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十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高考试题考点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2012年重庆文综,2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B.C.D.解析:B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废除普遍的义务兵役制,错误;德国被分区占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错误。是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内容。答案为B。2.(2010年四川文综,20)1914年秋,
2、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欧洲中心地位丧失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资本主义制度崩溃解析:B注意题干信息“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本意,即欧洲不再明亮,意指“欧洲中心地位丧失”。“欧洲电力系统瘫痪”是一种表象描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崩溃”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C、D三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3.(2012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
3、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据英凯恩斯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德国的赔款问题。
4、(2)深层信息:对一战的认识和反思。解析:第(1)问可首先从材料中“深恶痛绝的政策”“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等信息概括出凯恩斯的主张,然后联系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即可。第(2)问据材料中“战胜国和战败国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战败国。(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和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
5、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2012年浙江文综,22)下边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解析:A本题考查二战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图片中的时间“1943”年,1944年6月“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因此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2.(2012年天津文综,10)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谈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的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
6、国()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解析: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信息认识美国的对外政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0年12月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由此判断此时美国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政策,开始援助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逐步走上反对法西斯国家的行列,可以排除A项;由“1940年12月底”这一时间信息可以排除C、D两项。3.(2011年四川文综,21)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
7、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A.民族自决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D.严守中立解析:B英国的政策是关心欧洲“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其本质含义是反对欧洲大陆被某一大国控制,力求欧洲大陆势力均衡。“大陆均势”政策是英国传统外交的核心之一,通过欧洲大陆德、法的互相牵制,达到“势力均衡”。丘吉尔不主张绥靖主义,C项错误,A、D两项不能从材料中看出。4.(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
8、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
9、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纽伦堡原则的内容。(2)深层信息:只有牢记历史、深刻反省,才会迎来和平、美好。解析:1945年11月1946年10月纽伦堡审判历时10个月之久,纽伦堡审判所确立的诸原则于1950年12月在联合国大会上被公布为纽伦堡原则。第(1)问,由“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的不同。第(2)问,由“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应受处罚的罪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其意义。答案:(1)第一次
10、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5.(2013年山东文综,3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曾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苏俄不会单独出兵;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国联无力干涉。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
11、了怎样的影响。【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国民政府对抗战国际形势的预测。(2)深层信息: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评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根据当时苏联、美国、英国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对外政策来说明国民政府做出前三个预测的依据;根据国联的特点、实质及对外政策说明国民政府做出第四个预测的依据。第(2)问,要结合当时中国面临的形势,即日本全面侵华来分析其对远东局势的影响。答案:(1)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
12、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6.(2011年山东文综,35)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材料二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1)材料中的“中立”是不是英国的一种“好心肠”?它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
13、办法?分别说明理由。(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二战爆发前英国的“中立”政策。(2)深层信息:史料的鉴别和运用。解析:第(1)问材料中的“中立”政策即指绥靖政策,本问实际考查了英国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结果。第(2)问需注意两点:第一,回忆录带有个人的主观性;第二,对回忆录中历史事件的真伪,需要有其他历史史料印证。答案:(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14、。【名师点评】 第(1)问学生失分主要集中在对“好心肠”和“安全的”办法的判断是否正确,在说明理由时没有用具体的历史学科语言,表述含糊不清。第(2)问失分主要因为没有看清问题的要求,没有明白“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的含义。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要掌握基本的史学研究的能力,正确鉴别和使用史料,作答语言表述要规范,注意学科语言特点。7.(2011年浙江文综,39(1)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事年表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年7月
15、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988年67月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见的多元化”19891990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1990年1月戈尔巴乔夫声称:“实行多党制符合社会的需要。”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苏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2)深层信息:苏联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解析:密切结合大事年表中有关苏联的历史事件,注意
