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562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浙江合订本讲义:第四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人民必修2)第2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讲“斯大林模式”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内容要求层级“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c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戈尔巴乔夫改革c一、“斯大林模式”1形成过程(1)工业化条件: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基础。目的: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过程: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6年到1928年,改建、扩建、新建一大批企业;1928年到1932年,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年到1937年,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成就:到1937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工业在工农业

2、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77.4%;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弊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等。误区警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是在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制定的,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途径,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则经历了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的发展道路。(2)农业集体化(考试不做要求,略)。2标志: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3内容(1)经济体制特点: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表现:国家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排斥市场调节,通过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影响: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从

3、长远看,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2)政治体制特点:权力的高度集中。影响: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同时,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破坏。(3)思想文化体制特点:高度集中。表现: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成为社会风潮;用行政干预手段管理、控制学术文化领域。影响:思想理论单调划一,学术及艺术创作日趋单一,文化创造力受到极大压制。4特点: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评价:这种模式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

4、极作用,但后期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误区警示“斯大林模式”所建立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但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二、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各种社会矛盾深化,苏联陷入困境。2内容领域内容结果经济(前期)(1)制定了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1)由于困难重重,各项改革措施难以奏效(2)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政治(后期)(1)用“人道的

5、、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2)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3)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1)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2)国家政局不稳,经济连年滑坡,思想领域极度混乱(3)民族问题日益尖锐,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3.直接结果苏联解体(1)开始:1991年8月,苏联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苏联由联盟变成松散的邦联。(2)加速:“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发生质变。(3)解体:阿拉木图宣言签署。(4)消失:1991年12月25日,苏联镰刀锤子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次日,“苏联”被宣布正式停止存在。4失败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苏联的发展

6、。易混易错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1印证教材观点史料1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史料2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结果,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两则史料表明苏联牺牲农业来实现工业化的政策。这种政策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加快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但严重挫伤了农

7、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获取材料信息史料1史料2在苏联,1928年的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解读注意不同行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注意“备注”通常是解题的关键所在。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应用史料1、2反映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建设存在什么问题?提示史料1中的柱状图反映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史料2反映斯大林时期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的特点。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及教训(1)原因根本原

8、因:苏联的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激进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残余。(2)特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上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在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上实行工资加奖金。在无产阶级专政形式上实行苏维埃体制。(3)教训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9、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制定农业政策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2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日益僵化。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启示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不断探索,因此改革是必要的。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必须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1斯大林曾强调:“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

10、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而(我国)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这种思想给苏联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是()A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B国内农业生产停滞C货币和商品贸易消失D重工业发展缓慢答案A解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正确。2(2018浙江选考模拟)下面是1933年反映苏联建设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A农业集体化对苏联工业提供资金B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效果明显C世界性经济危机使西方转变态度D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未停滞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在苏联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虽然面对西方资本家的冷嘲,工业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故选B项

11、;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的是敌视政策,故排除C项;二战开始于1939年,排除D项。3为维持苏联超级大国地位,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采取新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这种新的方式的实质在于强化()A计划经济 B宏观管理C市场经济 D自主管理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答案为C项。4戈尔巴乔夫于20世纪80年代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见下图)封面主题词是:

12、“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此图透露的信息是() A试图说明战后美苏争霸结束B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质疑C借用媒体宣传图谋思想渗透D旨在消除意识形态的矛盾答案C解析20世纪80年代苏联还未解体,战后美苏争霸还没有结束,故A项错误;“Starting Over”(重新开始)是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肯定和赞赏,故B项错误;美苏社会制度的差异、意识形态的矛盾无法消除,故D项错误。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必须推进我国工业。我们必须以尽快的速度扩大我国工业,把工人数量增加一两倍,我们必须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而且愈快愈好。斯大林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材料二发展工业的问题,社会主义积累问

13、题,现在对于我们就是头等重要的意义积累的道路很多,其中必须指出的主要道路至少有下列几条:第一,为了把国内余资首先用在工业的需要上,必须不让它分散,而让它集中到我们合作社的和国营的信贷机构中,同时要采用发行国内公债的办法第二,必须严密地堵塞一切使国内部分余资流入私人资本的腰包,因而损及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和漏洞第三,为了企业折旧、扩大企业和进一步发展企业,必须在工业本身,在工业每个部门中,积存一定的储备第四,国家手中必须积存为防备国家遭受任何意外(如歉收),为滋养工业、扶植农业、发展文化等所必需的一定的资金储备。斯大林全集第八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苏联经济建设的特点及目标。(2)据材料二和

