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90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五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信息技术(近3年真题+模拟).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高考试题考点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013年四川文综,9)如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读图,回答第1题:1.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 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解析:A由材料中“亚洲中纬度地区”“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可推知图示民居所处地区降水较少,应位于“亚洲中纬度”内陆地区,该地区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小,昼夜温差大,厚墙在白天可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夜间可起保温作用。(2012年福建文综,56)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

2、、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23题:2.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3.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A.10积温B.日照时数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解析:2.C3.A第2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

3、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第3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受纬度位置、白昼的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2010年福建文综,78)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咸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下表所示。读表,回答45题:旱地林草地盐荒地滩涂其他合计占总面积比例(%)17123218211004.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位于下图中的()A.甲B.乙C.丙

4、D.丁5.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A.滩涂盐荒地旱地B.盐荒地滩涂旱地C.旱地盐荒地滩涂D.林草地旱地滩涂解析:4.C5.A第4题,根据各图的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可知,图中所示的四个三角洲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由题目提供的资料可知,该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说明河流泥沙含量大,且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盐荒地,因此最有可能是黄河三角洲。第5题,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最先形成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滩涂,进一步发展则成为盐荒地,盐荒地经过脱盐改良后才能成为耕地,因此,其发展趋势是滩涂盐荒地旱地。6.(2010年天津文综,8)下图中的三幅照片拍

5、摄于天津滨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解析:C潮音寺、天津港、海滨浴场都是沿海地区的人文景观,利用的是沿海的有利位置,反映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故C项是正确的。考点二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3年江苏地理,3)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第1题:1.BDS在

6、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提供灾区的影像 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提供短文联络A.B.C.D.解析:D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可以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并提供短文联络;而为遥感的主要作用;统计灾区经济损失,需要GIS的参与。(2013年福建文综,5)如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第2题:2.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辅助()A.企业空间布局决策B.总部调控生产 C.总部监控产品质量 D.研发中心创意解析:A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系统,其功能主要包括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等;本题中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全球工业分布

7、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辅助企业进行空间布局。B项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有关;C、D选项与企业科技水平、监管等有关。3.(2013年重庆文综,7)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GIS功能是()A.输入B.管理C.分析D.输出解析:C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基础上进行分析、计算、对比等的地理信息技术,其功能侧重于分析、计算,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利用到的GIS功能是分析。(2013年浙江文综,6)某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分为甲、乙、丙、丁4种(图1),城市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图2)。目前该城市的地价与土地利用形态和开发阶段

8、有关,其关系如下表。读图表,回答第4题:土地利用形态地价阶段阶段甲低中乙低中丙中高丁低中4.该城市拟选择中等地价的地块建造超市,右图(图3)中符合要求的地块是()A.B.C.D.解析:B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中图表信息的综合判读。图1和图2叠加后将图示范围分为图3中的8个地块,结合表格中信息可知,图3中地块、为中等地价,故B选项正确。5.(2012年安徽文综,25)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监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跟踪产品流向 A.B.C. D.解析: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遥感的功能。遥感为视力的延伸,能监测耕地变化、作物分布及根据作物长势估测粮食产量等。(2012年福建文综,

9、7)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第6题:6.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解析:B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空间变化分析”进行选择,空间变化分析只能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无法进行空间变化分析,而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2011年山东文综,1)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第7题:7.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全

10、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解析:B遥感具有时效性强的优点,即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采用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稻病虫害;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将抽象的数据转化成清晰简明的电子图,从而直观地显示病虫害发生地点及地域分布,故B项正确。(2011年北京文综,10)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题:8.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

11、监测点的互换解析:C该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反映的是交通事故分布状况,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畴,利用该图可以查询交通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9.2012年北京文综,40(3)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读图,回答第9题: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解析:本题所给的是一幅数字地图的截图,当前界面有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提示作用。与纸质地图相比,数字地图具有信息查询、空间分析能力,还有内容更新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信息共享等优点。答案:增加了交互功能;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数据更新快,信息共享好。模拟试题考点一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01

12、3灵宝一中模拟)读图,回答12题:1.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是我国中、西部的接合点,是华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宁夏、河南三省区的接壤地区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航空综合运输骨架,可以通华北、联西北能源、矿产、农业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交界三省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 A.B.C.D.2.中央鼓励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建设黄河金三角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意义有()探索省级边缘区协调发展的对策,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通过区域协调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生产布局,推动资源有效利用和开发可以优先接受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以此为平台辐射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市场A.B.C

13、.D.解析:1.C2.D第1题,解答本题采用排除法。根据图示可知,黄河金三角是山西、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处,故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第2题,我国建立经济合作区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辐射其他区域的发展。(2013大连期末)响水大米是人民大会堂的国宴用米,产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当地俗称“石板米”,因其生长在大面积的玄武岩石板地上而得名,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约为1030厘米,这种土壤是岩石风化和腐殖质沉积而形成的,其中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灌溉水源来自镜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优质水源,水质纯净。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到了夜间又

