豁达的重新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这一点从结尾可以得到验证:“

12、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罗永才在院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到屋里去了”。【答案】示例一: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 。示例三:这是一篇艺术上颇为精致的小说。结构上,以碑贯穿全文,讲述了罗永才四次前往山王庄的故事。同时洗碑的故事又嵌在春夜的回忆中,首尾圆合,别致精巧。语言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如用一连串的短句描述王石匠的动作,表现出王石匠的淡定从容,极富神韵。第2

13、套竞 选听说处里准备从科里提拔一位副处长,大家马上想到三位当然的候选人:钱科长、孙科长、李科长。他们三位都是科长,其他条件不相上下。谁更有希望入主这唯一的“副官”宝座呢?自然,人们探寻的目光便唰唰地投向担任考察工作的“主考官”赵处长。每天在他那深邃的眸子里捕捉着信息,在他那铁青的脸上揭示着答案。但是反馈过来的是一串串疑问号。终于,赵处长在全处大会上抛下一个意外而粗重的惊叹号:明天我们准备对三位候选人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到时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第二天下午,处办公会议室,墙上挂着一排大字:科级干部特别考试比赛。看稀奇看热闹者围得密不透风。三位候选人钱科长、孙科长、李科长一字儿坐在前排,神态各异。

14、对面,端坐着主考官兼评委赵处长。气氛凝重、紧张。赵处长环视一下四周,开始宣布:“现在比赛开始。共分三项,采用评委亮分。第一项,参考消息读报抢答赛。”大家交头接耳,嬉笑声起。赵处长正色,提问:“第一问,参考消息的邮政编码是多少?请回答。”全场愕然。只见钱科长率先抢答道:“100803。”“答案正确,加10分。”接着第二问:“参考消息每月定价多少?请回答。”孙科长抹抹微秃的头顶,噔地站起来:“二元一角五分。”“回答正确,加10分。”第三问:“参考消息的社址是什么?请回答。”李科长推推高度近视的眼镜,冒出一句:“不就在北京吗?”“回答不完整,扣10分。”钱科长马上接上:“是北京宣武西街57号”“补充

15、回答正确,加10分。”第二项比赛开始:喝功夫茶对抗赛。每人桌上两杯热茶,热气氤氲。赵处长宣布:“在5分钟之内将两杯热茶全部消灭。”三位科长开始各显神通。只见钱科长泰然地端起茶杯,起身在会议室里踱着方步。这里走走,那里瞧瞧,不时还跟围观者聊聊天,很快,两杯茶水荡然无存。孙科长则优雅地点燃一支烟,跷起二郎腿,斜靠在椅背上,吞云吐雾之间,也准时打扫完战场。李科长出师不利,第一口茶就哇地一声,舌头被烫得直叫。后挥汗奋战,终因“茶功”欠深,时间已到,仍剩大半倍“战利品”。这样,钱科长用时最少,加10分,孙科长风度好,也加10分,李科长则扣10分。第三项开始了:画圆擂台赛。墙上,一张大白纸。每人一支红铅笔

16、,大家轮番上阵,看谁画得最圆。钱科长首先上阵,大笔一挥,一个潇洒的圆圈。孙科长不甘示弱,上去运气丹田,好,一个更漂亮的圆圈。李科长仓促上阵,手一抖,一个近乎三角形的圆,再画一个,一使劲,铅笔崩地一声折断了。他尴尬地宣布:弃权。赵处长在大家目光的簇拥下,最后宣布:“比赛结果,钱科长40分,孙科长30分,李科长负30分,现在我宣布,副处长的最理想的当选者是”大家的耳朵支成一张张大网,生怕漏掉最后三个字。“李科长!”一时,全场死寂。蓦地,掌声炸响。1、小说写到赵处长宣布竞选结果时,说:“副处长的最理想的当选者是”,这里没有立即写“李科长”,而是用了一个破折号,有何作用?【答案】作用有二:(1)制造悬

17、念,让读者也有一个思考的余地,该是谁当选。(2)在行文上跌宕起伏,曲折有致。2、小说前面部分写赵处长在大会上抛下一个意外而粗重的惊叹号,宣布明天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场考试的“特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有上么好处?【答案】这场考试的“特别”表现在:(1)考试的内容上,一般应为考查干部的条件、素质、能力等;(2)考试的方法上,那种抢答游戏式的考试方法与干部应有的考试方法迥异;(3)考试评判的标准上,得分高的未被选上,得分低的反被选上。这样写,设置了悬念,引人入胜。 3、请找出描写钱科长在三项比赛中的动作神态的一些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表现了钱科长怎样的形象。【答案】“率先”、“

18、马上”“泰然”、“首先上阵”、“大笔一挥”等,钱科长的形象:官瘾浓厚,官欲急切,官腔老到成熟,一副官僚的模样。4、小说末尾写宣布竞选结果后,“一时,全场死寂”这是为什么?“蓦地,掌声炸响”,这又是为什么?【答案】“全场死寂”是因为得分负分的李科长当选,出人意料之外。“掌声炸响”是表明群众明白了这场考试的真正意图,拥护李科长当选,对官僚作风表示了嘲讽。第3套伞 汤学春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师父送至山门。风雨凄迷,山色空蒙。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

19、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师父一怔。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

20、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却是扶不起。师父愕然。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师父长

21、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

22、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山雨凄迷,山风如诉。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

23、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4分)【答案】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2、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6分)【答案】真的没有学到家。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担心。因为徒儿只重艺轻德,这样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成为武林祸害,所以担心。因而师傅已在心中决定要惩治徒儿,这样说,为把伞变成武器作准备。小说也正是以此引出”削伞”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悲剧结局的。3、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6分)【答

24、案】伞,凝结了师徒之情;伞,又终结了师徒之义。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以伞为线索,以小见大,深化主题。(每一小点1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4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1)学艺要先学做人。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只重技能,不重人品

25、,亦难立足社会。(2)教徒应先教做人。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3)哲学人格大于武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芬芳。中国武术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击敌和自卫,更含深深的哲理和人生哲学。学中国武术岂能只学眼花缭乱的刀光剑影。只有哲理和武功结合学武功和学做人并重,才能学到真功夫,才能达到高境界。(4)人不能失其本心。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望恩负义,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往往会失其本心,疯狂追名逐利,结果没有几个不身败名裂的。(以上几点供参考

