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160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超出区域的答题无效。一、 现代文阅读 (22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材料一: 中外关系史从学科划分上讲,虽归入历史学中的“专门史”,但其构成却不简单,可以用三“跨”一“遍”来概括,即跨时代、跨地域、跨学科、研究者遍及全球。跨时代指其研究时段从史前延及近现代;跨地域是说其研

2、究的地理范围包括中国和周边地区以及遥远的异域;跨学科则言其涉及学术领域与方向众多。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各国都有研究本民族、本国、本地区与中国关系史的学者,所以中外关系史研究者遍布全球。 由于存在上述特点,从研究成果和论著上讲,中外关系史的关注者往往超出历史学专业之外,有时会包括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甚至境外的研究者。从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上讲,虽无一定成法,但普遍有兼通的要求。研究者应兼通专门史与断代史,既知中国史,也对世界史和地区国别史有一定了解。此外,研究者最好兼具一两个不同学科的知识,了解海外同行的情况,从全球视角关注自己所从事课题的人才培养机构和活跃于学术一线的主要专家,以及研究成

3、果的发表园地和重要的文献收藏处等。 (摘编自刘迎胜培养兼通人才,发展中外关系史学)材料二: 我们的研究基点是立足中国看全球,立足全球看中国,核心在于整体观。 首先,从中国本土出发,立足中国立场。任何学术话语体系都是有立场的,每位学者也都会有自己的主观立场。立场不同,看待历史问题的角度会很不一样。如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中国史通论,就是站在为日本服务的立场上倡导“唐宋变革论”,因此其中完全没有明史部分,这是在有意遮蔽明代中日关系的重要内容。我们的中外关系史研究,要立足中国,讲好中国对外交往的故事,重新审视外国各种成说,推动学科理论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外关系史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自立于世界学术之

4、林。 其次,立足全球看中国。中国对外关系史是全球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看见树,也要看到林,认识到中国与全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确切了解历史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并认识历史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与作用。我们应当在全球史视野下,全面而整体性地看待中外关系从分散到联系的原因及发展规律。例如,西方学者撰写的几部印度洋史著作都没有把郑和下西洋置于研究内容中,但郑和在长达28年间七下西洋,其主要活动区域正是印度洋。某些西方学者的印度洋研究显然是从西方立场出发的,而不是从全球史视野看待中国在印度洋的大规模交往活动。如美国学者珍妮特L阿布一卢格霍德欧洲霸权之前:1250-1350年的世界体系

5、一书,在论述13世纪与16世纪的世界体系时,极大地忽视了15世纪初印度洋国际体系的存在。 用西方范式诠释全球问题,用西方价值观念裁剪中国对外关系史,是与唯物史观相背离的思维方式。为此,我们应该加强中外关系史研究,走向历史现场,大力开展国内外的中国对外关系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国际上发声,让国际史学界了解我们的研究成果、了解中国,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 全球史是整体的历史,人类文明是相互联系发展的,这一点极富启发性。如今,国际关系格局、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去全球化”之说泛起。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全球治理?重新审视传统中国的开放性、包容性以及与外界融合

6、的历史经验,反思中国中外关系史,为今天的对外关系政策制定提供宏大叙事的历史大视野,有助于更好地处理今天乃至未来的全球治理问题。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既深化旧的课题,又提出新的课题;既传承旧的研究方法,也开拓新的研究方法与方向。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中国中外关系史核心理论与解释体系,既是创新中外关系史学术体系的内容,也是完善中国历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万明以全球史推动中国中外关系史新发展)材料三: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表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全球发展将在文明互鉴观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学界也应加强对文明互鉴的基础性理论研究。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是单向地输出本国文化。我们要在文明

7、互鉴之中反身自问,不断厘清自身文化的特点,认清中华文明的伟大贡献和特点,在学习其他文明中分享中国经验,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张西平认为,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对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对外文化政策的制定应建立在对对象国历史文化及中外关系史扎实研究的基础之上,而过去的研究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重点,对小国、发展中国家的研究非常缺乏,往往只能借助西方成果。同时,文化走出去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阐释。 (摘编自叶飞凝聚新时代发展合力,为文化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外关系史可划入历史学中

