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媒体观点撷英 ”2016年1月号第2辑整理 fcs20021. 谴责不文明行为别变成暴力狂欢 2. 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 3. 退休人员医保不宜逾法而行 4. 党员干部背叛信仰就该受处罚 5. 好友圈红包,信才是精髓 6. “凤爪女”风波是一堂公民课 7. 医托横行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8. 旅游网站协助执行强化威慑力 9. 公交纵火:任何理由都不值得同情 10. 转身看看正在发生的未来 11. “铁腕巡视”锤炼制度反腐 12. 心怀敬畏 遵规守纪 13. “凤爪女”“瓜子男”为何戳痛你我 14. 行己无耻,谁的笑话? 15.先有个人省思再谈社会反思 16. 请冒名“
2、凤爪女”的网友出来走走 17. 一线楼市“一枝独秀”能多久 18. 也说“官员休假”背后的权利边界 1. 谴责不文明行为别变成暴力狂欢 2016-01-05 10:44北京青年报作者:舒锐1月2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画面中,几名乘客在与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子理论,众人指责其在上海地铁车厢内吃泡椒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地上,女子不服,“舌战”乘客,并拿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视频迅速传开,网友议论纷纷,大多指责该女子素质低下。据网友爆料,泡椒凤爪女竟然是一名小提琴老师,还有网友爆料,该女子曾参加过浙江卫视的相亲栏目,并在节目中牵手成功。在地铁车厢内吃凤爪并将骨头扔在地上,这显然违反道德,乃至违反法律的
3、恶行。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明文禁止吃东西,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更是明确明令禁止乱扔杂物。然而,随着事态发展,在网民的集体鞭挞甚至“狂欢”下,这名女子也承受到了远远超出法律之外的惩罚。先是各类信息被网友人肉爆料,后是有消息称,其迫于压力丢了工作,甚至影响到所在公司业务,不难想象,这起事件也将给她今后生活带来更深远的负面影响。实际上,这起事件中,不仅这名女子需要反思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相关执法部门也须反思是否因为自身没有找到合适方式让法律照进现实,使得事态朝着人们预期之外的方向发展,逐渐脱离了所有人的控制。而更需要反思的则是每位人肉搜索的实施者与传播者。近年来,借着正义之名,“人肉搜索”成了很多
4、网友的一种习惯。作为一种人工参与和搜索引擎相结合的新型调查方式,这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还是公众行使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的表现形式,大多数参与者都带着某种善意,他们认为每一次转发都是一次善意的传递,每一次搜索都能让我们离真相与正义越来越近。殊不知,再充满善意的初衷如果寄期望于通过不恰当的方式而实现,就将远离初心,沦为网络暴力的击鼓传花。这一方面在于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随时可以调取的大数据,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数据是模糊、碎片的。这容易使我们倾向于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他人头上,不给他人任何申辩机会。即便是本次事件,至今为止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网友指向的女子身份是否真实,是否存在误
5、伤。更重要的是,在集体暴力狂欢中,我们容易忘记正义实现的法治规律,忽略了对他人权利的敬畏。当我们被所谓正义蒙住理性,就容易将长期积攒的怨气不公平地集中发泄在某个人身上,越界而为,违反行为与后果相适应的自然公正伦理。事实上,“人肉搜索”、网络暴行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可谓罄竹难书。2012年,一组艳照网传引发热议,诸多网友误指,照片主角系安徽庐江县委书记和副县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2013年,因怀疑顾客偷了一件衣服,服装店主蔡某将顾客视频截图发上微博求人肉搜索,2天后该顾客不堪压力跳河自杀,法院以侮辱罪判处蔡某有期徒刑一年。2014年,网友“人肉”出宁波小伙儿小张在福州市殴打乞讨老人,小张成了全国
6、网友讨伐对象,最终却发现肇事者并非小张。人们天然有着对正义的外在追求,对稳定秩序的内在需求。这在网络上,也并不例外。如果将这种追求与需求寄托于简单的以暴易暴、同态复仇,我们只能与正义渐行渐远,网络秩序也将越来越糟。拒绝网络暴力、远离动用线上私刑、重视指尖上的责任、遵守法律底线、尊重他人权利,我们谁也不能脱离其中。(舒锐)2. 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 2016-01-05 11:05中国教育报作者:吴非据说眼下一些中小学校长的日子颇不好过,因为没有“特色”,学校在教育部门的各种评比中吃了亏,或受到批评或被质疑。个别校长甚至因无力搞出“特色”而自卑,觉得没有面子;学校也被认定为“薄弱学校”。但也有
7、一些学校,虽然没有“特色”,校长、教师却恬然自安,不以为意。所谓特色,在于不同于一般,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而已。学校的特色,不同于商业、手工业的特色。基础教育之要义在基础和普通,同一标准之下,可“特”之处并不多。学校特色的形成,往往在于特殊的办学优势,在于长期的文化积累,在于具有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在于有高于一般的教学优势,在于长期锤炼而成的独特风格,等等。总而言之,一所学校要形成特色,总得有个几十年的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坚守优秀的文化传统,至于最终能不能被社会认可,则不得而知。谁曾想,几年时间,中小学狂风暴雨地“特色”起来,遍地“特色”,为特色而特色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且,这些“特色”还能变来变
8、去,每一任校长似乎都是打造“特色”学校的高手。教育界被“特色”折腾,官僚主义的政绩观难辞其咎。相当一批分管官员未必懂教育,从他们视察中小学校时只打听“特色”便足可证明。也许他们认为,有“特色”才算是好学校,才谈得上有“创造性”。受社会浮躁之风影响,大批学校热衷制造“特色”,泛滥成灾。中小学正常的课程、教育活动,也被包装出“特色”。“特色”之初,不过是一些学校发展了体育特长项目,或是开设一般学校开不出来的选修课,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至于有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尚有待时间验证。一段时间以后,“特色风”大炽,一所学校说不出“特色”,就得看领导摆脸色,评比验收要吃亏。于是各种“特色”蜂起,滥
9、竽其间:小学生写毛笔字,算“特色”;会背诵乘法口诀、百首唐诗,算“特色”;跳绳、踢毽子、拔河、乒乓球、山地车等运动,算“特色”;在操场上集体表演给爸爸妈妈洗脚,算“特色”;穿上古代服装磕头祭孔,算“特色”当教育新闻充斥这些光怪陆离的“特色”时,学校教育本该做什么反而无人重视了。学校过于关注“特色”,就有可能忽略“基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一味追求所谓“特色”,不惜弄虚作假,势必扭曲常识,形成“反教育”。如果家长有理性思考,可能会担心孩子的成长: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有可能在不同“特色”的学校就读;学科学习遇上有各种“特色”的教师,上五花八门的“特色”课。学生经历种种“特色”,被涂抹得失去本色,
