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22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远古时,德州称“有鬲氏之国”,当时的人们“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说明当时该地人们A. 田园生活,诗意栖居B. 原始生产,共同生活C. 平等相待,孕育文明D. 种植放牧,定居乐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B:远古时,德州人“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说明当时该地人们靠石器生产,靠弓箭采集果实,从事原始生产,共同生活,B符合题意。A:“田园生活,诗意栖居”反映了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思想,不是远古时期的事情,A不符合题意。C:“平等相待,孕育文明”与题中的“石斧凿

2、洪荒,弓箭穿林莽”不相符,C不符合题意。D: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开始过上了定居生活,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 随着剩余产品的积累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在各个氏族之间以及每个氏族范围内的各个家族之间,财产分化的现象也日趋加剧。同时,由于社会分工而引起的生产领域的扩大,增加了氏族公社、家族公社的每个成员的劳动量,吸收新的劳动力已成为必要的了。于是,战争中捕获的俘虏不再被杀掉,而是变为奴隶,奴隶制度开始产生了。这段材料说明财产分化现象

3、造成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债务奴隶是最初的和最主要的奴隶来源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分化是助推阶级产生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夸大了贫富分现象的作用,排除。:战俘奴隶是最初的奴隶来源,不符合史实,排除。:财产分化的加剧带来的是贫富分化的加剧,造成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符合题意。:随着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的出现,逐渐形成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

4、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3. 柳宗元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意思是说,封建制度的产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 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无法预测B. 封建制生产关系与较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C. 封建制生产关系是最早出现的先进生产关系D. 封建制

5、生产关系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制度的产生。A:社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可以预测的,A错误。B: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因此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当时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B错误。C:生产关系先进与否,要看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能够起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是先进的,反之,就是落后的,C错误。D:“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意思是说,封建制度的产生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说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D正确。故本题选D。【点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

6、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4. 在13世纪,西班牙的国家权力统一掌握在国王手中,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和僧侣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这说明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是A.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B.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C. 农民处在社会最底层D. 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答案】B【解析】【详解】B:西班牙的国家权力统一掌握

7、在国王手中,这表明实行君主专制;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和僧侣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这表明等级森严。B符合题意。ACD: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B。5. 地主阶级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对劳动人民进行精神统治。其目的是A. 维护封建的剥削制度B. 提高劳动人民的道德水平C. 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D. 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A: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A符合题意。B: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

8、行精神统治不是为了提高劳动人民的道德水平,B不合题意。C:地主阶级不可能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C错误。D: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精神统治不是为了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排除D。故本题选A。6. 英国的“圈地”运动由来已久,但真正达到高潮是在17世纪末。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力把大片的农地归为己有,原本拥有田地的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成为流浪汉,不得不漂泊在异乡之中。英国空想家莫尔曾把圈地运动的历史评价为“羊吃人”,在他的名著乌托邦里这样写道:“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材料说明“圈地运动”实际上是用温和手段将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使土地集中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里

9、形成了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为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提供了大量货币当作资本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特点。:材料说明“圈地运动”实际上是用暴力将农民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错误。:材料说明“圈地运动”使土地集中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里,形成了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符合题意。:“为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提供了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条件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7. 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 )A. 全部劳动产品B. 部分劳动产品C. 剩余价值

10、D. 一部分剩余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AB: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 私人所有,因而资本家拥有全部劳动产品的所 有权。资本家并非无偿占有劳动产品,而是会 相应支付工人一定的劳动报酬,资本家无偿占 有的是工人的剩余价值,这是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资本家占有多少劳动产品不是 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故AB错误。 CD: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创造 的全部剩余价值,即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 故C项正确、D项错误。 故本题选C。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

11、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工人阶级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绝对的改善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将最终改变受剥削的地位资本家支付“高工资”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得到了绝对的改善”的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

12、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说明了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正确。: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工人就不会改变受剥削的地位,错误。:资本家让工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给工人支付“高工资”,但这些都是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的,正确。故本题选B。9. 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生产的绝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结构严重失衡是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消费意

13、识落后有关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错误。:依据题意,材料中马克思的观点表明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结构严重失衡是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消费意识落后”问题,而是强调生产结构严重失衡是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10. 共产党宣言开篇就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对当时的社会情形描述正确的是工人阶级开始作

14、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在多个国家取得胜利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工人阶级已经成为统治阶级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旧欧洲的一切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共产主义的幽灵,说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说明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符合题意。:旧欧洲的一切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共产主义的幽灵,说明旧欧洲的一切反动势力对无产阶级革命进行绞杀,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在多个国家取得胜利,工人阶级尚未成为统治阶级,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

15、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题肢组合,再到选项中寻觅答案的方法。11.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的根本

