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送东阳马生序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九年级语文下册 11 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1 送东阳马生序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重点)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重点)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
2、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素养)11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介绍 知识备查 宋濂(1310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浦江(今属浙江)人,字景濂,号潜溪。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宋学士先生文集等。11 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备查 宋濂的书法作品 11 送东阳马生序 文体介绍 知识备查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
3、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如唐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之人士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的也都叫赠序,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与序的原意已不尽相同。11 送东阳马生序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11 送东阳马生序 读 一 读 预习检查 嗜学 加冠 叱咄 俟 箧 曳 屣 皲裂 衾 shgundusqiyxjnqn媵人 yng 被绮绣 p11 送东阳马生序 读 一 读 预习检查
4、容臭 烨然 缊袍敝衣 遗 廪稍 冻馁 xiynwilnjng僵劲 贽 nizh by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2.有不懂的字、句勾画出来,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画下来,准备进行交流。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余/幼时即嗜(sh)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
5、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 du),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y)屣(x)/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n)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jng)不能动,媵(yng)人/持汤沃灌,以衾(q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p)绮(q)绣,戴/朱缨(y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烨(y)然若神人;余/则缊(yn)袍敝衣/处
6、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n)稍之供,父母/岁有裘(qi)葛之遗(wi),无/冻馁(n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
7、感知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余,撰(zhun)长书/以为贽(zh),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根据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 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 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
8、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 得 遍观群书。爱好。没有办法。常常。送还。借。结成坚冰。弯屈伸直。抄书。超过约定期限。代指抄录书。因此。把。广泛地阅读各种书。亲手用笔抄写。计算。不。懈怠。于是。能够。得到。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译文】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找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天气很冷的时候,砚池里(的水)结成坚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有所)放松。抄完,赶快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11 送东阳马生序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9、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整体感知 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学说。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跑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拿着。请教。道德声望高。挤满。略微。更加。引、提出。请教。有时。表情。询问。训斥,呵责。周到。高兴。愚笨。终于。等到。言辞和脸色。11 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我曾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那位前辈道德声望高,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
10、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求教;有时遇到他的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整体感知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背着书箱,拖着鞋子。深冬,隆冬。僵硬。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这里指客舍。支,同“肢”。从师学习。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热水。浇。盖上。每天。两次。新鲜
11、肥美。用。被子。寄居在旅店。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译文】当我去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深冬季节,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洗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全无,毫无。同“披”,穿。华丽的丝绸衣服。羡慕。用作动词
12、,在腰间佩戴。香袋。光彩鲜明的样子。破旧的衣服。因为。心中。值得快乐的事。吃穿的供给。(求学的)勤劳而且艰苦。11 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一起同住的同学,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戴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若神仙;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感到吃的、穿的不如别人。我求学时勤恳艰辛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整体感知 11 送东阳马生序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整体感知 年老。参与。这里指有官位的人。承受。恩
13、宠光耀。跟随。每天。接受询问。错误地称说。何况。才能。【译文】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有幸参与到君子的行列中(做了官),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跟随在公卿大人之后,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天底下也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担忧。向别人借。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14、每年。给予,赠送。饥饿。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泛指四时衣服。劳苦。都是古代学官名。询问却不告知。应该。像。学业。德行。低下。如,比得上。过错。哪里。精通。天赋、资 质。诵读。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译文】现在各位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有皮衣和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宽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走的辛劳了;有司业、博士做老师,没有问而不答、探求学问却没有得到的情形了;凡该有的书,都已搜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录,向别人借来才能读到。如果有人学业不精通、好品德没有养成,不是天资低下,而是(他的)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11 送东阳马
15、生序 整体感知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同辈。很。称赞。德行。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写。作为。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文辞。顺畅通达。脸色平易。善于学习的人。回家探望。告诉。勉励。诋毁、毁谤。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了解。11 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东阳的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都称赞他的贤能。我进京朝见皇帝,他
16、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作为见面礼,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讨论学问,言辞谦和,脸色平易;他自己说少年时用心学习很勤奋,此人可以说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探望自己的亲人,因此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的艰难来勉励他。说我这是勉励同乡读书,是我的本意;诋毁我夸耀自己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那怎能算是了解我呢?整体感知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叙述了作者在青少年时代艰苦勤奋的求学经历,并以此勉励马生刻苦学习。2.在求学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自身经历 求书之难 求师之难 生活之苦 11 送东阳马生序 精读细研 作者是
17、如何解决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品德?最后结果如何?再读课文,找出答案。11 送东阳马生序 精读细研 解决办法 美好品德 结 果 手勤。借了书便“手自笔录”,“弗之怠”。诚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嘴勤。“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真诚。“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腿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坚韧。幼时即“嗜”,加冠后益“慕”,因“慕”生“患”,因“患”而倍加珍惜。心
18、勤。“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快乐。“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而“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1 送东阳马生序 精读细研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自己和同舍生及太学生的学习条件的?这是用什么手法来写的?11 送东阳马生序 精读细研 太学生 余 食 衣 住 行 师 书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缊袍敝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寓逆旅 无奔走之劳矣 行深山巨谷中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 凡所宜有之书
19、,皆集于此 假借、手录 对比手法 11 送东阳马生序 精读细研 说一说: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重要的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11 送东阳马生序 精读细研 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写作此“序”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学习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品质?11 送东阳马生序 合作探究 我们应该学习作者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11 送东阳马生序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梳理了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文意,初步了解了文本内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
