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1028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教案:第9讲 修辞方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届高考第一轮复习第9讲 修辞方法精析精练教学案一、考纲阐释 最新考试大纲规定: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属于语言的表达应用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述包含两点重要的信息: 1“常见的修辞方法”,重在“常见”。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九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而对其他的修辞方法,如反语、双关、通感、顶针、移用等,则不作要求。因此复习时要紧扣考试大纲,不要超出范围,浪费精力。2“正确运用”表明高考对考生的要求是“正确运用”的能力即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而不是辨识修辞方法,解释其作用。二、考点透析 修辞是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研究语言的,要做

2、到“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首先应了解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格的概念和种类,能区分不同的修辞方法,能领会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暗喻不用比喻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以喻体当本体。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为比喻。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下列句子修辞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

3、,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B村前的小路紧贴着蜿蜒的小溪,路的两旁长着鲜嫩的小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这美丽的小路,就像铺展在原野上的一条白练。 C. 这篇散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首尾呼应,结构像神经节和神经网那样结合得非常严密。 D重庆之夜,微波荡漾的江面倒映着万家灯火,那好像是江上的渔火。 剖析:该题四个选项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B项中以“白练”来比喻“两旁长着鲜嫩的小草,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的“路”不妥,两者缺乏相似点;C项中以繁喻简,以读者不熟悉的科学知识来比喻读者熟悉的浅近的散文结构,有违比喻的原则;D项中“万家灯火”言其多,而“江上的渔火

4、”则是零星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没抓住。答案为A。 比喻的注意点:使用比喻要注意:(1)喻体要常见易懂;(2)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3)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比拟分两种: 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例如:坚强的汶川虽然遍体鳞伤,但她并没有哭泣。 拟物(把人当做物写或把甲物当做乙物写)。例如:说到功夫熊猫,几个小朋友都竖起耳朵听着。 比拟的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时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情感的共鸣。 比拟的注意点: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

5、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拟体始终不出现。 3. 借代 借代的特点: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借代的种类: 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专有名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部分代整

6、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 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见过扫帚与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乎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借代的作用: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注意点:使用借代必须抓住

7、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序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

8、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加联想,创造气氛。 夸张的注意点: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不能超过限度,还要注意文体特征。如:张老汉的瓜田里一片丰收景象,西瓜大得像地球。(超过限度,则不正确)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 对偶的作用: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对偶的注意点: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

9、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同一词语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排比有两种: 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博大和宽广。 排比的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排比的注意点: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

10、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反复的作用:反复具有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因此,它被运用于各种文体中。在说理文、记叙文中运用反复,能起到加强论点、分清条理的作用;在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表现强烈的、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思想、增强旋律美的作用。 反复的注意点:运用反复应注意:反复不是某些语句的简单的重复,要根据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抓住关键性词语,做出妥善安排。 8设问 设问是为了

11、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式。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设问的作用: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 大灾大难面前,我们能够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靠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 9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反问的作用: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 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

12、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设问与反问的比较: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案在后面说出,反问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高考的命题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因此,我们平时的练习和复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在辨析这九种修辞手法的基础上,能分析其作用并能灵活运用。三、命题规律考

13、试大纲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单列为一个考点,足见对修辞运用的重视。从近年高考情况看,高考的选择题中,已没有单纯的辨析题,而是放在下列题型中去考:诗歌鉴赏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包括修辞方法在内的写法;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语言运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进行仿写。这也应是今后几年的命题趋势。并且,在一道题中,一般不是单纯的运用某一种修辞格,而是比喻、比拟、借代等侧重内容的修辞格与对偶、排比等侧重形式的修辞格的套用四、技法点拨 1熟悉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提出的九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注意几种易混修辞的辨析。

14、 其次,要理解和明确九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和明确其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和正确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前提。 再次,要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这里包括审题能力,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分析语境的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准,把握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2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注意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3提高联想、想像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

15、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像能力。 4关注生活中的修辞,重视积累。 “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课堂,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这话很有道理。比如与人交流,需要说和听;看电视、看广告、看产品说明书,需要听和看。在其中不时可以发现一些很准确的语言、很形象的比喻、很深刻的道理这些都可以提高修饰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的目的是提高语

16、言表达效果,而语言的锤炼是个硬功,需要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另外,高考中修辞部分的考查从内容到形式也越来越靠拢生活。五、高考典型例题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T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解析:要内容合理,比喻贴切,句式相同。具体做法:看清题干列出的几点要求,化仿写为填空。分析仿写句:包括分析仿写句的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

17、,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答案:平凡是山石,孕育着宝藏,只要你肯锤炼;平凡是大地,孕育着生机,只要你肯创造;平凡是种子,孕育着生命,只要你肯播种。2. (2011四川卷T19)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康桥边城雨巷蜀道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解析:这是带有仿写性质的意象特点扩展。形式上要注意拟人及反问两种修辞

18、,内容要结合课文内容,紧扣意象的内涵展开,实际上考查了对教材内容的熟知程度。答案:(1)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2)雨巷,你的悠长寂寥,你的哀怨与彷徨,你的凄清与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内心的伤感吗?3.(2011江西卷T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1)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19、(4分)答:_ 解析: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

20、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2011全国卷T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针挑土 芳菲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

21、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事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那天,

22、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

23、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咖啡馆的壁挂上有

24、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25、(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答:_解析:太阳有倦容明显是拟人,表面上写天色渐晚,实际上写太阳都疲倦了,人的工作更加辛苦,也反衬了黑妮等志愿者不知疲倦的奉献精神。答案:(1)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2分,意思对即可)(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答:_解析:这句话描写了黑妮的淳朴, “我”不好意思的一点点支持就让黑妮眼前一亮,一天的工作终于有了一点点成效,表现了黑妮的湘援事业的乐观,也暗示了“湘援游”工作如针挑土般艰难。答案: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湘援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对亮了。按时“湘援游”进展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黑妮从“我”的支持中,看到了“湘援游”逐步向前推进的曙光。(答对一点给1分,给满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