14、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摄氏度。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根据材料回答34题:3.材料中石板地白天能吸收大量热量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四面环山,热量不易散失B.石板地蓄水能力强,比热容大 C.玄武岩多气孔,利于吸收热量D.生长期内白昼长,光照强4.响水大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有高大山地阻挡冷空气,受低温冻害影响小B.当地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雨热同期C.石板地土层深厚肥沃,腐殖质含量大D.当地昼夜温差大,石板地的地温、水温较高解析:3.D4.D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石板地位于黑龙江

15、省,纬度高,生长期内白昼时间长,夏季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到了夜间又将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摄氏度左右。在昼夜温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于水稻生长的自然环境,水稻吸收营养充分,成熟度极高。(2012南充模拟)读“我国甲、乙两区域地形区示意图”,回答56题:5.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甲属于干旱区乙属于湿润区B.甲属于青藏地区乙属于北方地区C.甲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D.甲地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乙地河流汛期长6.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

16、地的共同有利因素是()A.两地夏季均光热充足B.两地夏季均降水丰富C.两地土壤类型一致,均比较肥沃D.两地气候类型相同,均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解析:5.A6.A第5题,甲为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干旱区;乙为海南岛,属于湿润区,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甲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选项错误;甲地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水能资源贫乏,D选项错误。第6题,甲地区虽然纬度高,但由于地处干旱区,降水少,晴天多,夏季光热充足,很适合棉花的生长;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区,纬度低,所以光热丰富。7.(2012东莞模拟)如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总体特征的差异主要是

17、由、和等要素表现的。 (2)与c区域相比,a区域利于长绒棉种植的自然条件主要有充足,昼夜大。(3)d区域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其主要特点有。与d区域相比,c区域发展农业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b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应是。 解析:本题以“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各地农业特色。第(1)题,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因此,三大自然区的总体特征是由上述要素表现的;三大自然区之间的差异性,也由各要素反映出来。第(2)题,c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a区域位于新疆,a区域与c区域相比,夏季

18、光照充足,气温的日较差大。第(3)题,d区域位于东北平原,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c区域属于季风水田农业,d区域土地集中连片,c区域地块小。第(4)题,b区域位于云南西南部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答案:(1)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2)光照温差(3)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地块破碎(4)特色农业(花卉农业)、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考点二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13无锡期末)B2C是英文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对顾客)的缩写,是近年来依赖于互联网迅速崛起的新颖销售模式。如众多年轻人购物首选的淘宝网即属此类经营模式。读“B2C交易流程示意图”,回答12

19、题:1.B2C模式()宜将商业网点布局在中心商务区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易受自然环境影响,成本高、利润低A.B.C.D.2.在B2C模式中,物流公司可以随时了解运输车辆在运输途中所处位置,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GIS数字地球RSGPSA.B.C.D.解析:1.B2.D第1题,B2C是英文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对顾客)的缩写,是近年来依赖于互联网迅速崛起的新颖销售模式,众多年轻人购物首选的淘宝网即属此类经营模式,说明该模式依赖于现代物流业不断的发展,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重要方式之一。第2题,对运输车辆进行精确定位运用GPS技术,及时查

20、询了解运输车辆的位置信息应用GIS技术。(2013潮州模拟)如图为风云2E卫星2012年8月2日8时30分拍摄的卫星云图。云图中气旋左下位置为“苏拉”,右上位置为“达维”。读图,回答34题:3.图示气象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是运用了()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虚拟技术4.通过对气旋“苏拉”“达维”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台风中心位置台风的强度和速度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台风的移动方向台风的登陆地区A. B.C. D.解析:3.B4.D第3题,卫星云图是利用遥感技术取得的气象数据得出的。第4题,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任何地方的天气状况,监测气旋

21、的位置、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 为实时天气预报提供依据。(2013丰台期末)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读图,回答56题:5.该城市中心区位于图示区域的()A.东北部 B.西南部C.西北部D.东南部6.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A.甲B.乙C.丙D.丁解析:5.B6.D第5题,城市中心是商业区,据地价图层可知,商业区中心地价高,位于西南部(注意图中方向标)。第6题,建物流中心的区位要求是: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综合各种图示,丁地符合条件。7.(2012郑州模拟)李强同学在判读某地区卫星影像后,用透明纸蒙在上面绘出了主要道路、城市、村庄、河流的位置和范围。读图,回答下

22、列问题:(1)原卫星影像图上,李强同学区分河流、道路的直接解译标志有:,。(2)在原卫星影像图上村庄为不规则的点状或星状,城市为状,道路、河流为状。(3)A处为一道路,C处为一河流,在原卫星影像图上间接解译标志是。(4)在2004年3月和2004年8月的卫星影像图上,B处的色调是否一致?;原因可能是。解析:在卫星影像图上,直接解译标志有色调、形状、大小等。道路、河流、城市色调不同,形状也不一样:道路宽度不变,比较平直;河流弯曲,而且宽度有变化。间接解译标志指能够间接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影像的各种特征,题中A处和C处同是线状,但A与城市相连,C直接与一河流相连,故推断A处为一道路、C处为一条河

