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共8页,四大题20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用2B铅笔把对应这两个号码的标号涂黑。2.客观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他答案。答案写在问卷上无效。3.主观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后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
2、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品,因为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多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生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或者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
3、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以微软机器人“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
4、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些问题,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从积极的角
5、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无论是今天的被动输出,还是未来通过持续深度学习实现主动表达,人工智能为人类的文艺创作都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对文艺家而
6、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摘编自韩业庭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人工智能是理性的,但它在文艺创作中的情感激发和艺术家文艺创作中的感性创造是相同的。B.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能力排斥甚至否定,是因为主观情感上的难以接受。C. 文艺创作是一种极具个人色彩
7、的创造性活动,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无法取代的最后一个领域。D. 人工智能作品过于抽象,不够完整,即便是颇具“艺术色彩”的绘画作品也只不过是元素的堆砌。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既有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分析评价,也有对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价值意义的思考,立论深广。B. 文章采用典型例证,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艺术创作的水平进行评价,事例翔实,分析深入透彻。C. 文章在引证时,选用了艺术批评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对立双方的观点,使立论更加全面,令人信服。D. 文章在论证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时,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论证周密严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8、确的一项是A.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有些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与人类的绘画作品已经很难区分。B. 面对人类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的趋势,我们应珍惜、维护自己独有的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C. 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它的艺术创作可能由今天的被动输出,到未来通过持续深度学习实现主动表达。D. 人工智能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艺术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学习和创作。【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
9、题,选出最佳答案。A项,“是相同的”表述绝对。依据第一段“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可知,原文只是假设“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且原文意思是不可能达到与艺术家文艺创作中的感性创造相同的地步。B项,“是因为主观情感上的难以接受”错误,第二段原文为“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而基于;另一方面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可知,原文说了两个理由,故B项以部分代整体,故而表述不全面。D项,“人工
10、智能作品”错误,依据第二段“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可知,原文说的“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只是针对“小冰”的创作,并非全部人工智能作品都如此。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C项,“选用了艺术批评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对立双方的观点”错误,依据第三段“如艺术批评
11、家李心沫所言,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第五段“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完成”可知,艺术批评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双方的观点都是肯定人工智能与人类艺术创造的融合,故并不是对立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B项,“人类被人工智
12、能超越、替代的趋势”错误,依据第五段“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可知,人类有最不容易被替代的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故不可能最终被“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且“人类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的趋势”于文无据。故选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由浙江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与中国绿化
13、基金会合作发起的“蚂蚁森林”公益造林项目,截至2018年lI月,已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7个盟(市)落实项目造林35.5万亩,植树3200多万株,投资1. 67亿元“蚂蚁森林”项目是蚂蚁金服集团支付宝客户端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减少碳排放量,待能量累积到相应数值后,用户可在支付宝认养一棵虚拟树,由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金服生态伙伴在规划区域种下一棵实体树。(摘编自中国绿色时报2018年l1月28日)材料二:淘票票买一次电影票可以生成180g的能量,一个用户在淘票票购票100次就能在蚂蚁森林种下一棵梭
14、梭树,那梭梭树的种树费用就由淘票票承担。同样,盒马鲜生、哈啰单车、饿了么、钉钉等也要为用户的能量付费。当然,在这些可找到源头的能量之外,还有很多普惠性的能量产生场景无法找到源头,只能由支付宝付费。乘坐公交地铁、行走、线下支付这些找不到源头的能量场景均由蚂蚁金服买单:蚂蚁森林表示,他们还在做开放的伙伴计划,这些能量场景的入驻都是开放的一部分,他们希望未来能够更加开放。你种下的梭梭树、红柳、胡扬、樟子松、柠条并不都是支付宝出钱,这个事实有没有颠覆你以往的认知。你在蚂蚁森林里兢兢业业地收能量、偷能量、种树;蚂蚁森林用能量“勾引”你用淘票票、飞猪买票,用哈啰、乘车码出行;而为你低碳行为买单的企业则在用
15、蚂蚁森林能量吸引你的消费,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亏。在这过程中,你用自己的低碳环保行为种了树,商家用能量赢得了你的消费,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拥有了超高好评,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一种高级的公益。(摘编自新浪财经2019年7月12日)材料三:来自浙江的“90后”小伙沈钧亮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靠种树站上了联合国领奖台。当地时间9月26日晚,沈钧亮作为支付宝蚂蚁森林5亿种树人的代表,在纽约颁奖典礼现场接过了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一周前,联合国环境署宣布,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2019年地球卫士奖的“激励和行动”奖项。这也是继塞罕坝林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之后,中国的绿色创新项
