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2 ,大小:543.50KB ,
资源ID:419545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1954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单项选择题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B. 正常情况下,图示各部分的成分是稳定不变的,这依赖于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C. 当人体蛋自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乙处的渗透压会降低D. 丁中C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据图分析,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丁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正常悄况下,图示各部分的成分不是

2、稳定不变的,而是相对稳定,B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进而引起乙(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C正确;若丁是白细胞的细胞内液,其CO2浓度比血浆高,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甲、乙、丙和丁所代表的液体的名称,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对各个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 将蛙神经纤维置于

3、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1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B【解析】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失水,细胞内液的量减少,A错误;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细胞内液浓度增大,引起细胞吸水,导致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蛋白质浓度增加所致,C错误;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则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D错误。【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名师点睛】1归纳拓展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

4、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2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1)(2)3.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用于供能B.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 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 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答案】B【解析】比赛中球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此时糖原会分解用于供能,A正确;运动时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内环境渗透压升高,会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B错误;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C正确;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5、,共同完成比赛,D正确。【考点定位】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4.下表是某动物CO2产生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测量值。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环境温度()10203040CO2产生量相对值9.86.95.56.2A. 产生C02的过程为动物体提供热量B. 10时产生的C02大部分产生于线粒体,少部分产生于细胞质基质C. 切除下丘脑后,从40移至10环境时,CO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D. 从40移至10环境时,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可知,表格所示为某动物CO2产生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在10到30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CO2产生量相对值减少,说明呼吸作用

6、减弱,产生的热量减少,同时也说明该动物是恒温动物。【详解】动物细胞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热能维持体温,A正确;哺乳动物只有有氧呼吸过程产生CO2,则产生的CO2全部来自于线粒体,B错误;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因此切除下丘脑后,从40移至10环境时,CO2产生量的变化量会不明显,C正确;从40移至10环境时,该动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的呼吸作用过程及其发生的场所,明确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只有有氧呼吸可以产生

7、二氧化碳。5. 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X代表血糖,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肝糖原分解,则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升高有关B. 如果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C. 如果X代表C02,cd时段,呼吸强度增加D. 如果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若X代表血糖浓度,则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此时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增强,引起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因此bc的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升高有关

8、,A项错误;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当cd段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时,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所以在该时间段内,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大,B项正确;如果X代表CO2,cd时段CO2浓度增大,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增强,导致呼吸强度增加,C项正确;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分级调节过程可表示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呼吸强度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

9、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6.生长抑素(SS)是一种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生长抑素的靶器官是垂体 B. 生长抑素可减缓动物的生长C. 生长抑素可抑制甲状腺的分泌 D. 甲状腺激素可抑制生长抑素的分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生长抑素(SS)是一种由下丘脑合成释放的环状多肽,其可直接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说明其作用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详解】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都是由垂体

10、细胞分泌的,而生长抑素可直接抑制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分泌,说明生长抑素的靶器官是垂体,A正确;生长抑素可以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其可以减缓动物的生长,B正确;生长抑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间接抑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D错误。7.如图是一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受到各种刺激,便能引起的反应B. 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的反应属于反射C. 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少D. 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11、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根据a上的神经节或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为效应器,能作出一定的反应;为突触结构。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持久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也有不同的刺激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因此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胞吐到突触间隙中,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加,C错误;由图可知,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四个突触,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因此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

12、c处,D正确。8.有人将蛙的坐骨神经剥离后放到0.7%的NaCl溶液中,以保持标本活性。给以适宜刺激后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如果提高NaCl溶液中Na+的浓度,图中曲线发生的变化是A. p绝对值增加 B. p绝对值减小C. q绝对值増加 D. q绝对值减小【答案】A【解析】【分析】静息时,膜内电位是负电位,受刺激后,Na+通道开放,造成Na+大量内流,分析题图可知,蛙的神经纤维在NaCl溶液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电位出现反极化过程,所以曲线向上走向,到达峰值后下降,最后复极化,恢复到原初的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受刺激后,Na+通道开放,造成Na+大量内流。如果提高NaCl溶

13、液的浓度,造成Na+内流量增多,则图中p绝对值增加;到达峰值后下降,最后复极化,恢复到原初的静息电位的极化状态,q绝对值不变,故选A。9.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特点和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激素由体液运输 B.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C. 激素为细胞提供能量或作催化剂 D. 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调节指的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不同,大部分是蛋白类,而性激素是固醇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激素由内分泌器官分泌以后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和靶细胞,A正确;激素作用于靶

