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7104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辅导复习课件:第4单元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人教版).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8课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针对训练1:(2011年海南单科)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解析】B。本题的关键词是“公派”和“1905年前后”。因为是政府公派留学生,除非政府出问题,留学生一般是不会反对政府的;联系到1905年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结果却建立起“皇族内阁”,表明清廷根

2、本无意进行改革。亲身接触到近代宪政的留日学生才会对清政府失去希望,转向革命。备选题(2011年湖南高三十二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解析】B。百日维新模式,即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但在具体实践中并没有设立议会、

3、制定宪法,且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故A正确。毛泽东模式,即在政治、经济上的高度集中,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排斥市场,不具有市场导向性,故C正确。邓小平模式,即改革开放,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故D正确。孙中山模式,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民主共和体制,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具有市场导向性;但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软弱,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故选B。针对训练2:(原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宣读的北京学生界宣言开篇就写道:“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

4、冤受辱,忍痛被垢”这表明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国国民的()A平等意识 B民族意识 C民主意识 D共和意识 【解析】B。宣言号召全体中国同胞共同抵抗帝国主义的压迫,以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很明显反映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B。民族意识就是对本民族的感情,以及以本民族利益至上。备选题(2011年金华十校高三期末)一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下列选项与之相吻合的是()A对战败国德国的制裁 B确认波兰的独立和疆界 C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D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听之任之【解析】C。民族自决即一个民族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包括政

5、治体制、执政党等,体现出的是世界各民族间的平等。A、B不属于民族自决范畴,D发生在二战前夕。山东问题本应由中国自己决定如何解决,但一战后,列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显然违背了民族自决的原则,故选C。针对训练3:(2011年广东文综)下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A。1913年,作者依然坚持使用清宣统年号和阴历,且将辛亥革命视为“变乱”,并认为革命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可以明显看出作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故选A。B项与材料明显不符

6、,故B错;乡村已经有人戴洋帽,社会习俗有所变化,故C错;由作者的态度可以看出民主共和观念还远没有深入人心,故D错。备选题(2010年全国卷文综)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解析】C。材料中的老农对中华民国一无所知,且连称自己不是革命党人,反映了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非常有限,故选C。针对训练4:(20

7、11年山东烟台一模)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届时海峡两岸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情地指出:“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令他忧虑重重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令他念兹在兹的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

8、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材料四 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请回答:(1)对于辛亥革命的百年庆典,很多城市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其中,很多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请说出理由。(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的理解。(3)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4)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人民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参考答案:(1)武汉: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武昌起义影响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9、;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辛亥首义的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众多。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地;南京有中山陵等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纪念场所。(2)政治上: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很大变化。(3)理论: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践: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4)两岸应摒弃前嫌,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应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备选题(2011年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三期末)阅读

10、下列材料:材料一 孙中山说,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20世纪初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此时的孙中山已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始终坚持奋斗,成为20世纪推动中国发生历史巨变的主要代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央视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书影: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表现。(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由谁制定、颁布的?为什

11、么说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参考答案:(1)政治上: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经济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和觉悟的提高。(2)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许多民主权利和自由;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了实行责任内阁制来限制总统的权力。因而,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2、。1.(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解析】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用拜上帝教组织动员农民,与清政府推崇的儒家思想区分开,目的是为了反抗清政府。但后期主要任务除了推翻清政府外还要进行政权建设,而农民深受孔孟思想的影响,所以要借助儒家学说维持政

13、权。故选A。2.(2011年全国文综大纲卷)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解析】D。1279年元军猛攻广东崖山,南宋军队大败,丞相陆秀夫对年幼的皇帝赵昺说:“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毅然背赵昺跳海牺牲。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民族主义精神。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同盟会的纲领中就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章太炎此举意在号召人们学习南宋军

14、民反抗元军的民族气节,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故选D。3.(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解析】A。“公车上书”是康有为等知识分子领导的,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运动。故选A。B项属于两次运动的导火索,不是主要原因,C项不构成原因,D项是外部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故B、C、D错。4.(2011年茂名一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

15、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中华民国属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它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 其实际意义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标志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A B C D【解析】B。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西方的民主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不符合史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5.(2011年汕头一模)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

16、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解析】A。C、D明显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梁漱溟支持学生的爱国热情,但反对学生破坏法治的行为,A最符合题意。故选A。6.孙中山在临终前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言。其中“革命尚未成功”的含义是()未能废除不平等条约 未能实现国家统一 人民对共和的认识不深 中国的主权没有真正独立 A B C D 【解析】D。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很不彻底,都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故选D。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

17、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材料二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多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

18、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请回答:(1)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及相关实践活动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3)请选择材料三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19、(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参考答案:(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展实业救国活动。政治: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领导了新文化运动。(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答参加维和行动等也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答出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活动亦可)。(3)第一等:观点明确;能有机结合史实,多角度论证观点;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

20、晰。第二等:观点较明确;能结合史实论证观点;论述较充分,表达清晰。第三等:观点不明确;未能利用史实解释观点;论述欠充分,表达不清晰。第一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进步应充分肯定。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实践,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

21、放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果还能从前30年成绩是主流,错误是支流方面说明亦可)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经济上: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如果还能对后30年建设中的问题用辩证的观点谈认识亦可)【解题方法指导】本题第(3)问是考查考生对基础史实灵活运用的能力,在作答这类题目时,务必要按要求做到史论结合,多角度看问题。如何才能做到史论结合呢?“史”是指具体史实(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论”是指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之上,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在组织答案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要辩证地、完整地分析材料(史实),这样才可能从多角度看问题;第二,结论(观点)一定从材料(史实)中提炼而来,一定要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