26、,持之有故,不脱离文本即可。说出以上“道理中的一个方面即可。本文主题的正确概括,其它言之有理的道理亦可。联系现实,看法正确即可。)第4套寓言课上的预言李克南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

27、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于是,那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

28、,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好好努力,日

29、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

30、可饶恕的错误。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 (选自小说选刊)1、这篇小说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这篇小小说截取两个场面,非常集中的写两堂课寓言课,帮教课,时空跨度大,情节跳跃性强,结局与“预言”相反,对比强烈,具有强烈的戏剧性。(4分)2、姜老师的“错误”指什么?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5分)【答案】错误指(1)寓言课上对董玉洁

31、的批评,(2)没有去了解和思考吴宝河“智慧”后面的背景和原因。姜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20年前,她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很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都是得法的,姜老师无疑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20年后,她已是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了。这样的身份,说明了她无论在专业水平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可是,面对自己的学生出现了今天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她陷入了深思,甚至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质疑。这是姜老师成熟的表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思考,无论是一个老师,还是作为一个学生,都会

32、在这里找到自己模糊的身影,会引起我们对教育问题的深入的思考。评分方法(5分):答案应主要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书育人、思想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去分析评价。分析不求全责备,按质评分,灵活处理。3、对姜老师的 “预言”或“反思”你怎样评价?(6分)【答案】具有开放性探究性,但必须紧扣文本进行评价 (6分)一评价“预言” 举例(1)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姜老师的课设计得很精彩,对学生,姜老师盛赞吴宝河想象力丰富,故事讲得精彩。并预言他只要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作家。这是很好的鼓励。但姜老师的“预言”,对学生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了吗?如果是,董怎么能成为三实的董事长?如果不是

33、,吴怎么会沦炎阶下囚?本文的预言不能实现,正是对把教育的功能看得绝对化的一种讽刺,教育不是万能的!(2)人生是一个生命的过程,是一出充满变数的剧子,它往往不是依据某条公式定理来推导的,又或者不是由某位真理家来预设的。小说写到这里,是作者的思索,也是读者对自己阅读期待的检视,对自己灵魂进行的一次拷问:我们有没有资格以真理裁决者的身份去轻易裁判别人的人生?评价反思:举例 例 面对自己的学生出现这样的今天截然相反的人生结局,她陷入了深思,甚至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批判性的质疑。姜老师的自责,有一定道理,教师是应该用心呵护孩子的那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充满善良的同情心和洒满阳光的爱心,但当年她却

34、用成年人所谓的理智的道德说教否定了这种宝贵的同情心。这是让她深为内疚和不安的。但把吴宝河看成是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要去探究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隐藏的可怕的东西。恐怕也多虑和危言耸听了,至于把孩子的智慧,看成是“狡诈的心计”就大错了,童心无拘,童言无忌啊!了解一个人的命运,不能从现有的固定思维去判断,而更应该具体结合学生的性格、心理、成长环境,去把握一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做老师的更重在引导,而不再急于下结论,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却更需要全面、细致。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值得每个人认真对待。老师的一句预言,学生的一句话,别人的一个眼神,都可能有深刻的意味。但不要轻易下

35、一个结论,下任何结论前都应该认真深思。第5套貂皮大衣马克吐温 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 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 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 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

36、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 “您穿正合适,夫人。” 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的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 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 在家呆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

37、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 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 “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 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 “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

38、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 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 “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 “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 “什么!” “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 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

39、被判了“终生监禁”。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接受遗产买大衣享受大衣看守大衣遗失大衣获赔大衣,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了主人公阿曼达的性格特征。 B“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这一情节一方面说明阿曼达对这件貂皮大衣喜爱至极,另一方面也说明貂皮大衣的华贵,同时为下文情节埋下了伏笔。 C“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表明阿曼达对奢侈品有了重新的认识,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 D“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一向最恨的季节的到来,更增添了她心情的烦躁。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E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40、,同时引起人们对小说主题的思考。【解析】C项“让她认识到财富的罪恶”错。她只是客观感受到大衣带给自己的麻烦,并没有主观认识财富的罪恶。D项夏天到了,不是“使她对大衣恨之入骨”根本的或是唯一的原因。应该是多种原因的综合。【答案】C、D 2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情节进行分析。(4分)【答案】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幸福快乐;最后又为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千方百计想摆脱却不得。3简要分析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的作用。(4分)【答案】小说以貂皮大衣为题,一是形象

41、生动,貂皮大衣是华贵的服饰,用它代指奢侈品,代指奢华的生活,形象可感;二是小说的情节围绕貂皮大衣展开,起到情节线索的作用;三是有利于突出主题。阿曼达的烦恼(怕弄脏、夏天不能穿、担心丢失)都是由于貂皮大衣的华贵引起的。4小说结尾写道:“她乞求,她哀嚎,可都无济于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请你指出这段话在文中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中的事例,说说你的理解。(8分)【答案】阿曼达无法摆脱追求华贵生活带来的不自由的烦恼。因为追求奢华的生活,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却使自己失去了应有的自由的生活。像莫泊桑小说项链里的女主人公马蒂尔德一样,为了一夜的风光,却付出了10年的艰辛。(像

42、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追求财富,享受奢华的生活,不惜铤而走险,结果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因此我们应该慎待财富。第6套穷人的风骨马德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业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复去地数

43、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冻得红裂的手里拽紧的便是类似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分明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是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我问:“少了多少呢?”“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一些着急了。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

44、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了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

45、,说我上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我百般推辞,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象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的什么。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攀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

46、这个世界猝然跌倒。1文章的题目是“穷人的风骨”,文中的“风骨”指的是什么?(6分)【答案】自食其力,不贪图小利,借了东西一定要还,坚持自己的操守。(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2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表达了“我”对这位家长和他的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我”十分同情并打算尽心帮助他们。(3分)因为“我”曾有过与他们相同的际遇,而“我”已经是一位老师,富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3分)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析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6分)【答案】因为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把所有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的行为

