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十六章检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点题号区域农业发展1、2、3、4、24、25、2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5、6、7、8、9、10、11、12、13资源跨区域调配14、15、20、21、22、23、27产业转移16、17、18、19、28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1年安徽文综,2728题)如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读图,回答12题:1耕地2居民地3湖泊1133333111113333312231313111123131111111311111111
2、1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解析:1.A2.C第1题,从图示可知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湖泊转化为耕地,即“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导致水生生物物种减少;空气湿度减小;干旱、洪涝的频率增大;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该地位于辽宁西北部地区,纬度较高,不利于种植甘蔗,不能推广蔗基鱼塘和水稻种植;该地有湖泊水灌溉,耕地较多,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发展节水灌溉农业。(2
3、013珠海质检)下图为我国“十二五”期间制订的“七大农业主产区”农业战略格局图。读图,回答34题: 3.宁夏平原位于()A.甘肃新疆主产区B.河套灌区主产区C.汾渭平原主产区 D.华北平原主产区4.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图中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A.华北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B.华南主产区要严禁非农业用地,保护耕地资源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解析:3.B4.D第3题,图中显示,宁夏平原属于河套灌区主产区。第4题,华北平原水源不足,不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华南主产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严禁非农用地会制约经济发
4、展;河套灌区大力引黄灌溉会造成土壤盐渍化;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水源不足,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利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2013宁波调研)海洋产业结构是指各海洋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关系,其划分依据为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读“20042011年宁波市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统计图”,回答56题:5.有关宁波市海洋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连续下降B.第二产业生产水平较高C.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升D.第二产业变化幅度最大6.宁波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途径有()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快发展海洋运输业稳定提高海洋捕捞业大力开采滨海油气资源A.B.C.D.解析:5.B6.A第5题,从图中可
5、以看出海洋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其生产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其产值不一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在2006年左右较小。第6题,优化产业结构应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措施与此无关。(2013宁波二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图,回答78题:注: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7.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8.
6、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第一产业发达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城市化水平较高解析:7.B8.A第7题,图中显示上海城市用地人口密度较小,说明上海人居环境较好;同时上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高,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最高,即土地的经济效益高。则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第8题,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即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大,可能与重庆多山地,少平地有关;城市用地经济密度低说明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值低,可能与经济发展较落后有关。故A项正确。(2013福州模拟)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
7、城镇转化。右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回答911题:9.图中、分别表达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10.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B.区位选择变化C.职业收入差异D.产业结构升级11.“就地式城市化”对当地的影响是()A.加速区域中心城市的扩展B.扩大城乡之间经济的差异C.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D.不利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解析:9.A10.D11.C第9题,依据不同年代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可判断,刚改革开放时该城镇第一产业比重高,到
8、城镇发展的较高阶段一般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第10题,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能反映产业构成的变化,图中显示人口职业构成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说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11题,就地式城市化必然使当地原有乡村转变发展为城镇,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读“广东省国土开发战略格局概念图”,回答1213题:12.关于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经济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环境B.发展旅游产业,增加农业收入C.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机会D.在河流中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1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9、)A.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低,故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较少B.合理的城市化发展,可能避免某些城市化问题C.限制城市发展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D.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仅存在于发达国家解析:12.D13.B第12题,广东省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生态,大力发展养殖业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第13题,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会产生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合理的城市化会减少某些城市化问题的产生。读“中俄原油管道分布图”,回答1415题:14.下列对中俄原油管道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经过大兴安岭东南部,沿线黑土、沼泽广布能缓解中国能源紧缺状况,使能
10、源供给来源多元化输油管道沿线植被变化为荒漠草原森林使俄罗斯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A.B.C.D.15.针对当前国际油价升高的形势,我国的应对措施合理的是()A.停止进口石油,开采国内石油B.通过提高油价来降低国内石油消费C.开发替代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开展节能活动D.通过政治和军事干预油价解析:14.B15.C第14题,输油管道经过大兴安岭西北部,沿线无荒漠带的分布。第15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对石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国内石油产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虽然国际油价不断升高,但是我国不能停止进口石油,可以进行开源节流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存度。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
11、去”战略,将在韩国京畿道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据此回答1617题:16.宝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环境B.扩大市场C.降低运费D.输出技术17.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降低钢铁生产能耗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进口燃料比重A.B.C.D.解析:16.B17.A第16题,韩国汽车制造业发达,宝钢在韩国新建汽车板材加工配送中心利于靠近相关钢材的消费市场,从而扩大销售量。第17题,降低钢铁生产能耗可降低生产成本,正确;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有利于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保证足够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12、正确;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提高竞争力,正确;宝钢的燃料主要来自国内,提高进口燃料比重将增加燃料运输成本,降低利润,弱化竞争力,错误。(2013湛江一模)如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读图,回答1819题:18.图中主要石化基地的共同区位优势在于()A.资源丰富B.市场广阔C.技术先进D.劳动力富余19.境外石化企业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将使迁入区域()A.环境改善B.就业压力增加C.港口等交通得到发展D.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增加解析:18.B19.C第18题,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第19题,石化企业转移到我国的沿海地区,会给沿海地