14、所学知识,指出苏联社会主义积累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目标:把苏联由农业国建设成工业国。(2)主要方式:动员人民储蓄和购买公债;紧缩杂费开支,厉行节约;在各企业和工业每个部门中加强储蓄;征收高额农业税,加强国家资金储备。影响: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的高积累政策,便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另一方面限制了消费能力,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第(1)问,根据材料一总结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调用所学知识直接回答。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

15、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A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答案D解析A、B两项与新经济政策有关,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两者均是列宁执政时期的政策,故排除A、B、C三项;斯大林执政时期在经济领域优先发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逐步建立了“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2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

16、展重工业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项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而不是“指导性”计划管理,故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2018杭州期中)“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17、答案C解析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说明还没有建立单一的公有制,A项错误;材料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出现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此时农民并没有在集体农庄生产,D项错误。4.下面是关于苏联的漫画军转民飞机锯木,它揭示出苏联()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答案A解析材料中“飞机锯木”突出了苏联轻工业产品短缺,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的状况,故选A。5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

18、“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压低农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其目的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换取工业的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6“(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应用牵制手段实现工农经济的理想结合,其途径是把分散的小农户变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下列对这一举措理解正确的是()A实现工农经济协调发展B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C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建立农庄,调动农民积极性答案B解析材料中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手段是把分散的小农户变

19、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即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建立集体农庄,极力压低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故B项正确。7下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几项重要指标的完成情况。该表反映了苏联()1928年“一五”计划初步方案“一五”计划最佳方案实际完成数煤(万吨)3 5506 8007 5006 440石油(万吨)1 1601 9002 2002 140生铁(万吨)3388001 000616钢(万吨)4308301 040592棉织品(亿米)26.78576226.94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忽视商品价值规律 C经济发展很缓慢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答案A解析

20、与1928年相比,“一五”计划期间,煤、石油等重工业的实际完成数均大幅增长,而棉织品增幅很小,这反映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确。8苏联工程师在接到经斯大林审批后的早年莫斯科地铁修筑方案时,发现图纸上不仅有斯大林的签字,还多了一个圆形的茶杯印,于是莫斯科地铁就多了一条环形线。这则苏联笑话最能说明的是()A斯大林亲自过问民生问题B工程师没有主见C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苏联改善交通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体现了斯大林在苏联具有绝对的权威,这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体现。A、B、D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9叶书宗在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写道:“斯大林的

21、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B从市场到高度计划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斯大林的经济建设政策是典型的计划经济,它否定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的做法,选择C项。10戈尔巴乔夫说:“多一些社会主义,意味着社会生活中多一些民主化、公开性和集体主义多一些公民对全国事务及其对国际事务的良好影响的关切。总而言之,就是多一些社会主义本质所包含的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联改革()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22、B背离了马克思主义C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中“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性”的信息,可知考查的是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11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答案C解析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后转向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因此说是“挥向了党的脖子”。12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中说:戈尔巴乔夫所说的“改革”,在俄文中的原意为“改造”“重建”等,其竭

23、力推行的改革与我国新时期所进行的改革有着本质和方向上的不同。这里的“不同”是指()A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是否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C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D是否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答案C解析戈尔巴乔夫进行的是根本性的改革,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政治上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经济上搞私有化,军队建设上搞非党化、非政治化,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本质与方向;中国新时期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答案为C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 55118.217

24、3301940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增幅(%)330.08367.25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二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三(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

25、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2)据材料三,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答案(1)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2)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作用”从促进经济发展和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

26、;第(2)问,“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认识”在回答时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摘编自美斯

27、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大事年表1988年67月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1989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1)阅读材料一中有关苏联工业化的两种观点,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2)结合材料二,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苏联的解体与“斯大林模式”有何联系?答案(1)侧重观点一: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侧重观点二: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答: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也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西方渡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