47、描写写出我的细心、和对学生的细致入微地关心、呵护;用“轻描淡写”,“简单”来描写我把钱给学生的态度,表明“我”不想让学生的心里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我”对学生的爱护之心。全句主要表现了人物的细心和关怀学生的心理。(原因2分,能找出词语2分,分析出人物心理2分)4文中中心人物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答案】父亲善良,有自尊、人穷志不穷(身处贫困处境,仍有风骨、节气的人)(中心人物1分,品德每点1分,共4分)第7套个老兵的签名樊碧贞新兵下连时,他被分配到卡苏里哨所。他随着给养车上的哨所。已是6月,透过车窗他却看到了远处山顶上的积雪。他突然兴奋地哼起了歌儿。司机直是摇头。车不能往前开了,

48、他必须徒步上山去。凝神一望,他不禁吃了一惊。来时的路全悬在峭壁上。一只被惊起的鹰掠过他的头顶,顺着岩壁沖向峰顶。我也会上去的。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他浑身是劲。真得感谢新兵连那阵的队列、擒敌和体能训练。那时的训练很苦,有的兵上厕所蹲下去就起不来,非得旁人架着胳膊才能站起。他很用功,各项考核都是优。有备而来,自然不怕。终于,他看到了.哨所前迎风飘扬的红旗。他想再往前几步,却挪不动脚。胸腔里的肺如同炸裂般难受,以至于他不得不弓着身子蹲下去。那一刻,他明白了司机为什么摇头。有个人迎了上来,立正,军礼。没有过多的介绍,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然后,他背上的背包被取了过去。别紧张,这是高原反应,过一阵

49、子就没事了。他知道,说这话的是老兵。哨所只有他和老兵。听给养车的司机说,老兵已经在这里守了四年零六个月。按例,每两年这里就会送走一位老兵,也会迎来一位新兵。他很纳闷,老兵为什么不挪动地方。哨所的生活很单调。每天天一亮,老兵就带着他去巡山。老兵总走在前面,背挺得很直。他做不到。已经上来一段时间了,但每次巡山到这里,他还是感到呼吸困难,头备他很奇怪,黑痩黑痩的老兵,脚下怎么就那么有力。这里,是卡苏里哨所的最高处每次走到这里,老兵都会歇上十来分钟。老兵招呼他上去。他总是摇头。那顶上除了有雪,什么都没有。不过,老兵上去了,站成了一棵笔直的树。等老兵下来,他把自己的感觉说了,老兵只是憨憨地一笑:你上去就

50、知道了。那上面究竟有什么呢?非得要上去才知道。老兵不愿说,他也不好强求。只想,等自己感觉好些,一定上去看看。有一天,他忍着不适爬了上去顶上什么也没有。他有些生气,责问老兵为何捉弄人。老兵不生气。.拉了他一把,站这看,往远处看。看到什么了?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还有什么?茫茫的雾。还有什么?没有了。怎么会呢?应该看得见竹篱小院,屋旁有高高的草垛儿,还有两只母鸡躲在草垛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可是这些,他根本没有看见。该不会是老兵的幻觉吧。他攥了攥老兵的胳膊。老兵回过头来,眼里竟然有了泪花。莫不是老兵想家了?他的好奇心一下子上来了。那个竹篱小院是你家?老兵先是摇头,后又点了点头。他更是一头雾

51、水,想再问点什么,老兵却说,回去吧。他跟在老兵身后,从夏天走进冬天。下雪了,好大的一场雪。哨所外的雪花飘落有声。他睡不着,他知道老兵也没睡。也不知道咱老家下雪没有?他自言自语。想家了?老兵搭话了。有点。你呢?想。你在这儿都四年多了,已是超期服役了。为什么不下去呢?老兵没有回答,却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在老兵还是新兵的时候,这哨所里也有一个老兵。那个老兵每天也带着他去巡山。每次也总走在他的前面。老兵的背挺得很直。老兵每次经过山顶的时候都会呆上十多分钟。他跟着上去看过,什么都没有。我看到的跟你一样。他接过话茬。但那个老兵看到的不一样。为什么呢?当你心里装有了一个地方,再远的地方都能看到。那个老兵呢?他

52、永远守在了这里。本来,开春他就要下山去的。那个竹篱小院等着他。谁知道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去接应山下送来的给养,他走在前面,意外地滑下去了老兵有些哽咽。他接过照片,真的就看到了那个竹篱小院,高高的柴辣,还有两只母鸡躲在草垛下。旁边,青竹竿上有还在滴水的衣裳背后有一行字:守好这个家。落款:老兵!1.小说为什么从“我”对雪山的观察和感受写起?(6分)【答案】(6分)设置背景,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为塑造老兵的形象铺垫;暗示小说主题。(每点2分)2.简要概括小说中带“我”的老兵的形象特征。(4分)【答案】(4分)热爱祖国;忠于职守;毅力坚定;不怕吃苦;关爱新兵;坚守承诺。(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3.

53、这篇小说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答案】(6分)明线与暗线交织(明线是写带“我”的老兵,暗线是写已逝的老兵顺叙与插叙相结合;铺垫照应自然。 (每点2分)4. 结合全文,理解“守好这个家”的丰富含义。(6分) 【答案】(6分)这个家既指已逝老兵家乡的竹篱小院,也指国防哨所;是已逝老兵的嘱托与期望;是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每点2分)第8套换脑以后(英国)罗斯马瑞廷帕莱手术极其成功。 大卫卡逊瞧着镜子里体格健美的男子:“大夫,我要看我本人。” 华莱大夫平静地说:“一场交通事故使你体无完肤,面目全非,但你的脑子却完好无损。正好医院存放着一个体态健美的男人的躯体,他死于大脑

54、损伤,于是就移植了你的脑子。卡逊先生,这完完全全是你本人,只是身体不一样。” 大卫注视着“他”的身体,那手指修长,不像他自己原来粗短的小手。他用这双不熟悉的手抚摸着自己不熟悉的面孔。这是多么异乎寻常的体验啊!不错,新鼻子是笔直的,而旧鼻子的鼻梁中间有一个鼓包;眉毛比原先的浓了;现在的下巴是直挺挺的,而他自己的下巴却是往后缩的;嘴唇饱满了;牙齿是齐的,他原先装的是一副假牙“你现在成了标准的美男子,你得好好珍惜才是啊!”华莱大夫补充说道。 “我妻子知道这一切吗?她对我的死作何想法?” “我不知道,她表现得很平静。当然了,她有她自己的工作。” “可不是,赛拉有她自己的工作。”大卫苦恼地说。 他那自以