23、流。影像解译标志因地、因时、因波段而不同。答案:(1)色调、形状、大小道路宽度往往不发生变化,河流宽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宽道路比较顺直,河流弯曲多变(2)面线(3)A与城市相连,C直接与河相连(4)否B处为一河流,季节不同,水深不同,河流含沙量不同,色调也就不一样提升演练一、单项选择题(2013海淀期末)如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B.-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C.-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2.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A.B.C.D.解析

24、:1.B2.C云南傣家竹楼主要为防止潮湿和虫蛇;广东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客家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山东威海海草房适应雨热同期的气候,防潮耐腐排水。(2012北京东城区一模)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回答34题:3.按照分类,我国上海市属于()A.类省份B.类省份C.类省份D.类省份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C.类省份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D.类省份粮食生

25、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解析:3.D4.B第3题,上海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小,人均产粮大致与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一致,不足200千克。第4题,由图可知,粮食生产总量最多的是河南省,排除A项;类省份并不都是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而是地广人稀的地区,排除C项;类省份并不是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而是经济较发达、人口多耕地少的地区,排除D项。广东省城市化、工业化速度快,占用了大量耕地,使得粮食总产量下降,人均产粮低。(2013上海期中)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2005年我国测得其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 844.43米,比30年前我国首次测量的8 848.13米少了3.70

26、米。据此回答第5题:5.对珠穆朗玛峰冰川面积进行监测,最优先选用的技术手段是()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C.地理信息系统D.实地测量解析:B对大面积地理事物进行监测、调查等最优先选用的技术手段是遥感技术。(2013泰州模拟)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景观图。读图,回答67题:6.甲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及其有效监测手段是()A.水土流失 全球定位系统B.荒漠化 遥感 C.洪涝灾害 地理信息系统D.环境污染 数字地球7.近年来,乙地基塘农业桑基演变为花基、养鱼演变为养甲鱼,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 B.科技C.市场D.政策解析:6.B7.C第6题,甲区域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荒

27、漠化,荒漠化的发展、变化属于环境问题的监测,运用遥感技术。第7题,乙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的规模、数量、品种主要决定于市场的变化。(2012江西六校联考)读“我国南、北方粮食、水资源、森林资源、人口分布对照图”,回答89题:8.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A.a表示人口,b表示水资源B.粮食总产量南方多于北方C.北方的人均水资源是南方的一半D.北方的人均森林资源不到南方的一半9.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森林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区() A.光照差异大B.水热差异大C.人口数量差异大D.降水差异大解析:8.D9.B本题组以“我国南、北方粮食、水资源、森林资源、人口分布对照图”为切入

28、点,考查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读图分析得知,a表示水资源、b表示人口、虚线表示北方地区、实线表示南方地区。第8题,由于a表示水资源、b表示人口,所以A选项不正确;从图示来看,北方粮食占61.9%,南方占38.1%,北方多于南方;北方水资源总量占19.5%,人口占45.3%,北方的人均水资源不到南方一半;北方地区森林资源占29.2%,人口占45.3%,北方的人均森林资源不到南方的一半。第9题,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森林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气候条件不同,即水热差异大。(2013沈阳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其中河流呈现“双沟同源”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

29、011题:10.图中河流呈现“双沟同源”分布的原因可能是()A.火山活动和流水侵蚀的影响 B.地震和流水堆积的影响C.泥石流和流水侵蚀的影响D.滑坡和流水堆积的影响11.我国下列地区中,易形成此类地貌的是()三江并流地区三江源保护区东北五大连池地区东南丘陵地区A.B. C. D.解析:10.C11.D第10题,流水侵蚀作用可以形成河谷,泥石流可以阻塞河道,使河流分叉,形成双沟。第11题,形成双沟同源的条件有: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地形起伏大,符合条件的地区有三江并流区、东南丘陵地区。二、综合题12.(2013广元检测)读“我国大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1)试描述图示月份气温分布特点。

30、(2)解释该月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3)简述阴影区域气温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等温线数值判断此时季节为夏季。回答夏季气温分布规律时,既要答出总体南北分布规律,又要回答极值(青藏高原)分布规律。第(2)题,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结合我国实际概况进行分析。第(3)题,阴影区域是青藏高原,气温低,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地区(河谷)。答案:(1)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青藏高原气温最低。(2)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南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普遍增大;北方白昼时间长于南方。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气温最低。(3)气温偏低,农业以高寒畜牧业为主;种植业

31、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13.(2013重庆检测)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材料二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1)据材料一描述该城市的发展特征。(2)据材料一中的图乙,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特征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据图示信息回答即可。图示信息涉及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比重、城市用地面积三方面。第(2)题,注意从利弊两方面回答。从利看,主要是促进郊区农业大发展,从弊看,主要是占用耕地。第(3)题,本小题考查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作为城市,因地表径流增大造成的城市洪涝是当前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该环节的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加。(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业;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紧张。(3)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涝。措施:下渗量少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地表径流大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