13、区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减轻就业压力,但也会降低环境质量;石化企业转移至沿海地区,扩大了沿海地区的运输需求,从而促进港口等交通的发展。(2013扬州模拟)如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2021题:20.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我国东北地区B.我国华北地区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D.我国西北地区21.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A.B.C.D.解析:20.C21.D第20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贫乏,符合图中所示特征。第21题,地资源丰富但需求量小,资源供大于求,地资源贫乏但需求量大,资源供不应求
14、,因此最可能产生资源由运往的跨区域调配现象。能源消费强度是指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体现出能源的经济效率。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越低。读“中国各地区对外开放度(出口额/GDP)与能源消费强度关系图”,回答2223题:22.下列省市能源消费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福建、河南、青海B.青海、河南、福建C.河南、青海、福建D.青海、福建、河南23.下列有关能源消费强度与对外开放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外开放度越高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就越低B.随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能源消费强度逐渐提高C.能源消费强度的大小取决于直接对外出口额D.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能源消费强度的降
15、低解析:22.A23.D第22题,从对外开放度与能源消费强度的关系图看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福建是三个省市中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其能源消费强度相对较低,而青海地处西部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程度最低,能源消费强度最高,河南则居中。第23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贸易的加强,西方先进的科技带来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2013哈尔滨二模)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域的农业产值占该省GDP的比重。沿海省区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的农业在沿海具有比较优势,其值越高反映本省农业实力及其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能力越强。读“我国部分沿海省级
16、行政区农业优势指数变化图”,回答2425题:24.下列关于各省级行政区、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北一直高于山东B.海南在1992年后持续上升C.上海农业贡献能力最弱D.山东的农业发展潜力小于北京25.海南省农业优势指数上升主要得益于()A.全球气候变暖B.土地租金价格下降C.农业人口数量上升D.交通、科技和政策解析:24.C25.D第24题,由图可知,河北在19922001年低于山东;海南在2001年前后略有下降;上海农业优势指数最低,且小于1,说明其农业贡献能力最弱;山东的农业优势指数高于北京,且大于1,说明山东的农业发展潜力大于北京。第25题,海南开发较晚,建省较晚,海南省农业优势指数
17、上升主要得益于交通、科技和政策。二、综合题(共50分)26.(2013漳州模拟)下图中甲乙两地曾经是我国著名的荒地,如今已经变成了粮仓、棉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比较影响甲乙两地农业生产优势气候条件的差异。(8分)(2)甲地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分析其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7分)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东北三江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相比乙地具有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的优势,乙地位于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相比甲地具有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第(2)题,东北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相比,在面积、机械化水平、土壤肥力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答案:(1
18、)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相比乙地具有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的优势;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相比甲地具有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8分)(2)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7分)27.(2013皖东联考)中俄原油管道俄境内段于2010年8月29日正式开通。结合管道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1)简述中俄原油管道运输的优势。(5分)(2)在铺设原油管道之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主要靠运输。(3分)(3)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3分)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C.北冰洋沿岸D.大西洋沿岸(4)从长远和全球的角度来看,所谓“能源问题
19、”,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简述应该如何保护我国的能源安全。(8分)解析:第(1)题,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管道运输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同时运行成本也低。第(2)题,由于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远离远东太平洋沿岸的海港,因此在铺设原油管道之前,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主要依靠铁路运输。第(3)题,西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集中分布区。第(4)题,要确保能源安全,眼光不能仅仅放在国内,最终要实现能源多样化、多元化。答案:(1)管道运输损耗少、运费低、占地少、污染低;运输量大、建设周期短、投资少等。(5分)(2)铁路(3分)(3)B(3分)(4)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
20、发,加快石油科技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样化、多元化;制定我国的石油战略,并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和预警体系。(8分)28.广东出台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2020)首次对广东各区域赋予不同的经济发展功能定位,而粤北山区4市明确定位为“生态发展区”。结合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下图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示意图。材料二下表为广东省四大经济区对比表。地区人口占全省比重(%)GDP占全省比重(%)1995年2005年1995年2005年珠三角29.7045.4665.8077.46粤东31.1227.7613.809.10粤西20.
21、8516.1510.547.67粤北18.3310.639.865.77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一批产业相对集中、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城镇,佛山、中山、东莞等地2/3以上的建制镇已经成为专业镇。近年来,在政府引导下,珠三角地区的火电、陶瓷等工业转移到粤北,服装、制鞋等工业转移到粤东,食品、金属制品等工业转移到粤西。(1)请阐述粤北地区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3分)(2)根据资料分析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4分)(3)专业镇形成的有利条件有(多选题)(3分)()A.政府扶持,民营企业基础好B.工业门类增加,企业之间协作加强C.熟练技术人员集中,劳动力资源丰富D.
22、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E.工业生产链完整,原材料综合利用率高(4)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全省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6分)解析:第(1)题,可从土地、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回答。第(2)题,由材料可知,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相对落后,人口向经济发达的珠三角迁移。第(3)题,专业镇是生产高度专业化,形成产业集群的建制镇。第(4)题,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会使珠三角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原主导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答案:(1)土地价格低、劳动力充足、工人工资低、优惠政策等。(任答三点得3分)(2)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程度高;粤东、粤西、粤北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低。(4分)(3)ACD(3分)(4)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发展地方特色工业;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全省经济发展。(任答三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