16、限制条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包括战争的爆发、发展、转折、结局等。答案:(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8.(2010年山东文综,35)下图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美国1950198
17、0年军费开支的变化。(2)深层信息:“冷战”下的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中A阶段的时间“19501953年”可判断,“主要历史事件”指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军费开支激增;第二小问B阶段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后期,军费下降的原因可从美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分析。第(2)问中美关系在A、B两阶段的特点,可以结合当时国际关系的特点,从中美两国自身实力的变化等角度分析。答案:(1)主要事件:朝鲜战争。原因: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2)A阶段: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B阶段: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若有不同表述,
18、言之有理即可)9.(2009年山东文综,35)阅读下列材料: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德黑兰会议的背景及影响。(2)深层信息:和谐世界需要各个国家
19、的共同努力。解析:第(1)问由德黑兰会议的背景及材料中“它们汇集在一起”可知“彩虹”寓意是合作,共同的“理想”即指合作的目的: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第(2)问结合德黑兰会议后美英等国的具体行动回答。答案:(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考点三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
20、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
21、: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的比较。(2)深层信息:战争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解析:第(1)问,由“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作为最后一种手段”“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结合海湾战争的特点分析原因;第(2)问,结合两次战争的时代背景分析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1)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2)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
22、杂化。2.(2012年山东文综,37)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并且也是徒劳的。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加强经济合作,维护世界长久和平。(2)深层信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论证问题的能力。做该题关键是首先依据材料概括观点,然后结合史实围绕经济发展与和平的关系阐述
23、。答案:略。【名师点评】本题注重考查考生论证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反映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思路。3.(2009年海南历史,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伊拉克战争大事记时间事件2003年1月22日欧盟轮值主席西米蒂斯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发动战争2003年3月20日美、英等国对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2003年5月1日主要战事结束2003年12月13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被抓获2004年6月28日美国占领当局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2004年10月6日美国首席武器核查员迪尔费尔称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5年10月15日伊拉克新宪法通过全民公决2007年2月21日
24、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从伊拉克撤军2009年2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未来18个月之内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美军据世界知识年鉴等材料二世界已经失衡。如果有人曾经怀疑美国的压倒性军事实力,伊拉克战争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美国人常常错误理解自身实力的性质,并且错误地由此推断未来仅仅讨论各国之间的军事不平衡将是误导的。事实表明,即使在这样的表面结构之下,在20世纪最后十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的“911事件”宛若划破夏夜星空的一道闪电,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变化的世界。约瑟夫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实力与战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的不同之处。(2)根
25、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最后十年发生的标志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的三个历史事件。【文本信息】 (1)表层信息: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等局部战争。(2)深层信息:当今世界缓和与动荡并存。解析:第(1)问要注意从两次战争的背景去考虑,特别要把美英等西方大国考虑在内,从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等方面综合组织答案;第(2)问要从20世纪最后十年中发生的大事,回答出三个事件即可。答案:(1)海湾战争因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而起,伊拉克战争是美、英等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而发动的;美国等进行海湾战争得到了联合国授权,伊拉克战争未得到联合国授权。(2)如苏联解体、欧洲联盟成立、科索沃战争。模拟试
26、题(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桐乡模拟)“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界定一战性质的依据是() A.一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B.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C.一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D.一战给欧洲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说明历史观点的能力。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使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从而使欧洲出现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其矛盾激化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故B项最能说明一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A、D两项
27、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局限于英法两国,不能全面阐释“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2.(2012杭州模拟)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一句分析,说明德国的军事工业拖垮了它的经济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3.(2013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935年,希特勒以特有的救世主的口吻就某一
28、历史事件发表言论,声称“血的声音说出了有力的话”。欢迎“持续了15年的错误”结束。这一事件是()A.萨尔区投票决定归属德国B.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C.德国开进莱茵区D.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解析:A1920年1月正式生效的凡尔赛和约中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故A项符合“持续了15年的错误结束”,B项错误。C项发生在1936年,D项发生在1938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4.(2013浙江五校联考)一战中的西班牙宣布中立,并因此获益;1939年佛朗哥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那么二战期间的西班牙属于何种身份()A.中立国B.同盟国C.轴心国D.
