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24.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称霸,而晋文公在践土之盟时招周襄公来承认自己的霸业,孔子因此认为“晋文公谲(欺诈、玩弄手段)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这反映了孔子()A维护西周礼制秩序B反对诸侯争霸战争C宣扬三纲五常伦理D推崇齐桓公式霸业25.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A. 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 B. 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C. 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26. 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
2、“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 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B. 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 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 D. 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27.儒学发展史上出现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A. 宗法制逐步瓦解 B.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 吸收糯合诸子学说 D. 程朱理学兴起28.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 )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B.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D.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29.曾国藩十分推崇
3、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据此可知,曾国藩主张A. 中体西用 B. 经世致用 C. 师夷长技 D. 世道必进30.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学家研究科技的动机大致有三:其一,出于国计民生的需要;其二,出于“仁”“孝”之德;其三,出于经学的目的。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A. 技艺先进 B. 重理论 C. 儒学化 D. 体系完整31.从宋代的瓦肆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B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32.海国图志原本是
4、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A. 对外开放的程度 B. 思想解放的尺度C. 政治改革的力度 D. 社会转型的难度33. 19世纪中后期,本应学外文及西学的广州同文馆学生,却因学中学而导致西学荒疏;受过西学专门训练的严复、马建忠等,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这反映了A. 危机加深激起国人抵制西学 B. 传统观念与西学传播的冲突C. 西学人才缺乏社会需求 D. 制度变革成为时人选择34. 1902年,梁启超认为“
5、史馆中数十万之著录,其资格可以养吾所欲,给吾所求者,殆无一焉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可见,他倡导的史学革命着眼于A. 唤醒民族意识 B. 复兴传统史学C. 发动群众革命 D. 推进维新变法35.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它们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这里“新的转变”是指(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 B.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 D.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41.阅读下列材料(25分):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
6、的差异。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代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严复辟韩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12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
7、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3).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5分)42.阅读下表(12分)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与近代中国史相关的主题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44.国家治理关乎王朝兴衰,思想统一是内容之一。阅读材料一,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设五经博士,儒学上升到经学。至此,
8、百家学说虽未完全消失,但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公元前124年,建立太学,把儒家学说作为基本课程。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摘编自中外史纲要新全球史等。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摘编自汉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9、识,指出汉武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措施,并据此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6分)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15ADCDA 610BCCDB 1112AB41(1).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4分)条件: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程朱理学的束缚。(8分)(2). 政治观:黄宗羲不是从根本上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而是对该制度下君臣等关系进行改良.严复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4分)原因:黄宗羲吸收了先秦民本思想;严复利用西方启蒙思想唤醒民众。(4分)(
10、3).意义:思想启蒙;进步的:救亡图存(爱国的)。(2分)树立:传承、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借鉴、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3分)42.答案:示例一主题: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程。(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2分)关键词:鸦片战争、甲午中口战争、八国联军侵华。(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汀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列强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
11、建社会最终形成。(9分)示例二主题: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现代化探索之路。关键词: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甲午中日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形成的原因之一,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政治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思想近代化。示例三主题: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之路。关键词: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向西方学习而寻找救国救民之路。地
12、主阶级为维护统治,开展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民族危亡之时,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依赖光绪帝进行的维新变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开始在中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可以多角度提炼主题,言之有理即可,主题和关键词要明确)44.【答案】(1)措施:教育上,设置五经博士,提升儒学地位;创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传播儒家思想;政治上,运用法家学派的治国原则;思想上,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或正统思想)。(3点7分)原因:统治者的推崇,服务于政治(成为正统思想);与教育密切结合。(2分)(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国家(或维护了封建统治);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或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强化了民族认同(或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3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