14、器官和靶细胞,B正确;激素起到的是调节作用,不能提供能量,也不能作为催化剂,C错误;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10.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图中有3种细胞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B. 物质I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C. 物质I和物质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吞噬细胞、B为T细胞、C为B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I是淋巴因子,物质是抗体。T细胞和B细胞均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能够识别病菌,但没有特异性,浆细胞不能识别病菌,A项错误;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

15、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项错误;淋巴因子和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项正确;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B细胞仅在体液免疫中都发挥作用,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前提是:需要熟记并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11.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分享,其中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toll样受体(TLR)”是单个的跨膜非催化性蛋白质,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斯坦曼则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能激发T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

16、如制造出抗体和“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核B. toll样受体(TLR)存在细胞内外两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 树突细胞能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D. 树突细胞激发T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核糖体有两类: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据题意可知,“toll样受体(TLR)是单个的跨膜非催化性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题中表示该蛋白质可识别

17、不同病原体,因此该受体可能存在于细胞的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B错误;树突细胞能激发T细胞,引起免疫反应,产生抗体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而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C错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彼此接触可以传递信息,这是通过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来完成的,因此树突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12.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对自身发生免疫反应而造成的,无传染性B.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 艾滋病是由于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攻

18、击B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对自身发生免疫反应而造成的,无传染性,A正确;艾滋

19、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有些过敏反应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如药物过敏,C错误;艾滋病是由于HIV病毒侵入人体后,攻击T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遭到破坏,D错误。13. 在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须将灭活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 体液免疫、抗原 B. 特异性免疫、抗体C. 细胞免疫、抗体 D. 非特异性免疫、抗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抗体是体液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其主要分布在血清中;抗原是外来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因此,本题答案是A项考点:体液免疫

20、点评:这是一道中等难度的考题,要求学生区分清楚抗原和抗体,以及免疫的类型等。14.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 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 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答案】D【解析】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C正确;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D

21、错误。【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15.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儿上,几小时后,移去培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儿。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这实验证明了A. 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C.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D.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对照实验可知,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

22、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而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弯曲和生长,说明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的弯曲及生长没有影响,而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来自胚芽鞘尖端,即这种刺激应为某种化学物质,但不能证明是什么物质。【详解】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组去尖端胚芽鞘并倒置的实验,A错误;该实验没有涉及到光源的问题,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C正确;该实验虽然可以证明是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但却没有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D错误。16.图一表示对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单侧光照射处理,图二表示将图一根部置于琼脂块上,数小时后将琼脂块放于去尖

23、端的胚芽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一中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别在根和茎中进行极性运输B. 图二中生长素从C、D处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琼脂块X、Y中C. 图一中茎和根的生长均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 图二中的胚芽鞘将向右弯曲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图一表示在单侧光刺激下,茎中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B多于A,向光生长;根中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C多于D,背光生长。图二中生长素C多于D,X多于Y,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图一中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在茎和根中发生横向运输,A错误;图二中生长素从C、D处通过扩散进入琼脂块X、Y中,B错误;图一中茎的生长只体现了促进作用,根的生长体现

24、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错误;图二中生长素C多于D,X多于Y,胚芽鞘将向右弯曲生长,D正确。17.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B. 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高于b浓度C. 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拮抗关系D. 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A【解析】幼根和幼茎等合成的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则A是赤霉素,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组织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又会抑制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所以B是乙烯,A项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

25、浓度抑制生长,所以a浓度高于b浓度,B项正确;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能促进细胞伸长,B能抑制细胞伸长,所以二者属于拮抗关系,C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D项正确。【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调节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B.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C. 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答案】C【解析】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促进果实脱落,A错误;用赤霉素处理

26、马铃薯块茎,可缩短其休眠时间不利于储存,B错误;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未成熟的幼果,可促其成熟,C正确;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只能促进无子果实的形成,不能得到多倍体番茄,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应用。19.叶片的脱落是由离层(如图甲)的细胞分离而引起的。乙稀促进离层区细胞合成和分泌酶X,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断柄脱落,同时叶片脱落与离层区两侧(近基端和远基端)的生长素含量相关(如图乙),据图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是在幼叶中合成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扩散B. 叶片脱落过程中,脱落酸和乙烯具有协同作用C. 叶片的脱落与否取决于远基端和近基端生长