10、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今后会不会无法适应正常社会?如果认为这些“特色”不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思维情感,那有没有“特色”岂不也无所谓吗?创“特色”学校作为行政指令、评价指标,危害不小。有学校斥巨资打造“特色”,有学校请来专家帮助总结归纳“特色”,有的利用家长资源开设活动性课程充数,有的甚至求助于形形色色的文化公司帮助策划宣传,打造一所“特色”学校总之,“特色”几乎成了教育的“行业病”。然而,“特色”来得太快,“褪色”往往也用不了几天。至于某些学校把“特色”当保护色,行应试教育之实,更是等而下之。在“教育”二字前冠以“特色”的符号,称之“某某教育”,最早被作为教育“政绩”曾经流行一时。十
11、年前就有业内人士做过统计,喊出“某某教育”口号的竟有近五百种。这就好比豆腐和豆腐干,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制作方法,然而都以“家常”面目出现,口味略有不同而已。不过,豆腐毕竟只是豆腐,即使有了五百种,也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不能代表中国美食的水平,更不意味着国人从此可以只吃豆腐不吃其他。不得不指出,学校的“特色”不一定真的“特”;即使真“特”,也未必对学生学习有什么不得了的作用。学校不一定非得有“特色”,只要遵守教育常识,遵循教育规律,就是合格的学校,甚至能办出超越一般的好教育。(吴非)3. 退休人员医保不宜逾法而行 2016-01-05 10:58京华时报作者:徐立凡据报道,2016年第一期求是杂
12、志发表了题为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的文章。文中称,要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研究实行职工医保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建立与筹资水平相适应的医保待遇调整机制。这篇文章,引发了7200多万退休人员不需缴纳医保费即可享受医保待遇的日子是否将告结束的猜测。之所以提出研究退休人员缴医保,与医保基金可持续性差有直接关联。据报道,近年来医保收支压力陡增。许多地区医保累计结余达不到备付“6到9个月”要求,一些中西部地区医保基金已出现收不抵支风险。根据人均2250元的退休养老金基数测算,如果实施退休人员缴费政策,人均需要每月180元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医疗费用仍保
13、持12.0818.16%的年均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一倍左右。如果不改变现行政策,资金缺口将迅速扩大。就此而言,研究退休人员是否应该缴费,并不是突兀的政策方向。相对于人均退休养老金,180元的缴费额度尚可接受。但也要看到,目前实施这一政策,条件还不具备足够说服力。一方面,仅仅通过退休人员缴费开源,是否就能够填补资金缺口,缺乏更详细的数据支持。相对而言,医疗支出的节流控制是弥补资金缺口更重要的方面。假如在节流端口没有刚性改善措施,退休人员缴费再多,恐怕也于事无补;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缴纳医保,还将面临类似养老保险金存在的“公平”质问:如果退休职工有必要为医保基金缺口买单,占据更多医疗资源的干部群体
14、是否同样应该买单?养老金存在部分地区结余较多而部分地区收不抵支的情况,而有现实医保基金支出压力的地区基本都是养老金有支出压力的地区,如果再让这些地区的退休人员缴费,是否会影响养老生活,造成新的不公平?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医保基金,其制度设计初衷就是为了体现老有所养的基本社会保障理念,其中包含了国家对于退休人员已做贡献的承认。正是出于这一理念,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即使弥补资金缺口的需求再迫切,也不宜拿消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做交换,不宜以政策代替法律逾法而行。综合考量下来,应对医保基金缺口,
15、目前更现实的做法是节流而不是开源。改被动式医保控费为主动式控费,改变医疗体系过度医疗、以药养医弊端,将稀缺医保资源更公平地分配给不同群体而无论其职业性质是什么,善用国有资本加大其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是医保开源取得共识的必要前提。面对医保基金缺口,回避真正的难点不是好办法。系统性改革越彻底,医保体系改革才越可能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老龄化相适应的可持续运行机制。(徐立凡)4. 党员干部背叛信仰就该受处罚 2016-01-05 11:10长沙晚报作者:肖应林1月1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党员干部组织、参与迷信活动作出明确的纪律处罚规定。
16、(1月4日长沙晚报)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正式施行,在来自新华社的报道中,人们同时看到中纪委的三则查处通报:2015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雪山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党员意识淡薄,对抗组织审查,长期搞迷信活动,被立案审查;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被中纪委通报称其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巨额损失;广东省政协原主席朱明国被指非常迷信,而他信奉的“大师”就是王林。或许,在某些人看来,一些党员干部即便此前搞了些迷信活动,也是在条例修订之前发生的事情。然而,列举的三个事例,实在让人吃惊。试想,如果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怎会如此信仰缺失,长期沉湎于迷信之中?事实
17、上,党章党纪对此早有要求,组织、参与、支持封建迷信等活动,都在坚决反对之列。信马列主义还是信迷信,这不只是对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带头普及生活科学常识的要求,而且是对其加入组织目的与信仰的一个考量。所以,三个级别不低的官员被查处,即便还有贪腐等其他诸多因素,但显然,大搞封建迷信,长期搞封建迷信,或造成国家财政资金巨额损失,或因为高官身份被利用来造“明星”误导民众,都是党纪和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不信马列信迷信的高官被查处,是纯净干部队伍的必要举措。有廉政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组织、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意识深处,是对信仰的背叛。党员干部崇拜“大师”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所谓“大师”拥有超常的忽悠能力,可以让官员
18、信任他;另一方面,搞腐败的“老虎”“苍蝇”内心有鬼,乞求“大师”帮助逢凶化吉、逃避惩处。在当下,如同这些被查处官员一样不信马列信迷信的党员干部,还有一些。少数党员干部或为升官,或为保职,或因屁股不干净寻求心理安慰,要么不惜重金去庙宇烧“头炷香”,要么请来所谓的“大师”大摆“风水阵”一个人举起拳头宣誓加入党组织,对组织忠诚是最根本的要求,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须臾不可忘记。既如此,背叛信仰,就该出局。党员干部因迷信而走上歧途并最终受到查处,让人痛惜。正是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与2003年版条例相比,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员干部组织、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处罚规定发生两点变化:第一,在形式
