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996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高考》2016高考地理(全国通用)二轮复习配套练习:五年高考真题 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2013上海地理,56)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据此完成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 B. C. D.解析第1题,是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是在高温、高压下进行的,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高温高压下变质而形成的,C正确;该知识点需要记忆,难度小。第2题,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张裂边界,地幔上部的软流层中的岩浆从张裂边界处喷出,产生张力作用,使板块向两侧张裂扩张,而喷出

2、的岩浆经冷却形成新的洋壳。图中、是重熔再生,是形成岩浆的过程,一般位于消亡边界,A、B错;为变质作用,D错;为岩浆喷出,C正确。答案1.C2.C(2011全国文综,2)读下图,完成下题。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该山体岩石是火山岩,属于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在地球表层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答案C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015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使该矿物从上地

3、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解析第1题,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层断裂,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使该矿物存在于岩浆岩中。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使该矿物到达河滩泥沙中,故C项正确。第2题,为更直观的反应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绘制剖面图时,要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图中垂直比

4、例尺远大于水平比例尺,使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比实际的火山坡度大,变陡。答案1.C2.A(2015浙江文综,56)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34题。3.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 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 D.安山岩玄武岩解析第3题,材料中说明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知,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根据地貌特征知,

5、甲处为山、乙处成谷。甲处为向斜可排除A项,乙处为背斜可排除D项,甲处为山可排除B项,答案为C。第4题,丙处山峰为飞来峰,比周围岩层较晚,没有侵入或切断的痕迹,存在层理结构,是由表层沉积形成的,因此属于沉积岩,B项中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C项中的大理岩属于变质岩、D项中的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排除B、C、D三项,答案为A。答案3.C4.A(2015新课标,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56题。5.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

6、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6.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5题,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沉积为主,则海水变浅,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大。反之,若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以侵蚀为主,则海水变深,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距离会越小。图中两者距离19751978年扩大,此后总体减小,故先以淤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故D正确。第6题,19921997年期间两者距离缩小,说明泥沙沉积作用减弱,黄河入海泥沙减少,只有B项所述能出现这一现象。故B正确。答案5.D6.B(2015安徽文综,28

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第7题。7.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解析甲地处湄公河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处流速变缓,从上、中游携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C项正确。答案C(2015福建文综,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89题。8.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9.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A. B. C. D.解析第8题,由于从a河谷向b、c河谷岩层由老到新,所以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构造,C、D项错误;X处发育

8、了河流,该区域属于山谷,所以A正确。第9题,c河流地势较高,如果a、c支流相连,流量显著增多的是河段。答案8.A9.B(2014大纲全国文综,6)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10.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析据图判断K岛屿位于苏门答腊岛与爪哇岛之间,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且位于苏门答腊岛西南部海域和爪哇岛南部海域,属于亚欧板块,故K岛处于亚欧板

9、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答案C(2014北京文综,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112题。1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1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解析第11题,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岩层位于岩层之下,故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A项正确;由中期与后期图示判断,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B项错误;图示岩层未发生弯曲变形,不属于褶皱构造,而是断层线附近岩石破碎,易被侵蚀而形成河

10、谷,C项错误;修建水库应避开断层,D项错误。第12题,据图判断,水位上升时,沉积物少,说明河流搬运作用增强;水位高低与河流含沙量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流量增大时,沉积物较少,河流的堆积作用减弱;河流的向两岸侵蚀和向下侵蚀使河床加宽变深。答案11.A12.D(2014山东文综,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13.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 B.、C.、 D.、解析岩层覆盖在、两层的上面,为最后沉积形成的,应该是最新的。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间新,两翼老,较更位

11、于中心,因此岩层最老,岩层较老。三个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列顺序应是、,B项正确。答案B(2014浙江文综,78)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1415题。14.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15.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 B. C. D.解析第14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

12、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第15题,仔细读图,为侵蚀山地,土层薄。地洪积冲积平原,土积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深。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条件,B项正确。答案14.C15.B(2014天津文综,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

13、题。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16.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由图可知三地均位于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泥沙沉积量的影响。答案B(2014重庆文综,81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右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719题。17.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18.下列