27、素的相对浓度D. 叶片脱落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酶X能够水解离层区细胞的细胞壁导断柄脱落,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酶X最可能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据图可知,生长素对脱落的效应与生长素的施用部位和生长素的浓度有关,在离层远基端生长素浓度高可抑制叶片脱落,在离层近基端生长素浓度高可促进叶片脱落。【详解】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脱落酸和乙烯具有协同作用,两者都可以促进叶片脱落,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叶片的脱落与否取决于远基端和近基端生长素的相对浓度,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叶片的脱落与乙烯、脱落酸、生长素都有关,是多种激素共

28、同调节的结果,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酶X的作用和细胞壁的成分判断该酶的种类,并根据乙图判断生长素的浓度、作用的部位对叶片脱落的关系。20.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伸长,其中的-个原因就是它可增加细胞壁的可塑性。有一种学说认为,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质中的H+分泌到细胞壁中,使其酸化,可增加某些降解细胞壁的酶(如-半乳糖苷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依据该学说,下述判断中正确的是A. 生长素浓度越高,使细胞伸长的作用越大B. 生长素是通过调控降解细胞壁的酶合成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C. 根尖细胞和叶肉细胞中,细胞膜上能与生长素结合的受体数量几乎相等D. 在

29、弯曲生长的幼苗中,背光一侧细胞的细胞壁中比向光一侧更接近-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H【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质中的H+分泌到细胞壁中,使其酸化,可增加某些降解细胞壁的酶(如-半乳糖苷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可见生长快慢的直接原因是-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活性越强,细胞生长越快,反之生长慢。【详解】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并不是生长素浓度越高,使细胞伸长的作用越大,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生长素是通过增加某些降解细胞壁的酶(如-半乳糖苷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胞伸长,B错误;生长旺盛的部位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该部位细胞膜上能与生长素

30、结合的受体数量较多,成熟部位对生长素比较迟钝,该部位细胞膜上能与生长素结合的受体数量较少,根尖细胞比叶肉细胞生长旺盛,细胞膜上能与生长素结合的受体数量多,C错误;在弯曲生长的幼苗中,背光一侧细胞比向光侧生长较快,可知背光一侧细胞的细胞壁中比向光一侧更接近-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H,D正确。21.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预测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性别比例B. 为持续获得最大的捕捞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水平C. 草原中,群落只存在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D. 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等低等生物逐渐消失【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

31、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外貌和时间节律,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详解】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年龄结构,A错误;鱼群的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的最快,所以可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B正确;草原中,群落既存在水平结构也存在垂直结构,C错误;在群

32、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地衣等低等生物没有消失,只是不占优势,D错误。22.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 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C. 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 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B、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还没有达到环

33、境容纳量。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会加剧,出生率不一定升高。考点:种群特征【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形掌握猕猴种群性别比例和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作出合理解释。23.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乙种

34、群在t2时数量最少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 改善【答案】B【解析】甲种群在0t3段,Nt+1/Nt 比值先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后又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故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在t2时,乙种群的Nt+1/Nt 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且在t2之后一直到t3都在减少,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Nt+1/Nt 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而不是数量稳定,D错误。24.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

35、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可生育一对孩子,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B.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所示类型C. 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所示类型D. 年龄组成为b图所示的种群,其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种群年龄组成a为增长型,预测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多;b为稳定型,预测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稳定;c为衰退型,预测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36、种群数量减少。【详解】我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调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可生育一对孩子,这是防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过度严重的重要决策,A正确;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剩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所示的增长型,B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所示衰退型,C正确;b为稳定型,其种群数量在近期内处于动态平衡或在近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可能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同年龄个体的比例判断三幅图代表的年龄结构的种类,并能

37、根据年龄结构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进而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规律。25.如图中两条曲线表示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曲线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B. 曲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C. M、N点物种组成不会发生改变D. 类型的演替速度明显快于类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曲线物种多样性先下降然后又上升代表的是次生演替了,可表示森林火灾前后的演替过程,故A正确。曲线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代表的是初生演替,可表示发生在火山岩上的演替过程,故B正确。M和N点的物种组成可能不同,因为是发生了演替后的顶级群落和原来的很可能不同,故C错误。次生演替的速度明显快于初生演替,故D