8、的“专门史”范畴,历史学中的“专门史”的构成涉及多个领域,非常丰富和复杂。 B日本学者内藤湖南的中国史通论站在为日本服务的立场,有意遮蔽明代中日关系,完全没有论及明史部分。 C研究中外关系史应兼通专门史与断代史,熟知中国史与世界史及地区国别史,最好兼具一两个不同学科的知识。 D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我国的中外关系史研究要深入探究历史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与作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对世界文明史的研究,还要促使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B立足中国看全球,强调的是中国立场和中国特色;立足全球看中国,强调的是全局观念

9、和联系意识。 C从全球史视野而不仅仅是从西方立场出发,才有可能将中国明代在印度洋的交往活动置于研究内容之中。 D中外关系史研究具有跨时代、跨地域、跨学科特点,需广泛涉猎、通力合作,因此其研究者遍及全球。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外关系史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西北地区发现的西夏文字研究 B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C16世纪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活动研究 D俄罗斯发现的中国出产的平纹织物研究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外关系史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路标王愿坚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像块

10、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把自己那块心爱的小木牌往老班长背包上一挂,瞅着它一步不落地走就行了。那块识字木牌,比一本书略大点儿,刮得溜平,上面还刷了两遍桐油。这是在遵义地区休整时,老班长给他做的。从那时候起,他每天请小文书在上边写上几个生字,然后一边走,一边认。谁想到就在今天中午时分,部队遭到了突袭,老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就在老班长被扶上担架的时候。他突然挣扎着欠起了身,把识字牌递到小罗手里,

11、指着上面新写的“北上抗日”四个字,问道:“都认识啦?”“认识”小罗的喉咙哽住,说不下去了。他扑在了老班长的怀里。“意思呢,一定要搞清楚,这是个战略问题哩!”老班长把小罗抱紧了,像过去一样讲起来,“毛主席说过,往北走,出草地,到陕北,去”他急剧地喘息起来。“去迎接抗日高潮!”小罗一下子把话接过来。他想起要去给老班长弄点儿水喝。可当他找来了一小碗干净的清水的时候,连队已经走远了。于是,他掉队了。到了这时,他才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跟在队伍的行列里是多么幸福,也真正感到了辨别方向的重要。一个个草墩被他踩到了脚底下,一道道烂泥河沟被他跨过了忽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星火光。这火光,被草地的水汽笼罩着,发出一环

12、环色彩斑斓的光圈,映照着这黑沉沉的草地,也照亮了罗小葆的心头。一堆堆篝火余烬的旁边,同志们有的躺着,有的背靠背坐着,都在香甜地睡着。罗小葆小心地绕过他们,走向一堆还在燃烧着的篝火边,这才看见在对面还坐着一个同志。只见这个同志坐着一个小衣包,一只臂肘靠在一只铁皮箱子上,膝盖上搭着一张地图,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看一会儿,抬起头,凝神思索一会儿,拿红铅笔在图上做个记号。他看着那个同志手里的地图,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如此强烈,终于使他憋不住低低地喊了声:“报告!”绕过火堆,走了过去。那个同志慢慢地从地图上面抬起了头。看着那慈祥的笑脸,罗小葆的拘束一下子消失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指着地图说:“

13、你是领导同志吧,你一定知道明天的行军路线”“路线,当然有啰!”领导同志抓住了小罗的手,拉他在铁皮箱子旁边坐下,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圈,说道,“看,一直往北,走上半天多点,就是班佑就走出草地了!”“真的?!”罗小葆高兴地叫了声。“来,先开饭!”领导同志用笔杆夹起了一粒胡豆,吹了吹,轻轻放到了小罗的手心里,然后从文件箱上的一个大铜墨盒底下抽出一张纸,动手写起字来。“不,我也还有任务哩!”罗小葆把擦干净了的识字牌放到领导同志面前,要求道,“我今天的课还没上呢!同志,教我几个字吧!”“学习?好!”领导同志看着识字牌,赞许地点了点头。他拿起毛笔,转身把笔尖在身边草叶上的露珠里蘸了蘸,又在墨盒里匀了匀,挥笔