29、轴心国控制区解析:A西班牙佛朗哥政权虽然是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建立,但二战期间西班牙宣布为中立国,故A项正确。5.(2011湖州检测)与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的历史事件是()A.中途岛海战B.南京大屠杀C.珍珠港事件D.慕尼黑阴谋解析:B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以二战反法西斯为背景,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暴行而创作的作品。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南京犯下的严重暴行,与格尔尼卡反映的主题最贴近。6.(2012金华十校模拟)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下列对这句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善良的软
30、弱”的表现之一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B.“邪恶的刻毒”指的是法西斯德国对英国发动“不列颠之战”C.在丘吉尔看来,二战没能避免主要是因为英法推行了绥靖政策D.捷克斯洛伐克在苏台德问题上的软弱无能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解析:C丘吉尔认为,如果没有“善良的软弱”就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善良的软弱”指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故C项符合题意。A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无直接关系,排除;“邪恶的刻毒”并非仅指法西斯德国对英国的侵略,B项错误;D项对“善良的软弱”理解错误。7.(2012宁波模拟)如图漫画反映的是苏德战场上发生根本转折的一次战役。这一漫画最有可能的标题是()A.莫
31、斯科郊外的烽火B.伏尔加河上的磨坊C.巴巴罗萨计划的丧钟D.照耀德国国会大厦的红星解析:B首先据所学知识可知苏德战场上发生根本转折的战役是指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流域,然后结合漫画内容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8.(2013江苏四市调研)如图为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创作的时事漫画。该漫画旨在反映()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1947年 华君武A.美苏冷战开始,世界局势紧张B.美国援助西欧,欧洲和平发展C.欧洲经济复苏,政治受控美国D.两极对峙形成,共产主义被遏解析:C根据“西欧各国”“援助”“美帝国主义”“1947年”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判断漫画反映的是美国对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推
32、行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同时也使政治受控美国,故C项正确。9.(2012济南检测)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意识形态的不同B.经济水平的差距 C.军事力量的失衡D.国家利益的冲突解析:B美国是二战后经济、军事上的超级大国,而苏联能与美国相抗衡,主要是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经济上与美国差距甚远,另外注意限制词:主要表现。因此,A、C、D三项排除,B项符合题意。10.(2012金华十校联考)在二战后的某场局部战争结束时,美国陆军上将马克克拉克曾遗憾地说:“我们失败
33、的地方是未将敌人击败,敌人甚至较以前更强大,更具威胁性。”此处的“敌人”主要是指()A.苏联B.中国C.朝鲜D.伊拉克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马克克拉克是签署朝鲜停战协定的美国代表,中国“抗美援朝”赢得了战争胜利。11.(2012温州模拟)位于联合国参观中心入口处有一座雕塑,是一支枪管打结的枪(如图)。寓意联合国所行使的主要职责是()A.推动发展中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B.协调国际间的经济和贸易关系C.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D.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解析:C“枪管打结的枪”反映的是拒绝战争,维护和平,故C项符合题意。12.(2011温州联考)2
34、0世纪上半叶,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20世纪下半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以下对于20世纪后半期的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全球化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加深广大亚、非、拉国家独立后,努力争取民族的繁荣富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强烈愿望,也是世界各国共同责任A.B.C.D.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不是20世纪后半期时代主题转变的原因,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为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
35、20分,共40分)13.(2012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二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交底的说法是他“总是赞同这样一种理论,即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太平洋历史详论材料三日本人坚持中日联合经营胶济铁路要求,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在遭到中国代表团强烈反对后,日本人又抛出一项建议,要求中国向日本银行家筹借一笔长期贷款来赎买铁路用意还
36、是要长期控制这条铁路。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部分收回山东主权。山东问题与华盛顿会议(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美、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10分)(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会部分收回山东主权?(10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中、美、日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关于山东问题的态度。(2)深层信息:20世纪20年代的国际关系。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材料信息获取的能力,据关键信息“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即本国决不会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任何侵略而走
37、向战争,因此最多只能做到使日本住手”“目的是通过控制铁路,变相控制整个山东”概括回答。第(2)问,由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外交家努力维护中国主权,由材料二可以看出美国反对日本独占山东,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之所以能够部分收回山东主权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斗争是分不开的。答案:( 1)中国希望解决山东问题,收回山东主权,维护国家主权,取得与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美国反对战争,改变日本独占中国局面;日本要求中日联营胶济铁路,长期控制胶济铁路,维持对山东的独占。(10分)(2)中国人民不懈斗争;美、英、法等与日本的矛盾与干预;中国外交努力等。(10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4.(2013孝感统考)阅读
38、下列材料:材料一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材料二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1)有人说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对此怎么看?爱因斯坦说“
39、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你对此如何理解?(10分)(2)“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及其后的世界局势。(2)深层信息:核威胁是二战后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考查原子弹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关系。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无论持哪种观点,都必须言之有理;第二小问可结合核武器的危害分析。第(2)问实际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观点一:同意。原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
40、世界大战结束。或观点二:不同意。原因:原子弹对于二战的结束只是起了一个加速的作用(直接原因)。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力量的壮大,同盟国在各个战场对轴心国的作战等从根本上决定了二战的结果。(8分)理解:核武器将毁灭人类文明。(或科学技术也具有巨大的破坏力)(2分)(2)美苏长期进行的军备竞赛和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导致苏联经济滑坡;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4分)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使原先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民族、宗教、地区等矛盾公开化,局部和地区的冲突激化;美国企图独霸全球,推行单边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进一步加剧了地域性、小规模的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敌对国家政权的颠覆政策,使受威胁国家纷纷寻求“拥核”以自保,使核武器逐步扩散。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