16、目连续第三年获此奖项。“改变世界是意外的,但我自己首先被改变了。”在颁奖典礼现场,沈钧亮分享了他的种树故事:玩蚂蚁森林三年,爱上早起和跑步,减掉了110斤体重,种下了14棵真树。“是蚂蚁森林帮我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这三年,只要能走路我就不会坐车,”沈钧亮表示,坚持走路和跑步很辛苦,但想到自己努力种下的树正在守护地球就很有成就感,“感觉我跟地球一起变好了。”就在地球卫士奖颁奖当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在官网宣布,因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创新路径探索和积极示范作用,支付宝蚂蚁森林获得应对气候变化项“灯塔奖”。(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9月27日)材料四:“蚂蚁森林”由中国蚂蚁金融
17、服务集团(简称蚂蚁金服)于2016年8月在支付宝平台推出,用户通过在“蚂蚁森林”里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里“种树”。用户每养成一棵虚拟树,“蚂蚁森林”和公益伙伴就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截至今年8月,5亿“蚂蚁森林”用户累计碳减排792万吨,在荒漠化地区种树1. 22亿棵。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表示,“地球卫士奖”是对“蚂蚁森林”项目的肯定。技术和开放平台让人人参与低碳生活成为可能,这份荣誉属于所有参与者。过去3年“蚂蚁森林”影响了5亿人,未来3年“蚂蚁森林”的目标是带动全球10亿人参与低碳行动。在防治荒漠化、保护环境的同时
18、,他们也在探索如何让农民的收入更多来源于青山绿水。除了通过种树提供就业机会外,还希望通过农产品开发项目、电商平台等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9月27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通过手机虚拟种树的方式,已经在荒漠上种下了1. 22亿棵树,这种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B. 如果你用淘票票多次购票,积累到了180009能量,种下了一棵虚拟的树,那么真实的种树费用就会由淘票票企业全额支付。C. 中国绿色创新项口连续三年获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上奖,表明了中国在环保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D. 蚂蚁森林项目依托3年来的5
19、亿用户的低碳行为,在内蒙古自治区种树35.5万亩,投资1.67亿元,助力当地的生态保护。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沈钧亮来说,蚂蚁森林改变了他的生活,不仅让他爱上运动,成功地减掉体重,而且还种下了14棵真树,并作为代表站上了联合国领奖台。B. 如果一些能量场景不能找到源头,那么这些部分只能由蚂蚁金服来买单,比如线下支付、步行运动、乘坐公交等。C. 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积累能量,只要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公益组织等便会为他种上一棵现实生活中的真树。D. 在过去的几年中,蚂蚁森林让农民增收的丰要方式是通过种树提供就业机会,在未来三年,他们可能会提供更
20、多的方式来帮助农民增收。6. “蚂蚁森林”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答案】4. D 5. C 6. 打造多方共赢的企业合作平台。公益环保理念与个人健康观念的完美结合。提供更加便捷的参与方式。【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依托3年来5亿用户的低碳行为”错误,依据材料四,“蚂蚁森林”是“于2016年8月在支付宝平台推出”,故到2019年8月才是3年5亿用户;而材料一说
21、的是“截至2018年11月,已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等7个盟(市)落实项目造林35.5万亩,植树3200多万株,投资1. 67亿元”,据此可知“依托3年来的5亿用户的低碳行为”错误。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只要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公益组织等便会为他种上一棵现实生活中的真树”错误,依据材料一“待能量累积到相应数值后,用户可在支付宝认养一棵虚拟树,由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金服生态伙伴在规划区域种下一棵实体树”可知,用户还必须种下自己的虚拟
22、树。故选C。【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內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你在蚂蚁森林里兢兢业业地收能量、偷能量、种树;蚂蚁森林用能量勾引你用淘票票、飞猪买票,用哈啰、乘车码出行;而为你低碳行为买单的企业则在用蚂蚁森林能量吸引你的消费,觉得自己一点也不亏。在这过程中,你用自己的低碳环保行为种了树,商家用能量赢得了你的消费,支付宝的蚂蚁森林拥有了超高好评,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一种高级的公益”,可知打造多方共赢的企业合作平台;“玩蚂蚁森林三年,爱上早起和跑步
23、,减掉了110斤体重,种下了14棵真树”“持走路和跑步很辛苦,但想到自己努力种下的树正在守护地球就很有成就感”,可知公益环保理念与个人健康观念的完美结合;“用户通过在蚂蚁森林里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绿色出行、在线支付水电费等低碳行动积攒绿色能量,在手机里种树。用户每养成一棵虚拟树,蚂蚁森林和公益伙伴就会在荒漠化地区种下一棵真树”,可知提供更加便捷的参与方式。【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
24、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俘(节选)韩少功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亏了红军的不杀俘虏政策,他被交给我们连收押。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
25、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牢房外听了一阵。“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好多之乎者也呢。”“那是背唐诗。”“唐诗?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勾走了。我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我们师长。”“罗东?”“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
26、打岳州,他率部为我解过围。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几天后, 发生了所谓“抢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了我是后来听说的。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脸,“你这个连长不错啊。”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结果
27、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兄弟,醒醒”是赵汉生。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什么意思?”“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
28、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我明白了。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不跟着红军,有什么活路?”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拯,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师长来了。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我请你下馆子。”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今天想不想走盘棋?”“你知道我会下棋?”“你公文包里不
