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提升练(三)(第三章)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在树上有飞翔的小型益鸟、猫头鹰,地上有鼠、蛇及蛙等动物在活动,还有许多昆虫、真菌和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下列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这个小岛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小型益鸟是第三个营养级C.在该岛上的食物网中,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草鼠蛇猫头鹰”D.这个小岛上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是分解者【解析】选C。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应该是草鼠猫头鹰;小型益鸟以虫为食,虫为第二个营养
2、级,故小型益鸟为第三个营养级。2.(2021台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消费者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大B.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C.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D.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解析】选A。动物的食性越杂其种群数量波动幅度越小,A错误;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即细胞呼吸来分解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B正确;生产者在制造有机物时,所利用的能量类型可能不同,如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而硝化细菌利用化学能,C正确;各种消费者的存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使其更加稳定,D正确。考点
3、二生态系统的功能3.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a固定的能量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解析】选D。a是生产者,其固定的能量就是用于系统流动的能量,A正确;若b种群数量增加,将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种群数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更多,种群数量增加,B正确;当m15m2时,说明能量
4、传递效率高于20%,将影响生物和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m4m3m2m1,m是某个营养级全部个体的有机物总量,而不是每个个体的有机物的质量,D错误。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两种动物,且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在该食物网中,当绿色植物能量增加G千焦时,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多增加()A.6G/125千焦B.3G/125千焦C.G/50千焦D.G/550千焦【解析】选C。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两种动物,且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取食蝉的比例为3/4。当绿色植物能量增加G千焦时,求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多增加值应按
5、20%计算,假设黄雀最多获得能量为X,黄雀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从食物链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获得能量增加值=X1/420%20%20%=125X/4;取食蝉的比例为3/4,则从食物链绿色植物蝉黄雀获得能量增加值=X3/420%20%=75X/4,则125X/4+75X/4=G,X=G/50千焦,故C正确。5.如图两类生物的生物量呈倒金字塔形的最可能原因是()A.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鱼类因生物富集而变多B.鱼类的食量大,使藻类所剩无几C.海洋生态系统中有许多种鱼能直接固定光能D.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极高且繁殖快速,所以可以支持重量远大于自身的鱼类【解析】选D。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极高且繁殖快速,总能
6、量比较多,后面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也多,可以支持重量远大于自身的鱼类,故选D。6.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_(填“有”或“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所固定的_,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
7、,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理由是 。【解析】(1)分析题意,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如图:(2)牛与鸡之间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食玉米籽粒),所以它们之间无竞争关系,人与鸡之间构成捕食与竞争的关系,人与牛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玉米)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该人工群落。(4)依题意,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减少,因为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
8、人获得的能量减少。答案:(1)(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籽粒)捕食与竞争捕食(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太阳能CO2(4)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大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态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输出(散失),B错误;生态
9、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C正确;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8.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人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B.生态系统的稳态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虫害的大暴发【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稳态依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和丰富的物种类型,B正确。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A、C、D。9.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
10、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过程表示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哪些成分_(用字母表示)。(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3)图乙中的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调节,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获得能量是_ 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解析】(1)由图甲可知,A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图乙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应图甲中的D、B。(2)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物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11、。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3)蛇的数量减少,导致蟾蜍因缺少天敌而增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又使其逐渐趋于稳定,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4)(6.8109-1.310810%)(10%)2=5.5107 kJ。答案:(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只答光合作用也可)D、B(2)含碳有机物CO2(3)负反馈自我调节(4)5.5107易错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B.生态系统达到相对稳定时不需要能量的输入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
12、系统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解析】选A。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命系统的最高层次,即生物圈,A正确;任何生态系统在任何阶段都需要能量的输入,因为能量是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的,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并不都是有利的,C错误;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强,其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一定复杂,所以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困难,D错误。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与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快B.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动物以尿作为存在或领域的一种标记,实质是向外传递化学信息D.在草松