55、为当了寡妇的妻子是个演员,她总是事业在先,个人生活在后。而他爱赛拉远胜过赛拉爱他。他长得不漂亮,他娶赛拉时正值她时运不佳,因而她被他的体贴和爱怜感动了。婚后不久,赛拉时来运转,青云直上,他在赛拉的生活中也就处于次要地位了。 大卫出院了。他想作为一个陌生人重新与他妻子认识并且赢得她的爱情。 当他在拍摄现场重见赛拉时,缕缕旧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他两眼牢牢地盯着她,使她不免也用带着疑问的眼神注视着他。等拍摄完毕,他拿出以前从未有过的胆量迎上前去,说:“我十分敬仰你的表演,卡逊太太。你愿意和我一起吃饭吗?” 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满以为他会遭到拒绝。 可赛拉却优雅地说:“当然可以。” 吃饭时,赛拉取笑

56、他:“你总是这么大胆地跟女人搭话的吗?” “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过。” “真是这样吗?” “真的是这样的,赛拉。”他把她的名字不免叫得亲切得过分了,“我叫理查,理查新勇。” “从你对待我的样子来看,你似乎认识我。” “我看过你拍的所有电影。” “还有别的原因。我也觉得我们似曾相识,可是我又从来没见过你。这一阵我一般不接受邀请。自我丈夫死后,我一直独来独往。” “我也听说了你丈夫的事,我很难过。” “他生前我没有好好待他,后悔莫及啊!真像是一场梦。” 之后,他向他的妻子求婚。再以后,他俩结婚了。 就在结婚当天,祸从天降。 正当夫妇俩从婚礼大厅出来时,一个女人冲出大卫,喊道:“裘罗德裘罗德” 大卫倒退

57、一步,说:“我不认识你,我不叫裘罗德。” “他们告诉我你已经死了!他们干嘛骗我?裘罗德,你是我的丈夫啊!” “不,不,你认错人啦,”他说,“我是理查新勇。” “你不是。你是裘罗德透纳。你确确实实是我丈夫你左胳膊内侧有个胎记一个红星一样的小疤。你有的。是吗?” 赛拉用害怕和迷惑不解的目光瞅着他:“理查,她是谁?你身上确实有这样的疤痕!” 大卫让赛拉在旅馆里等他,然后平静地对透纳太太说:“我们离开这里好好谈谈吧。” 大卫仍旧没有直接解释他究竟是谁,而是告诉了透纳太太关于自己发生交通事故后在医院做脑移植手术的事。这虽然很残酷,但他不得不告诉她这些。最后,华莱大夫又作了证明。 听完这些,透纳太太泣不成

58、声,她猛地展开双臂扑向大卫:“我才不信呢!裘罗德我亲爱的” 她直盯着他的眼睛。继而又突然面带惧色地缩回身子,喃喃自语:“不,那眼睛后面是一个陌生人,一个活在我丈夫身体里的陌生人。”说完,她哭泣着跑出了房间。 大卫回到他与赛拉约定度蜜月的旅馆,心里忐忑不安:我一直在骗人,我该对赛拉说实话吗?她会因害怕而不敢见我吗? 赛拉没有走,安详地在房间里等着他。 大卫深深地吸了口气之后,鼓足勇气说:“赛拉,我想要向你坦白一件事关于我身份的问题。” 赛拉直盯着他的眼睛,脸上柔情四溢,表情非常丰富,仿佛瞬息间就可以漾出一个微笑。 “瞧你的眼睛,”她柔声细语地说,“一点不错, ”她调皮得像个小孩。 “你要向我坦白

59、一件什么事呀大卫卡逊,关于你的身份?”(本文有删节)1小说为什么要详写大卫手术后身体的变化?(3分)【答案】说明手术后的大卫外形比原先漂亮许多。大卫对自己的新形象感到很新奇。为下文大卫敢于向妻子表达爱意做铺垫。也为大卫妻子婚前没认出他做铺垫。(1点2分,2点3分)(3分)2大卫为什么想“作为一个陌生人重新与他妻子认识并且赢得她的爱情”?(4分)【答案】因为大卫还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并想借此提高自己在赛拉的生活中的地位。大卫担心妻子害怕自己手术后的巨大变化,怕她知道真相会伤害了她,被她拒绝。(4分)3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两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30字)(3分)【答案】人们说“

60、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本人就在眼睛后面往窗户外面瞧呢。(要凸显“眼睛”一词)(3分)4作者安排了在婚礼后一个女人出来认夫的情节,其作用是什么?(4分)【答案】使故事起波折,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推动情节发展,促使大卫向妻子表明自己的真实身份。暗示大卫的妻子也是从大卫的眼神中猜测到其真实身份的。揭示文章主题,人的心灵不会随着他的外形而改变。(1点2分,2点3分,3点4分)(4分)5请就本文的写法特点,选一点进行分析。(6分)【答案】虚构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情节;人物形象丰满;文章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写出一种写作特点2分,结合内容分析4分。要求言之成理,分析透彻,有欠缺酌扣)(6分)范例:本

61、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虚构了换脑这一情节。作者用想象的手法,让原本不漂亮的大卫在一场交通事故后通过换脑成为一位体格健美的男子。这使文章主题(人的心灵不会随着他的外形而改变)的表现更有力度。第9套 马 罗 大 叔 (节选)陈忠实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乳汁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

62、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又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正站在三五步远的大柳树下。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儿,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说。“跟我走!”马罗吼着。顺着水渠往东走,我就看见一盏马灯萤萤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啊嗨嗨嗨嗨嗨”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

63、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突然暴发山洪,挟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野。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颤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地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假积极!你欺哄毛主席,放你妈的臭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

64、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哧蹿起来,冒得老高,在一个用铁丝扭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马罗大叔坐在一块河卵石上,两手搭在撇开的膝头上,挺直腰板,俨然一副用斧

65、头砍削出来的青石雕像。火光映照着他的脸,一会儿明亮,一忽儿灰暗,四方脸中央,雄踞着一宽大的蒜头鼻子,脸颊上有两道粗糙的大动脉似的皱纹。这张脸上,现在呈现出安详的神态,专注的眼神。他间或用右手里的树枝拨弄一下火堆里的柴枝,甚至歪一歪脑袋,向火堆里吹两口气,然后又坐直了,却不开口说话。“吃熟咧。”他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选自陈忠实文集)11.文中“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充满了活力”一段描写了“火的世界”。请