19、上,作为单独的条款列出;第二,处罚更加细化,区别对待。无疑,党纪的这一细化,无论是对于有职有位的党员干部,还是对于想加入党组织的人们,都应看清楚:从严治党,正在走向新阶段,任何党员干部和要求入党的人都不可心怀杂念,而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肖应林)5. 好友圈红包,信才是精髓 2016-01-05 11:15长江日报作者:严辉文今年元旦期间,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创纪录,达到有史以来新高。微信团队公布的今年跨年夜红包数据显示,仅元旦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23.1亿次,超过去年除夕2倍还多。(1月3日新华网)微信红包的激增,有着不可阻挡之势,显示出这一新型社交平台的无限潜力
20、。微信作为当下互联网社交的红角儿,正在毫无悬念地领先社交平台更便捷、更可乐、更有趣的新潮流。在元旦期间,微信红包的激增,让人们看到了新时代共贺新年方式的嬗变。人类需要感恩,需要共同祝愿,需要节日互励,需要情感和友谊的表达,尤其需要在新年的时候记起和被记起。于是人们需要在元旦之时作为拜年喜庆之前奏。时光在飞驰,技术在进步,工具在变化,风云在变幻,书信拜年、电话拜年、贺年卡拜年,早已让人恍若隔世。曾几何时短信拜年还风起云涌,一度让电信部门既大为高兴又无比苦恼,如今早已因不大受人待见而式微。微信红包是这个社交时代的一种隐喻。应该说,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微信红包与其说是红包,不如说是感情包、表情包,更
21、多地具有社交娱乐的象征意义。曾经有人担心微信红包会对利益输送推波助澜。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宁愿相信只有最蠢最笨的贿赂者才会选择用微信红包来实现苟且交易。在更广泛更本真的意义上,微信红包更多地被赋予了平民社交的特性,算得上是纯洁交往的载体。至少在一个群中,红包的去向和金额本来就是透明的,微信红包的外表之下,装着一颗纯洁的乐呵之心。熟悉的人们都知道,对微信红包,说钱就外行了。那远不是世俗的大礼包,不是市侩的敲门砖,不是交易的筹码,也不是能用金钱和财物来计量的。这里更像是众生平等的领地,甚至于也与人的身份地位无关。微信红包,首先就讲究一个微字。几分钱、几毛钱、几元钱,从来就是微信红包的主力军。
22、哪怕再有钱的主儿,也只把发放和抢取这种小而灵的红包当成是一种娱乐,别说贿赂了,就连只知道撒钱只知道计量货币数量的土豪习气,在这里也会因为另类搅局而变得无聊和无趣。正因为微,所以才有更多互动与共乐,赚钱的大人玩得转,读书的孩童也玩得起。同学可以群起而抢之,朋友可建群而乐之,家庭成员之间也可以用微信红包来表达亲情,哪怕互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不妨互赠互抢以图一乐。微信红包,信才是其全部的精髓和生命力之所在。微信红包通过发送与收受,拼抢与礼让,嘚瑟与遗憾,还具有释放压力的功能。抢过之后,拿得起,放得下,毫无负担,其乐无穷。微信红包通过一种互动而又平等的信息交流,在寒冬中恰到好处地传递了信任,传递了温暖,
23、传递了祝福,传递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但若有人私信定向发送,不计其数,就是专走偏门了。(严辉文)6. “凤爪女”风波是一堂公民课 2016-01-05 11:24钱江晚报作者:高路上海滩的新晋网红“凤爪女”,在地铁里啃鸡爪,弄得满地都是,被人指出以后不认错不道歉反而恶语相加,“凤爪女”一系列乖张之举很快被淹没在人民群众的口伐里,有人质疑这样的人还能不能呆在上海,发出了“赶出上海”的呐喊。在见识了丑恶,被“眼睛长在屁股上”之类的恶毒语言恶心以后还能看到出言不逊者狼狈的模样,无疑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从效果上看,啃个鸡爪丢了工作,还连带着被扒出这么多狼狈的事,这可比当初道个歉,说声对不起然后把地面收拾
24、干净付出的代价大多了。千夫所指并进而丢掉工作,远比以前类似的事情止步于道德谴责或罚点小钱更能让人痛苦。“凤爪女”有切肤之痛,围观的人恐怕也会心有余悸,不敢轻易犯险。但从过程看,大众除了正义凛然以外又多了几分闹剧的色彩。大概谁也不会想到,一起因公德问题而聚焦起来的公共事情,最后却成了曝光个人隐私甚至搞地域歧视者的乐园。“凤爪女”参加相亲节目的历史被翻了出来,而她自称上海人的过往也成了网友嘲笑的对象。网络的关注就像一把双刃剑,总是在重复着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故事。一方面,网友的关注推动着事件的进展,网友们接棒扒粪的心理很简单,无非是想把事情弄得更大一点,让“凤爪女”的脸丢得更彻底一点。由地铁上的嚣张跋
25、扈到现在的认错服帖,“凤爪女”的经历是一堂生动的公民课。每个公民都是不文明行为的曝光者,在信息传播渠道个人化的今天,名誉与诚信有了比以往更大的价值,而不讲诚信也会付出比以往更大的代价。而另一方面,网友的扒粪又带着烈焰。这种正义感用得好,是公民社会的演进方式,用得不好,则是暴力。比如,曝光不文明的视频是正当的,当进而扒出了别人的私生活就不那么正当;指责素质低是正当的,但扯出地域的话题、新老上海人的差别就不那么正当。“凤爪女”做了一件很没素质的事,但她的没素质跟她是哪里人并没有关系。历史上的上海要是总以人群划分,搞三六九等,也不会有今天的上海。不管对公民失德的成因给出什么样的结论,地域歧视都是其中
26、最没品的一个。我们知道谴责以外,把人扒个干净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凤爪女”参加相亲节目跟她在地铁里啃鸡爪没有必然联系,将她一次行为与一生的行为挂钩,给出活该的命定论,只怕也是图了一时的快感。不文明的事,我们都不是旁观者,“凤爪女”也不是百年一遇的奇葩,诸如公共场合吐痰、刻字、不讲秩序等不文明行为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的,这一点恐怕少有人能置身事外。只盯着“凤爪女”,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陷,这堂公民课就是不完整的。“凤爪女”存在的意义更多是警示世人,而不是娱乐大众。我想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网上的行为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自觉行动,把对别人单边指责转化为自省的认识,这样的一堂生动的公民课才有意义。大家都要与不
27、文明的行为保持距离,“凤爪女”已经付出了代价,但网上的汹涌民意,却似乎仍在积蓄一泄到底、一扒干净的能量。它们何时才有适可而止的自觉,同样也是考验公民社会的指标之一。(高路)7. 医托横行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2016-01-05 11:29南方日报 作者:施经近日,新京报曝光了一起“网络医托”事件。医托一度备受指责、打压,至今依然活跃在社会许多角落,甚至还借助互联网死灰复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医托缘何屡禁不止?通过分析媒体曝光的一系列事件,不难发现,主动联系医托的患者往往将疾病同个人的羞耻感联系起来。人体患病的原因很多,但许多患者依然倾向“隐喻式”地将其同身体功能的强弱联系起来。他们主
28、动联系医托,询问男科、妇科等方面的问题,对方则相应地反馈给他们身体功能变化的信息。疾患信息带有天然的私密性,如果他们咨询正规医院,将得到全面、系统、科学的解答,但在不少患者看来,向正规医师求教不啻于公开曝光自己的“无能”。而医托们擅长隐瞒真实信息,因为欺诈而天然带着的隐蔽性恰巧投其所好,他们将医学过分神秘化的倾向也在潜意识里使病患误入迷魂阵。医学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医学无法理解。强调“速效药”、鼓吹“万能设备”等等,神秘化的辞藻往往容易打动对疾病缺乏理性认识的患者。如果说上述两点为医托产业的百足不僵推波助澜,那么随着医学常识在全社会得到更加深入的普及,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
29、,人们必能在观念上克服之。但此次事件有所不同,医托除了秉承过往的伎俩外,还采用了互联网这一工具,使他们在短期内获取大量“用户”资料,并“集约化”地扩大营销范围。互联网在实现数据的搜索和整合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然而,这些优越性在医托团伙手中却只能助纣为虐。这是我们面对这个问题时最需要思考的。网络上很早就有个人和专门机构免费为网民提供各式医用咨询服务,这些服务既便利人们的生活,又拓宽人们的眼界。在对互联网发展简单唱好的形势下,此类做法常常被视为互联网服务精神的典范。现在假设:在我们全无医学常识的前提下,一边面对着专门机构提供的信息,另一边面对着医托团伙提供咨询服务,我们如何从中作出判断和选择?
