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2051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文档:主题六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题立意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非常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地发展。从古到今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世界的发展带动中国的发展,而中国则又是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自从2001年11月2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取得的重大发展成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就是世界带动中国发展的表现。一、中国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1中国古代思想科技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法国启蒙运动中,伏尔泰便利用了中国儒家思想,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带动了世界的进步,在世界科技文

2、明的路程上起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辉煌了人类发展的历程。2中国对世界关于经济方面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等作物的国家,尤其水稻种植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球第二,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最健康的引擎之一,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将近30%的贡献。“一带一路”的推进建设,为欧亚大陆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带一路”着眼弘扬古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和睦共处的精神,拓展中国同欧亚大陆方向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3中国对世界有关政治方面的作用(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消灭和

3、牵制了大部分日本法西斯侵略力量,有效地配合了亚太战场和欧洲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重大贡献。(2)1955年4月,在中国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亚非会议提出了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相一致、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国际关系原则,并形成了“万隆精神”。(3)1954年日内瓦会议,在周恩来总理的率领下,中国代表团凭借卓越的外交能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争取朝鲜和平的有所进展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4)中国是一个新兴大国,也是一个负责的大国,我国正在用多样化方式,依据不同对象进行平等的外交合作,改变世界体系和权力结构。用我国地区大国身份及在金融危机之后的自信和影响

4、力,协商解决与邻国及东亚和东南亚的诸多棘手难题;用共同利益与共识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一起构建多极世界。二、世界对中国发展所起的带动作用1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学东渐”的发展,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或器物、或制度、或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推动器。2随着世界的发展,中国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事业的发展,给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有利于中国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为中国带来大量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增加我们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迅速地发展。1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

5、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有()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新发展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分裂割据,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形成A BC D2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巩固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3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

6、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来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4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C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5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反

7、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6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国家之存在,民族之绵延,历史之持续,自当有随时革新改进之处。但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若只知向外抄袭,不论是民主抑是极权,终究是一种行不通的一面倒主义!”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戊戌变法的和平改良缺陷B辛亥革命的斗争方式简单粗暴C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化倾向D五四运动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7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抗战,假如中国被打败,你想有多少个日本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

8、打下印度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抗战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因为这是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认识到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B美国在太平洋战场受到日本巨大威胁C中国抗战遭遇到了空前严重的困难D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惜以牺牲中国为代价8“它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中的“它”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原则 D不结盟原则91954年12月底,美国就开始对即将召开的某次会议极力阻止,他们认为:如

9、果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家对举行没有西方参加的会议产生了兴趣,从而在联合国内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反西方的集团;其次,会议将为周恩来传播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一个极好的讲坛。对这次会议评述正确的是()A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C着重探讨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10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需要世界”是中国的呼声;如今,“世界需要中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A造成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B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C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D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

10、介,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耶稣会士把一些中国经典译成拉丁文,还以通信方式向本国广泛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历史、典章制度和文学作品。新发现的中国文化,不论对其解释是否正确,却向法国启蒙思想家提供了反专制、反教权的思想武器。选自世界史近代史篇材料二具体到近代早期的中西交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曾出现过的各个伟大文明中,其中只有西欧是最早(也是唯一自发地)步上了近代化的道路。近代化是唯一的历史道路,其间并无中外之别、华夷之辩。民族特色当然是会有的,但那只是近代化过程中不同形式或风格,究其实

11、质并无二致。何兆武中西文化交流史会材料三下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材料四世界不能没有中国,中国也不能没有世界。中国人一方面以不丢失主体性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西学,一方面也凭借自己的东方意识和文化智慧扩大了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民族国家意识的强化固然帮助中国人度过了不少难关,但世界性的和平眼光也使中国人看到了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前景。张新民千年中外交流史的总结与回顾(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特点。与西欧相比,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有何“民族特色”?(2)请指出材料三图中A、B、C处应呈现的内容。归纳这三个历史事件出现的共同原因。(3)你如何认识材料四作者的观点?12阅读

12、下列材料:材料一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土所前有,甚者可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未化之民而已。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字用焉。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严复译天演论自序材料二那时(指1895年),严复的影响已经很大,声望很高,为什么康有为不找严复合作呢?严复既然主张变法,为什么也不找康有为合作呢?这两个大人物谁也不找谁,谁也不提到谁,这两个人好像是并世而不相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

13、两个人并不是“志同道合”,而是志同道不合。他们都主张变法,这是志同,但是变法的内容不同,这是道不合。因为志同,谁也不批评谁,因为道不合,谁也不拥护谁,所以就似乎是并世而不相知了。冯友兰先生的评述材料三中国由“启蒙”转入“救亡”,决不是偶然的。早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严复、孙中山等人已经对西方的社会问题有了轮廓性的认知,早已在思想上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西方文化危机的总爆发,即便说这种“爆发”还只是处于调整和过程中,处于完成中,但是西方文化内在的缺陷已经昭然若揭。因此,当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长期受实用思维影响的中国人很快就转移了视线。罩着“救亡”的“启蒙”外衣被

14、毫不留情地扒掉了,“德先生”也只好沦为一种历史资源以备来日发掘和使用。李向帅中国的启蒙之路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的基本观点。(不要照抄原文)(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严复、康有为学术观点的异同。(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在中国出现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学生用书答案精析主题六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针对训练1C2B“不用于传播新思想、没有巩固民族君主的地位、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是材料论述的核心观点,着重强调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没有促进中国先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15、比较备选项,B项明显符合命题立意要求。3A4B“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说明了并不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宜效英之存虚君”即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说明其不主张民主共和制,故C项错误;题中未提到科学与人权问题,故D项错误。5B6C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是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决不能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也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文化。依据相关教材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的倾向,故C项符合题意。7A8.B9D10D根据材料中“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判断,D项正

16、确,A、B、C三项不符合试题主旨。11(1)特点:交流主体以传教士为主,西方为主动;交流的内容较广泛,以科技、文化为主;交流具有双向性;交流的意义重大。特色:列强侵略情况下被迫进行的,起步晚,由被动走向主动;以学习借鉴西方为主,属“后发外生型”;以救亡图存为主题,与国家富强、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经历先器物后制度再思想的进程;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经历中外之别、华夷之辩,过程曲折。(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概括民族特色也可)(2)内容: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原因:奉行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3)认识: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明与世界文明不可分割;民族国家意识使中国度过了空前的挑战,也使中华传统文明一步一步地走向现代文明;在中西文化交往中我们既要坚持民族特色,更要以平和的眼光正确对待人类其他先进文化;这一观点是合乎历史史实的,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12(1)观点:“西学中源”是违背事实的欺骗之说;后人没能真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适时发展;要学习西学,而不要抱残守缺。(2)同:都赞成社会进化的观点;都力促清朝进行变法维新,以期变革图存。异:康有为主张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批评或赞赏西方文化,“托古改制”;严复主张“以西释中”“以今释古”,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3)主要原因:新文化运动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从思想上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化的内在缺陷,加深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不信任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认识: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国近代化启动并得到发展,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学习;中国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中西文化在内涵和价值观上存在一定冲突,因此中国在学习西方文化过程中,既不能全盘西化,也不能抱残守缺,而是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