66、分析这一段文字的表现特色。(4分)【答案】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细致描摹了火声和火苗的形态、光亮、气势;比喻新颖贴切;语言生动形象,精妙传神。 【评分建议】4分。第一层2分。第二、三两层各1分。12.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包含了人物内心怎样的情感?(5分)(1)咱们好苦哇【答案】(1)对自己的怜悯;对“我”的同情;对社员们受苦的无奈。【评分建议】3分。每层1分。(2)我的眼泪禁不住扑洒下来了。【答案】对马罗大叔的感激;艰难生活中的委屈伤心。【评分建议】2分。每层1分。13.马罗大叔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统观全文,对这个形象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黑夜里发现“我”的所为:表现他看守庄稼很负责任

67、。对“我”冷笑、吼喊:表现他嫉恶如仇。放声大哭和破口大骂“放卫星”:表现他率真耿直。为“我”烤包谷:表现他仁慈善良。形如青石雕像:表现他可尊可敬可爱。 【评分建议】5分。每层1分。14.小说叙写马罗大叔烤包谷的举动很见匠心。请探究作者这样叙写的意图。(6分)【答案】使情节发展有波澜,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与前文的吼、哭、骂相映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更加丰满。通过“我”的感受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突出体现人情美、人性美,使主旨更加鲜明。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并使之产生阅读愉悦。【评分建议】6分。答出一层得1分,答出两层得3分,答出三层得5分,答出四层得6分。第10套空荡荡的院子张蛰那个院子自

68、从没了他们的声音,就开始了长时间的空旷和寂寞。以前回家,我都是坐在堂屋的那把自制沙发上跟他们说话,有时也坐在小板凳上,或者门口的那块青条石上。现在,我只能跑到哥哥家的苹果地里,坐在一堆土前,对着里面自言自语,诉说这世他们见过无数次的平淡无奇的喜怒哀乐。风总是从那堆土后轻轻地刮过来,吹我的脸。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消息,那些风就是他们从另一个世界看我的目光。我一动不动,让风尽情地抚摸我。有一回,我忽然无来由地大悲大痛,就在风里大哭一场。我知道他们需要我的哭声,没有我的哭声,他们不放心。 他们非常担心过我的生活,不知道这个唯一去读了书的儿子会走进一个怎样的世界那个时候,我的心态我的种种言行都超过了他

69、们的想象:早知道这样,让你念什么书呢?早知这样,把你当条狗养多好这是我活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带给他们养儿的收获和教训。直到我25岁上结婚,26岁上有子,他们这才长长地舒了口气:以后慢慢就好了。 我的确按照他们希望的在变好。上班,吃饭,睡觉,带着孩子去公园,周末去院子里看他们。我开始抽烟,我们互相发烟,在门口的青条石上一支接一支地抽。女儿对着他们喊:“爷爷奶奶!”他们慈祥满面。那是我不曾见过的慈祥。我知道,他们老了。 我决心把他们带到城里去。住住楼房,打打电话,逛逛公园,早晚也在护城河沿上溜达溜达,和其他的城里人谈谈孩子和更小的孩子,谈谈以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他们去了,又回了。他们不习惯。 他们又回到

70、乡下的那个院落,喂鸡,喂鸭,养猫,养狗。院子里日升日落,下雨起雾,开门关门,院门吱吱呀呀地响。他们老了,他们的老超过了我的想象。我站在门口,手牵女儿,在正午的阳光下,看他们睡着在院子里的那棵槐树下,一左一右,狗卧一旁,猫躺身上,鸡在啄他们脚上的烂菜叶。女儿喃喃自语:“爷爷奶奶”我攥紧了她的小手。我站在门口,真不想迈进门里去,真不想叫醒他们。 他们中的一个,终于躺倒在我的怀里。在医院里,我抱着,也是揽着,他大口大口地艰难喘气,艰难地把脸转过来,艰难地说,咱们回家吧。一辈子没这样求过人,这是他最后的愿望。 院子从此少了一半的声音。院门再开再关,声音听起来夸张地刺耳。那种衰败是从院门的青石开始,再没

71、有人去坐在上面抽烟,我看见尘土正侵进青条石细微的纹路里。我看见院落的各处开始有脱落的墙皮,泛起的白碱我努力地消除它们的存在,都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窗棂有根木条折了,要修,她反对。锅屋墙该刷了,她反对。堂屋的地面该用水泥补了,她反对。那把自制的沙发皮裂了,需要换个新沙发了,她反对。她在静静地等待一个时间的到来。哪儿都不去,守候着一个显得衰败而渐渐空荡的院子。 十年有多长?她把一只猫喂走又把一只猫喂成,那只家狗实在受不了一个庭院的寂寞,在六年的时候趴在屋角的一堆草里,再也没有从夜里醒来。鸡鸭也不养了,她说想素净,不想再在早晨听到鸡飞狗跳的声音。院子的落寞时间太久,让她对声音开始害怕。没有人知道她内

72、心到底有多寂寞有多冷就像她晚年雾濛濛的眼神,让人无法再看清看到底。她可能清晨了还感觉是晚上,傍晚时又以为是阴天的正午。有好几次,她说,你父亲从地里回来了,扛着锄头,你去接过来。突然有一天,她开始对我交待一些事情,地点,时间,人,事,一清二楚。老家的屋怎么办,还有的一千块钱怎么办,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家的儿孙读书,他们将来的营生。你要照顾着他们啊,我们家,就你是个读书人。她清清楚楚地说。交待好一切她觉得应该交待的事情,就在我不在的某一天,她忍着疼痛走了,离开这个院子。 他们把一个院子彻底交给了我,他们把一切都带走了,只剩下这个空荡荡的院落。我握着女儿的手,再没有招呼的对象。那把破沙发的对面,再没有一

73、对苍老的脸。我再没有勇气坐在门口的那块青条石上,我再也推不开那扇永不会上锁的院门。 空荡荡的院子。我回家,我从千里之外的地方顶风淋雨冒雪回家,再给谁看呢?11.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父母”的形象特点。(6分)【答案】父母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勤劳节俭;难以割舍故土和家园,心中记挂的是子女儿孙;情感深厚,但不善于表达;精神上贫困,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无法理解读书的儿子。(答对一点给1分,答出五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12.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我活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带给他们养儿的收获和教训”这句话该如何理解。(4分)【答案】作为唯一读了书走出去的儿子,本应该让父母骄傲,替父母分忧,但“我”反而

