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4、5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6、7、8、9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单就宗教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解析:C殷人指商朝人,商朝以神权巩固王权,特别重视“神的世界”,周人实行宗法制,强调尊宗敬祖,特别重视“祖先的世界”。2.(2015吉林三模)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
2、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ks5uks5uks5u解析:C西周时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教育不是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A项错误;西周时期教育为官府垄断,学在民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错误;从“其中礼、乐是核心”,可知西周教育体现礼乐制,礼乐制是维护分封等级的制度,C项正确;孔子于春秋晚期建立儒家学派,D项错误。ks
3、5uks5uks5u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ks5uks5uKs5u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解析:A材料体现了鲁国国君朝贡“天下共主”周王的次数远远低于齐国、晋国,说明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4.(2016济南调研)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A.摧毁
4、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解析:C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A项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B项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上第一次转型,C项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D项错误。5.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这一规定()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解析:C秦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A项错误;材料是对官员职务、奖赏、俸禄的规定,不属于规范官员行为,也体
5、现不出地方权力的扩大,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中的“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说明官员任命不是靠血缘,而且官员有职务及俸禄,体现的是维护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6.“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西汉的郡国制C.唐朝的藩镇D.元代的行省制解析:B根据所学,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郡县与封国犬牙交错,与材料信息吻合,可以判断B项为正确选项。西周无郡县,唐朝、元代无封国,故A、C、D三项错误。7.(2016长沙调研)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
6、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ks5uks5uKs5u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B.隋唐三省体制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解析:B注意材料信息“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隋唐三省体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再由皇帝裁决,最后交尚书省执行,体现决策程序制度化,故B项正确。汉初的内外朝制度下,中朝在宫廷之内事先对重大事件作出决策;宋代二府三司制度主要体现的是分割宰相权力;明朝内阁无决策权,A、C、D三项均不能体现“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8.(2015宜昌一模)北宋石守信原本作战勇猛且一向“重义轻利”,但自从“杯酒释兵权”发生
7、之后,他忽然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由此可见“杯酒释兵权”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稳定了宋初政局C.导致将领普遍的不满D.致使功臣自污以自保解析:D“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拥兵对皇权构成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材料的重点在于强调“杯酒释兵权”的消极影响,后来大将行为的变化,为自保而自污,D项正确。9.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
8、省皆震。”在此他认为()A.元代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元代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解析:D据材料中“元代分省建置黄河之险失长江之险失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可知,学者储大文认为元朝设立行省,导致地方治安混乱,D项正确,A、C两项错误。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10.(2016漳州联考)“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解析:B隋唐时期,六部隶属尚书省(尚书省长官为宰
9、相);到了明代,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后,六部直接隶属皇帝,因此六部长官级别提升,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官吏级别的变化而不是官员晋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科举选拔,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11.(2015怀化二模)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解析:C材料反映了分封从明到清的变化,着眼点在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没有体现中央内部的变化,
10、A项错误;B项并非材料的实质,错误;从明代分封有地名因素,各封王须到封地居住,到清代礼节性的分封,封王在京居住以便于监控可以看出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强化,C项正确;从明清分封演变来看,宗室诸王实际权力下降,地位日益降低,D项错误。12.(2016焦作检测)明清时期,文忌之多,文网之密,文祸之惨,株连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致使众多文士学人不敢轻谈时事与政治,埋首经籍,“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有位老臣梁诗正积数年之经验曰:“不以字迹与人交往,无用稿纸亦必焚稿。”这句话体现了一位老臣的战栗之情。这主要是因为()A.社会黑暗没落B.人际关系紧张C.君主专制之毒D.儒学独尊的地位解析:
11、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文字狱的历史现象,文字狱是明清时期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的体现,体现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故C项正确。A、B两项是题干材料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故错误;汉代儒学已取得独尊地位,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5沧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武则天参与朝政和当上皇帝之后,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扩大制举。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士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其次,创立殿试。据史书记载,殿试是于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二月十
12、四日,武则天亲自于洛城殿对贡士进行面试开始的。这次考试进行了数日,仕子云集,达上万人。第三,设武举科。女皇晚年,于文科殿试之外,又创办了武举,以选拔武艺精通、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从此以后,宋、元、明、清四朝都开武科。第四,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对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拔上特别给予照顾。第五,创“密封卷”。即此后开科,必须糊上考生的姓名,监考官按答卷优劣定格录取,这就是最早的密封卷。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上有哪些改革(1)根据材料,概述武则天科举改革各项措施的积极作用。(15分)(2)结合所学知识,试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创新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10分)
13、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中对武则天科举改革的各项措施的描述具体分析。第(2)问,论述的过程中要注意史论结合,首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从秦至清的各项制度创新,然后总括其对“封建统治”的“积极影响”。答案:(1)积极作用:扩大科举拓展了入仕做官的途径;殿试增强了考试的严格性,提高了考生对皇帝的忠诚度;设武举科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保证国家安全;为开发和镇守边疆,开创“南选”,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当地有识之士;密封卷增强了考试的公正公平性。(15分)(2)积极影响:从秦代郡县制的全面推广,到隋唐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度的实行,再到明朝内阁制的出现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各项政治制度创新都有利于巩固统治,为封建国
14、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0分)14.(2015保定摸底)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阅读图一、图二,结合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1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之一是:皇权越来越大,相权越来越小直至废除,内阁的出现即是皇权高度强化的体现。对图二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一方面要结合图一指出宰相制度的发展历程、职责、作用,另一方面要联系所学知识中内阁的产生、职权分析图二中对话内容的具体含义。注意本题隐含信息为宰相和内阁与皇权的关系。答案: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宰相制度;宰相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且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性。(4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8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