38、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26.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在演替过程中,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出现的早,灌木阶段的生物种类多,群落的空间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ABC错误;草本阶段为灌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27.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

39、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期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可以增如空气流通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C【解析】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C错误。28.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A.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D.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详

40、解】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B错误;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组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C错误;一个生态系统应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D正确。29.(2016天津卷)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 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乙数量的

41、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答案】D【解析】碳循环具有全球性,不能在菠菜地生态系统中完成,A项错误;种群密度应指单位面积内该种群所有个体的数量,而不是仅指成虫数量,B项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C项错误;据图可知,乙的数量随着甲的变化而变化,甲为被捕食者,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菠菜的摄食量,D项正确。30.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摄取量粪便量呼吸散失量能量(J/hm2a)1.0510103.501094.55109A. 田鼠粪便量包含在其摄食量之中B. 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和呼吸散失量即为同化量C. 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

42、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D. 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0109(J/hm2a)【答案】B【解析】田鼠粪便量属于其摄入量的一部分,A正确;田鼠摄食量减去粪便量即为同化量,而呼吸散失量属于同化量,B错误;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比例为(1.051010-3.5109-4.55109)(1.051010-3.5109)=35%,C正确;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051010-3.5109)20%=1.4109J/(hm2a),D正确。【点睛】动物的摄入能=其同化能+其粪便能,同化能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包括流

43、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31.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 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 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 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碳循环及温室效应,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生产者、D是大气中的CO2库、E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可据此分析答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圈中进行的,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分析碳循环图解可知

44、,图中C与D之间存在双向箭头,且A、B、C均有箭头指向D,说明D是大气中的CO2库,C是生产者,进而可判断出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的有机物形式传递碳元素,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图中E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C正确;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点睛】碳循环中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在试题中经常出现,这种试题先根据双向箭头AD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再根据箭头指向:A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D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

45、的物质和能量;B和C,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B均指向C,则C为分解者。3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 孔雀开屏B. 猎豹撒尿标记自己的领地C. 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D. 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孔雀开屏,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猎豹撒尿标记

46、自己的领地,属于化学信息,B错误;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33.地球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调节能力,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的自我调节能力特点是A. 种群数量调节能力强,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弱 B. 分解力弱,生产力强C. 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强,自我恢复能力弱 D. 能量流动速度快,物质循环速度慢【答案】C【解析】【分析】热带雨林中生物多样性高,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详解】与农田、草原、冻原等生态系统相

47、比较,热带雨林的组成成分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强,A错误;热带雨林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均较农田、草原、冻原多,故生产力强,分解力也强,B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高,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较低,C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速度都较快,D错误。34.规定,自2018年起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下列不属于实施该制度目的的是A. 保护生物多样性 B.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C. 养护水生生物资源 D. 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答案】B【解析】【分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

48、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黄河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农业部决定自2018年起实行黄河禁渔期制度,禁渔期为每年4月1日12时至6月30日12时,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详解】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可以减少鱼类的捕捞量,从而保护了生物多样性,A正确;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不能防止外来物种入侵,B错误;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可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CD正确。35.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

49、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欧美黑杨引进后,洞庭湖区鸟类大量减少,这表明外来物种人侵会降低生物多样性B. 湖洲钢制矮围严重影响洞庭湖鱼类的正常繁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增长C. 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D. 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Na、K等元素含量增多,引起水华现象【答案】D【解析】欧美黑杨引进后,洞庭湖区鸟类大量减少,这表明外来物种人侵会降低生物多样性,A正确;湖洲钢制矮围严重影响洞庭湖鱼类的正常繁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增长,B正确;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

50、性,进而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C正确;水华是由于N、P等元素含量增多引起的,D错误。36. 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检测下列物质,能形成杂交分子的是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该人胰岛B细胞的mRNA该人胰岛A细胞的mRNA该人肝细胞的DNA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可与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分别形成杂交分子;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所含的基因种类相同,所以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该人肝细胞的DNA都能与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形成

51、杂交分子;由于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胰岛B细胞中含有胰岛素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而胰岛A细胞不含有胰岛素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所以胰岛B细胞中的mRNA分子能与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形成杂交分子,而胰岛A细胞的mRNA分子不与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形成杂交分子,所以C正确,ABD错误。【考点定位】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DNA分子杂交技术的应用【名师点睛】1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所含的基因种类相同;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中所含的mRNA与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胰岛素基