74、让父母无法理解,非常担心,反映了“我”对自己过去不顾父母感受,不主动与父母交心的行为的反省和内疚。(4分)13.文中第八自然段连用四个“她反对”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4分)【答案】母亲节俭,舍不得花钱;母亲恋旧,担心修补会改变院子原来的样子,因为这里寄托着母亲对离去的亲人的情感;表现了母亲在父亲离世后内心的寂寞和冷。(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14.本文以“空荡荡的院子”为题,文中也多次描写院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答案】本文围绕院子选择和组织材料,院子具有线索作用;父母离开院子又回到院子,表现了他们对故土和家园难以割舍;借院子的渐渐衰败和空荡来表现父母的衰老并离去;借“空荡荡的

75、院子”表达作者在父母离开后失去家园和情感寄托的空虚和伤感,院子也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1分)爷爷的宝藏美劳拉乌朗闹钟响过后,布丽姬特从床上跳了起来。她轻轻地来到客厅。客厅非常安静,只有桌子上那只雕着各种图案的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那声音听起来伤感而空洞。自从爷爷去世后,玫瑰别墅里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让人感到伤感。爷爷在这儿生活了82年,每年夏天布丽姬特都来看望他。现在别墅将要被卖掉。“你可以留下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昨天,妈妈这样对她说。布丽姬特把目光从闹钟上移开。怀念与爷爷在一起的那些快乐的时光,一只闹钟不是她所需要的。一本书呢?

76、她走到书架前,浏览着那些书名。大部分书看起来都很烦,她不知选择哪一本。正在翻找的时候,她看到其中的一本书里露出来一张纸。她轻轻地抽出了那本书。纸的一面写着一个日期:1927年2月1日。另一面却写着令人兴奋的内容。布丽姬特大喊着跑到哥哥科林的房间。“科林,看我发现了什么?”布丽姬特喘着气说道。科林接过那张纸,心不在焉地看了一眼那个日期。但当他看到纸的另一面时,呼吸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上面写着几个字:我的藏宝图。“爷爷一直说在他的农场埋有一份宝藏。我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布丽姬特说。“我也以为是。”科林说,“这个藏宝图证明他没有骗我们。”这个藏宝图非常简单:一个大圆圈,圆圈里写着“巨石”的字样,然

77、后一个箭头从巨石画出去,旁边写着:走20码。箭头的末端画着一个小圆圈,小圆圈里写着“石头”的字样,还打着一个叉。“巨石就是爷爷所说的大圆石。”布丽姬特说。“宝藏就埋在巨石20码以外的石头下。”科林说,“走,我们去挖宝藏。”他们从杂物房里拿了两把铲就往外跑。他们穿过一块玉米地来到那块巨石旁。那块巨石是爷爷的农场里唯一一块大圆石,立在小河边已经不知多少年了。科林从巨石开始计算步子。用他的小脚来计算20码的距离并不容易。但在玉米地周围只有两块石头能藏宝藏。“先看这块。”说着,科林把那块比较大的石头滚到了一边。布丽姬特马上用力把铲插进泥土里。“会是什么宝藏呢?金条?还是满满一箱的宝石和钻石?”布丽姬特

78、嘀咕道。科林哈哈笑道:“实际些,布丽姬特。我敢打赌是钱。”“够买一台新电脑或者一辆自行车吗?”“也许够买下这个地方。”科林说道,“如果找到很多钱,妈妈就不用卖掉别墅了。以后我们每年都可以来这里度暑假。”布丽姬特知道,爷爷不在了,一切都不一样了,但她爱这栋老别墅。留住别墅的想法刺激着她。她紧握着铲,挖得更卖力了。但挖了半个小时,他们看到的还只是泥土。“一定是在另一块石头下。”科林说。他们马上转移地点。但两人又挖了一个小时,仍然一无所获。这时,阳光已经很强烈了,晒得两人的皮肤生痛。“宝藏也不在这。”布丽姬特甩着酸痛的手臂沮丧地说。然后,她叹了口气,拖着铁铲转身走回了别墅。而科林咬着牙继续不停地挖。

79、回到别墅,布丽姬特又盯着那张藏宝图。忽略了什么呢?到底还有什么线索还没被发现?她仔细地看着那幅图,然后翻过图的另一面。那上面只写着一个日期。看着那个日期,布丽姬特的眼睛忽然一亮。“我找到啦!”她大喊着冲出屋子,抓起铁铲,朝巨石附近的小河跑去。“布丽姬特,你去哪?等等我!”科林喊道。科林也跑向小河。布丽姬特已经坐在了划艇上。渡过小河,布丽姬特领着科林来到河岸的一块石头边。科林搬开石头,一只铁盒出现在他们眼前。“布丽姬特,你怎么知道的?”科林乐坏了。布丽姬特笑了。“藏宝图是在隆冬画的。那时小河已经结冰,爷爷穿过小河,把宝藏埋在了这里。”“我们还忘了一些事情。”她继续说道,“那一年是1927年,藏这

80、个盒子的时候,爷爷还是个孩子。”科林急忙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没有钱,没有珠宝,也没有金条,只有几个铁做的士兵。科林失望地叹了口气。但布丽姬特笑了。对她来说,这些玩具士兵才真的是一份宝藏,正是她想要的用来记住爷爷的特别的东西。当她抚摸爷爷这些小时候的玩具时,她感到爷爷就在她身边。 (选自意林2010.3)16开篇从闹钟写起有什么意图?(4分) 17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爷爷的形象。(5分) 18“爷爷的宝藏”在整篇小说中有哪些作用?(6分) 19小说通过哪些方式运行情节?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16渲染忧伤、空洞的氛围。烘托主人公失去爷爷的悲痛的心理。引出下文对爷爷的怀念。(4分)17.关爱孩

