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学习目标】. 1.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理解化学平衡移动,掌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3、理解平衡状态的含义。【知识重点、难点】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及掌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自学课本4045页,熟练背诵以下三个概念: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移动,然后完成下列题目:【学习过程】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是计算公式是: 单位是 例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3H2 2NH3,开始时的氮气浓度为8mol/L,氢气的浓度为20mol/L,5分钟后氮气的浓度为6mol/L,求v(N2)、v(NH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2、因素:1、把铜箔、镁条、铁片分别投入0.5molL1的盐酸中,生成气泡速率最快的是,较慢的是 。没有气泡的是 。其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 。由此可知物质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 。2、把块状CaCO3和粉末状CaCO3投入到稀盐酸中,放出气泡速率最快的是 ,其离子方程式是。由此可知参加反应固体物质颗粒,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3、把相同大小的铁片分别投入0.5molL1的盐酸和3molL1的盐酸中,产生气泡速率较快的是。由此可知反应物浓度越,化学反应速率越。4、把相同大小的铁片分别投入0.5molL1的盐酸中,给一支试管用酒精灯加热,可观察到此试管中产生气泡 。表明,温
3、度越,化学反应速率越。5、取三支试管分别装入H2O2溶液,再向其中两支试管中加入MnO2粉末,可观察到此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 MnO2起作用,此反应方程式表示为。由此可知,加入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6、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O22NO2。若减小此容器的体积气体压强会,导致NO、O2、NO2的浓度会,则化学反应速率会。由以上实验设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实验结果表明 、 、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除以上条件外还有、等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因此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2.盐酸与Na2CO3反应时,能使反应的最初速率明显加快的是( )A.将该盐酸的用量增加一倍B.
4、将盐酸的浓度增加一倍,用量减半C.温度升高30D.增加Na2CO3粉末的用量可逆反应:1、根据课本图226所示,SO2和O2反应生成SO3的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在反应体系中存在的分子有 。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应方程式中用 号表示。通常把叫正反应,把 叫逆反应。试写出常见的可逆反应方程式: 、 、。例3、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1、 2H2+O22H2O 2H2O2H2+O22、N2+3H催化剂高温高压 2NH3 2NH3催化剂高温高压N2+3H23、CaCO3高温CaO+CO2 CaO+CO2CaCO3(背诵下列内容)1.化学平衡:_ 。2.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即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动:
5、即化学平衡是二种,即v正, v逆0,反应并未。等:即v正v逆,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不一定,但速率之比等于。定:在达化学平衡的混合体系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变:化学平衡是在下的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会发生。3、 总结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其他条件不变)有 例4. 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M、N全部变成了QC.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当堂达标】1.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1mol/L盐酸反应时,速率最快的是( )A.
6、镁 B.铝 C.钠 D.铁2.对于可逆反应2SO2+O2 2SO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决定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SO2、O2的性质C压强 D催化剂3.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使用催化剂4. 设C+CO2=2CO(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 N2+3H2=2NH3(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 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molL1 B、Y2为0.35 molL1C、X2为0.2 molL1 D、Z为0.4molL16、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消耗1mol H2同时消耗1molI2C、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D、消耗1mol HI同时消耗1molI2【反思提升】【拓展延伸】课本55-56页的所有习题学习指导整理完并背诵整理完并背诵整理完并背诵 -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