30、在单纯的信息面前,我们看不到人心的善恶,同样,客观的技术发展并不会天然地烙刻上善良或者邪恶的标记。我们虽然欢迎互联网发挥传播科学知识、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但是,无防范的一味支持,并不明智。医托在提供咨询后,往往鼓动病患者前往指定的医院、咨询平台和诊治终端,二者形成严密的闭环,病患者处在他们营造的高压下,要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冷静并不容易。这时候,如果互联网各类聊天平台均装载强有力的“举报按钮”等直接维权通道,可能会有助于病患者脱离险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片面强调网络信息的自由和对个人隐私的保护,相关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相对不足。出现上述现象,我国医疗资源较为紧张、分布不均是一方面,大部分医疗资
31、源的公信力被非法的医托等行为消解是另一方面。医托背后衔接的是欺诈性的医院,病患者屡屡受骗后,他们不是将怀疑指向施骗方,而是投向整个医疗系统。如果国家卫生医疗机构和相关监管部门能开辟权威的信息咨询平台,就不会使医用信息服务成为不怀好意者敛财、欺诈、败坏国家公信力的粗暴工具。(施经)8. 旅游网站协助执行强化威慑力 2016-01-05 11:34法制日报作者:刘勋对被执行人施加压力、敦促其履行义务,记者1月3日获悉,北京朝阳法院针对188件执行案件,向269个单位及个人集中发送限制消费令,老牌歌手张行赫然在列。为保障限制消费措施能够切实得到执行,该院同时向携程、去哪儿、途牛三家旅游网站发送协助执
32、行通知书,不得提供高端预订服务。据悉,这在全国法院尚属首次(1月4日京华时报)。限制高消费可以说是打击拒不执行生效裁判文书的利器,就像悬在“老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2015年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提到,限制高消费就包括乘坐交通工具、旅游消费、购买不动产等九项内容,而携程、去哪儿、途牛三家旅游网站是非常著名的提供旅游消费的大型商业网站,在这些网站上可以实现所有旅游服务消费的预订。这些商业网站其实已经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平台,互联网消费的隐蔽性也给那些“老赖”创造了规避高消费限制令的机会。通过相关行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尽管法院的限制高消费令能够被执行,但是限制高消费制
33、度的根本性目的不是为简单惩罚不履行责任的被执行人,而是要建立强大的法律威慑效果,让失信被执行人处处受限制,倒逼他们主动来法院履行法律义务。过去,经常有媒体报道执行法官在机场拘留乘飞机的“老赖”,尽管这样能够实现个案的执行震慑,但是这种执行拘留的成本很高,毕竟大部分法院都距离机场较远。司法资源以及法院的执行力量都是有限的,当失信被执行人将财产转移且自身销声匿迹之后,完全依靠法院去寻找他们是比较困难的,执行的成本非常高且效率非常低。怎样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裁判,这一课题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法治正义层面,都必须成为法院执行工作永恒的追求。最高法制定限制高消费制度其实就是为实现
34、执行的经济高效,这种经济高效就是建立在威慑的效果之上,法律的威慑力不仅仅限于法律责任履行的必然性,还涉及法律威慑的广度。法治实践反复证明,法律的威慑面越广对违法之人的震慑越高。旅游网站的预订系统并不具备身份核查功能,只有当“老赖”的信息被交通行政部门的系统审核之后,才能发现无法购买飞机高铁票以及其他旅游性消费。如果从预订开始就直接拒绝“老赖”的旅游性消费申请,那么限制高消费令的触角就会伸得更广,法律的威慑力就会前置。能够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围剿“老赖”的舆论氛围,彻底打破其侥幸心理,真正实现使其处处受限、事事遇阻的约束效果,倒逼其主动履行法律义务。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单位及个人都有义务协助法院
35、的执行工作,携程、去哪儿、途牛等旅游网站也不能例外,在寄希望于这些商业性网站主动履行法律责任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技术监督手段,建立同网络监督部门的协调机制,防止这些商业性网站履行法律义务的力度不够、协助执行的强度不大,尽可能以行之有效的方式督促旅游网站切实协助执行限高令。(刘勋)9. 公交纵火:任何理由都不值得同情 2016-01-06 09:09新京报新京报社论据新华社消息,5日下午,宁夏银川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确认“15”公交车着火事故遇难人数17人,事故初步定性为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马永平已被抓获。另据央视新闻,嫌疑人马永平因承建贺兰县洪广镇移民安置区工程,与分包商发生债务纠纷,
36、产生不满,采取极端行为对社会进行报复。公交车上那些与施暴者素不相识的乘客何辜?不是在瞬间被烧死,就是落下难以愈合的身体伤痛,并在此后的漫漫岁月里午夜惊魂,经受噬心的精神创痛。对于此类赤裸裸挑战人类底线的恶行,当不吝最强烈的谴责。社会从来不是虚幻的集合体,也不是与个体对立的另一种强大的存在,而是对应于万家灯火,还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当施暴者将罪恶的黑手施加于社会时,不仅不可能得到臆想中的满足,还会因为触犯众怒,他的名字也将永久钉在时间的耻辱碑上,遭到公众集体的唾弃。公交纵火案近年来已经发生多起。每一起事件之后,舆论都会异口同声地予以谴责,而事后,通过地方政府和媒体调查得出的原因,也都大致相似
37、。对于这样的事件,社会各界的态度和立场是一致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难以触动那些仍然潜藏在社会角落里的下一个。以往那些公交纵火者大都同时葬身火海,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了这样暴行,答案也一同消失在烈焰与浓烟之中。事后根据纵火嫌犯生活以及遗书等等,固然能够大致还原,其纵火的动机、原因等等,但是,这毕竟仍然隔着一层。与以往不同,这次的纵火嫌犯马永平仍然还活着。他想跳楼自杀,但是,宁夏方面的公安干警没有让他得逞。所以,这就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研究公交纵火犯罪的典型样本。有关搞清楚马永平公交纵火的动机、原因以及心理状况等等,或许,对于我们日后的防范具有一定的价值。很多时候,防范公交纵火案件的发生,无论是地
38、方政府还是公众,都有一些无力感。因为,这样的案件事发极其偶然,非常突然,而且,作案者往往并不在社会防治的范围之内,而是来自未明的角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无所作为。起码这次马永平被逮捕之后,就提供了一个研究样本,有关方面不要只是将其当做一个刑事案件,还可以派出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最为直接的接触、调查、分析,从技术环节,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总结。这样我们才会得到更多防范的经验。就时下来说,这起事件的发生也当引起警惕。各地要提高警惕,年关将近,也到了劳资纠纷等社会矛盾高发期,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提高警惕和行政效率,积极化解矛盾,避免小事酿成大祸。公交纵火是反人类行为,与恐怖主义
39、没有本质的区别。有什么样的理由,都不值得同情,也不值得效仿,都应该遭受最严厉的谴责和制裁。而对社会来说,维护公共空间的安全,最重要的还是想方设法,防止下一个。10. 转身看看正在发生的未来 2016-01-06 09:30中国青年报作者:谢建东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发展所引发的颠覆式变革面前,时代和社会呼唤产生一批真正的未来学家,能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关口,对信息社会的未来有所把握,为未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选择和行为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日前,信息社会50人论坛2015年会暨“未来已来:信息社会的理念与实践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学界、业界的资深人士,聚焦信息社会未来发展的趋势、途径与景观等主题