52、因制成的DNA探针可与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分别形成杂交分子。37.下列与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质粒作为载体的条件之一是必需含有抗药性基因B.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黏性末端肯定不同C. EcoliDNA连接酶既可以“缝合”黏性末端,也可以“缝合”平末端D. 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DNA连接酶都可以催化形成磷酸二脂键,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催化磷酸二脂键的断裂【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

53、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4D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详解】质粒作为运载体的条件之一是必需含有标记基因,该标记基因不一定是抗药性基因,A错误;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产生的黏性末端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错误;EcoliDNA连接酶只能“缝合”黏性末端,C错误;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DNA连接酶

54、都可以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断裂,D正确。38. 基因工程操作中将DNA导入受体细胞称为转化。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被转化的细胞吸收外源DNA是转化的实质B. 常用CaCl2处理植物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C. 动物细胞相对于植物细胞吸收DNA的障碍要小D. 显微注射技术一般用于动物细胞的转化【答案】B【解析】CaCl2处理原核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从而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39.下图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棉花过程,有关该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 抗虫基因的表达产物为多肽 B. 抗虫基因被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C. 受体细胞除去细胞壁更利

55、于基因的导入 D. 通过Ti质粒上的抗性基因筛选试管苗【答案】D【解析】【分析】农杆菌转化法的具体过程:(1)利用土壤的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即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上;(2)将整合了目的基因的Ti质粒导入土壤农杆菌细胞内;(3)利用土壤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该过程实际上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导入植物细胞内;(4)含有目的基因的土壤农杆菌Ti质粒进入植物细胞后,可以把自己的一段基因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这段基因中包含了目的基因。【详解】抗虫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产物是多肽或肽链,A正确;抗虫基因被插入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B正确;受体细胞除去

56、细胞壁更利于基因的导入,C正确;通过Ti质粒上的抗性基因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而用虫食用棉花,观察其存活情况,来鉴定棉花幼苗是否具有抗虫特性,D错误。40.下列关于细胞工程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单位是细胞B. 植物细胞融合时需要除去细胞壁C. 核移植时要借助显微操作设备D. 通过细胞工程已经培育出动物与植物之间杂交的新品种【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科学技术;根据细胞类型的不同,可以把细胞工程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

57、大类。【详解】细胞工程是以细胞或细胞器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操作,A正确;植物体细胞杂交时首先要去除细胞壁,B正确;核移植主要借助显微操作仪,用微吸管把一个细胞中的细胞核吸出后直接转移到另一个去除细胞核的细胞中去,C正确;动植物之间杂交理论上可行,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动植物之间杂交的新品种,D错误。二、非选择题41.图1为某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字母表示物质;图2为箭毒对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发挥作用的影响。(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剌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而当其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传导。(2)图1所示结构的名称为_,兴奋在此处传递最大的特点是_。(3)图1

58、中神经递质a进入的方式是_,上b物质合成场所为_。(4)分析图2可知,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松弛无力,其原因是_。【答案】 (1). 外正内负 (2). 局部电流(电信号) (3). 突触 (4). 单向传递 (5). 胞吐 (6). 核糖体 (7). 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解析】【分析】神经纤维在静息时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某点收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它会立刻形成电位差,变为外负内正,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图1中a表示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b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是突触前膜,一般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的

59、细胞膜,是突出间隙,里面是组织液,是突触后膜,一般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细胞膜。【详解】(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剌激时,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而当其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2)图1结构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3)图1中a为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中;b物质是神经递质的受体,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4)根据图2分析,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导致Ach不能与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电位变化,最终导致肌肉松弛无力。【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的产

60、生、传递与传导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图1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确定图中各个数字和字母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42.如图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种腺体,请分析回答:(1)当人体的血糖含量降低时,丙分泌的_和丁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其升高血糖浓度的途径是促进_。(2)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_(填激素名称),最终促使乙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调节。(3)甲分泌的_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_(填“

61、协调”或“拮抗”)作用。(4)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_。(5)由以上叙述可知,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受_调节。【答案】 (1). 肾上腺素 (2). 肝糖原分解和糖物质转化 (3).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 反馈 (5). 生长 (6). 协同 (7). 下丘脑 (8). 神经和体液【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该过程为反馈调节。据图分析可知,图示