20、走进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梳理文言知识。第二课时 11 送东阳马生序 合作探究(1)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把学习当作快乐的事;勤劳刻苦;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2)用自己的话回答:1.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11 送东阳马生序 合作探究 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2.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11 送
21、东阳马生序 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示例:我们要学习古代文人求学的谦卑态度,虚心求教,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当遭到批评时,要勇于承认不足,不要频繁地找客观理由。但同时,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我们要尊师,但不要畏师。合作探究 11 送东阳马生序 合作探究 4.通过本课的学习,处在学生时代的我们该怎样学习?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学习要敢于发问;学习要有主动性;学习要勤奋刻苦;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11 送东阳马生序 通 假 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22、合作探究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 与之论辨 ()“辨”同“辩”,辩驳 11 送东阳马生序 古今异义 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得到;今义: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合作探究 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11 送东阳马生序 以 以衾拥覆 介词,用 一词多义 合作探究 以中有足乐者 俯身倾耳以请 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因为 连词,相当于“而”介词,把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从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当余之从师也 跟从 向 11 送东阳马生序 一词多义 俟其欣悦 门人弟子填其室 代词,指先达 代词,
23、指先达的 其 合作探究 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周到 到,到达 至 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好像,宛若 如,比得上 若 11 送东阳马生序 一词多义 合作探究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动词,担忧,忧虑 患 无冻馁之患矣 名词,忧患 益慕圣贤之道 名词,学说 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动词,说,讲 援疑质理 动词,询问 质 非天质之卑 名词,资质 11 送东阳马生序 词类活用 合作探究 腰白玉之环 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用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11 送东阳马生序 倒装句 文言句式 合作探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省略句,省略主语“我”)省略句 弗
24、之怠(倒装句,应为“弗怠之”)11 送东阳马生序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自叙,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和刻苦与当世太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太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应更勤奋、更专心致志地学习。11 送东阳马生序 学后感悟 感悟一: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向人借书,寒冬中抄录,但他却是那么勤奋刻苦。由此看来,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专心与否。课堂小结 感悟二:勤奋刻苦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现在的我们,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学习先辈们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以锲而不舍和水滴石穿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学习文化知识,提升
25、自身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11 送东阳马生序 对比鲜明,说服力强。写作特色 本文第3段写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与第1、2段作者昔日求学的艰难形成对比,推出极有说服力的结论。用“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进行对比;用“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行深山巨谷中”进行对比;用“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与“未尝稍降辞色”“叱咄”进行对比;用“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进行对比,最后得出了结论:在昔日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却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论述极具说服力。11
26、 送东阳马生序 叙议结合,突出中心。写作特色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生动具体;同时还适当地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例如,在将自己同那些穿绮绣的同舍生对比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简要的议论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志趣。11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得书之难 求学之苦 寄寓之意 从师之难 生活之艰 条件之优 板书设计 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负箧曳屣、四支僵劲 勤奋学习、德业双修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食无鲜肥、缊袍敝衣 求而可得、书集于此 勤且艰乐而学 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检测 A.或遇其叱咄(c du)叱咄:训斥,呵
27、责。B.俟其欣悦(sh)俟:等待。C.足肤皲裂而不知(jn li)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yn)缊:新絮。C【解析】A项中,“叱”应读ch;B项中,“俟”应读s;D项中,“缊”的意思应为“乱麻”。1.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检测 A.岂他人之过哉!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D【解析】D项中,“支”同“肢”,意思是“肢体”。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检测 A.门人弟子填其室(挤满)B.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肢”,肢体)C.右备容臭(臭味)D.
28、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穿)C【解析】C项中,“臭”的意思为“香气”。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检测(1)全文的总领句是“”。作者外出求学,以“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2)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余幼时即嗜学 4.按要求填空。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检测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的辛苦与艰难就是这个样子。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检测 精骑集序 秦 观
29、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注释】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惩艾:惩戒。曩:从前。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搴:读q
30、in。勒:编辑。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检测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B(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辄()比()立即,就 等到(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我用三千精锐的骑兵,足以对抗你众多疲弱的士兵。(1)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堂检测(4)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的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5)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少时读书“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或“少而不勤”)。后来治学“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
31、善忘”(或“长而善忘”)。【解析】根据问题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分别是“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和“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不能倚仗自己天资聪颖就不努力学习。要注重后天的努力,勤于学习和总结,善于吸收前人的智慧提升自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要主动想办法解决。11 送东阳马生序 对比阅读 拓展探究(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
32、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之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1 送东阳马生序 拓展探究【乙】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楼?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
33、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注】稼穑(s):指农业劳动。训:教诲,教导。11 送东阳马生序 拓展探究 无冻馁之患矣 _ 假诸人而后见也 _ 余朝京师 _ 是甚可怪 _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饥饿 借 朝见 这【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11 送东阳马生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
34、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拓展探究 A皆集于此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B不必若余之手录吾妻之美我者C与之论辨蹴尔而与之D言和而色夷人不知而不愠【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B11 送东阳马生序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拓展探究 A莲,花之君子者也。B帝感其诚。C谘臣以当世之事。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辨析。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结合句意来判断。11 送东阳马生序 拓展探究(1)撰长书以为贽。(
35、2)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 送东阳马生序 拓展探究 5.【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11 送东阳马
36、生序 拓展探究 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学事例、成语: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11 送东阳马生序 课下作业 以“学习中的苦和乐”为话题,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个片段,谈谈你的理解。示例:现在的中学生,“读书苦”几乎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深谙了宋濂的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尚且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我们没有珍惜,又何苦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