14、写下了四个大字。他用笔尖指点着,逐字念着:“向、北、前、进!”罗小葆也跟着念:“向北前进!”“向,就是方向的向”领导同志逐字讲解起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语调很慢,讲得那么仔细,又那么清楚。罗小葆用心地听着。随着讲解,在他面前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情景: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在向着北方,向着陕北的高原大步前进。“字,就这么讲。”领导同志讲完了,又和蔼地问道,“那么,为什么要向北前进呢?”“我们红军要北上抗日。”“还有呢?”“还有,”小罗歪着脑袋想了想,“那里有陕北根据地,我们红军可以休息、整顿、发展”领导同志点点头,高兴地笑了。他亲切地揽住了小罗的肩膀。罗小葆念着,认着,写着,把这几个字记在了心坎上

15、。这四个字和领导同志的讲解把他引向了北方,引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仿佛眼前这一堆篝火化成了一簇花,像他家乡的映山红一样的花,这是陕北根据地。罗小葆醒来的时候,天已亮了。东天上一抹朝霞正在上升、扩展,在广阔的草地的东侧,一轮红日正跃出地平线,把整个草地照得透亮、火红。这时,一个背驳壳枪的红军战士走过来,微笑着说:“毛主席要我等部队出发的时候再叫醒你。”罗小葆惊住了:“毛主席?”“是啊,昨天你不是和他一起待了半夜?”罗小葆急问:“毛主席在哪儿?”“在前边!”警卫员朝北一指,“带着部队出发了。”罗小葆激动地一跃而起,向着部队走去的方向奋力跑去。红军长征的部队,正一路路、一行行,踏着开满鲜花的草地,向北走

16、去。他们走着,在没有路的荒凉草地上踩出了路。罗小葆跑了一程,来到一棵丈把高的树下。他停住了脚,注视着正在走向前来的红军队伍。突然,他折下了一截树枝,把他那心爱的识字牌牢牢地挂在树杈上。“向北前进”四个亮闪闪的大字,像一个金色的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追赶大部队的罗小葆为人物线索,以反复出现的小木牌为事物线索,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作用。B小说借罗小葆回忆老班长教自己识字的情形,刻画了老班长形象,倒叙的方式使故事一波三折,增强了可读性。C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夹”“吹”“放”等动作描写,刻画了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爱护普通战士的

17、形象。D罗小葆与老班长、毛主席、警卫员的三个对话场景,构成了故事主体,有利于推动故事发展,巧妙塑造人物。6“他,沿着这条路迎来了胜利,还要沿着这条路胜利地走向前去。”这是原作的结尾,你认为保留这个结尾好,还是删改后的结尾好?请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5分)贾谊论苏轼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

18、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

19、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

20、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B.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C.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D.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是儒家理想中圣人辈出的社会。B.圣人,指道德智慧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

21、孔子。C.玺,印章,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和皇后的印,自此延承至后代王朝。D.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后也指有勇无谋或平常的人。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3分)A.贾谊才高于世,可为王者之佐。苏轼认为,通过贾谊的文章,可以看出贾谊具备杰出的政治才能,如果他的规划方略能得以实施,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也不能超过他。B.贾谊急于事功,不能藏身待时。苏轼认为,“有所待”“有所忍”是君子施展抱负必须经历的艰苦过程,贾谊不受汉文帝重用,并非全是文帝的过错,而是不能自用其才。C.贾谊孤高不群,为权贵们所忌。苏轼认为,贾谊除了取得皇帝的信任,还应争取绛侯、灌

22、婴这些权贵的支持,和他们交往游玩渐渐建立起深厚友谊,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D.贾谊不善处穷,以致郁郁而终。苏轼认为,君主得到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的性格,就像苻坚对待王猛那样,推心置腹的对待他们,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10、 翻译下面的句子(16分)(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3)重念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4)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红 蕉柳宗元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