14、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第17题,河源地区一般水流较急,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地貌,A项错误。河流在凸岸堆积,凸岸水流缓,较大的石块在这里沉积下来,形成砾石滩,B项正确。凹岸侵蚀作用显著,河水较深,不会形成滩地,C项错误。河口地区水流变慢,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等地貌不会形成砾石滩,D项错误。第18题,砾石变圆的原因是石块相互碰撞磨蚀,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关键找出各个选项的外力作用。石笋是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A项错。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风蚀蘑菇是风吹动小石块对大石块碰撞,磨蚀,在

15、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与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C项正确。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项错误。答案17.B18.C19.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解析仔细读图,图中有一石块标出为直径9 cm,通过与其他石块的比较分析,接近直径9 cm的石块最多。A项中各类石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排除A。B项中接近9 cm的石块所占比例最小,排除B。C项中1720 cm所占比例最大,排除C。排除A、B、C三项。D项中811 cm所占比例最高,符合题意。答案D20.(2013广东文综,1)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

16、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解析通过景观图的岩层弯曲判读此处为典型褶皱山地,而形成褶皱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地壳运动的水平挤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外力作用的基本概念。A、D项为外力作用,C项为内力作用,但图中信息体现不出高温挤压之后的变质作用。答案B(2013浙江文综,5)图a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b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21.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

17、地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外力作用及土地利用类型。从题中所给的信息可以得出,处流速高于处,处附近为河流的凹岸,处附近为河流的凸岸,所以凹岸受流水侵蚀作用显著,凸岸受流水沉积作用显著。所以,甲处的流水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也可以修筑港口。乙处的流水慢,沉积作用显著,不宜作为港口用地,故本题选择D。答案D (2013北京文综,89)读图,回答2223题。22.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新桂内蒙古A. B. C. D.23.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析第22题,从条件中的

18、峰林可知此地为喀斯特地貌,苏江苏、湘湖南、新新疆、内蒙古无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滇云南、黔贵州、桂广西是典型地区,故C选项正确。第23题,本题通过地质剖面图考查地质作用,甲处为流水溶蚀形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为侵蚀最强烈的地方,因为乙地顶部的整个石灰岩层都被侵蚀掉了,故A选项错误;乙处是砂岩,为外力堆积形成的沉积岩,但变成谷地说明受到了外力侵蚀,故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背斜山山顶,容易受到外力侵蚀破坏,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现象,故C选项正确;丁为典型的向斜山,故D选项错误。答案22.C23.C24.(2013海南地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在弯曲段

19、存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法国罗纳河上的圣贝内泽桥始建于1177年,13世纪和15世纪曾大修和重建,1668年被废弃。1669年的大洪水冲毁了河流右岸的桥墩,后来左岸的残桥(图中左侧图中粗实线)成为旅游景点圣贝内泽断桥(右照片)。通过比较断桥处河流左右岸附近河水的深浅及流速差异,说明该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解析结合材料和图可知,断桥分布在河流左岸(凸岸)。本题的问题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左右两岸附近河水深浅及流速差异,第二部分是分析断桥能保存至今的原因,这一问必须结合第一问来分析。第一问中,左右两岸深浅及流速差异:右岸为凹岸,左岸为凸岸,结合“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规律可知右岸侵蚀

20、作用强,那么流速一定快,深度一定要大些。而凸岸堆积,一定流速较缓,由于堆积作用强,大量泥沙沉积,所以水深较浅。第二部分的问题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就好分析了,图中可看出断桥在左岸,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而侵蚀作用弱,当然洪水期中也不易被冲垮,所以得以保存至今。答案桥梁修建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右岸为凹岸,水深、流急,对河岸的冲蚀强烈;左岸为凸岸,河水浅、流速慢,河岸较少受冲蚀,对断桥的冲蚀作用很弱。25.2012安徽文综,35(1)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解析读图可知A、B两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地貌类型以及外力作用不同。特别应注意图中的信息,图中显示的每一信息都有出题者的意图。例如图中的断层陡坡是很明显的提示学生该山为一断块山。答案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