29、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 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叭叭叭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哝:“师长”师长懒得看我。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们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昨天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祥?”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打坏了,不想个办
30、法?”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棋没什么关系。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民?谁在祸民? ”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自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郁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明是非,不从真理? ”赵汉生这一回没有言语。师长一个沉底炮,贏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
31、卫员,取来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7. 下列对木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一段寥寥数笔,简洁明了,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说明了小说中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B. 赵汉生战败后被生俘收押,一方面与红军不杀战俘政策有关,同时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不忍将其杀害。C. 为解决连队士兵吃饭问题,“我”带领士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达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D. 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一个线索式的
32、人物,串联起小说的基本情节。8. 本文善于设置悬念,请找出三例并作简要分析。9. 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结合文本进行分析。【答案】7. B 8. 赵汉生兵败被俘后的行为“很怪”,“叽里咕噜念念有词我以为他癫了”,他念的是什么,到底癫了没有,使人好奇,产生了阅读兴趣;后文写明他念的是总理遗训,他并没有癫。师长对赵汉生有所了解,了解有多少,但师长因事走开并未详细谈及,让读者顿生好奇;后文写明师长连赵汉生会下棋等都知道。赵汉生被我痛打顿,哨兵拉响了枪栓,师长来了会怎么处理,设置了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后文写了师长巧妙的处理办法,请赵“下
33、馆子”,邀赵下棋,顺势进行批驳和劝说。 9. 示例1:赵汉生优点: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自律。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性养。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有正义感:对国民党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缺点: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示例2:“我”优点:忠于革命/意志坚心:面对赵汉生的策反,毫不动摇。体恤士兵:为解决士兵的吃饭问题,设法筹粮。性格直率:对师
34、长的责问回答直爽,对自已被牵连表示不满。承认错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缺点:行事鲁莽:面对赵汉生的策反,冲动之下,挥拳将赵汉生打了一顿。治军不严:身为连长,部下在筹粮时出现不当言行。示例3:师长罗东能文能武:会写文章,会带兵。治军严明:抢粮事件,严惩不意。晓之以理:对赵汉生的糊涂。严厉指出。动之以情:对赵汉生的吃、用给予关怀;用下棋、找眼镜拉近与赵汉生的距离。【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
35、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木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无中生有。“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错误,依据文中相关内容,尽管师长罗东和赵汉生之前互相有所了解,但说“素有交情”没有依据。且根据红军不杀俘虏政策,罗师长的不杀也不是因为“不忍”。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和思路流程的能力。作为叙事一种文体,小说往往长于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给人一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感觉。题干要求找出文中的三处悬念并作简要分析。比如:赵汉生,这个被我军俘虏了的旅长,文
36、章直接写道“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行为习惯古怪,还念念有词,都以为他疯了。读到这里,读者不由得想读下去,了解一下:他到底癫没有?结果是他没有癫,他在背唐诗和总理遗训之类。而赵汉生最早被揭穿“没有癫”的是我们的师长,说明我们的师长对赵汉生了解甚多,比如他喝过洋墨水之类,还会下棋,我们正准备探过究竟为什么师长对一个敌俘知道的这么清楚,结果师长有事情离开了,就又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故事后文补充介绍:师长知道赵汉生会下棋,而且还和他下了一盘。另外的悬念,是当“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他叫我越狱,被我痛打了一顿之后,读者
37、都非常期待处理的结果。结果师长叫我,赔偿赵汉生的眼镜,并请赵汉生吃饭,让读者既感觉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提醒学生: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要求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比如,赵汉生,作为国民党的军官,被我军俘虏后,继续保持良好的
38、生活习惯,坚守“三民主义”的理想信念;被“我”打之后,却以惜才爱才的姿态对待,肯定“我”的忠心之类,看出是一个心胸比较大度的人。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对国民党腐败的本质看不清,还准备“策反”我方人员,一同越狱。这样刻画人物形象就不是单一的“好坏”来界定,这说明的是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也说明了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再如:“我”,革命信仰坚定,体恤下属,但是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治军不严等等。总之,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更要多元化、多层面地把握人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用“好坏”来界定。【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
39、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
40、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
41、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10. 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D. 古之人不余欺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职业以祝寿、占卜等
42、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B. 百工:各种工匠。C.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又称作“六经”。传,指人物传记。D.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的意义。B. 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C. 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D. 第二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
43、要性。13. 翻译下列句子(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答案】10. D 11. C 12. D 13. (1)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的研究,像这样罢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应对此类题目,要积累常见特殊句式的标志,并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A项,判断句,以“也”为标志。B项,定语后置句,以“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为标志