40、深入研讨。笔者躬逢其盛,听到了许多新思维、新观点,提前阅读了即将上架的关于“互联网+重构与创新”的新书,深感当今时代变化真的太快,而且以后可能还会越来越快。当天会议结束已经天黑,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林立的高楼墙体上闪烁着的巨大的电子屏,时不时跳出一块大大的二维码让你扫一扫,地铁内的乘客也都手持移动电子设备,在社交、游戏或者学习。刚刚过去的一年,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创客、智能化等成为热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热潮。国家政策层面高位推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文件密集出台,涉及“互联网+”战略、专车新政、中国制造2025、电子商务与网商监管、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
41、整个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图景。而就在六七年前,虽然那时电脑已经普及,但大规模的网购还不怎么流行,校园里也见不到堆积如山的快递。那时刘强东回人大演讲,教室很小、人不多,那时没有优步,也没有专车,各种理财的“宝宝”们都还没有出生,而今不断更新的新玩法、新花样,恍然变了另一个时空。2008年,汶川地震7分钟后新华网就发出快讯,被称为媒体发展史上“地震般的巨变”。2009年,新浪微博内测版推出,优步公司成立。2010年,小米公司成立。2011年,腾讯公司推出微信。2012年,滴滴打车在北京中关村诞生。2013年,余额宝出现。2014年,联想集团完成对摩托罗拉的收购。2015年,人人网下线站内信功能
42、,滴滴与快的合并,神州专车上线,各种App爆发式增长。回顾一下中国互联网发展,有种狂飙突进、史诗般的感觉,但在当时身处其中的的时候,或许只是一个不经意略过的新闻,甚至完全无感。所以,为了不留只有后见而不是先见之明的遗憾,我们除了研究历史和当下之外,或许也应该研究一下未来。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互联网发展所引发的颠覆式变革面前,时代和社会呼唤产生一批真正的未来学家,能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关口,为信息社会的未来有所把握,对未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选择和行为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当然,当前由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推动的巨大变革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仅是社会生活。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经济学、新闻学、法学等社会
43、科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既有理论不适的情况,面临重大转型和调整。对于经济形态而言,若干年前,“免费”的商业模式估计很难让人接受,谁又想到社群经济、粉丝经济会如此火爆。只是,每一种技术进步都意味着新的赋权和失权,意味着对旧有体制、评价体系的调整甚至是颠覆。关注未来,就是要养成一对“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锻炼“看透岁月篇章”的能力。正如未来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的那样,“我不做预测,我只是望向窗外,看看那已经发生的未来。”未来将会怎么,不可准确预知,但格局和趋势总有踪迹可循。(谢建东)11. “铁腕巡视”锤炼制度反腐 2016-01-06 09:39北京青年报 作者:樊大彧在吸收传统文化制度理念的基础
44、上,我国当代的巡视制度正在探索和完善之中。作为巡视制度的主力,中央巡视组还应以更加密集的反腐行动,不断去除“神秘感”,增强“存在感”,打造一个让官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铁笼。5日,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数量由10个增长为15个,人员数量增长一倍以上。报告透露,2015年底,中央巡视组已完成对149个地区、单位和部门的巡视,实现对省区市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的巡视全覆盖。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在成为震慑腐败重要力量的同时,其自身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曾经颇具神秘色彩的中央巡视组,近年来掀起多轮反腐风暴,媒体对相关案件密集曝光,这也
45、让中央巡视组成为群众街谈巷议的常用词。为了找到问题、查清线索,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累计与干部群众谈话2万余人次,受理各类信访120余万件,中央巡视组密集的行动也为自己去除了“神秘感”,同时在群众中找到了“存在感”。中央巡视组之所以一度具有神秘色彩,主要原因是这柄反腐利剑,在以往一段时间里深藏不露、少有出鞘。这种状况也让公众对中央巡视组的认识十分模糊甚至片面,大致只知道这是由中纪委、中组部等部门联手组成的工作组。近年来,随着中央巡视组拿下了一个个“封疆大吏”和央企高官,人们才逐渐明白,简单地把巡视组当成是纪委派来的,原来是一种“误会”。按照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纪委,组长
46、由纪委书记担任。但是,冠着“中央”两字的巡视组,毫无疑问是由中央直接派出开展巡视的,是代表中央去查找腐败、发现问题。同时,每一轮要巡视谁、巡视什么内容,也都是由中央决定。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八轮巡视,实现了对31个省区市、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全覆盖,做到巡视监督没有禁区、不留空白。频频亮剑的中央巡视组已变得不再神秘,而通过其明确的行动,中央巡视反腐的制度演变也逐渐清晰起来。十八大以来的巡视反腐,如果以巡视方式划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常规巡视阶段,在前四轮巡视中,中央巡视组用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覆盖,尽管巡视力度前所未有,但常规
47、巡视因“面”大而显得相对粗疏,这让不少腐败分子心存侥幸。从2014年11月起,专项巡视成为中央巡视组的主要工作方式,哪里问题反映强烈,就到哪里开展巡视,专项巡视如同“点穴”,瞄准问题直奔要害,有了上门“看病”的巡视组,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也就不奇怪了。在过去的八次巡视中,派出中央巡视组这一制度性反腐工作的内涵也得到充实和完善。不论是常规巡视还是专项巡视,前七轮巡视的重点基本都是业务巡视,巡视组侧重发现问题,诸如是否有领导人员收受贿赂、利益输送、侵吞国有资产等。去年10月,展开了针对金融机构的第八轮巡视,其重点则是政治巡视。中央巡视组要看看包括证监会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是否贯彻了中央经济工作和金融工
48、作方针。近年,一些金融机构的官员、高管为了给个人或所属机构牟取私利,配合境外机构在国内资本市场兴风作浪,他们的不法行为令公众利益受损,更是对国家金融安全的威胁。中央巡视组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巡视内容,对我国反腐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巡视制度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其开端为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刺史出巡制。在吸收传统文化制度理念的基础上,我国当代的巡视制度正在探索和完善之中。作为巡视制度的主力,中央巡视组还应以更加密集的反腐行动,不断去除“神秘感”,增强“存在感”,打造一个让官员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制度铁笼。(樊大彧)12. 心怀敬畏 遵规守纪 2016-01-06 13:22中国教育报作者:连保军中