81、子。孩子们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光很快乐,爷爷死后,孩子们很怀念,很悲伤。充满童真。爷爷小时候埋藏了几个铁做的士兵,“郑重其事”地画了藏宝图;长大以后依然念念不忘,经常告诉他的孩子们农场埋有一份宝藏。热爱读书。布丽姬特寻找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时,选择的是一本书。(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5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18结构上,宝藏是文章的线索,小说围绕发现藏宝图、寻找宝藏、找到宝藏展开故事情节。情节上,起着悬念的作用,吸引读者。人物形象塑造(主题)上,通过“爷爷的宝藏”展示了爷爷少年时代的天真和老年时对孩子的爱,也呈现了布丽姬特的童真情怀以及对亲情的珍视。(一点2分)19设

82、置悬念。“藏宝图”的发现引起布丽姬特的极大兴奋,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起伏。小说的情节框架其实简单,但寻找宝藏的过程却跌宕起伏,极尽起伏之能事,让“宝藏”不那么容易找到。伏笔与照应。“藏宝图”上的日期与下文依靠日期找到宝藏等情节形成照应。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花一番波折找到的宝藏竟是几个铁做的士兵,大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爷爷的形象。(写出一点得2分,3点即得满分)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幸运之神的礼物韩晓玲 我失业了,为什么工作才一年的我会失业?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总之,我心里烦透了,我手中还捏着那六把与我先前的工作有关的钥匙,看见它,我更烦。我该怎么处理它

83、们呢?扔掉!我果断地作出决定,让他们和我一起倒霉吧。很轻松地一甩手,伴着清脆而又碎裂式的一声,我丢掉了它们,也丢掉了我曾经满心喜爱的工作。 我颓丧地回到家中,不知道怎么面对我的父母,像丧家犬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躲在里面,什么人也不想见,甚至永远也不想出来。幸好家里没有人,此刻颓丧的只有我一个人。 “叮咚!叮咚!叮咚”谁这么讨厌,按了这么久门铃,还不死心,得,不要耽误了什么要紧事,否则我的霉就倒得更大了。 “谁啊?”我半开着门说。 “请问”一个捡垃圾的老妇,一身脏兮兮的衣服,拎着半袋废品。那满脸的皱纹此时也令人生厌。 “不在!”我砰地关上了门。哎!幸运之神,你就不能光顾我一下吗?哪怕一下下也好啊

84、!在我最需要工作的时候,干嘛安排一个捡垃圾的老妇来刺激我呢?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欲哭无泪地呆了48小时,思想快要决堤。 还是出去走走,工作不会从我房顶上降落,何况我的房顶完好无损。我慢慢走出家门,尽量避免碰到熟人,可是,“愈欲之,愈反之”,用这句话来概括我的近况大概最合适不过了。 然而,我意外地发现,很多人都在对同一件事怨声载道,我家楼上的小杨问我:“大概也没错过你家吧。这两天啊,有一个捡垃圾的老妇,几乎把我们宁静小区搞得鸡犬不宁。差不多每家人家的门都让她敲过了,拿着六个钥匙,说是要找失主,这本来是件好事,应该拥护、配合不是?可是,挨家挨户会影响” 钥匙,六个!我猛然一惊。 “她现在在哪里?

85、”我打断小杨的话,火一样地窜出这句话。 “干什么啊?”小杨很诧异。 “告诉我啊。”我很着急。 “我怎么知道!” 我开始沿街寻找她,努力回忆着她的模样,然而,一天徒劳。 我没吃晚饭就睡在床上,家里只有我一人。“叮咚!叮咚!叮咚” 又会是谁? 我打开门,一个脸上皱纹斑驳的老妇站在门外,显然是劳累过度,她的背已经有点佝偻。这次她似乎已经没有力气说话,用右手擎起一小串钥匙。 “是我的!进来进来喝口水吧。”我近乎失语。 她爽朗地笑了,露出大银牙:“不用了,终于找到了!”她如释重负,“我在楼下捡到的,已经两天了,六个钥匙的嘞,我想丢的人一定很着急的,也肯定就在这附近。找到就好了,我走了噢。” “谢谢你!”

86、我想说的,可这几个字却哽咽在了我心口。 她一步一步地向楼下走去,向垃圾箱走去 我转身回到房间,坐到电脑旁,开始写我的个人简历 写作2006第一期(有少量改动)16开头说“为什么工作才一年的我会失业?说真的,我也不知道”,但透过本文的描述,“我”失业的原因至少有哪些?试概括说明。(5分)答: 17捡垃圾的老妇有哪些特点?她对情节结构、对“我”这一人物塑造各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18这篇小说的标题“幸运之神的礼物”有怎样的寓意?(6分)答: 1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这篇小说情节简单,人物也不复杂,但却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人深思。B小说主要运用心

87、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和刻画人物形象。C小说的结尾通过对“我”的动作描写暗示了“我”的思想变化,令人回味。D小说以“一串钥匙”为线索展开情节,有较深的意蕴,构思巧妙,结构严谨。E小说的主人公是这位捡垃圾的老妇,主要表现她的热心肠,乐于帮助别人,有爱心。“我”在作品中起线索的作用。16(1)缺乏责任感。(如钥匙随意扔)(2)脆弱、不敢面对失败。(3)缺少热情,对人冷漠。(5分)17特点:(1)虽然生活在底层,却对生活充满热情;急他人之所急。善良纯朴,心灵美好,品德高尚。(2)做事认真,执着,不轻易放弃。如一家一家找失主,直到找到为止。) 作用:结构上,老妇捡钥匙构成情节的主线,

88、使情节完整;内容上,老妇的形象与“我”形成对比,突出“我”的脆弱与渺小。(6分)18“我”因失业而郁闷颓丧,是这个捡垃圾的老妇人的精神品质感动了“我”,她让“我”又对生活鼓起勇气,充满信心,因此老妇人就是“我”的幸运之神,被她捡来还给我的那串钥匙就是“幸运之神的礼物”(6分)。19B(“环境描写”不正确)E(主人公是“我”)(4分)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没有名字的东西奈保尔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他懒得给屋顶上的马口铁皮钉钉子,只在上面压了几块大石头。一到刮大风,屋顶就像散了架似地发出乒乒乓乓

89、的可怕声,随时都有飞走的可能。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一天我对波普说:“我想做点东西。”“你想做什么呢?”他说。我一下子还真想不出到底要什么。“这不,”波普说,“你也在想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啦。”最后我决定做一个鸡蛋架。“你做这东西给谁?”波普问。“妈妈。”他笑了笑。“你想她会用这东西?”你别说,我母

