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十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被循环利用 (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21温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降水和蒸发是水循环的两种方式B.水循环是由太阳能推动的C.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D.生物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很大【解析】选D。降水和蒸发是水循环的两种方式,A正确;水循环是由太阳能推动的,B正确;陆地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的降水量小于蒸发量,C正确;生物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
2、的作用很小,D错误。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水的总量较多,但陆地上、大气和生物体中的水只占很少一部分B.地球的全年降水量较多,但分配极不均匀C.我国水资源相当丰富,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D.我国的降水量只相当于全球陆地平均降水量的75%【解析】选C。地球上水的总量较多,但陆地上、大气和生物体中的水只占很少一部分,A正确;地球的全年降水量较多,但分配极不均匀,B正确;我国人均占水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水量的25%,因此,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C错误;我国的降水量只相当于全球陆地平均降水量的75%,D正确。3.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
3、全球性的逐级递减循环性A.B.C.D.【解析】选D。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的特点。4.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解析】选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等可与无机环境之间直接进行碳循环,A正确;消费者体内的碳能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但无机环境中的碳不能直接进入消费者体内,所以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碳循环,B错误;物质循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C、D错误。5.(2021绍兴高二检测)下列是根据如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
4、的有关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B.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CO2D.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过程的依赖【解析】选D。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过程指的是生产者固定CO2。增强过程能减少大气中CO2的量,但这不是最主要的方法,减少大气中CO2的量最主要的方法是开发太阳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以减少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利用。6.(2021湖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B.在能量流动过
5、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选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不是自给自足的,D错误。【补偿训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选D。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7.(2021嘉兴高二检测)
6、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表示碳元素的流动过程,其中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A.B.C.D.【解析】选A。由题图分析可知,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丁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表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中,表示呼吸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表示动物摄食,表示消费者和生产者中的有机物流向分解者。所以主要以CO2形式流动的是。【误区警示】物质循环常见的三个易错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生态系
7、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3)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8.某地盛产大桃,但果园大量废弃枝条和落叶乱堆乱放占用土地,而焚烧后又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果园土壤中,减轻了污染,同时提高了桃的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抑制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C.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果树对废弃
8、物能量的循环利用D.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性通常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解析】选B。“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果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项错误;将有机肥施加到果园中,因为有机肥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所以有机肥的施入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组成和密度,B项正确;将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多级利用,能量不能循环利用,C项错误;果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物种比较单一,在人的作用下,食物网较为简单,其复杂性不会高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D项错误。9.(2021绍兴高二检测)固氮的途径主要有高能固氮、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下列关于固氮的途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固氮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将氮
9、气还原为氨气B.高能固氮是通过闪电等所释放的能量进行固氮,属于天然固氮方式C.工业固氮产量的不断提高,对生态系统中氮的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D.生物固氮是最重要的固氮途径【解析】选A。工业固氮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氮气还原为氨气。10.关于氮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气中的氮只有被固定为无机氮化合物以后才能被生物所利用B.氨化作用与放线菌、真菌等活动密切相关C.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来完成D.氮循环无法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中【解析】选D。大多数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氮气,大气中的氮只有被固定为无机氮化合物以后才能被生物所利用,A正确;氨化作用是指尿素和尿酸等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很多异养细菌、放线菌和真
10、菌的代谢活动,转变为无机化合物(氨)并把它释放出来,所以与放线菌、真菌密切相关,B正确;硝化细菌可以把氨和铵盐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C正确;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方面通过各种固氮作用使氮可以被生物所利用,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使氮不断重返大气,从而使氮循环处于一种平衡状态,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11.(12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细菌、真菌大多数属于_。(2)图中的e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b、c、d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f所表示的动物与绿色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解析】(1)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
11、属于生产者;细菌和真菌大多数是营腐生生活的,属于分解者。(2)e是绿色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b、c、d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f表示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捕食12.(18分)如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乙表示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图甲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的形式存在。(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表示的是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过程。过程表示_。(3)现如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
12、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_(填图中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4)图乙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_,原因是_。【解析】(1)图甲中a表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2)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碳,表示呼吸作用。(3)“低碳生活”是为了减缓化石燃料的燃烧。(4)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物少。答案:(1)分解者含碳有机物(2)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3)(4)B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物少 (10分钟30分)1.(6分)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
13、伴随着能量的流动B.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或线粒体C.A、B所示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解析】选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因此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A正确;能完成A过程的生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如蓝细菌),能完成B过程的生物能进行呼吸作用但不一定具有线粒体(如蛔虫),B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C正确;能进行A过程将CO2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是自养型生物,D正确。2.(6分)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
14、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初级消费者、生产者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2、4、5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D.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C。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初级消费者,A是次级消费者,A错误;图1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B错误;如果次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初级消费者D的数量会增加,增加后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最后趋于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图2中的和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
15、,所以/的值不能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实验探究】3.(18分)某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下列是该小组制订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加以完善。(1)实验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2)实验原理:将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用pH试纸测定此系统所发生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探究碳的转化情况。(3)实验材料和用具:试管架、4支试管、铝箔4张、光源、若干只大小差不多的田螺、若干基本相同的金鱼藻、50 mL量筒、去氯的自来水、pH试纸。(4)实验步骤:第一步:取4支相同的试管,加入等量的去氯的自来水,并编号1、2、3、4。第二步:1号试管什么都不加,作为
16、对照。2号试管加入适量的田螺,3号试管加入适量的金鱼藻,4号试管_。第三步:测定每支试管中的pH后用双层铝箔将试管口封住。第四步:将试管放在_。(5)实验结果:1号试管pH无变化,2号试管的pH_,3号试管的pH上升,4号试管的pH_。(6)实验结论:碳在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转化。【解析】(4)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13号试管的设置可判断4号试管应同时加入田螺和金鱼藻,然后将试管放在较强的光源下照射以便进行光合作用。(5)2号试管中田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引起溶液的pH降低;3号试管内金鱼藻消耗二氧化碳引起溶液的pH升高;4号试管中同时加入等量的田螺和
17、等量的金鱼藻,因此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不发生变化,或基本不变。答案:(4)加入等量的田螺和等量的金鱼藻较强的光源下照射(5)下降无变化(或基本不变)【补偿训练】如图所示的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不可以说明()A.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B.A与B两种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C.图中生理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该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解析】选B。从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判断,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M是CO2,N是O2。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A正确;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A、D,不是A、B,B错误;过程主要是指光合作用,过程是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C正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D正确。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