49、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结合起来,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是管党治党的制度创新。我们必须深怀敬畏之心,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敬畏,是人类对人、事、物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古人所言,是说人生在世,应当常存敬畏之心。失去敬畏之心,一个人往往就会失去道德、目标,变得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无法无天。2010年9月,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约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
50、戒尺”,其用意可谓深远。准则为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的传统作风,体现了党的价值取向。党员和领导干部需对准则充满“敬”意,以之为标准,坚定理想信念,追求高尚道德。条例则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边界和纪律底线,使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一旦逾规将受到纪律严处。党员和领导干部应对之充满“畏”意,严以律己、严以用权、严以做人。中国教育报刊社作为教育系统党报党刊,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首位,要求全体党员时刻对党章党规党纪深怀敬畏之心。准则和条例公布后,社党委、纪委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学习宣传贯彻准则和条例工作方案,主要体现“三个突出”:一是突
51、出思想引领,在“敬”上下功夫。社党委、纪委第一时间将两个法规及解读文章转发至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员之家”微信平台,要求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逐条研读、深刻领会。随后,社党委、纪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党支部分别召开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专题组织生活会。社党委、纪委还创新形式,利用新媒体“党员之家”微信平台开展党章党规党纪知识“微竞赛”,不断加深党员对准则和条例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二是突出自查自纠,在“畏”上下功夫。社党委、纪委结合近期中纪委和教育部通报的违规违纪典型案例,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准确把握条例中的“负面清单”,逐条对照检查,强调“勿以事小而为之,勿以惯常而忽之,勿以侥幸而怠之”
52、。报刊社深入开展八项规定回头看和财经纪律大检查,纪委将查摆出的问题梳理分类,根据违规违纪情节轻重,分别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分析根源,发出警告,亮出底线,形成威慑。三是突出整改落实,在“效”上下功夫。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在2015年以来的延伸审计、国资检查、三公经费检查等基础上,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任务台账,社党委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作为台账第一责任人各自拿出整改时间表,职能部门提出整改方案并全力落实,纪委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年底述职前,报刊社将各项整改情况公布,并对班子成员执行“六大纪律”、八项规定、反“四风”等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接受全社员工监督检查评价。党规党纪是党的
53、生命。满怀敬畏,有纪必依,做人就不会越轨出格,做事就不会为所欲为,为官就不会滥权任性。报刊社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在党章党规党纪指引、感召、约束下行动,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舆论氛围。(连保军)13. “凤爪女”“瓜子男”为何戳痛你我 2016-01-06 13:28京华时报作者:朱达志上海地铁“凤爪女”的事情还没消停,广州地铁又诞生了一位“瓜子男”,这世界真是有趣得很。“凤爪女”风波已沸沸扬扬三四天,各方评论精彩纷呈;而“瓜子男”的及时跟进,又让大家再度兴奋起来,网上冒出一大片“在一起,在一起”的“撮合”声。不过我注意到,这几天针对“凤爪女”的媒体评论,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道德说
54、教层面上。“凤爪女”的公德意识确实比较欠缺,比如面对媒体专访时,她自始至终不承认自己在地铁列车上吃东西有什么问题,口口声声“没有妨碍他人,没有影响公共环境”。而另一方面,“凤爪女”反倒声称拍视频的人对她构成了“挑衅、威胁”,并侵犯了自己的隐私,她不过是在“自卫”。平心而论,这些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从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不难发现,双方实际上一直在“斗气”,互不相让。“凤爪女”在车厢里旁若无人大啃凤爪,甚至还掉了一点骨渣碎屑在地上,可以肯定,这些行为既不文明又明显违规。但是,假如我们仅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凤爪女”,可以说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就算这次“凤爪女”公开认错道歉了,也难保不会出现其他类似行为这
55、不,广州地铁又出现了更奇葩的“瓜子男”。很难说在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上,上海“凤爪女”和广州“瓜子男”能分出一个伯仲来。“瓜子男”在车厢里狂嗑瓜子也是旁若无人;所不同的是,没人对他拍视频(有照相),没人“挑衅、威胁”他,只是有人用“眼神劝阻”他。而他一度也不嗑了,但同时又用更恶心的吐痰方式对“眼神劝阻”表示了不满。看来对他进行道德谴责,多半是没有用的。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无论是上海地铁“凤爪女”还是广州地铁“瓜子男”,其在大啃狂嗑及遭遇制止时,我们都没看到有乘务人员或乘警出面制止,更不用说处罚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的地铁都是有规章而无执行措施、有禁止性规范而无任何罚则,一旦出现不文明及
56、违规行为,看不到乘务人员和乘警,只见乘客自发出面制止甚至“执法”,那么,纵有再多的曝光乃至“人肉”,也很难杜绝地铁不文明与违规行为层出不穷这一现象。该作为的不作为,逼得不该作为的“乱作为”或者说“不规范作为”,这才是“凤爪女”“瓜子男”戳痛你我的真正原因。(朱达志)14. 行己无耻,谁的笑话? 2016-01-06 13:43长沙晚报作者:文峰据东方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热传:画面中,几名乘客在与一位穿着时髦的女子理论,众人指责其在公共车厢内吃泡椒凤爪并将骨头扔在车厢地板上。女子不服,“舌战”乘客,出口成脏,并拿出手机与爆料者对拍。论语里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
57、逊,远之则怨。”这句话被认作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经典话语,但对应这条新闻,却恰好印证了此言不谬也。一个穿着时髦的女士,看上去颇有文化,但给人的印象无疑反差极大。她以不文明言行污染着公共领域,也暴露着自己内心的丑陋。需要指出的是,这类事和性别其实并无必然关系。去年十月,有网友爆料,在上海地铁8号线上,一名戴眼镜的男子在车厢内随地吐痰,在被乘客指责后不但不知悔改,还不断用污言秽语咒骂其他乘客。其言行激起众怒,最终被一名黑衣男子出手教训。恰如网友戏言,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笔者以为,这类人虽属社会奇葩,但他们的脸也是会变的。比如,他们在地铁里可能出口成脏,但在面试场合可能就会彬彬有礼;他们在礼劝的乘客面