44、,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C项,被动句,以“于”为标志。D项,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古之人不欺余也”。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以“之”为标志,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C项,“传,指人物传记”错误,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故选C。【12
4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第二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错误,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不仅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还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轻视师道的坏风气。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46、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学者”,求学的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所以”,用来;“受”,通“授”。(2)“是故”,因此;“不必”,不一定;“于”,比;“攻”,学习,研究;“如是”,像这样。【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
47、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48、,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
49、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
50、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恬亭靠近溪流,亭子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被浓浓的绿阴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到青翠的山峦。环境如此幽静,溪流、绿阴和翠微,切割了红尘;一时间,人心也超脱了俗世的羁绊。B. 诗人由西坠的落日引来沉思,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生命的归宿。清闲悠游,心无牵累,劳形案牍全可抛掉;但在岑寂环境下,人事心
51、机,世间诡诈却难以忘却。C. 诗人多想就这样远离世事,陶然忘机,但这是不可能的。那就期待徘徊流连到深夜,然后在西斜秋月、习习秋风中,驾着一叶钓船回归好了。D. 尾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15. 颔联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14. B 15. 颔联写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站立在夕阳余晖里欣赏美景。描绘了一幅人景相融的和谐宁静的画面,抒发了恬静闲适的情怀。【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
52、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世间诡诈却难以忘却”错,由颈联“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可知岑寂环境,人事心机,世间诡诈尽皆忘却。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再找出诗中的景物,概括景象的特点。然后描摹诗歌图景,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剖析作者的情感。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找出第二联中的意象“落日”“断桥”“人”“水”“幽树”“鸟”等,并且要结合其中描写或修饰
53、这些意象的词语“独”“幽”等分析概括出画面的特点宁静和谐,然后描绘出画面内容,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互相依偎。最后剖析出作者情感的闲适自然、超脱平静。【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_,_”的感慨
54、,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_,_ 。(3) 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_,_。(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_,_。(6)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_,_。 (7)荀子劝学篇指出:“ _,_,_。”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8)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
55、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 _,_。”【答案】 (1). 万里悲秋常作客 (2). 百年多病独登台 (3). 千呼万唤始出来 (4). 犹抱琵琶半遮面 (5). 同是天涯沦落人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7). 此情可待成追忆 (8). 只是当时已惘然 (9). 飞湍瀑流争喧豗 (10). 砯崖转石万壑雷 (11). 连峰去天不盈尺 (12). 枯松倒挂倚绝壁 (13). 青 (14). 取之于蓝 (15). 而青于蓝 (16). 锲而不舍 (17). 金石可镂【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
56、、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本题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作”“豗”“砯”“壑”“锲”“琵琶”“倚”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II卷 语
57、言表达与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笔墨最先成熟于书法之中,后来书法入画,使得笔墨在中国画中形成了 的魅力。书法入画,进而产生了水墨写意人物画,这一书一画之所以能融合在一起,是因为都以笔墨为本,讲究骨气、格韵。书法、中国画都是以笔墨语言来 物体形象,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是通过造型来表达笔墨精神的,笔墨是书法与中国画的核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墨法苍润、干练流畅,全文234个字,蘸墨仅7次,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枯笔,每一笔都 着强烈的悲痛之感。文中墨色由浓变淡,笔画由粗变细,点画间牵丝映带,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通篇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的情感融为了一体。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描绘的是一
58、位袒胸露腹的老者形象,整幅画用笔豪放,墨色变化丰富多彩,质感强烈,给观赏者一种 的感觉。画面虽然只详细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笔横扫,( ),这就是对“一笔藏万笔”的真实体现。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别具一格 创造 表达 自由洒脱B. 别具一格 塑造 流露 酣畅淋漓C. 独树一帜 创造 流露 自由洒脱D. 独树一帜 塑造 表达 酣畅淋漓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却只用寥寥几笔B. 寥寥几笔之后,但其表现力却
59、是无穷无尽的C. 寥寥几笔带过,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D. 为读者创造无尽想象空间时,却只用了几笔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表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B.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C.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表现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D.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最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答案】17. B 18.