90、亲还挺满意那个鸡蛋架,用了差不多一星期。后来她好像把它给忘了,又开始像过去一样往碗里或碟子里放鸡蛋了。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倒不是他们觉得他有神经病或是个大傻瓜。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这么说波普不公平。波普有个习惯。每天早上总要拿着一杯朗姆酒站在大街的人行道上。他从不喝杯里的酒。但只要见有熟人,他就用中指沾沾酒,再舔舔手指,然后朝熟人挥挥手。“我们也买得起朗姆酒呀,”哈特常说,“但我们就不像波普这样炫耀。”我自己倒从来没这么想过。一天我向波普问起此事。波普说:“孩子,早晨太阳刚出来,天还有点凉,你一起床就能出去走走,一边晒太阳,一边喝点朗姆酒,你会觉得很舒服。”波普

91、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哈特说,“波普娘娘腔,不是个好男人。”波普的老婆在我学校附近的一个大户人家做厨娘。以前,她下午常等我,然后带我去她的大厨房,还给我好多好吃的。我唯一不喜欢的就是我吃东西时她坐在一旁盯着我的样子,好像我是为她吃似的。她让我叫她阿姨。经她介绍,我认识了那个大户人家的园丁。他是个棕色皮肤的漂亮男人。一天夜晚,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去哪儿了,波普先生?”“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21世

92、纪教育网后来,波普就发觉自己成了受欢迎的人了。打那以后,大家经常聚在波普的工棚里。他们谈板球、足球和电影什么都谈,除了女人就是想让波普高兴。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喝醉以后我可不喜欢他。他身上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他被那帮人接纳了。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哈特说:“他不说我也知道他去哪儿了。他是去找他老婆了。”爱德华说:“你想她会跟他回来吗?”哈特说:“等着瞧吧。”其实,我们也用不着久等,报上很快就报道了此事。哈特说果不出他所料。波

93、普在阿里马打伤了一个男人,那男人拐走了他老婆。那人就是以前给过我许多袋青草的园丁。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哈特和其他人一带着朗姆酒去工棚看他,他就把他们轰了出去。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进拉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疯了。”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

94、呀?”他竟臭骂了我一通。“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注】奈保尔:英国作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章有删节。16“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各有什么不同?(4分)答: 17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答: 18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请写出理由。(7分)答: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叙述了波普的独特,“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

95、。”这些矛盾的叙述,让人对波普产生好奇。B小说开头描写波普乐此不疲忙碌的情形,突出了波普的勤奋,表达了我对波普的赞美欣赏之情,与下文写波普的转变形成对比。C生活的压力正在使每一个人直面惨淡的人生,波普自然也不例外。在他老婆不堪生活的重负离他而去后,波普行游诗人的生活走到了终点。D小说的结尾,“我”追问波普先生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说明“我”并不理解波普的变化,“我”仍然希望波普还是原来那个爱和“我”说话的波普。E小说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情节,详尽地描写了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为读者展示了波普的人生转变,也展示了作者的非凡的洞察力。16、“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

96、嚣张,令人害怕;(2分)众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受欢迎的“好汉”。(2分)17、“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的形象。“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6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3点得6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8、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2分)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1分)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波普本来一直都在抗拒命运,最后我的追问触发的他的愤怒,招致臭骂,说明在

97、他的内心深处,诗意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愿提及的伤痛,一个遥远美丽的梦,“做有名字的东西”是对现实生活不得已的妥协。(4分,要求考生围绕观点做充分阐述,结合文本,大意符合即可)可喜:生活的压力需要每一个人面对现实。(1分)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波普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作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的时候,他不断地和现实发生冲突,最终在经历了生活的变迁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开始做有名字的东西就是最好的证明。(4分,要求考生围绕观点做充分阐述,结合文本,大意符合即可)19、BE(B突出了波普的“勤奋”不准确,最主要的应该是突

98、出他的“诗意情怀”E小说中并没有详尽描写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只管画的是郁郁苍翠茂盛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

99、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如许的疑问。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感地捕捉大自然的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

100、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覆了他一句:“是杰作。”“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左边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笔者本人曾反复念叨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 “遗族?那末画这幅画的人

101、已经故去了?”“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不知不觉间,好奇心打败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赞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儿啦!”记者又自得洋洋地放声大笑起来。他大概猜想我会对本身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鉴赏上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涛震撼了我的整个身体和精神。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的画。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瞥见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

102、 “不过,据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开心般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此时的我,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观察这幅忧郁的画。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瞥见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 (摘自世界文学名著经典文库) (1)下列对作品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5分)A有人认为芥川龙之介写了一个画家的孤独、潦倒、疯

103、癫,同时也有表达自己的艺术观与人生观,作家自己对人生深重的怀疑以及最后自杀的悲剧,在这篇作品中已露端倪。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B以“浊水”、“湿土”、“地上丛生的草木”入画,没有个性的画匠是不敢为的,这显示出真正的艺术家与“名流”的不调和。21世纪教育网C沼泽地流露出的阴暗、低沉甚至颓废的情调,固然给“我”以厌世的情绪,但包含着画家为常人所不能认同的执着激情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D 作品中“我”说了两次“是杰作”,它们的含义并不相同:第一个“是杰作”完全出于应付;第二个“是杰作”才真正直指油画本身,分量远远大于前者。E 这篇小说通过一幅油画,展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悲剧命运及世态炎凉,讽刺了芸芸观赏者的

104、苍白和平庸,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艺术穿透边。(2)作品写了“我”三次审视这幅画,三次品画的体验认识有什么不同?(6分)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死了,是的,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分) (4)结合文本,探究作品以“沼泽地”为题,有何用意? “记者”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8分) 三、11(1)、A、B(2)由好奇发现它的力量;被它震撼而对笔者肃然起敬;仔细体会到它的内在生命力而为之深深折服。(3)这位老画家早就疯了;这位老画家生前为焦躁和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和危机之中无法自拔;从这位老画家死后的寂寞中说明他生前更不为人所理解。(4)、小说的首要情节围绕一幅题为沼泽地的油画睁开的,提示故事内容;象征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险恶环境,更好地表现画家执着的艺术追求;抒发艺术家在严酷的现实中要保持独特个性的艺术观和人生观,深化作品主题。21世纪教育网用记者对画家情况的介绍推进情节的成长;记者对画作的评价,反衬出画家的艺术追求,有帮助于深化主题。21世纪教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