62、过程为下丘脑通过甲可控制乙和丙的活动,下丘脑直接控制丁的活动,其中甲是垂体,乙是甲状腺,丙是肾上腺,丁是胰岛。【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胰岛(丁)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都具有升血糖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物质转化来补充血糖浓度。(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甲)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乙)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反过来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3)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4)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

63、降甚至丧失,说明其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最可能受损的是下丘脑。(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既有神经系统的调节,也有体液调节。【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关系以及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确定图中四个器官的名称,进而根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43.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填序号);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

64、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和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和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加入IAA溶液中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沸水浴处理冷却后,不再降解IAA,说明已伸长胚轴中含有_。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答案】 (1). (2). 不是 (3). 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 (4). 不是 (5

65、). IAA氧化(降解)酶 (6). 有利【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琼脂块上方的茎尖切段是正放的,而琼脂块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琼脂块中出现较强放射性而琼脂块和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由于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而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所以其作用机理是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阻碍生长素的运输(2)若图中AB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和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IAA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即不遵循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

66、学下端运输(3)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所以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中的IAA氧化(降解)酶在沸水浴处理冷却后,失去了活性,因而不再降解IAA由于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所以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有利,以避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幼苗生长故答案为:(1)不是; 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2)不是;(3)IAA氧化(降解)酶; 有利44.某隔离海岛上主要存在着草本植物、野兔等生物,科研人员对岛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科研人员对野兔数量的调查般采用_法,主要原因是_。(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一1月)不

67、利于野兔中_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_雄性(填“”、“”或“=”)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3)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防治野兔最有效的时期是_(填“3-4月“、“5-6月”或“7-8月”),因为此时期_。(4)如果把该海岛改作牧场,从生态系统功能上分析其目的在于_。【答案】 (1). 标志重捕法 (2). 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3). 雌性 (4). (5). 3-4月 (6). 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 (7). 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

68、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含义种群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呈指数增长它反映了种群增长的潜力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当种群数量为1/2K时,增长速率达最大值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有限(Nt+1/Nt)保持不变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种群增长率(dN/Ndt)保持不变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下降种群增长速率(dN/dt)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上升随种群密度上升而上升,到一定密度再下降K值(环境容纳量)无K值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详解

69、】(1)由于野兔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野兔数量的调查。(2)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严寒环境(11月-1月)性别比例较小,不利于野兔种雌性个体的生存;当野兔种群中雌性数量大于雄性数量时,更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3)分析曲线图显示,3-4月种群数量增长慢,恢复能力弱,易于控制,为了减轻野兔对植被的破坏,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最有效的时间是3-4月。(4)从生态系统功能上分析,如果把该海岛改造成牧场,可以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更多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的增长曲线,能够根据曲线图和柱状图分析野兔的性别比例和种群数量,进而根

70、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45.约翰伯特兰戈登和山中伸弥因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革命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下列问题:(1)1962年约翰伯特兰戈登通过实验把蝌蚪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进入去核的卵细胞中,成功培育出“克隆青蛙”。因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动物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 ,但此实验说明已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仍具有发育全能性。更多的实验证明,到目前还不能用类似 技术(克隆植物的方法)获得克隆动物。(2)所谓“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是将体细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即获得诱导性多能干(iPS)细胞。山中伸弥把4个关键基因转让小鼠的成纤维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的 上,使其

71、转变成iPS细胞;为确定基因是否进入成纤维细胞可用 技术检测。(3)在研究中可通过 技术获取大量iPS细胞,该过程一般需先加入 处理一段时间,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分瓶继续培养;另外,iPS细胞还需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的目的是 。【答案】(1)降低 细胞核 植物组织培养(2)DNA DNA分子杂交(3)动物细胞培养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维持培养液pH值(相对稳定)【解析】试题分析:(1)把蝌蚪肠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进入去核的卵细胞中,成功培育出“克隆青蛙”,属于体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动物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但此实验说明已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具有发育全能性;目前还不能用类似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克隆植物的方法)获得克隆动物。(2)把4个关键基因转让小鼠的成纤维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的DNA上,使其转变成iPS细胞;为确定基因是否进入成纤维细胞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3)可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取大量iPS细胞,该过程一般需先加入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分瓶继续培养;另外,iPS细胞还需置于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目的是维持培养液pH值(相对稳定)。考点: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细胞(核)的全能性、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