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精品》通关2-高频考点6(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0822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通关2-高频考点6(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通关2-高频考点6(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通关2-高频考点6(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通关2-高频考点6(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通关2-高频考点6(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精品》通关2-高频考点6(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它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请回答以下湿地生态系统的有关问题:(1)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不属于捕食食物链中的是_。(2)湿地生态系统不同区域内植被及动物等分布会有所差异,该现象体现群落的_结构。湿地生态系统对当地的小气候及水源的净化等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如下图是一个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4)请用文字或

2、图解的形式反映生物10所摄取食物的能量的逐渐分流情况:_。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构成食物链的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2)不同区域的植被及动物等的分布不同,体现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情况,即群落的水平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其中在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3)从图中信息可知,以其中一个起点数食物链时,共有8条,又因每个起点的指向是相同的,所以该食物网内共有8324(条)食物链。在食物网中,仅由三种生物构成的“三角形”内,其中均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两种生物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即生物7与生物8、生物

3、8与生物10。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水平间接(3)24生物7与生物8、生物8与生物10(4)一部分能量被生物10同化,未被同化的一部分将流向分解者,而同化的能量可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及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最终遗体中的能量会流向分解者(图解略)2(2014山东青岛模拟)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下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_结构,抵抗力稳定性_。(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_。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减小,从种

4、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_。(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 kg,至少需要草_kg。(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_(偏高或偏低)解析(1)其他种群迁入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2)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故蝗虫种群数量达K值时(37月),其种内斗争最激烈;由图乙种间关系分析知,蝗虫种群数量可受天敌(青蛙、鸟类)及其竞争者(田鼠、鸟类)的制约。(3)由图乙食物网知,若蝗虫种群数量

5、骤减,则短时间内猫头鹰的食物链会变短,从而减少能量损耗,进而导致种群数量有所增加。(4)若鸟类能量增加10 kg,则至少需草量为210(kg)。(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可导致重捕后带标记的个体减少(此值位于分母上),从而导致计算出的N总值偏高。答案(1)营养增强(2)37月田鼠和鸟类与蝗虫种群对食物的竞争加剧(食物减少)蝗虫种群被天敌捕食的数量增加(3)增加(4)210(5)偏高3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M的气球状蔓生果的果皮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当地气候适宜其生存。平底

6、金苏雨树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某种鸟A以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的果实及臭虫为食。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图1 图2(1)题中生物存在_条食物链,鸟A和臭虫的关系是_。(2)臭虫的喙有长短差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3)1920年到1980年间平底金苏雨树的数量呈_型增长。(4)图3为生产者能量的去向,能量由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_%(保留小数点后2位)。图中没有显示的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去向是_。解析(1)题中存在无患子科植物M鸟A、无患子科植物M臭虫鸟A、平底金苏雨树鸟A、平底金苏雨树臭虫鸟A共4条食物链;鸟A以臭虫为食,二者存在捕食关

7、系,二者又都吃平底金苏雨树和无患子科植物的果实,存在竞争关系。(2)臭虫的喙有长有短,是基因突变造成的,体现了基因的多样性。(4)图中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则能量由生产者流入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约为(3.271060.86106)/(2.31107)10.43%答案(1)4竞争和捕食(2)基因的多样性(3)S(4)10.43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下图1是某弃耕的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图;下图2是演替初期,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部分食物网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的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_

8、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逐渐_。(2)图1中各物种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在bc段,物种逐渐消失,物种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_。(3)图2中,青蛙和蜘蛛的关系是_,从碳循环角度考虑,碳在图2的食物网中以_形式传递。(4)科学家对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所示数据。从上个营养级流入的能量kJ/(m2y)呼吸消耗的能量kJ/(m2y)第营养级501.2第营养级141.079.1第营养级15.913.2第营养级0.90.5则该生态系统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特点是_。解析(1)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9、,一定是次生演替,演替的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逐渐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逐渐提高。(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随机取样是样方法成功的关键,题干信息“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说明因为光照强度的影响已经产生垂直分层,因此bc段,消失的物种和趋于稳定的物种都是因为受弱光的影响,前者不能忍受弱光,后者能够忍受弱光。(3)从食物网的结构分析,青蛙以蜘蛛为食,则为捕食关系,二者又都以蝗虫为食,则为竞争关系。(4)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该生态系统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00%11.28%;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1)次生增加(2)随机取样物种能耐受弱光,物种不能耐受弱光(答案合理即可)(3)捕食和竞争有机物(4)11.28%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