58、前可能会怒目相向,但在上级面前又可能会点头哈腰。恰可谓,看戏入戏,戏里阳奉阴违,戏外胡闹八光。也正因此,道德批判对他们来说是很难起作用的。因为,即便你想和他讲道理,也很难处在一个逻辑层面上。比如,你和他讲文明,他会说你很虚伪;你和他谈修养,他会让你快闭嘴;你和他谈耻感,他要你先谦虚。是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就犹如做卷子,卷上全为双项选择题,按理,即使真不会,蒙也会对几个。可就有人会全错,显然,不是他真不会,而是他故意错。对待这样的社会陋点,也许有人会说,应该多包容。诚然,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也有语:“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可笔者以为,包容是存在底线的,否则于
59、社会和个人绝无益处。比如,一个儿子把80岁的老娘扔到鱼塘里;一个作家抄袭别人的文章却坚持不道歉;一个老师不懂装懂却喜好夸夸其谈对这样的事如果也能包容,那社会的公序良俗就会坠入冰河,是非黑白的评定标准就会紊乱。当然,这条新闻线索的另一端还涉及尊重话题。地铁女子激起公愤,她却振振有辞地要旁人尊重她,此举无疑吊诡。窃以为,尊重是求不来的,它是需要条件的。这条件大致可分为二:一曰人品;二曰能力。古人讲“行己有耻,而后修德”,说的是一个人行事应该有耻感标准。这即说明,若别人不尊重你,并不一定表明别人傲慢,而可能折射你人品卑劣且为跛驴之伍。要知道,你在别人眼里的样子,很多时候正是你行为的映射。一个没有底线
60、和规则意识且把圆滑厚黑奉为真理者不被人尊重,当然自不待言。而今,有人欲望闸门大开,厚黑之风弥散。此一现象,通过狭窄的地铁空间,便可窥其一二。这让笔者想起了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放弃了不该放弃的,而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对于每个人来说,见贤思齐,正视人品差距是个真问题。而人品与陋习相关,很多陋习是可以改过的。故对个人而言,批评和谴责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感觉良好,让别人不相信你会改过。那是对你人格的失望,与你是否穿戴时髦无关。朱子大全中有语“平日操持,庄敬诚实,涵养内心,戒矜躁,去嗜欲”,此语道理虽然浅显,但引人深思,可为座右铭。(文峰)15. 先有个人省思再谈社会反思 2016-
61、01-06 14:07长江日报作者:付小为这几天,随着“上海地铁吃鸡爪”事件的持续发热,事件女主角王某也意外地成为了新晋的网络红人。当日地铁上王某与周边质疑者发生口角的视频被快速的转载、传播,王某的身份背景也遭到了“人肉”搜索。当舆论声讨愈演愈烈,论点渐渐从社会公德问题跑向网络暴力问题时,王某于日前接受了媒体采访。她一方面澄清,那份流传于网络的道歉言论并非出自她本人,另一方面回应外界对其不文明行为的指责,她表示自己并没有犯错,大部分残渣在她手上,吃凤爪也没有产生气味影响他人,甚至争执中她都没有把垃圾扔向对方,所有行为完全不影响公共环境。如是回应总会掀起更大的波涛,因为与大众认知太过背离,事实也
62、确实如此。不过,令人诧异的倒不是王某的振振有词。其口角中表现出的理直气壮的阵仗,某种程度上已经透露出她对自己另一套逻辑的坚持。这种坚持,在历经了几天的风波和发酵后,都没有让她的观念发生丝毫改变,换言之,王某完全地将舆论压力阻挡在外了。而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是走到这一步最让人匪夷所思之处。一个问题,特别是公共问题,之所以能够被讨论,在于人们寄望这些讨论击撞出的火花,能促进社会某一方面的改善,首先有一个基本前提,即无论各方所持立场为何,都能够设身处地地进入到讨论之中,加入思考的行列。连日来,人们对“凤爪女”的持续关注,包括焦点的转移本身,都反映出了置身不同立场的讨论的层层推进。然而,从王某的回应来看
63、,这个由一个小点激发起的,社会共同省思的过程,其主角却是缺席的。无论是对自我行为的认知,还是对公共环境的界定,王某的判断都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并且固执己见。即便她的所有辩解都勉强成立,地铁进食也是被明确禁止的不文明行为。在地铁上吃东西,破坏大家都遵守的规则,这个甚至可以视频为证的事实,是不可抵赖也无可辩驳的。但王某的认知系统,好像自动地把这条“屏蔽”在外了,任舆论喧嚣而无动于衷。这当然不是王某一个人的问题,很多由类似争议引起,误打误撞进入公众视野的事件,其中偏执的主角,多多少少都带有王某的影子。他们对事件所涉的“公共”并不是毫无概念,可他们所持的理解和态度,又与现代社会的公民共识相去甚远。当外
64、界的论议试图纠正他们的行为和观念时,他们很难,甚至无法张开耳朵,睁大眼睛,虚心聆听和接受,相反,抵触和反感是他们近乎本能的唯一反应。过去我们讨论这些问题,往往从规则的设置,规则的落实,乃至外界的监督等方面来谈,寻找其中的缺失。这个问题放到今天再议,很明显,其实本质上是个个人问题,考验的是个人是否具有省思的能力。唯有置自身于公共之中,走出以己为中心的思维陷阱,才能真正地具备这样的能力,应当说,这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当我们的社会还在为这类问题困扰的时候,不仅仅说明公民个人素养的参差,也对公民教育这一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付小为)16. 请冒名“凤爪女”的网友出来走走 2016-01-06 1
65、4:11钱江晚报作者:刘雪松一夜醒来,人们发现又被网络给耍了。“凤爪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一没因此丢工作,二没在微博上发表与此事相关的任何言论。原因是,没有妨碍他人,“我并没有错”。“凤爪女”有没有错,不是她自己说了算的。这位叫做王若扬的小提琴教师,面对媒体采访时提出“地铁上不允许吃东西和扔垃圾,你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表示“我没影响公共环境”。跟一个不把规矩当规矩的人讲规矩,其实挺浪费人们的口舌的。连在地铁里吃凤爪属于个人生活行为、还是公众场合中需要被约束的行为都分不清,那么,这便是属于需要回炉到孩提时代重新教育的一类人,也需要时间来改变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态度。但
66、是,作为已然成为共识中的另类、或者说特殊个例,社会舆论对于“凤爪女”,没必要表现出一种强摁在道德洼地上狂吐口水、不给道歉不罢休的不依与不饶。舆论真正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人拒绝认错、一帮人冒名认领的奇葩现象。这是比“凤爪女”拒绝认错,更让人觉得三观碎了一地的事情。早一天,网上各种自称“凤爪女”真身的,煞有介事地出面道歉,有的不惜把此前所有的微博信息删了,只留这一条,以示自己的诚意。然而事实证明,一个人的行为不堪,与一群人的行为不堪相比,这帮冒领臭名的博主,价值观已经扭曲到了不是一般的程度。有人怀疑这大概是一拨玩世不恭的人们在恶搞,其实这种猜测,跟最初怀疑“凤爪女”是不是在炒作一样,都是缺乏丝毫相关
67、联的依据的,关键还是一些人,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判断,是跟“凤爪女”一样,属于连基本的美与丑、对与错都分不清的一类人。“凤爪女”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例,公众拿出来让人们评评理,表面看来,寻求的是这个个体,对于是非对错的清醒认知,实际上是寻求社会的共识。并且这个共识,除了人肉的方式方法、批评的口气,在是非判断上,几乎没有太多可以争议的空间存在。但是,一场“审丑”性质的说理,在一些网友眼中,竟然变成了“审美”。一些做梦都想博出位的网友,在这场是非判断中,以为找到了可以吸睛的亮点,不惜以领错、领丑的方式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屎盆子扣在自己头上”的精神,究竟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以为人不知、什么都敢为的阴暗心理