60、 C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白成一家。句中指笔墨在中国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魅力,故用“别具一格”更恰当,故排除CD。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塑造: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句子指书法、中国画都是以笔墨语言来表现物体形象,故用“塑造”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C。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
61、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流露:指意思、感情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句子指每一笔枯笔都在不自觉地展现出悲痛之情,故用“流露”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D。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等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自由洒脱: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句子指泼墨仙人图用笔豪放,墨色变化丰富多彩,质感强烈,给观赏者饱满充沛的感觉,故用“酣畅淋漓”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C。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62、文中“一笔藏万笔”,是指绘画中的以少当多,用笔少而想象空问大。C项中,“寥寥几笔带过”和上文“画面虽然只详细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笔横扫”形成对照,后句“给我们留下了尤尽的遐想”则与后文“一笔藏万笔”相关联。依据邻近原则,把握语意之间的前后衔接, C项最恰当。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原句的错误有两处,错误一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搭配不当,可将“显现”改为“表现”,故排除BD;错误二是“独特
63、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与前文“运用墨的变化”“艺术形式”语意衔接不当,可改为“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故排除AD。故选C。【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四、作文20.阅读下列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引发全民关注。在有些省市,一些人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但只要一听
64、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出现“悬赏”、驱逐武汉人的闹剧。要求: 假设你是小强,请你给温暖周刊写一封倡议书,针对上述行为,表明你的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注意语言得体,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倡议书温暖周刊:这几天,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新闻牵动人心。正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对抗疫情的时候,一些新闻却在刺痛人们的神经。有同学反映,许多驻武汉高校寒假返乡,及归家路途经过武汉的同学的个人信息被恶意泄露,包括他们的姓名、详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手机号、回家车次时间,甚至还包括学校名称,以及他们父母的身份信息在各种微信群里被大肆散播,还有一些同学和家人还遭到了电话
65、、短信的轮番骚扰,甚至上门谩骂。而另一些地方也出现了“酒店拒绝湖北人入住”“围堵鄂A牌照私家车”等过激行为,各种讽刺、挖苦湖北人的图文也在朋友圈流传。心痛!无奈!从国家公布疫情信息至今,武汉、湖北,这几个字眼开始让一些人谈之色变、避之不及。而这些非科学、非理性的极端态度和做法,正在刺伤湖北人民的心,不仅对封城之内抗击疫情的湖北人造成二次伤害,让因各种原因滞留外地的湖北人或有湖北旅行史的人感到恐慌和心寒,还会让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疫大局从内部产生隔阂和阻碍。的确,大难当前人们心情紧张,采取防御措施无可厚非;肺炎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控制感染源也十分必要;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泄漏个人隐私,进
66、行人身攻击,无视他人的权利,这些行为无异于触犯法律的底线,践踏道德的价值。在处理滞留湖北人的问题上,湛江市徐闻县的做法得到了微博网友的点赞,湖北的旅客可以在县里的酒店内进行医学健康观察,统一疏解,集中安置,暖心包容的举措为湖北人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每一位百姓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隔离病毒,但不能隔离爱;科学有序防控,而非以“湖北”作为一刀切的标准,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对待同胞应有的态度。因为在这场残酷的疫情面前,湖北人民真的不容易。他们最先成为受害者,也最先成为牺牲者。他们大多数人在返乡之前并未了解疫情的严重性,之后又用坚守为全国人民筑起一道健康的防线。他们坚强!B站UP主(视频内
67、容创作者)“林晨同学”用镜头记录了他眼中的“空城”武汉,在超市里井然有序排队买菜的人们,脸上几乎看不见慌张,冷静镇定得让人难忘。他们乐观!一条武汉市民晚上高楼间喊话的视频,让人笑着笑着就看哭了,“对面窗户打开,吵下架啊!”心酸中流露出的喜感,却成为了武汉人民在大难面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别样诠释。他们奉献!这个春节放弃与家人团聚留在湖北;几乎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生死一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无怨无悔,义不容辞。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同胞,更是在保卫全国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非常抱歉,湖北给全国人民添麻烦了。我们会自行隔离到疫情稳定为止。加油武汉,加油中国。”这样的心声让人泪目