23、正阳色,窈窕凌清霜。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注】此诗是作者被贬至永州任司马时所作。回晖:夕照。槭槭:拟声词,落叶声。遗芳:指寒冬季节百花凋谢后遗留下来的香花芳草,如菊花、梅花等。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描写了红蕉的外表,着重突出其冬末开放、鲜润艳丽的特点。 B颈联对比反衬,以“远物”为世所重,突出自己被贬永州的身世之感。C颔联状写红蕉正午太阳般的颜色、窈窕可人的身姿及凌霜开放的品性。 D本诗借物以抒怀,寄寓深切,语言简淡高古,读来含蓄隽永,意味深长。12、这首诗的尾联有怎样的含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三)

24、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20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2). 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 (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4).答司马谏议书中,“,”,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6).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

25、,。(7).登岳阳楼中,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的诗句是:,。(8).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二句,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发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9).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10).游园(【皂罗袍】)中写杜丽娘面对这良辰美景引发苦闷、惆怅,烦愁难遣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 请阅读美丽的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14-15题。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 地美

26、丽。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慈的心灵,是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记得我当学生的时侯,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 。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等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 了。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一幅深

27、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 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B无与伦比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C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D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28、。B文中加方框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C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D将第段置于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起床后,有个问题困扰着不少人: ,还是先刷牙?先吃饭,口腔里味道重,有些没胃口;先刷了牙,饭后又觉得牙齿不干净了。 _,一是为了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二是清除口腔细菌。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两次刷牙间隔时间内产生的细菌,会在12小时后形成牙菌斑,并进一步导致龋齿和牙周病。早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在牙菌斑成熟前,将细菌“赶出”口腔。所以,在早饭前还是早饭后刷牙对于普通人来说区别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引起龋齿,而进食后酸性物质的形成速度非

29、常快。因此,对于龋齿患者来说,最好 。对于牙周炎患者来说,最好在早饭前刷牙,清理细菌;而餐后好好漱口,清除食物残渣。16、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3分) 17、请分别用一个肯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3分) 18下面的文段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疫情面前,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无论是谁,都必须做到“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是切断疫情传播过程、防止疫情扩散的最有效措施。只要据实报告,就可以使自己获得及时的隔离与救治。让亲友乃至更多的人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才能

30、让管理部门充分掌握疫情和警示信息,更有效地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如此,才有利于疫情防控的大局。相继曝光的隐瞒案例无时无刻都在敲响着警钟。事实证明,疫情防控工作仍容不得我们一丝一毫的懈怠。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人说,吸取经验,才能做对事,才能少走弯路;也有人说,少走了弯路,也就错过了别样的风景。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B 解析:A.指代错误,原文材料

31、一第一段“其构成”指中外关系史的构成,并非指历史学中“专门史”的构成。C程度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是“有一定了解”,不是“熟知”。D关系错误,从材料二“首先其次”来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与“探究历史上世界对中国的影响与作用”是并列关系,不是目的和行为的关系。2、D 解析:强加因果关系,“中外关系史研究具有跨时代、跨地域、跨学科特点”和“其研究者遍及全球”并非因果关系。3、A 解析:“西夏文字”是我国古代西夏国党项族的文字,对其研究属于国内文字学研究范畴,不属于中外关系史学研究范畴。4、答案:中外关系史学是以中外关系发展史为研究对象的(1分),以跨时代、跨地域、跨学科、研究

32、者遍及全球为特点的(1分)研究中外关系从分散到整体的原因及发展规律的(1分)历史学分支学科(1分)。5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和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B.“倒叙的方式使故事一波三折,增强了可读性”错误,第三段到第八段应该是插叙,补充说明罗小葆是怎么掉队的。6答案示例一:保留这个结尾好。“这条路”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味,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从情节上来看,使故事有了明晰的结局,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正确路线的指引会让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有力突出“路标”的作用,深化主题。答案示例二:删改后的结尾好。“像一个金色的路标”,运用比喻,形象生动,照应标题;“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指明了路标的导引作用,给

33、人力量、勇气和希望,深化主题;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先明确观点,再阐述理由。比如保留这个结尾好。理由是“这条路”一语双关,既指脚下的道路,又指革命进军的方向,“这条路”具有象征意味,增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从情节上来看,罗小葆从迷路到脚下有路,心中有路,使故事有了明晰的结局,从罗小葆身上让人看到了希望和力量;毛主席正确路线的指引会让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有力突出标题“路标”的作用,深化革命必将胜利的主题。比如删改后的结尾好。“像一个金色的路标”,运用比喻,把“大字”比作“路标”,形象生动,照应标题“路标”;“指向革命进军的方向