16、原因是其( )A. 指明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B. 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C. 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 唤醒了人们的革命意识,为社会变革提供物质动力【答案】B【解析】【详解】B: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根本原因在于它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了时代的脉搏。B符合题意。A: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但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的根本原因。A与题意不符。C:马克思主义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C说法错误。D:马克思

17、主义唤醒了人们的革命意识,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而非物质动力。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近代中华民族复兴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正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的伟大实践,不是近代的事情,不符合题意。: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属于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容,不是近代的

18、事情,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对“新篇章”理解正确的是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正确。故本题选B。14. 辛亥革命100多年来的历史表明,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历史证明这个“

19、核心力量”是()A. 中国共产党B. 中国工人阶级C. 人民解放军D. 企业竞争活力【答案】A【解析】【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A符合题意。B:中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但不是核心力量,B错误。C:人民解放军是重要的参与者,但不是核心力量,排除C。D:企业竞争活力不是核心力量,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20、主义建设新道路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

21、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16.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关于毛泽东思想,以下认识错误的有(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相结合的产物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最伟大最正确的思想武器A. B. C. D.

22、 【答案】D【解析】【详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两项表述均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该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入选。:“最伟大最正确”的表述不恰当,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该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入选。故本题选D。17.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属于“三改”内容的是对集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社会

23、主义国营经济的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符合题意。:集体农业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合题意。: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18. 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国营经济一统天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

24、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意义。: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正确。:“国营经济一统天下”是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中,试题设定条件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完成,不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在去1949年新中国建立,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点睛】1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

25、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19. 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

26、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张裕公司成了一家国营企业。改造前后,张裕发生的显著变化有实现了葡萄酒的生产现代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1956年底,那时张裕不可能实现生产现代化,不符合题意。:依题意,改造前后,张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因为生产资料公有化,企业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符合题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夸大了张裕发生的显著变化,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社会主义改造胜利,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

27、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20. 荣毅仁曾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自己完全

28、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伟大意义在于( )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调动了群众建设的积极性,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全面建设

29、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符合题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未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故本题选B。21. 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体现了要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A.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社会主义工业化C.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教育现代化【答案】B【解析】【详解】AC: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而不是反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

30、造,也不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C排除。B:材料强调我国当时还没能力制造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这体现了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符合题意D:材料不涉及教育现代化,D排除。故本题选B。22.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了(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过渡时期总路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

31、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符合题意。: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1956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1954年宪法制定以前通过的,错误。:1954年宪法是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制定的,那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向人民対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対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转化,错误。故本题选A。23.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应该A. 消除主要矛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B. 降低人们需要,以适应

32、经济发展水平C.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D. 尽快用先进的工业代替落后的农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A:错在“消除”,A排除。B:降低人们需要,说法错误,B排除。C: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先进,C符合题意。D:为解决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我们要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不是尽快用先进的工业代替落后的农业,D错误。故本题选C。【点睛】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3、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4.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 )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

34、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我国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符合题意。:新时代中国制造给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在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应用方面领先,与题意不符。: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中国探

35、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点睛】过渡时期的意义:(1)从中国发展来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2) 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5. 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把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A.

36、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D. 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B: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B正确。AC: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C正确处理敌我矛盾都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及的问题,但不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AC排除。D:材料反映的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不是反映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26. 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4次

37、国际性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这4次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然而,一度有众多的西方政治和经济理论学者把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或是某些外部因素的冲击。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西方政治和经济理论学者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的看法。【答案】材料中西方政治和经济理论学者没有认识到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8、。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解析】【分析】本题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作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西方政治和经济理论学者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原因的看法,属于评析类主观题。 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考察方向可作如下回答: (1)众多的西方政治和经济理论学者,把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或者是某些外部因素的冲击。这表明这些西方政治和经济理论学者没有认识到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2)生产无限扩大的

39、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等进行分析。【点睛】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思路:1.深刻理解并记忆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的知识网络或者思维导图,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3.学会灵活调用相关知识

40、点,提高理论与材料的结合能力。4.要有题型意识、审题意识和规范意识。5.定期的有计划的进行循环复习(课本、积累本、错题本)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英国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悲惨景象,同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包括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在内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

41、的发展规律,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据材料,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2)据材料,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社会

42、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答案】(1)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解析】分析】本题以空想社会主义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为材料,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

43、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阐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知识考查具体而明确,关于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教材P1112有明确的阐释,考生根据自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即可:历史贡献: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说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为什么能够使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知识考查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的历史意义,具体而

44、明确,关于马克思的两大发现的意义,教材P15有明确的阐释,考生根据自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即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点睛】本题看似分析说明,实则为简答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直接作答即可。作答时,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28.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

45、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请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新中国的诞生,

46、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解析】【分析】本题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讲话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范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设问是“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其次分析该设问,联系材料根据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的诞生为其他民族的独立提供鼓舞的角度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