68、展示,是以丑为美、生怕在这个舆论场缺席了的无底线。这种网络潜水式的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中地铁上吃凤爪、吐骨头相比,对于这个世界的三观所造成的凌乱程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讲会不会做出什么比这更欠素养、更没节操的事来。网络非实名制下的领错与领丑,或许对于这些人来说,依然是当成“个人的生活行为”来表达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凤爪女”,一眼就能被人看见,就会被人制止,然而,这些冒名领丑的人呢?谁来让他们站出来给这个社会亮亮相,让这个社会评评理?(刘雪松)17. 一线楼市“一枝独秀”能多久 2016-01-06 14:16南方日报作者:陈涛去年我国一线城市“地王”现象与部分二三
69、线城市土地流拍率超半形成明显反差,表明当前全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正向一线城市加速集中,充分反映出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特征和潜在运行风险。在全国房地产化解库存主线下,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能否继续一枝独秀,走出独立行情,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值得高度关注。据中原地产统计,截至2015年12月20日,去年一线城市成交土地总宗数和规划建筑总面积均为近六年新低,但平均楼面价却创出历史新高。同时,全国百城中有10所城市土地流拍率达到或超过50。这种明显反差,反映出我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正加速从非热点城市向一线城市集中。北京市在2015年土地成交宗数为近五年新低的情况下,累计土地出让金首次超过2000亿元,楼面价创出历史
70、新高,“面粉贵过面包”,导致城市住宅事实上已处于加快“被豪宅化”态势。当前一线城市房价坚挺存在一定合理性。一方面,社会财富向一线热点城市集中,提高了房价可接受水平;另一方面,热点城市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包容创新的人文环境、广泛的就业机会等是社会稀缺资源,内在产生人口流入动力,可能会对房价形成强力支撑。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可以走出独立行情。一是当前一线城市绝对房价水平与国际都市基本持平。日本东京房价过去经常被视为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参考系。据WIND数据,2015年11月日本首都圈新建公寓楼均价为87.10万日元平方米,折算成人民币大约为4.6万元平方米,这与我国一线
71、城市城区住宅均价基本持平。二是一线城市人口流入空间收窄。从人口密度分析,2014年日本东京都人口约1329万人,面积约2189平方公里,与北京六环内人口密度基本持平。一线城市环境资源承载力、社会综合管理水平、非热点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等,对人口流入的抑制作用正加快显现。三是一线城市“被豪宅”提升了房地产市场运行脆弱性。“被豪宅”或者说房价被动上涨,实际上提升了一线城市可交易住宅总价值。为维持住宅交易价格稳中有涨,需要更多资金持续注入,否则便不可持续,这显著增加了房价回落的可能性。特别是一线城市存量住宅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导致“被豪宅”的市场价值容量几近天文数字。四是高地价能否向房价顺利传导面临庞大存
72、量住宅的强力冲击。2015年,一线城市存量住宅交易比重远远超过新房交易。去年北京二手房交易量约为新房交易量的两倍,新房入市正日益面临庞大存量住宅的强有力竞争,导致高地价能否向高房价顺利传导存在不确定性。另据中介机构分析,住房置换链条支撑了去年北京房价高位上涨。随着一线城市房价对终端需求群体收入的继续偏离,未来住宅置换链条支持豪宅交易量有效扩大的空间也正日益缩小。纵观各国房地产发展历史,还没有一个国家城市的房价在对居民收入和住房租金的比例过度偏离的基础上仍能持续明显上涨。上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香港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东京、香港住宅交易价格均出现大幅下跌。一线城市“被豪宅”对真实需求
73、的进一步抑制,对经济基本面的日益脱离,对房地产市场运行规律的明显背离,决定了其继续走出独立行情的可能性已经非常狭小。(陈涛)18. 也说“官员休假”背后的权利边界 2016-01-06 14:19解放日报作者:朱珉迕新近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首次公开了习近平关于党纪的大量论述,其中一处特地拿干部休假问题说事:“很多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一到节假日就不见了,到外地去休假了。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怎么放得下心?一旦有个什么事怎么办?”按照总书记的意思,节假日自觉坚守岗位,就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强烈的责任感”,也是一种“规矩”干部不是不能休息,但“关键是如何休息、在哪儿休息,有没有考虑到
74、自己肩负的职责”。对节假日的休假也立下规矩,尺度当然很严。也不免有人纳闷:节假日休息,不是公民的权利么?既是权利,又何以不能有些“自由空间”呢?能不能有“自由空间”,确是不少官员遇到的困惑。早先一些官员随意脱岗离岗,借故是有些“私事”,拿出的理由是应该有“自由空间”;曾经引发争论的“8小时之外”问题,一些官员主张下班后做什么“全由我做主”,其打出的招牌也是应该有“自由空间”。殊不知,恰恰在这个“自由空间”,“万庆良”们跑进了高档会所,“刘铁男”们搞起了权色交易。这绝不是说,“自由空间”是腐败的导火索贪官们的落马,不在于他们有“自由空间”,而在其滥用了“自由空间”,这是一个常识。而享有依法前提下
75、的私人领域和自由空间,也是普通公民不可侵犯的正当权利。但身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是否享有、又能享有多少“自由空间”,却是一个值得辨析的问题。参照“节假日休息”方面的规矩,党员干部享有的“自由空间”,显然少于普通公民;而若身为“地方、部门负责同志”这样的要职,这样的“自由空间”也就愈显狭小,其被“夺去”的,也不只是“节假日随意休假”这一项“个人权利”。乍看起来,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显然,官员、干部异于常人之处,恰恰就在这样的规矩。邓小平当年有一句用以自勉的名言:“谁叫你是共产党人呢?”据其观念,既然当了共产党人,便唯有夙夜在公,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有别的选择。今天谈论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三严三实
76、”,其实也适用同样的道理。党纪高于国法,共产党员身份的特殊属性,也就决定了党员干部所需遵照的特殊规矩:党员干部是公民,却不是“普通公民”,其在履行一个公民应尽义务之外,还需履行党员干部的特殊义务;而在普通公民享受的权利中,党员干部亦需必要地让渡出部分权利。由此再看,要求身肩要职的党员干部节假日不能“随意休息”,绝不能算是苛责。何况,“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身上,除了“共产党人”的特殊要求,还有领导岗位赋予的现实职责。既然身居这种比一般干部更显要的要位,能不能有一种“自觉的牺牲”,其实就是衡量干部“三严三实”成效的标尺。另一方面,探讨党员干部的休假问题,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忙于工作而不惜牺牲假期
77、的干部,现实中也不在少数。这本是可敬的现象,但在一些机关、企业和单位,“带头人不休假”却渐渐异化成了“带头不休假”碍于某种官场“潜规则”,不休假的官员往往对其下属产生某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导致“不休假”成为一种固定导向;人们呼吁多年的带薪休假制度迟迟未予落实,相当程度上也源于这种潜规则。显然,如果任这样的潜规则成为明确导向,其实是对政治规矩的异化和曲解。不让“随意休息”,绝不是“不让休息”。在休假制度落实并不完善的当下,一些地方倡导领导干部“带头休假”,仍有其价值所在;而一个优秀的官员,把准公私权利的边界,除了奉献时的身先士卒,更需要规则面前的自觉捍卫,避免自身的“权利让渡”异化为对他人的“权利侵犯”。这些,同样是“三严三实”应有的内涵。(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