34、” 毛主席正确的战略思想给了他、给了所有人力量和信心,鼓舞着每一个革命同志,现在的结尾指明了路标的导引作用,给人力量、勇气和希望,深化主题;读者效果上,罗小葆的未来是一片光明,革命也会必然取得胜利,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

35、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7.D8.C(玺,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印)9、C(文中“优游”是从容的意思,不是游玩)10(1)阿房宫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遮天蔽日。它沿着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2)即使用严刑峻法来督察他们,用发威动怒来震慑他们,最终苟且以求免于刑罚但不感念皇上的恩德,外表恭顺但心里并不顺从。(3)又考虑到君实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所

36、以现在详细地说出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许能够宽恕我吧。(4)六国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途径。附参考译文: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巨,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

37、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 “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

38、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

39、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自古以来的人们,倘有超越当代的才气,也必然会有被世俗厌弃的毛病,因此如果不是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

40、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就是因为能够这样做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呀,谨慎的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11、答案:C 解析:正阳,指农历四月,正阳色指红蕉至秋冬仍保持春夏时的颜色。12、答案:第一问:尾联写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2分)第二问:远处的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对红蕉无畏清寒的喜爱、赞美之情;群芳已经消失,

41、红蕉也将凋谢,寄寓着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忧虑。(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4)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5)各抱地势,钩心斗角。(6)盖失强援,不能独完。(7)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8)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9)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10)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14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和辨析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异乎寻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无与伦比”,意思是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

42、东西。这里强调托尔斯泰的美与平常意义上的美是不一样的,所以用“异乎寻常”,排除B项、C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这里指托尔斯泰作品中刻画的人物逼真,所以用形容艺术形象的“栩栩如生”,排除D项。“卓著”,指突出显著。“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这里指托尔斯泰才华杰出,超出一般,用“卓越”。“关于”,介绍事物包含的范围或内容,组成介词结构,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前面,作定语。“对于”,表示指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这里后面接的是“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

43、写的传记”,是介绍作者读书的范围,所以用“关于”。15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A项,改换后句意不明确,第一处改换后读者不一定能知道作者讲的是谁,后面两处作者有意不用代词其实也是为了更明确阐述自己的观点;B项,前者表示完全列举,后者表示列举未尽,用法确实不同,判断正确;C项,前者“丑陋的列夫”表示引用,后者“丑陋”表示强调,用法不同,判断错误;D项,改后逻辑上不连贯。文章先以“托尔斯泰非常美丽”总起全文,引出下文。段再从肖像和“良知”方面概括说明其“美丽”。然后第段过渡到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角度,思路清晰,不宜变换顺序。16、答案:先吃早饭 我们日常刷牙(刷牙目的有二) 在早

44、饭后刷牙 (每空1分,意思答对即可)17、答案:早起先刷牙还是先吃饭是个困扰。普通人早饭前、后刷牙均可。牙病患者可以视情况而定。(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18、句,“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句,“切断疫情传播过程”改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句,“只要就”改为“只有才”。句“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改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句,“无时无刻都在敲响着警钟”改为“无时无刻不在敲响着警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语病的能力。“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不合逻辑,应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疫情传播过程”中,“切断”“

45、过程”搭配不当,改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据实报告”不是“使自己获得及时的隔离与救治”的充分条件,关联词运用不当,“只要就”表述绝对化,换成表示条件关系的“只有才”。成分残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缺少宾语,改为“统筹部署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语序不当,“给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改为“不断地给我们敲响警钟”;“无时无刻”必须与否定词“不”搭配,“无时无刻都”改为“无时无刻不”。19、写作(60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文题解析】(1)从肯定少走弯路的角度立意:尊重经验,少走弯路,让人生之路变坦途。(2)从强调走弯路对人生的意义的角度立意:少走弯路亦有风景,让弯路丰富自己的阅历;敢于尝试,“弯”亦有益。(3)从材料整体的角度立意:走好该走的“弯路”;关于“走弯路”的辩证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