68、。“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上阵拼搏的不仅仅是那些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们,还可以有每一个普通人。“与子同袍”,正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写下的“请战书”!这封“请战书”的内容可以是:不对湖北籍人民另眼相看,不差别对待,不制造对立,不激化情绪。关爱身边的手足同胞,不论他们是湖北人还是非湖北人,不论他们是家人还是陌生人,不论他们是青壮年还是老幼者,无论何时何地,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是我们的同袍!此时的广大湖北人民,他们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不应该被人们忽视,更不应再遭受人们的指责。因为在这场阻击战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新冠病毒这一共同的敌人;我们需要实现的
69、,是战胜肺炎疫情这一共同的目标!在向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同时,也请向与我们守望相助的湖北同胞们,致敬!加油,我们一起共渡难关!小强2020年2月28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
70、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提示语。材料作文中,提示语往往是作文写作的方向,所以要仔细阅读提示语,抓住提示语的关键词,确定作文写作的立意。审题过程:“武汉新型肺炎疫情发生后,网络上舆情汹涌,引发全民关注。在有些省市,一些人嘴里喊着武汉加油,但只要一听到身边有武汉人,就立马变脸,唯恐避之不及,甚至出现悬赏、驱逐武汉人的闹剧”。这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人们的反应,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要求针对上述行为,说出你的见解,表明态度,注意要从积极健康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立意】战疫情而不是变无情;武汉人,是同胞也是
71、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莫让武汉人雪上加霜;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武汉人不是敌人而是同胞;【素材】通过电视小小的荧屏,我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其中有一位医生为了保护家人,自觉与家人隔离,当白发苍苍的母亲前来看望时,却只能隔着铁门的玻璃相望,那个场景让我泪奔。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在战争面前家庭的爱那是小爱,而医生在救助一个个的病人,控制病毒的传播那才是大爱。其实医护人员都知道在这场与病毒的“战争”中所面临的危险和艰难,但他们依然逆行而上,守护着患者。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当然,从这次疫情中,我也看到祖国的强大,看到了人民的团结,看到了许许多多为抗击病毒而奋斗着的医护人员们,他们为了患者输入血液里的
72、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药液,同时也是满含深情的爱。需要明确是,根据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的说法,新型肺炎确定存在“人传人”的情况。世界卫生组织则指出,最新报告的感染信息表明,现在可能存在持续人传人,还需要多分析。鉴于春运高峰期已至,人口流动频密,人与人接触广,这些流动动辄跨省,监测、应急处理等又涉及多部门,要以更大力度、更全举措防止“人传人”,还得跨地域、跨部门的协调,做到齐抓共管、协同处置,而不能止于条块分割的防控治理思路。【结构】材料作文结构六字诀:(1)引:就是引用材料。高考中材料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即使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屮
73、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杲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就难以直接联系起来,会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特别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
74、的追问等,目的是为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也不能长,100字左右即可,不能举例。(3)提:就是在前而议论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注意,论点一定要明确,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最好用判断句,或祈使句。文字要简炼,一两句话即可。(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应从材料说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文章水平的高低关键看联的功夫。有的同学思维打不开,只知道就事论事,围绕材料讲了许多废话,结果得不到高分。这里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三四百字,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
75、深刻有力。(5)深:深即深入分析,这是使论证深刻有力的最好手段。怎样深入?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整篇议论文写作的亮点,也是最难点,关键还不在写作技巧上,而是在同学们认识事物的思想高度上,所以平时要多加强学习和训练。如杲暂时还做不到这点,这部分也可以省去,在联的部分多写一点。(6)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开头,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强调精练有力,反对繁冗拖沓,也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当然,运用这种结构时,引、议、提、联、深的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