13、鼠狐山狮食物链中,如果松鼠要5 km2的生活面积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那么山狮的生活面积至少是125 km2【解析】选B。与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分解者数量相对较多,因而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快,A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无法实现反复利用,B项错误;尿液具有挥发性,动物以尿作为存在或领域的一种标记,实质是向外传递化学信息,C项正确;在草松鼠狐山狮食物链中,如果松鼠要5 km2的生活面积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那么山狮的生活面积至少是555=125 km2,D项正确。3.生态学者对某弃耕荒地不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单位:
14、略)营养级同化能量未被利用能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A471.829312.596.3B12.65微量7.5C7036.52.118.8(1)由表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原因是下一个营养级不能获得表中的_个方面的能量。(2)据表分析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该荒地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3)调查A中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该方法的抽样原则是_。【解析】(1)由表可知,下一个营养级因不能获得表中的未被利用能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释放量这3个方面的能量,因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2)据表分析第二个营养级到第三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70=18%。该荒地的群
15、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3)A为生产者,调查其中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答案:(1)逐级递减3(2)18%次生演替(3)样方法随机取样易错点二物质循环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和含碳有机物D.生物圈在物质上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解析】选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与能量流动是密不可分的,A、B错误;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再以CO2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C正确;
16、生物圈在能量上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D错误。5.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CO2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CO2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解析】选A。在碳循环中,使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又通过呼吸作用把CO2释放到大气中。6.我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题图回答问题:(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2)煤是“高碳”能源
17、,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据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3)从微观上看,过程主要在细胞内_(细胞器)中进行。(4)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专家建议: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竞争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_,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解析】(1)分解者能分解有机废物。(2)碳进入无机环境的形式是CO2,CO2是温室气体,减少CO2可从减少排放和增
18、大吸收两方面考虑。(3)过程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在叶绿体中进行。(4)化学杀藻剂容易造成污染,可利用竞争、捕食等方式进行生物防治。答案:(1)分解者(2)CO2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3)叶绿体(4)污染水体(或“污染环境”“二次污染”“持效短”)捕食藻类【补偿训练】1.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该图中有3条食物链C.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型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型生物D.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传到b【解析】选B。图
19、示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d、e是消费者,f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正确;图示中只有一条食物链,B错误;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异养型生物,C正确;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正确。2.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的形式流动。(2)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植物通过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通过_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速率大致相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_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3)写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若生产者固定了10
20、0 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可获得的能量为_ kJ。(5)“周一请吃素”,这是支持环保的进步青年提出的一个新理念,这一理念依据能量流动的_特点。【解析】(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利用,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中的碳变成CO2返回到大气中。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量的碳变成CO2返回到大气中,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形成温室效应。(3)图中A与B是双向箭头,且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进入了A,故A是非生物成分,B能从A中获取CO2,故B为生产者,B、C、D
21、都可以为E提供碳,故E为分解者,C、D为消费者,此题中的食物链就是BCD。(4)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图中最高营养级D理论上可获得的最多能量为10020%20%=4(kJ);理论上可获得的最少能量为10010%10%=1(kJ)。(5)依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吃素可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损耗。答案:(1)CO2和(含碳)有机物(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呼吸)碳循环(3)BCD(4)14(5)逐级递减易错点三信息传递7.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便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
22、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A.物理和化学信息B.行为和化学信息C.物理和营养信息D.物理和行为信息【解析】选D。这属于海龟的特殊行为,是行为信息;因为是利用舌尖的红色突起模仿小虫蠕动,引起小虫的注意,所以也是物理信息。8.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防止环境污染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容易操作A.B.C.D.【解析】选A。利用信息传递的作用来诱杀害虫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防止环境污染。9.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而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 km以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
23、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某昆虫中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_传递
24、。(2)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 。(3)实验二与实验三比较说明 。(4)实验四中汽油的作用是 ,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方法: 。【解析】(1)实验一说明雌虫能够吸引同种雄虫,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信息传递。(2)实验二说明雌虫和雄虫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被封闭的玻璃管隔开了。(3)实验三说明能够在雌虫和雄虫之间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物质是由雌虫腹部产生的。(4)实验四诱捕器的周围浇汽油是为了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但仍可吸引异性,说明传递信息的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
25、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答案:(1)信息(2)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3)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补偿训练】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乙、丙可依次表示()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解析】选C。图甲是可以循环的,且生产者和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箭头,故表示碳的循环;图乙是单向流动的,故表示能量流动;图丙是双向的且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指向自身的箭头,故表示信息传递。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